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毛泽东在一师的日子(摘选自第一篇“润泽东方” 第三章“我思,故我在”

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结识的朋友萧三先于他考进这个学校,说服他来这个学校的,也是萧三。这个学校规模不大,学生只有两百人左右,学费全免。一年以后的1914年3月,湖南省教育当局把这所学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者规模更大,办学条件更好,有一千多名学生。毛和所有四师的学生一起,自动转入新的一师。该校位于长沙市南城墙之外,地处市区的最南端,其校舍是一座两层楼的石制建筑。第一师范学校是长沙的一所名校,始建于清末时的1903年。其教学楼在当时的长沙是最摩登的,属于欧式建筑,故长沙市民称其为“西洋宫殿”。一条铁路经过校园右侧,再往右就是雄伟的湘江。

在这里,毛泽东很快就结识了一位好友,此人名曰萧子升,又名萧瑜,是萧三的哥哥。毛入学的时候,萧子升已是三年级学生,而且被公认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从两人第一次见面起,萧子升就对这位新生产生了敬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毛与他特别亲密。直到1921年,两人才分道扬镳,起因是,萧瑜坚决反对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毛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多年后的1959年,当时寓居在乌拉圭的萧瑜发表了一部关于毛的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录,书名是《我和毛泽东行乞记》。

下文是萧瑜对这位新同学的第一印象。

这个个子高高的、举止有点笨拙、衣着肮脏的韶山小伙子穿的鞋子已经坏到非修不可的地步了……毛的外貌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不同寻常。头发盖住了他的前额,那样子就像古代画家画的魔鬼一样。他的容貌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对我来说他一直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人。他的脸很大,但眼睛不大,眼光也不犀利。有些人认为,有着这种眼睛的人往往很狡猾,但从他的眼神里看不出一点狡黠的样子。他的鼻梁不高,是典型的中国人的鼻子。两个耳朵不大不小,比例匀称。嘴很小。牙齿洁白整齐。一口洁白的牙齿使得他的笑容特别迷人。仅凭他的笑容,没有人能够怀疑他的真诚。他走路很慢,走的时候两腿有点向外分,那种走姿不由得使人想起鸭子。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慢。他讲话也很慢,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

虽然毛衣着寒酸,但同东山小学堂的学生们不同,第一师范的大部分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同学。他们都已成年,看人重在内涵,而非以貌取人。说实在的,毛泽东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他已告别了少年时光,因此他认为自己有权仅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来容易的课程。英语、算术、自然科学和美术都令他兴味索然,他只对社会科学和文学感兴趣。他的作文总是能获得最高分,而在这所学校里写作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才能。因此,尽管有着种种不足,毛在这所学校里还是过得如鱼得水。他对读书的爱好一如既往。“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国和欧洲的哲人和作家们的著作,在他的日记里对于这些作者的思想做了大量总结和发挥。”萧三回忆道,“他写东西非常快,灵感似火花一样不断地从他的笔尖飞溅出来。他的作文常常作为范本贴在学校的墙上。他的阅读速度是其他人的两到三倍。在图书馆读书的时候,他的前后左右总是堆满了书。”

毛泽东在这所学校里还同另一位同学结成了密友。这个人当时的名字叫蔡林彬,与萧氏兄弟和毛的母亲一样,也是湘乡县人。他的真正的名字叫蔡林和仙,在当时的中国,改名字是司空见惯的事。他在考入第一师范的时候,用的是笔名蔡彬。“彬”这个名字与其性格倒是很相配。蔡林彬天资敏锐聪慧,个头和毛泽东一样高,头发浓密,眼神忧郁、深邃,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在一大群学生中都显得鹤立鸡群。他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他常常几天不洗脸,几个月不刮胡子、不换衣服。当时恐怕没有人能够想到他后来竟然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不过那时他已改名为蔡和森。毛的另外两位同学罗学瓒和张昆弟,后来也在中共建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毫无疑问,与这些才识不俗的新人们的接触使毛受益匪浅。蔡和森对毛的生活起的作用尤其大。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说服毛认识到了“工农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向毛解释了成立中国自己的共产党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6日 16:4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