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托起中国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不懈追求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5000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崇高愿景,多少仁人志士为之不懈奋斗终身,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一、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靠着思想和文字的纽带,通过相互竞争、碰撞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在无数仁人志士,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依靠各民族的风雨同舟、团结奋进,我们穿越农耕走向现代,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一)曾经屹立于世界巅峰的古代农耕文明

距今5000年前植根于东亚大陆,以农耕文明为主,兼蓄若干游牧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多元一体文明。它创造的位于世界巅峰的农耕文明辉煌,为后来的中国梦埋下了种子。

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学发现证明,华夏大地的两条河流——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与长江流域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以农开元、以农立国、以农为基成为我国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约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最早种植成功的谷物主要是粟、黍和水稻。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已得到广泛种植,汉代己有“五谷”、“九谷”之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己掌握了保墒防旱等精耕细作技术,至今仍应用于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上古时期的耒耜、商代的青铜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工具、秦汉时期的耧车等,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中都具里程碑意义。

农业的发展使先进的水利工程和灌溉设施应运而生。从大禹“致力于沟洫”,春秋时期西门豹治邺、孙叔敖修建“期思陂”,到汉代兴修“鸿隙陂”、“六门陂”等,大大推进了农业进步。据《淮南子·人间训》载,两千多年前楚国孙叔敖所修的“期思陂”,是我国最早见于书籍记载的大型灌溉工程,比魏国的西门豹渠早200多年,比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早300多年,其设计也达到相当科学的水平。《齐民要术》、《四时纂要》、《农桑辑要》等古农学著作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农耕文明的发达带来了诸多“天下粮仓”。如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宜阳,有“材士十万,粟支数年”。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14:55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