手机版
1 1 1

《辽沈大地改革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你光交我这个省长朋友不行,还得和科技人员交朋友。”

  我叫姚绍家,今年60岁,是辽宁省辽阳县黄泥洼镇头台子村农民。谁能想到,我这个种了40多年地、满脑袋高粱花的庄稼汉,竟和省长交了好几年朋友。

  那还是1987年刚开春的时候,天上下着毛毛雨,院子里的泥水没过了脚脖子,李长春省长走进了我的家。他坐在东屋的炕沿上,和我唠起了庄稼嗑。我告诉省长,我和3个儿子总共承包了510亩地,乡亲们都说我的胆子比倭瓜都大。长春同志对我说:“老姚啊!种田不能靠胆子,还得靠科技。你得在这方面多动脑筋。”我向他反映了下边“三挂钩”不落实、群众意见大的问题,他说:“你告诉乡亲们放心,省政府一定想办法解决。”过了没几天,省里、市里和县里都采取了不少措施,大伙儿气顺了,心劲又足了。

  打那以后,省长每隔半年左右就到我家来看看。前年冬天刚打完场,长春同志又来到我家。听了我介绍的生产情况,他笑着告诉我:“你光交我这个省长朋友不行,还得和科技人员交朋友。”后来,他还几次从沈阳给我寄来科技资料。按照长春同志的主意,我把农科站的同志请到家,老老实实地当学生。光这还不行,我又花4000多元钱打了一口井,扩大了水田面积;花2500多元买回播种机和打药机,试验药剂除草免中耕。这一下可好,我地里的庄稼比别人地里的高一头。到了秋天一上秤,55亩大豆收了167麻袋,亩产超过250公斤,玉米亩产超过600公斤,这在以前连想也不敢想。去年大旱,我家的粮食总产达到25万公斤,卖给国家23.5万公斤。要是从1984年算起,我家卖给国家的粮食超过了140万公斤。

  3年工夫,省长到我家来了6趟,连我小孙女巧慧的名字都是他给起的,他看过我家的地,看过我家的机器和猪圈,就是没吃过我一口饭。我三儿子早先当过鞋匠,他给省长做了双鞋,可省长说啥也不要。这下我有点火了:“咱俩是朋友,我不想给你送礼,是盼着你穿上这双鞋,多踩踩咱庄稼人的门坎儿。”长春同志笑了,临走时还是给我撂下20元钱。

  听说李长春省长的“农民联系点”不光我一家,还有好几户。要是上头的干部都像他这样,跟咱庄稼汉交上贴心的朋友,那该有多好!

  ——《省长和咱交朋友》(《人民日报》1990年1月22日)

  “改革是几代人的事。我不过是跑完了这个接力赛中的一棒。”

  去年12月,北京香山的红叶尚未褪尽,沈阳已经下了第一场雪。在沈阳南站一下火车,一辆接站的面包车就拉着我们和行李直驶幽静的辽宁省政府大院。

  采访李长春是记者此行的主要目的。这位43岁的代省长是《半月谈》评选的1986年度十位新闻人物之一。

  记者还是迟到了。李长春坐在宽大的省长办公桌后,正在向几位记者介绍辽宁明年在改革和开放方面的打算。看来,这次安排得如此神速的会面,并不是要给我们采访他个人“开小灶 ”。

  果然,当他得知记者的意图之后,本来进行得很顺利的谈话,变得艰难起来。

  “你们搞‘突然袭击’喽,我可不是什么新闻人物。”原沈阳市委书记,去年7月才担任辽宁省代省长的李长春不想做新闻人物。“本刊选您是有根据的,作为当时的市委书记,您对沈阳改革是做出很大成绩的…… ”

  “改革是几代人的事。郭峰同志、李涛同志(都曾担任过沈阳市委书记)为沈阳改革打了个好底子。我不过是跑完了这个接力赛中的一棒。我没做什么。因此,很遗憾,我不能接受对我个人的采访。”

  ——《三次不成功的采访》 (原载于《半月谈》杂志 1987年第1期)

  “与中央保持一致,不是要我们只当传达室,而是要做‘变压器’。”

  1986年5月,记者为沈阳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所吸引,又一次北上沈阳。

  虽然间隔只有半年多,可记者又有新的感受,沈阳的改革的气氛更浓了。“三大试验田”长势良好,一系列搞活企业的措施使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市场体系开始形成,一些新的试验又在酝酿之中……采访中,人们除了头头是道地讲起他们的改革,还不时提到他们的市委、市政府,提到李长春。

  无论如何也得再访李长春。

  这一次,记者接受“教训 ”,正面攻不上,就采取迂回战术,瞅准一次在市委食堂吃午饭的机会,“抓”住了他。

  他果然谈吐不凡,既有领导者的稳健、持重,又不乏机智和胆略。他说到了沈阳改革的一系列进展,说到了在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说到了很多颇有成就的改革者。但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领导改革的灼见:“与中央保持一致,不是要我们只当传达室,而是要做‘变压器’。不敢大胆探索和试验,就谈不上创造,对于改革试点城市来说,这不仅是失职,而且是与中央最大的不保持一致。”

  “作为一级党委,要真正搞好改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强化各级领导的改革意识。市委要做的,无非是使方方面面都进入改革角色。”

  ——《三次不成功的采访》 (原载于《半月谈》杂志 1987年第1期)

  “不能幻想一下子搞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轻而易举地取得改革的成功”

  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前人没有进行过的艰苦探索,既没有直接经验,又没有间接经验,不能幻想一下子搞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轻而易举地取得改革的成功,只能边实践、边认识、边总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总结一步,在探索中前进。

  ——《深化对改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1986年5月14日)

  “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

  行业部门转变职能后,不是无事可干,而是任务更重了,标准要求更高了。

  有的同志认为,行业部门转变职能后前途渺茫,说“不管钱不管物,说话不算数”。这是一种错觉。不能说管钱管物这些具体事才叫有事干,不管钱管物就没事干。古人说过,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睿智者”是指有更高智慧的人,具有“睿智”的人,才适宜去做研究法律、法规、规章、规划等工作,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只需要有“小智”的人干就可以了。这说明实行行业职能转变后,行业部门要干的事更不简单了、更艰巨了,要求标准也更高了。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行业管理部门转变职能》(1987年7月10日)

  “要大胆地破除‘等靠要’的懦夫懒汉世界观”

  从当前大量的实践看,思想认识问题不在群众,关键在于领导能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能不能有一个敢于负责、善于领导的气魄,能不能有一个迅速改变你领导的那个地区面貌的决心。要大胆地破除 “等靠要 ”的懦夫懒汉世界观,破除畏难情绪,破除盲目骄满情绪。

  ——《探索农田基本建设新模式》(1987年10月9日)

  作为共产党人,应有远大的理想,不能把追求金钱作为目的,在思想上必须同“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划清界限,增强党性,不能做金钱的奴隶,见利忘义。这就要求每个党员,既要生活在商品、货币之中,践行按劳分配和勤劳致富的政策,又不能够以商品、货币作为自己的理想。否则,就会成为商品和货币的俘虏,丧失党性,玷污国格,丢掉人格。

  ——《新形势下要增强党性》(1985年5月17日)

  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问题。正因为党性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得不好,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又产生了新的不正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性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党风问题又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没解决好,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上就难免搞不正之风。

  ——《树立一批党风正的好典型,处理一批谋私利的坏典型》(1985年10月19日)

  要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我们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从而真正明确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各项方针政策,分清什么是真正的改革、开放、搞活,什么是不正之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端正党风要在治本上狠下功夫》(1985年12月18日)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过好“五关”, 即过好“金钱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为金钱所诱困惑;过好“权力关 ”,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决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过好“子女亲友关”,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过好“改革关”,正确对待改革,特别是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时,能够拥护改革,坚持改革;过好“对外开放关”,对外交往中坚持共产党人的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品格。

  ——《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1986年2月17日)

  各级领导同志要做表率。在统一思想认识、振奋革命精神上做出样子,在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过紧日子上做出样子,在顾全大局、加强组织纪律性上做出样子,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基层服务和解决困难上做出样子。要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深入到群众中去,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拿出指导面上工作的办法。

  ——《领导干部要做出样子、拿出样子》(1989年12月27日)

  廉政建设是党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在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党员都要过好“两关”,即执政关和改革开放关或者叫发展商品经济关。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把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切实抓好。

  ——《切实抓好廉政建设》(1990年4月29日)

  “对冒黑烟的烟囱要像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全民共讨之。”

  我省重工业城市多,又地处北方,冬季取暖时间长,环境质量问题很大,使我省一些城市环境污染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 ”。据国际卫星提供的图片资料,上面看不清我省的一些城市,特别是本溪,大气污染程度相当严重。本溪第一,抚顺第二,鞍山第三,沈阳第四。这些年这几个城市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污染仍然都超标。建议以治理大气污染为中心,搞个五年规划,经过五年努力使这个问题有个根本性变化。能否在这几方面采取坚决措施:一是管住工厂的烟囱。对工厂的烟囱要建立档案,组建监察队伍,严格监视。对每个烟囱都要限期改造。对限期不解决的,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对冒黑烟的烟囱要像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全民共讨之,使厂长、职工都感到自己工厂冒黑烟在全市人民面前是个过失。油改煤问题,省里商量对尚未动工的准备暂停一下。油改煤对环境影响很大,还到处都是煤堆,一刮风满城都是。

  “不能到处都是‘火柴盒’,也不能一搞高层就都是‘高低柜’。”

  关于建筑物造型和色调问题。辽宁老城市多,普遍色调暗淡,人家来一看就感到枯燥乏味,与南方比我们的建筑造型也显得呆板。最近几年虽然花了许多钱,但效果不理想。在大面积改造时,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把过去许多很有风格的建筑物都扒掉了,都变成“火柴盒”式,就不像样子。我们千万别犯这个历史性错误。建筑物的单体造型和街道立面要结合。不同城市、不同街道要有不同风格。建议重点城市组织专家开展城市建筑风格讨论会,总结城市的历史、文化沿革,树立不同的风格,不能到处都是“火柴盒”,也不能一搞高层就都是“高低柜 ”。建筑设计思想要解放,取费制度要改革。要解决标准化、系列化和多样化、新颖化相结合的问题。标准化、系列化要有,主要搞零部件的标准化,利用标准设计,像搭积木似的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设计取费要改革,今后对套用标准图的要大大降低取费标准。设计取费要和复杂系数结合起来,对于不需设计,按现成图纸复制的图纸只能论斤卖。

  “色调要淡雅些,把‘夜朦胧,鸟朦胧’的状态改变一下。”

  我们的高级工程师不少,都搞成这样水平怎么能行?我看不是设计人员水平低设计不出来,而是我们的体制、办法不行,把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脱节了。建设厅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拟定个突破的办法,省政府可以批转。为了鼓励设计部门发挥创作精神,也可以搞点优秀设计评比活动,接受群众检验。要把设计水平和职称晋升联系起来。建筑物的布局要高低错落,不要一条线。注意造型的变化,使人一到这个城市就会感到轻松愉快。这里的关键是指导思想和政策问题,综合起来看是个文明程度问题。要求每幢楼都不重样,标准可能太高了点,但起码临街的不要重样。要推动建筑市场、设计市场对全国开放,要有竞争,画地为牢就很难改变面貌。色调要淡雅些,把“夜朦胧,鸟朦胧”的状态改变一下。哈尔滨每两年都对楼房涂刷一次,像洗脸一样,而且建筑涂料也有保护建筑物、提高寿命的作用。我们对主要街道也可以两年涂刷一次,不要求非搞瓷砖贴面不可,那样造价太高。文化路有几幢楼粉刷后就很好,在主要街道上搞一搞,不是搞形式,而是作为提升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提高建筑物寿命的措施。房产部门要加强对房产的维护管理。有许多房子不整洁,掉砖、掉灰、掉色的都有,没人管,这个状态不行。楼房布局有的要高低错落,有的要前后错落。要使建筑物单体成为艺术品,整体是个美丽画面。有些第三产业的网点能否成为小品式的建筑。现在有些是用大破棚子一支,很不雅观。可以设计出十几种棚子供挑选,漂亮一点,美观一点。网点是个很好的点缀,也应纳入城市规划管理。高层建筑应相对集中,既有林立之感,又便于配置基础设施。

  “许多远不如我国历史悠久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我们作为文明古国就更应该重视了。”

  关于历史文物、文化遗迹保护问题。搞城市建设要注意把历史文物、文化古迹保护下来。许多远不如我国历史悠久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我们作为文明古国就更应该重视了。过去“文革”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现在一定要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建议各市通过普查确定一批市级文物,由市里立法保护起来,有条件的要为开放服务。城市建设要为文物配套服务,比如文物古迹周围的道路、环境等要相适应,使其具备开放的条件。城建部门本身也要圈定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名人住宅、代表一定风格的典型建筑物,如好的四合院等,都可以保留一批,形成民族风格。要保留和恢复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所,如“九一八 ”遗址、日俄战争遗址等。

  ——《城市建设要突出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1987年8月25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1:47 来源:人民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