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政干部关注的国际问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俄罗斯应对制裁与战略调整

2014年是2000年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是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的一年,但也是普京获得民众支持率最高的一年。年初,俄罗斯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是俄罗斯20多年来举办的最大的体育盛会,被看成是俄罗斯高调重返国际舞台的标志。但此次冬奥会受到了欧美国家领导人的集体冷遇,西方媒体对俄罗斯也多有批评,这自然令俄罗斯不快。冬奥会落幕之际,乌克兰危机爆发,普京果断出手,迅速收复克里米亚,进一步激化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矛盾。2014年,俄罗斯是在乌克兰危机、西方一轮又一轮制裁下度过的,加之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低,俄罗斯经济不堪重负,经济下滑、卢布大幅贬值,打断了俄罗斯经济复苏的步伐。面对困境,普京并不想改变政策,坚持与西方进行强硬的地缘政治对抗,俄罗斯要做世界有影响力强国的目标不会改变。

一、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震惊世界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以胜利者自居,把原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拉入北约,加强对俄罗斯的战略防范。2012年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在向消极方向发展。普京改变了梅德韦杰夫与西方建立现代化联盟的外交政策,强调俄罗斯要成为“现代世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之一。”普京把发展与近邻国家的外交,整合后苏联空间作为重点,在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基础上,组建欧亚联盟。除俄白哈外,普京还争取到了吉尔吉斯和亚美尼亚的支持。但是,在许多人看来,没有乌克兰的欧亚联盟力量有限,俄罗斯试图把乌克兰拉进来。2013年12月17日俄乌达成协议,俄罗斯将购买乌克兰150亿美元的债券和把天然气价格降低三分之一。俄罗斯希望用经济上的实惠拴住乌克兰,但西乌克兰民众不买账,他们在欧盟和美国的支持下,再次靠街头政治迫使亚努科维奇屈服。2014年2月21日,在波兰、德国和法国的外长,以及俄罗斯总统代表的见证下,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签署协议,基本上满足了反对派的全部要求:恢复2004年乌克兰宪法,在10天内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提前(不晚于2014年12月)举行总统选举。但协议并未得到履行,2月22日生命受到威胁的亚努科维奇逃离基辅,亲西方的议长图尔奇诺夫代行总统职权、“祖国党”领导人亚采纽克担任总理,前总理季莫申科被释放。反对派似乎大获全胜。此事一发生,俄罗斯就公开谴责反对派不遵守协议,是“非法、违宪的行为”,俄罗斯不承认乌克兰通过政变上台的总统的合法性。针对西方威胁俄罗斯如果干预克里米亚,将对其进行制裁,3月4日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说:“我们认为,即使我们最终下定动武决心,即使我最终决定动用武装力量,那么这一行为也必然合法,必然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我们有合法(乌克兰)总统的请求,我们依据自己的义务,也遵循我们的利益,我们需要保护那些有历史渊源的人民,有经济联系紧密的人民。保护他们!这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正当人们认为普京又一次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又一次失败时,普京作出了更大胆的决定,以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收复克里米亚。

普京于2月26日下令对俄罗斯中西部军区进行突击战备检查。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演习,调动了15万军人、210余架飞机、约880辆坦克和80艘舰艇。2月27日,一群穿着迷彩服、戴着面罩、身上没有任何标识的武装人员出现在克里米亚,他们闯入政府大楼,把俄罗斯三色旗插到楼顶。当天,克里米亚议会选举亲俄议员阿克肖诺夫担任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总理,并决定于5月25日就自治共和国的未来地位进行全民公投,后又提前到3月16日。克里米亚“自卫队”的武装人员,迅速控制了当地机场、公用设施和军营,西方和乌克兰新政权指责这些人是“俄罗斯军人”,但俄罗斯并不承认。事实上俄罗斯西部军区的所有作战部队、南部军区和中部军区的部队都抵近了俄乌边境。一些装备有BTR-80/82轮式装甲运兵车的摩托化步兵旅则是徒步行进的。据西方评估,到2014年4月底,俄乌边境(含克里米亚)的总兵力已达8万人,其中4万人隶属作战部队。3月12日,来自车臣的第18独立摩步旅经过900公里徒步行军通过刻赤渡口抵达克里米亚,其后到达的是来自印古什的第291炮兵旅。俄罗斯空军运输兵参加了向克里米亚和俄乌边境投送部队的任务。展开和投送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进行得很有组织性。

对于美国和西方的指责、威胁,普京我行我素,不为所动。3月1日,普京向联邦委员会提出在乌克兰动用武装力量的请求:“鉴于乌克兰的局势紧急、威胁俄联邦公民、我国同胞、根据国际条约驻扎在乌克兰境内(克里米亚共和国)的俄武装力量军人的生命,根据俄联邦宪法第1部分第102条G条款,我向俄联邦联邦委员会提交文件,在乌克兰境内动用俄武装力量直到该国社会政治局势稳定为止。”3月1日,国家杜马通过两个文件。“第一个文件是以国家杜马议员名义发出的国家杜马委员会声明,对乌克兰社会政治局势的发展方式深表忧虑,同时担忧乌克兰政治危机加剧。第二个文件同样是以国家杜马议员的名义发出,国家杜马委员会通过致俄总统的信函,议员们在信中呼吁总统采取措施稳定克里米亚局势并尽一切可能保护克里米亚居民免受暴力侵犯。”普京在克里米亚的行动得到了议会的授权。3月4日普京在总统官邸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斥责西方把乌克兰当成实验室的“老鼠”,针对美国等西方七国对俄罗斯举办八国集团峰会的抵制,普京强硬地说:“如果他们不想来,那就不必来。”普京将乌克兰事态定性为违宪政变、暴力夺权。关于出兵的合法性问题,普京强调,作为乌克兰合法总统的亚努科维奇向俄罗斯发出出兵的直接请求,“目的是保护乌克兰公民的生命、自由和健康”。

2014年3月15日,美国推动安理会审议其提出的关于3月16日克里米亚公决无效的决议草案,被俄罗斯否决。3月16日,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举行全民公决,3月17日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18日俄罗斯联邦正式接收其为俄罗斯联邦两个新主体。3月2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16日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举行的全民公投无效”的决议。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冻结了相关人士的资产及禁止向其发放签证;把俄罗斯开除出G8,西方七国拒绝出席计划于2014年6月在索契召开的八国会议;美国和北约暂停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俄方召回了驻北约军事总代表叶夫涅维奇。因不满欧美国家的制裁,世界第二核大国的首脑普京拒绝出席在荷兰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峰会期间举行了没有俄罗斯参加的G7峰会。奥巴马说服英法德等传统盟友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让俄罗斯付出“入侵乌克兰的代价”。

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并毫不掩饰自己对乌克兰的利益诉求,突破了后冷战时期美国在欧洲建立的秩序,向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起公开挑战,引发了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西方最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对抗,令世界震惊。

普京借乌克兰危机收复克里米亚的举动,得到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1991年失去克里米亚让俄罗斯人心痛,如果乌克兰政局稳定,民众安居乐业,俄罗斯只能吞下这个苦果。但乌克兰自乱阵脚,完全西靠,如果乌克兰完成加盟入约,俄罗斯将失去黑海出海口,这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普京治理下的俄罗斯已经不是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当政时那个孱弱的俄罗斯了,俄罗斯已经有能力与西方较量了,在涉及自身战略利益的较量中,普京看准机会,敢作敢为。

普京用西方之矛,攻其之盾。冷战结束后,美国插手干涉他国事务,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人权大于主权,他们不顾塞尔维亚的反对,承认了科索沃独立。现在克里米亚人也要求自主决定自己的未来,俄罗斯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并不违反西方的规则。普京一方面强调俄罗斯行为的法理依据,一方面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保障政治目标的实现。3月13日俄军在俄乌边境举行军演,8500人的炮兵部队参与其中,14日,俄罗斯的战斗机及直升机已经在地中海展开演习,实际上在为3月16日的克里米亚全民公决撑腰。

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的结果在预料之中。3月17日晚,普京签署了有关总统令,指出:“考虑到克里米亚人民在2014年3月16日全民公投上的意愿表达,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其中塞瓦斯托波尔市具有特殊地位)为主权独立国家。本命令自签字之日起生效。”3月18日,签署了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自3月18日起俄罗斯的法律及其他法规在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正式实施。从乌克兰政权发生更迭,到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俄罗斯只用了短短的24天。

普京之所以采取坚决行动收复克里米亚,主要是其地缘政治地位太重要了。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东北部,是黑海舰队的驻地,对俄罗斯极具战略意义。驻守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是俄罗斯向黑海乃至地中海拓展力量的支柱,从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可进入地中海,这里还是扼制从南部对俄罗斯造成威胁的战略要地。据统计,俄罗斯每年的出口货物,有60%经过黑海进入地中海运出国门。对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是其大国崛起过程中必争的战略要地和势力范围,为了夺得克里米亚,俄罗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了二百多年的征战,大小战争有10次之多。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国。1792年1月,俄土签署《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叶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了黑海舰队,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1853年开始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利,沙皇尼古拉一世在1855年郁闷而死(一说自杀),由此可见俄国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克里米亚是俄罗斯联邦管辖下的自治共和国,在教育、卫生等领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塞瓦斯托波尔等军事要塞由莫斯科直接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里米亚半岛曾被德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占领,当时部分鞑靼人或主动或被动与法西斯占领当局合作。1944年,苏军解放这一地区,斯大林以此为由,把全部鞑靼人强行流放到中亚,约46%的被流放者死于饥饿或疾病。1945年,克里米亚改自治共和国为州,行政上仍归属俄罗斯联邦。1954年,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赫鲁晓夫主导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把克里米亚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划归乌克兰。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月20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参与投票的81.4%的选民中,有93.3%的投票者支持恢复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解体之时,很多人主张收回克里米亚,虽然俄罗斯承认了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占有,但两国在黑海舰队驻守、分割等问题上,矛盾重重,要求收回克里米亚的声音一直未绝,因为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舰队对俄罗斯太重要了。1993年7月俄罗斯联邦议会曾就是否赋予克里米亚的军事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联邦主体地位的提案进行表决,仅1票反对。俄罗斯联邦虽然承认了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同时也把它作为牵制乌克兰“西向”的一张王牌,防止克里米亚落入西方之手是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激烈反对,加剧了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与对抗,但俄罗斯并不在乎,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对于重视领土的俄罗斯人来说,重新收复克里米亚这个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的半岛都是合算的。

二、努力掌握国际话语权,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美国及其盟友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吞并他国领土”,破坏他国领土主权安全,并对其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制裁。俄罗斯则谴责美国等对乌克兰政变者的支持、无视和侵犯俄罗斯利益的行为。俄罗斯面对西方制裁、油价下跌等困难并未退缩。俄罗斯要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不会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上让步。

2014年3月18日,普京在接纳克里米亚入俄的讲话中,强调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的渊源关系,强调当年把克里米亚交给乌克兰是“私相授受”,并没有征得当地民众的意见。俄罗斯联邦曾明确承认乌克兰占有克里米亚,普京说:“我们不仅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迎合了乌克兰,在亚速海和刻赤海峡的划界上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相信俄乌是好邻居,现在乌克兰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了,情况变了,政变上台的乌克兰政府不能有效治理国家,俄罗斯族人权利没有被尊重,语言受到威胁,“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居民向俄罗斯求助,希望俄罗斯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和人身安全”。俄罗斯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普京强调克里米亚人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正如当初乌克兰人举行独立公决一样,“克里米亚政府还有科索沃这一先例,这一先例是我们西方的伙伴自己造的,亲手制造的,和克里米亚现在的情况完全一样。他们承认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是合法的,并向所有人证明,科索沃独立不需要得到任何中央政府的允许。”普京把责任推到西方国家的身上,他强调克里米亚在俄罗斯民众心里和意识中始终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人不能前往塞瓦斯托波尔的北约海员那里做客。“我们一直希望能就重要议题与西方国家展开合作,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开放且诚实的。但我们没看到你们为此所做的任何努力。”“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骗,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作决定,留给我们的都是既成事实。这在北约东扩时发生过,在他们把军事设施放在我们边境边上时也发生过。”俄罗斯不会容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2014年10月15日,普京在访问塞尔维亚前夕,接受塞尔维亚《政治报》采访时再次重申:“绝不是俄罗斯促成了乌克兰的政变,这场政变导致目前严重的国内危机和分裂。正是违宪夺权成为随后一连串事件的起点,包括克里米亚问题。克里米亚居民明白事态发展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料性,为保护自己对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的权利,举行了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全民公决,并根据公决结果重新加入了俄罗斯。”“对俄罗斯来说,俄乌关系过去和将来一直都起着重要作用。两国人民同根同源,难以分离。我们数百年来生活在统一的国家里,悠久的历史,千千万万人命运的交织,无法一笔勾销,无法忘记。尽管俄乌关系现在处在复杂的阶段上,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平等和互利地合作。在乌克兰实现持久和平和局势稳定之后,这实际上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消除这场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

普京坚持认为俄罗斯的做法合情合法,他谴责西方奉行双重标准。2014年12月5日,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普京重点谈的是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问题,他强调,2014年2月份发生在基辅的是“政变和武力夺权”,“事件的起因令人难以置信,是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的——总统亚努科维奇作出了技术性决定,推迟乌克兰与欧盟的合作协议。我想强调一点,不是拒绝,只是推迟签署,以便使其更充实。这样做完全符合一位绝对合法的、国际公认的国家元首的宪法权利。”西方完全忽视俄罗斯的利益,支持非法暴力夺权,乌克兰事件不是偶然的,是美国政策的结果,“美国一直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施加影响,有时你甚至不知道该跟谁对话更好:是与某些国家的政府,还是直接与他们的庇护者和赞助商美国对话。”乌克兰与欧盟联系国协定的问题,欧盟也未跟俄罗斯协调过,“没人考虑过乌克兰和俄罗斯是独联体内的邻国,没人考虑过我们历史上农业和工业的合作,没人考虑过我们共用一套基础设施,他们不仅是没考虑这些问题,甚至不愿听我们说句话”。俄罗斯不得不“单方面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俄罗斯反对美国的双重标准,更反对无视俄罗斯的利益。

总理梅德韦杰夫、外长拉夫罗夫等其他领导人,也都利用各种场合,反复说明乌克兰街头“革命”,推翻合法政权是不合法的,俄罗斯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符合国际法,也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并无不当。俄罗斯要求乌克兰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东部地区的问题,认为乌克兰应该实行联邦制,尊重俄罗斯族人的权益。2014年10月14日,拉夫罗夫在与克里会谈时强调:“我们回应了克里米亚人的意愿,首先是因为这是自由的意志,克里米亚人的权利遭到来自极端主义势力的实际威胁。我敢向你们保证,我们当时对外国对此事承认与否考虑得最少。我们做了符合克里米亚人民心愿的事。”“西方人常常先作出表态,然后就很难否认。如今他们像惯性一样,在欧盟和北约某几国的推动下,一个又一个文件地重复称这是吞并。”应当让克里米亚民众参与这一话题,因为“这一权利属于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民众,而不是那些在远处观望的人”。俄罗斯要求西方能意识到,单方面强制措施不具效力,并明白只有平等对话才是发展关系的基础。

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俄罗斯不会听任乌克兰完全西向,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在克里米亚,赫尔松涅斯,或者按照俄罗斯编年史家称的古老的科尔苏尼,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然后整个罗斯受洗。”东正教是凝聚俄罗斯民族的强大力量,“我们有理由认为,克里米亚、古老的科尔苏尼,赫尔松涅斯、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的文明圣地,正如耶路撒冷圣殿山对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地位。从现在开始,直至永远,我们都要这样看待克里米亚。”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所提到的科尔苏尼、赫尔松涅斯,并不在克里米亚,但离克里米亚不远,是今天乌克兰第聂伯河口的赫尔松。普京意在表明,俄罗斯与乌克兰有着特殊的联系,实际在警告西方,如果西方继续无视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还有可能继续收复历史领土。如果西方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下去,即使俄罗斯不吞并乌克兰的东南部,这一地区也不会消停,很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独立于乌克兰的地区,在独联体,这样的地区不只一处。

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俄罗斯领导人的言行并非没有道理,在美国等西方强国的强势话语体系下,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掌握国际话语权。但这些话语还是被俄罗斯国内的民众接受了,他们认同和支持普京。俄罗斯列瓦达中心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对西方经济制裁表示担心的人数从8月的32%上升到12月的51%。但对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只有10%的人持否定态度,86%的人赞成。普京利用乌克兰危机,顺势收回克里米亚,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大大加强了俄罗斯在黑海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得大于失。

三、俄罗斯与西方的强硬对抗,影响国际形势走向

苏东剧变后,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选择“西向”,欧盟无疑比俄罗斯更具吸引力。冷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经走入社会,他们并不像其父辈那样通晓俄语、对俄罗斯和俄罗斯文化抱有好感,普京感受到了危机,因此,他把整合后苏联空间作为其第三任期的外交重点,提出在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基础上组建欧亚联盟。俄罗斯不会接受乌克兰完全摆脱自己的影响。这引起了西方对“恢复苏联”的担忧,因此,从普京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就一直不睦,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进一步恶化了俄美关系。

2013年9月12日,普京在《纽约时报》上刊登题为《致美国人民和政治领袖》的长文,他在谈俄美合作的同时,警告军事打击叙利亚只会带来混乱和伤亡,指出很多国家已不把美国视为民主典范,而是只懂得耍蛮动粗的国家。为了不让叙利亚重蹈利比亚覆辙,普京采取了更为全面和有力的反制措施以应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大规模干预的企图。普京所提出的化武换和平使叙利亚问题峰回路转,阿萨德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态度,同意了联合国对其化学武器进行销毁的协议,从而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丧失了“入侵”叙利亚的借口。俄罗斯抢了美国的风头,使叙利亚问题按照俄罗斯的脚本而不是美国的脚本在发展,自然令美国不爽。2014年1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访问波兰时表示,美国按计划在波兰境内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成为美俄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俄罗斯无疑提高了对美国行为的防范力度。

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给美国制裁俄罗斯提供了借口,使本已不睦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俄罗斯受到了由美国、欧盟、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发起的制裁,制裁先从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官员和商人开始。3月17日,美国宣布对7名俄官员实施签证禁令和资产冻结等制裁措施;欧盟也决定对“破坏乌克兰主权”负有责任的21人实施限制旅游、冻结在欧盟资产等制裁措施。3月20日,美国宣布除扩大对俄罗斯官员制裁范围之外,还把为遭制裁人士提供服务的俄罗斯银行列入制裁名单;欧盟决定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力度,包括增加12名制裁对象和取消原定2014年6月举行的欧盟—俄罗斯峰会。针对欧美的制裁,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发表声明,建议美国也对他们实施制裁,并为被制裁的同事鼓掌。2014年3月27日,美国会通过援助乌克兰法案,向乌克兰提供数亿美元的经济援助(2014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1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同时对俄罗斯官员实施签证禁令和财产冻结。由于俄罗斯法律禁止联邦级国家官员、议会议员、央行和国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外国银行开设和拥有账户、保存现金和贵重物品、拥有和使用外国金融工具,西方的制裁对俄罗斯官员影响不大。到7月底欧盟和美国又把制裁从个别自然人和公司扩展为制裁俄罗斯金融、能源和军事装备领域的企业。但西方的压力并没有改变普京把俄罗斯建成“现代世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之一”的目标,俄罗斯和西方都把乌克兰当成地缘政治争夺的重要目标,并发展成强硬对抗。

俄罗斯发起了反制裁,8月7日,俄罗斯开始禁止从制裁俄罗斯的国家——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进口牛肉、猪肉、水果、禽类、奶酪、奶制品、核桃等食品,为期一年。普京此举既是为了报复西方,也是为了阻止西方制裁进一步升级。俄罗斯的反制裁使俄罗斯居民个人生活受到影响,据俄罗斯统计数据,8月12—18日,鸡肉价格上涨0.9%,猪肉价格上涨了0.5%,牛肉价格上涨了0.2%,鱼类价格上涨0.3%,苹果价格上涨0.2%,奶酪价格上涨了0.2%。

2014年9月5日,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欧安组织、俄罗斯)与乌东部民间武装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停火协议,决定从当地时间5日18时起在乌东部地区实现停火,内容包括停火、监督停火、交换俘虏等。但9月12日,欧美仍进一步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欧盟禁止欧洲企业在深水石油和北极石油开发及加工、页岩油项目上向俄罗斯伙伴提供服务。同一天美国限制向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供应货物和提供服务,还限制提供用于在深水及北极石油开发勘探、页岩油大型项目上的技术。俄罗斯的金融机构也受到制裁,美国和欧洲投资者被禁止向俄储蓄银行、对外贸易银行、天然气工业银行、俄农业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发放超过30天期限的新贷款。俄罗斯石油公司对西方设备的依赖度在80%以上,在一些品种上,如大陆架项目所用设备或软件进口比重达到了90%。俄罗斯需要想办法自己生产或到新的市场寻求自身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

2014年9月30日,在实施对俄制裁半年后,欧盟首次审议了对俄制裁措施,尽管当时乌冲突双方已经停火并开始落实明斯克达成的政治解决冲突的协议,欧盟官员还是保留了所有制裁措施。此后莫斯科采取了缓解危机措施,将军队撤离乌边境,允许欧安组织使用无人机监督停火,承认乌克兰议会选举。但欧盟内部人士表示此次审议对俄制裁措施仍不会弱化,因为欧盟不相信议会选举后停火仍将持续。欧盟峰会上轮值主席国意大利总理伦齐提议软化对俄制裁措施,但遭到波兰、瑞典及波罗的海国家反对,会议同时做出了取消俄欧峰会的决定。俄欧关系、俄美关系都达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2014年9月,在美方的提议下,俄美各个领域的约20个合作工作组,包括反恐工作组、打击毒品走私工作组、经济问题工作组、公民社会联络工作组等停止工作。12月1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准许美总统巴拉克·奥马巴对俄实施新制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12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克里米亚实行经济封锁,禁止与这个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半岛有任何经济联系。

俄罗斯与西方的军事对抗在加强。2014年12月2日,北约外长会议决定,在2015年年初组建一支能在两天之内完成部署的临时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在东欧等北约成员国受到俄罗斯威胁之际加以应对。由于俄罗斯的威胁,原本定于2016年启动的这一部队将提前建立起来。北约外长会议还就在波罗的海国家部署侦察机和在黑海部署舰船以加强监视俄罗斯达成了一致,并延长驻扎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美国陆军部队驻留时间,加强军事演习。由于乌克兰东部的动荡,法俄“西北风”舰交易也被叫停,第一艘“西北风”舰的交付被延期,俄罗斯无法期待法方按期履行合同(最晚交货期为2015年2月中旬)。

美国在积极推动欧盟签署《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促使乌克兰大西洋化。2014年6月底,欧盟与乌克兰签署了联系国协定的经济部分,规定乌克兰将被吸纳进欧盟的自由贸易区。俄罗斯、乌克兰等8个独联体成员国曾于2011年10月18日签署新的独联体国家自由贸易区协议,乌克兰于2012年8月9日完成该协议全部国内审批程序。对于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俄罗斯表示,乌克兰不可能同时履行独联体和欧盟两个自贸区协定,乌欧自贸协定生效后会导致大量欧洲商品通过乌克兰涌入俄罗斯,从而损害俄经济利益,俄罗斯一直反对欧盟和乌克兰之间的联系国协定。2014年9月12日,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布鲁塞尔达成一致,将乌欧自贸协定的实施日期推迟至2015年12月31日。9月19日,梅德韦杰夫在第十三届索契国际投资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如果乌方违反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此前达成的协议,在2016年1月1日前履行乌欧联系国协定中有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款,俄罗斯将对来自乌克兰的食品、轻工产品和加工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俄罗斯不允许出现乌欧自贸协定提前生效后大量欧盟商品经乌克兰进入独联体贸易区的情况,这将对俄市场构成威胁。从201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对来自乌克兰的务工人员实施更严格的规定。同时俄罗斯也将减少对乌克兰的资金支持。

2014年5月25日,乌克兰举行了总统选举,亲西方的食品业大亨、“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成为总统。10月26日乌克兰议会选举揭晓,总理亚采纽克领导的人民阵线在政党席位的争夺中以22.14%的得票率位居榜首,赢得64个议席,波罗申科联盟以得票率21.81%的微弱劣势屈居第二,赢得63个议席。但波罗申科联盟在单席位选区举荐的候选人多数获得胜利,其议会席位总计达到132个,人民阵线总共夺得82个议席。跨过得票率5%门槛进入议会的政党还有自助联盟(33席)、反对派联盟(29席)、激进党(22席)和祖国党(19席)。利沃夫市长安德里·萨多维的自助联盟出人意料取得成功,获得11.2%的选票,排名第三。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的“人民阵线”把各种极右翼力量的大量选民拉拢到自己身边。在“人民阵线”名单上排名第二的是前法西斯政党乌克兰民族大会—乌克兰人民团结党的发言人,位于选举名单前列的还有一位极力为20世纪40年代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三位领导人(班杰拉、舒赫维奇和斯捷茨科)鼓吹的历史学家,“人民阵线”还把亚速军营的领导人纳入其中。乌克兰的议会选举表明,亲西方的右翼力量取得了绝对优势。11月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民间武装决定举行当地两个“共和国”领导人和议会的选举。乌克兰政府不承认这一选举,俄罗斯也没有正式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选举,俄外交部表示“尊重乌克兰东南部地区的意愿”。

乌克兰新政府继续奉行完全西向的政策,并有意借助北约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2014年12月23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总统波罗申科18日向议会提交的撤销乌克兰不结盟地位的法案,实际上为乌克兰加入北约打开了方便之门,西方为防止乌克兰参加俄罗斯所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做了大量工作,初见成效,但俄罗斯明确表示,乌克兰“这一政治举动只会为两国关系增加不愉快和紧张气氛”。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俄罗斯的“红线”,俄罗斯可以容忍乌克兰中立,但不会接受其成为北约成员。乌克兰因素仍会继续成为影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重要因素,并进而影响国际形势,影响国际社会合作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

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制裁俄罗斯,迫使俄罗斯让步,把克里米亚还给乌克兰,并停止对乌克兰东部的干涉,难以奏效。普京绝不会放弃克里米亚,也不会放弃对乌克兰东部的影响,从2014年8月11日至12月23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组织了10个车队,向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运送了1.4万多吨人道援助物资。俄罗斯接收了来自乌克兰的几十万难民。美俄双方不可能因乌克兰走向战场,但对抗不会减弱,9月27日,奥巴马在联大发言时把俄罗斯与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普京则在12月1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针锋相对地批评说:“反导系统部署在我国边境附近地带,这难道不是一堵墙?没有人停住脚步。这也是当今国际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我们的伙伴国家没有停步,他们以为自己是赢家,以为自己现在是帝国,而其他国家都是应该受压制的附属国。”2014年俄罗斯被开除出八国集团,11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峰会上,俄罗斯与西方严重对立,普京被孤立,提前回国。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直接称俄罗斯为北约在未来几十年的“对手”。2015年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抗不会停止,乌克兰东部成立的新俄罗斯与乌克兰中央政府之间的冲突还在持续,如果内战持续,乌克兰有可能分裂。欧洲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在回潮,双方又在进行实力、意志、价值观的较量,如果说20世纪的冷战源于美苏之间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对抗,当前问题的关键则源自地缘政治对抗,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短期内难以好转。

应该看到,俄罗斯与西方在对抗过程中都有所克制。欧美对俄罗斯实施的不是全面制裁,而是“手术刀式”的切割制裁。2014年6月中旬,当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偿还欠款和支付预付款未果后,便停止向乌克兰直接供气,但依然给予基辅价格优惠(在未来合同执行期间降低出口税)。乌克兰新政府、地区寡头、其他团体也同样如此,没有切断俄罗斯输欧的天然气。尽管基辅单方面拒绝执行与俄天然气公司签订的供货支付条件,不认可莫斯科的账单,不同意支付预付款,但它没有掐断过境天然气。当美国和欧盟冻结俄罗斯资产、限制一些人入境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制裁措施的时候,欧洲公司也还在与俄罗斯能源公司互换股权,成立合资企业。

从长远看,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不可能长久僵持下去。美国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斯兰国”、大规模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毒品贸易等问题上,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2014年10月14日俄美两国外长在巴黎举行会晤,双方商定共享有关叙利亚、伊拉克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动向的情报,共同打击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克里表示,他希望莫斯科参与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合作(埃博拉、朝鲜、阿富汗、叙利亚、也门),以便为两国就双边关系中的主要分歧开展更加复杂的对话奠定积极基础。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制裁俄罗斯也会对西方自身带来损害,由于美俄贸易额很低,受影响大的首先是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已经成为数千家欧洲企业的关键市场,西方的制裁将使这些企业面临风险。受普京反制裁禁令影响的出口食品在2013年价值65亿美元,相当于欧盟农业出口的4.2%。2014年12月21日,德国工商总会负责外贸关系的主管特赖尔在接受德国《星期日图片报》采访时说,“俄罗斯经济爆发危机,越来越影响对俄开展业务的德国公司经营活动”。2014年俄罗斯从欧盟国家进口同比下降12.2%,对其出口同比下降7.1%。2014年德国对俄贸易减少18%,损失超过60亿欧元。据欧盟委员会预计,由于对俄制裁,欧盟2014年和2015年分别减少400亿欧元和500亿欧元收入,分别占欧盟GDP的0.3%和0.4%。欧元区经济2014年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2%,不及预期的0.4%。第二季度经济陷入停滞,其中欧元区经济引擎德国当季经济萎缩0.2%,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法国、意大利分别零增长和萎缩0.2%。仅2015年俄罗斯企业就必须向西方银行偿还1600亿美元,俄罗斯企业和银行在西方的总贷款几乎达到5000亿美元。不论脆弱的欧洲银行系统还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都承担不起这样规模的信贷违约。西方对俄罗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持续下去,恐怕弊大于利。

俄欧关系长期僵持下去,对欧洲并不件好事,也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12月6日,奥朗德结束了对哈萨克斯坦的访问后,突访莫斯科,与普京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举行短暂会晤,目的是就乌克兰所面临的危机展开商谈,奥朗德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访俄的最高级别的西方领导人。双方认为缓解乌克兰危机形势十分重要,两人还商讨了“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交付僵局。奥朗德表示,“我们必须……尝试开始让冲突降级。因为冲突额外升级,并且严重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应保证明斯克协议全面落实,切实实现停火,冲突双方还应按规定交换俘虏,在保证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进行政治对话。普京说,乌克兰危机不断造成新的伤亡,悲剧持续发酵,俄方赞成立即停止流血冲突,寻求在乌境内恢复统一的政治空间。普京表示,希望法国和其他参与化解乌克兰危机的西方国家,能够为促成冲突双方交换俘虏作出进一步努力。普京希望乌方能够取消对乌东部地区的所有封锁,恢复同该地区的经济联系,保障电力供应,保障金融机构正常运行。他说:“俄方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但不取消封锁很难想象领土完整。”对于法国暂缓交付俄罗斯“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一事,普京在回答记者问时说,他与奥朗德在会谈中没有涉及。他表示,俄罗斯与法国签订的购舰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相信法方会完成合同中的义务。普京说,如果法方不履行合同,俄方将不要求赔偿,但希望法方能返还俄方已支付的费用。1 表明俄罗斯并不想激化与西方的关系。在对俄政策上,美欧结不成冷战时期那样紧密的反俄同盟。就美国而言,在解决诸如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反恐和反毒品贸易、维护中亚稳定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配合。

西方如何在经济与政治利益中做出选择,是缓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提出了欧盟取消对俄制裁的条件,一是双方撤出缓冲区沿线的重型武器和军事组织,二是有效监控俄乌边境,禁止武装分子、武器及其他非人道援助物资过境;三是莫斯科必须保障分裂武装自行组织的选举之后不出现新的危机。2 即使俄罗斯履行欧盟提出的所有条件,解除制裁的程序仍很复杂,需要欧盟28个成员国一致同意。2015年3月15日欧盟将就再次延期对俄罗斯制裁进行投票,是否再次延长对俄制裁措施,取决于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改善,也取决于欧盟国家在对俄制裁上是否态度一致,希腊新上台的左翼政府与欧盟其他国家政策分歧较大。

美国要“孤立”俄罗斯,不顾乌克兰的国情,促使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结果害了乌克兰,乌克兰是西方与俄罗斯对抗的最大受害者。乌克兰东部发生的武装冲突已经导致5000多人死亡,超过100万人逃离家园。历史上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很短,他们缺少有治国才能的领袖人物。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经历了多次宪政体制的变化──从总统议会制(1996)到议会总统制(2006),再到总统议会制(2010),2014年再次回到议会总统制。总统议会制是总统权力大,总统有权提名总理并任命和解职内阁成员;议会总统制则削弱总统权力,议会权力得到实质性扩大,议会多数派负责组建内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执政者行政的依据,是最重要的顶层设计,但乌克兰的掌权者却因人设事,把其当作权力斗争的工具。2014年2月,乌克兰再次靠街头政治实现了权力更迭,街头无序的政治是缺乏法治意识的体现,表明了民众的非理性和国家体制不健全。乌克兰没有实现政商分离,寡头参政、权钱结合成了乌克兰的一大特色。乌克兰经济本来就很糟,在苏东国家的转轨中属于不成功的一类国家,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严重影响了经济,使本来就很困难的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2014年乌克兰经济下降8.2%,金融和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的对抗是加剧乌克兰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根据俄罗斯海关的统计数据,2014年1月至11月俄罗斯从乌克兰的进口为101.2亿美元,同比下降30.06%,俄对乌出口160.6亿美元,同比减少25.13%,双边贸易总额26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09%。2015年1月14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第六届盖达罗夫论坛上表示,俄罗斯有权要求乌提前偿还30亿美元贷款,要求乌克兰完全履行借款义务,俄罗斯提供借款的条件是乌克兰国债不超过GDP的60%,乌克兰已违反该前提。乌克兰议会通过的2015年预算法案安排了偿还其他债权人贷款的资金,却完全没有安排偿还俄罗斯债务的资金。俄罗斯不希望乌克兰违约,但欠债必须还钱。1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改革计划,如果乌克兰继续在改革议程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将在2015年底提供额外的10亿美元贷款担保,既在2015年将提供总计20亿美元支持乌克兰恢复经济。乌克兰希望与欧洲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以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而俄罗斯的影响又是难以摆脱的,乌克兰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其90%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根据2013年12月17日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的协议,201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对乌克兰提供的天然气价格为每立方米268.5美元。由于乌克兰政权更迭,新政权选择西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乌克兰没有偿还债务和当前供气费为由,于4月1日将价格提升至385.5美元,4月3日再次宣布将气价提高至485美元。俄罗斯坚持如果乌克兰不能偿还债务,俄罗斯有可能切断对其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只有在乌克兰提供预付款的情况下,才会向乌克兰提供天然气。2014年6月,由于乌克兰欠缴天然气费用,停止向该国供应天然气,但仍会向欧盟供气,总量达1800亿立方米。鉴于乌克兰有能力拦截50%-80%的俄罗斯输欧天然气,欧盟需要的天然气有30%需要从俄罗斯进口,俄罗斯努力修建绕过乌克兰的新管道。2015年1月1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宣布,将停止使用乌克兰境内的所有输气管道给欧盟国家供应天然气,而是通过经黑海铺往土耳其的新输气管道,但欧盟须自行投资架设一条通向希腊—土耳其边境的转接口。这将使乌克兰失去过境国的地位(2014年经乌克兰输往欧洲东南的俄罗斯天然气总额约620亿立方米),从而损失大笔过境费。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和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事实上处于独立地位,乌克兰东部也有可能变成这样的地区。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人口总数还不到90万,而仅顿巴斯一个地方的人口就达到了650万。2014年9月5日在明斯克签订乌克兰东南部地区停火协议以来,战事从未真正停止过,无论是东部民间武装,还是乌克兰政府军都没有完全遵守协议。2015年1月24日,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向乌克兰政府控制的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发动了一系列火箭弹,造成30人死亡,多人受伤。乌克兰指责俄罗斯,称俄方不仅在违反明斯克协议,而且破坏了国际法和人道的基本准则,欧美也再次向俄罗斯施压,俄罗斯面临新一轮制裁。对俄罗斯和大部分俄罗斯人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文明的摇篮,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如果西方与俄罗斯在此对抗下去,乌克兰东部地区将无宁日,局势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欧洲。与苏联时期相比,当今的俄罗斯国际环境好得多,虽然没有条约意义上的盟友,但除欧盟、日本和美国外,其他国家并未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经济实力居于世界第二位的中国和人口众多的印度都在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和能源合作,欧亚经济联盟也成功启动,加上有国内民众的支持,这些因素都使俄罗斯不会轻易让步,俄罗斯与西方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峙局面将再现。

四、俄罗斯国内政局稳定,普京的强硬外交有民意基础

乌克兰危机帮了普京大忙,在2012年3月总统选举时,普京以63.6%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在莫斯科得票率没有过半,但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普京的支持率迅速攀升,获得了空前的高支持率,2014年3月末达到82.3%。尽管卢布贬值、经济下滑,普京的支持率仍居高不下,俄罗斯现在的情形与1998年完全不同,汇兑网点没有出现混乱场面,民众也没有恐慌地抢购食品,几乎没有人出来抗议。12月19至22日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有85%的俄罗斯人对普京实行的政策表示支持,63%的人对梅德韦杰夫的工作表示满意。普京仍被俄罗斯国民看成是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人。

普京收复克里米亚,几乎得到了全体国民的一致拥护,戈尔巴乔夫认为,克里米亚加入并没有听取社会的意见,现在克里米亚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自愿、自由和民主的基础上与俄罗斯联邦合并,应该得到承认。3月18日,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与社会舆论基金会联合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俄罗斯人赞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的民众也乐于回归俄罗斯,在3月16日就克里米亚地位举行的全民公决中,投票率为83.1%,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统一,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在克里米亚民众中,俄罗斯族人接近60%、乌克兰族人约占24%,克里米亚鞑靼人约占12%,鞑靼人抵制了这次公投,也就是说,连乌克兰族人也赞成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被乌克兰现政权派去的海军司令贝雷佐夫斯基转而效忠克里米亚,乌克兰政府要征兵对抗俄罗斯,响应者不多。被乌克兰新政权抛弃的“金雕”特警纷纷投奔克里米亚,组成“克里米亚特警部队”,守卫克里米亚通往乌克兰7公里宽的佩雷科普地峡。

对于俄罗斯民众来说,对强国的认同与追求,强于对自身物质生活的关心,外界的压力往往成为俄罗斯民族奋发的动力。普京成功地调动起了国民的民族情绪,民众比以往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了。俄罗斯媒体西方在地缘政治上正扩张至原苏联地区,强调西方给俄罗斯带来的屈辱感,不承认俄罗斯的强国地位,但俄罗斯必须再次站起来,乌克兰纳粹分子和顿涅茨克种族屠杀的图像被广为传播。2014年12月18日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愤愤不平地说:“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总会遇到问题、反对和争斗。你们认为,如果这只熊安静地坐下,不去针叶林中追赶小猪,他们就会放过它吗?不是这样。他们仍然会一直试图用锁链拴住它。”而一旦熊被锁住,西方国家就会立即“拔掉它的牙齿和爪子”。“一旦熊失去牙齿和爪子,就变得没用了。这只熊就会变成一只毛绒玩具。问题不在克里米亚,而在于我们要保护领土完整,保护存在的权利。”普京成功地动员起了民族主义情绪,俄罗斯要从屈辱中奋起。

2014年10月31日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的两年内,认为俄罗斯存在民族团结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从23%增至44%。没感觉到民族团结的人数下降了一半,从56%降至35%。2 2014年11月4日是俄罗斯第15个民族团结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以“我们团结一心”为主题的游行活动中,有7.5万人参加游行,四个议会党派集体参加。普京在民族团结日招待会上致辞说:“今年我们被迫应对艰难的挑战,在我国的历史上,这不是第一次面对考验,我们的人民以团结、道德和精神振作回应这一挑战。追求公正和真理始终是罗斯的荣耀,任何威胁都无法迫使我们放弃自己的价值和理念。”

普京的治国理念被称为“普京主义”,其重要元素是民族主义、宗教、保守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爱国主义,普京在努力重塑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强调发挥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作用,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2013年12月国情咨文中,普京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我们保护传统价值观的立场,这种价值观几千年来构成了每个民族文明的精神和道德基础:传统家庭价值观、真正人生的价值观,也包括宗教生活,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人道主义和世界多样性的价值观。当然,这是保守的观点。但用尼古拉·别尔嘉耶夫的话说,保守思想的意义不在于它阻碍前进和向上,而在于阻碍后退和向下,阻碍向混乱的黑暗发展,阻碍返回原始状态。”1 俄罗斯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主席团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所说:“俄罗斯在危机中对乌克兰的政策相当成功,尽管代价高昂。兼并克里米亚激发了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让人感到现实威胁的制裁把社会大众和克里姆林宫精英团结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的西方政策变得积极主动,而不是过去的消极被动。”“制裁自然引起部分官僚和资产阶级的担心,但未必能改变俄罗斯的方针大计。一部分主张精英团结和民族化的领导还暗地里欢迎这种制裁。”

西方认为莫斯科“吞并”克里米亚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法,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对这种说法并不在意,在俄罗斯人看来这是恢复了历史的公正,是伸张历史正义的行为,克里米亚本来就是俄罗斯的。对于西方制裁和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卢布贬值和物价上涨,大多数俄罗斯人都能平静接受,只有7%的俄罗斯人将卢布兑换成外币,受卢布贬值影响的主要是中产阶级,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去国外休假了。俄罗斯人把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下降,首先归咎于油价下跌(45%)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准备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在俄罗斯人的眼中,俄罗斯仍是大国,有许多值得他们骄傲之处:俄罗斯的国防实力依然很强,不断有新武器投入使用;2014年4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起运了首批产自世界上唯一的北极大陆架工业平台——普里拉兹洛姆内伊平台开采的石油;12月23日,俄罗斯庆祝“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该运载火箭能把军事和科研用的航天器送入任何轨道。

普京一直重视民众的生活,努力使民众的生活不受危机的影响。2013和2014,俄罗斯连续两年人口实现增长,在2014年底,包括克里米亚和辛菲罗波尔,俄罗斯的人口上升到1.46亿人。俄罗斯人的人均寿命超过70岁,达到71岁。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教育、医疗、社保系统必须成为真正的社会福利,为全体国民服务。”他建议为有天赋的孩子设立5000个总统特别奖金。从2015年1月1日起,俄罗斯最低工资额度从5554卢布提高到5965卢布,增长7.4%,退休金提高了约10%,为鼓励生育而建立的“母亲基金”的补助金额也在提高。

五、俄罗斯经济危机也许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契机

俄罗斯与西方的相互制裁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经济,按最低估计,制裁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也达400亿美元,作为预算收入主要来源的石油,其价格自2014年夏季以来一直在下跌,从6月到10月底,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14美元跌至84美元,刷新了4年来的最低纪录。俄罗斯人开玩笑说2015年普京63岁,油价也会是这个数,但从2014年12月开始油价就降到了每桶60美元以下,2015年伊始竟然跌破了50美元。2014年俄罗斯因油价下跌每年的损失达1000亿美元以上。由于俄罗斯政府预算的一半以上来源于油气收入,油价下跌直接导致卢布汇率大幅下滑。2014年卢布成为国际市场上下滑最快的货币,上半年,1美元可兑换35—36卢布,1欧元可兑换49-49.5卢布。从2014年11月份以来卢布贬值速度每天刷新纪录,12月15日卢布对美国和欧元的汇率创造了1998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俄罗斯央行紧急采取措施,16日大幅上调基准利率,从10.5%上调至17%,并对银行提供欧元和美元贷款,但同日欧元飙升至最高的100.74卢布,美元达到80.1卢布,创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12月17日卢布的跌势才止住,并开始回升,12月23日回升至1美元换54卢布。但进入2015年以来,卢布仍然“跌跌不休”,到2015年1月22日跌至1美元换65卢布。

在油价下跌和西方经济制裁的双重打击下,俄罗斯经济受到冲击。2014年俄罗斯经济五年来首次下滑,原计划增长2.5%,实际增长率只有0.5%-0.6%1 ,2015年肯定是负增长,通货膨胀率原来估计为6%,2014年俄通货膨胀率为11.4%,为2008年通货膨胀率13.3%之后的最高水平。食品价格涨幅为:糖类产品价格上涨40%,米类作物上涨34.6%,肉类产品上升20.1%,水产品上涨19.1%,通心粉制品上涨8.4%。2015年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高于10%。俄罗斯外汇储备从2009年以来首次跌至4000亿美元以下。2014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为79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出口5071.7亿美元,同比下降3.8%,进口2868亿美元,同比下降8.9%。2014年12月18日,普京在年度大型记者会上承认,俄罗斯可能需要两年时间摆脱危机。俄罗斯国内资本仍在外流,估计外逃资本有1000亿美元。俄罗斯在制裁和低油价的双重打击下是走向衰败,还是在政策调整中奋起,是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

应该看到,俄罗斯经济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比20世纪90年代情况要好得多,2014年俄罗斯小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农业整体增长近6%,俄罗斯有2000多万吨粮食可供出口。即使2015年俄罗斯经济呈现负增长,但幅度也比发生金融危机的2009年要低得多。为了提振本国经济,俄罗斯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俄政府已拨款1500亿卢布(约合25亿美元)用于支持北极地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此外,俄罗斯还宣布向国家铁路、第二大银行即俄罗斯外贸银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提供支持。从2015年1月1日起,俄罗斯石油出口关税每吨下调107.2美元,达每吨170.2美元,下降幅度达40%。根据2015年1月1日生效的新《反离岸法》,在俄的受控外国企业将申报未分配利润并向俄罗斯纳税。俄财政部估计,新标准的实施将为俄罗斯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俄罗斯政府还确定了国企领导人薪酬的新条件,规定,联邦国家单一制企业负责人的平均薪酬不得超过职工平均薪酬的8倍。普京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还“建议对从海外回到俄罗斯的资本进行全面赦免,不再追究他们逃离俄罗斯的责任”,“同时必须落实已通过的减税决策。首先是针对那些刚刚起步的企业。就像承诺的那样,向刚注册的小型企业提供两年的免税期。这些优惠也包括那些从零开始的制造企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取消商业活动管制,避免过度审查和管理”。从2015年开始,启动为联邦主体建立工业园的资金补助计划。普京希望通过此举,能够促进俄罗斯“开发新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工业、金融体系建立更多的抗风险储备,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官员。我们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自然资源,资本和科技储备,以及天才、聪明、勤劳的人民,他们会很快学会新事物”。

困扰俄罗斯经济的最大问题不是西方的制裁和油气价格的下跌,而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苏联时期留下的依靠油气和军火生存的经济结构仍然没有改变,尽管俄罗斯不断提出发展创新经济和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但进展不大,油气企业的高回报率使资本很难向其他产业流动。西方的制裁和油气价格的下跌,给俄罗斯带来经济转型的外部动力,或许为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在的困境正使俄罗斯加快“进口替代”进程,俄罗斯企业开始自己生产之前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就业,根据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1-10月,俄罗斯工业产值同比增长近2%,2014年10月同比增长近3%,环比增长5%。现在的关键是稳定卢布,为了应对不断加速的通货膨胀,俄罗斯央行提高了基准利率,对企业来说,贷款更加昂贵,这显然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货膨胀也使企业的采购价格上涨加快,成本增加,从而提高了出厂价格,削弱了竞争力。但俄罗斯政府表示有信心和能力克服危机,希望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一幕再次上演。2015年1月14日,在盖达罗夫论坛上梅德韦杰夫强调:“旧的能源模式已走到尽头,因此,重要的是不仅要客观评价和正确对待传统外部市场的改变,不是简单地对待外部经济和政治压力,不是简单地稳定目前动荡的汇率,在总体上,我们的任务范围更广和更负责任:即为了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本身。”1月2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提出反危机计划,“2015至2016年之间,将实施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关键领域支柱性机构的运作、达到劳务市场平衡、减少通货膨胀以及减弱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给低收入家庭带来的后果,在中期取得有利的增长速度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俄罗斯政府希望油气价格的持续下跌能够成为俄罗斯改变经济结构、发展创新经济的契机。

六、俄罗斯对外战略重心在变化

俄罗斯是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其发展关注的重心一直在欧洲,在目前的危机面前,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开始发生变化。在国内发展战略上,俄罗斯比以往更重视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2012年5月7日,普京签署的总统令表示,为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俄将加强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推动在该地区建立新的安全与合作架构。加快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俄罗斯在21世纪主要优先任务之一。目前正在落实一系列有关改造和扩大上述地区运输、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计划。营造有利于吸引投资的环境,为那些在经济加快发展特区落户的新企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优惠政策,如,减免一系列税费;降低保险税率;简化海关制度,包括建立保税区;制定专门的土地和基础设施使用规则等。从对外战略看,俄罗斯更加重视整合原苏联地区,努力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一)欧亚联盟成功启动

尽管西方把普京整合独联体地区,建立欧亚联盟看成是恢复苏联,对此怀有很深的戒心,但普京并不理会,他仍把整合独联体地区看成是俄罗斯巩固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2010年10月3日普京以总理身份在《消息报》上发表文章,表示要在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1年11月18日,俄白哈总统签署关于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宣言,2012年5月29日,关税同盟成员国首脑在阿斯塔纳会晤,并同意开始准备欧亚经济联盟协定方案的工作计划。经过将近两年的准备,2014年4月,经济联盟协定方案提交欧亚经济委员会会议审议。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总统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欧亚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宣布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

欧亚经济联盟的条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欧亚一体化目标和任务,定位欧亚经济联盟的地位。第二部分规定经济合作机制的细则,此外确定一体化部门方面的具体义务。欧亚委员会总部将设在莫斯科,(欧亚经济联盟的)法院将设在明斯克,金融监管机构将设在阿拉木图。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将提升俄白哈三国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保证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三国间自由流动,三国将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实施协调一致的政策。这一联盟的一体化水平比关税同盟高,大致相当于欧盟1993年建立统一大市场的水平。2014年10月10日,在明斯克签署了接受亚美尼亚加入该组织的协议,12月4日,该国议会以103票赞成、7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批准了这一条约。2014年12月23日,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文件。普京表示,“这样一来,欧亚经济联盟将全面启动。我们已经多次表示,将建立更加广大的市场,拥有1.7亿多消费者,确保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通”,“欧亚联盟开始运作意味着一体化进入更加高的阶段。我相信,这将赋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更多动力。联盟将成为整个地区发展的强大中心:商业和投资流向增加、商业关系将得到加强、我们公民的福利将会提高”。

整合原苏联地区,加强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一直是俄罗斯努力的目标。1996年,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国中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成立了关税同盟,1999年2月,塔吉克斯坦加入这一联盟。2000年10月,俄、白、哈、吉、塔五国签署条约,决定将关税联盟改组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其成员国公民可无需签证进出其他成员国。2010年1月1日,俄白哈三国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建立关税同盟,同年7月三国实现对外关税统一,从2011年7月起,三国取消相互之间的海关。2012年1月1日,三国启动统一经济空间,建立了推动三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超国家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从2015年1月1日起,欧亚经济联盟全面启动,除俄白哈三国外,1月2日亚美尼亚也加入了这一联盟,2015年5月1日,吉尔吉斯将成为欧亚联盟的正式成员。俄白哈三国目前已拥有共同的关税领域,其国内生产总值占独联体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85%。该联盟为遭受制裁的俄罗斯开辟了一个覆盖欧亚地区的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俄罗斯经济走出困境。

俄罗斯一直希望乌克兰加入这一联盟,并向乌克兰方面施压。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宣布暂停与欧盟缔结联系国协定的筹备工作,在全国多地引发抗议并最终导致政权更替,乌克兰新政府与俄罗斯处于对立状态,乌克兰不会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已成定局。

但欧亚经济联盟吸引了原苏联地区之外的国家注意,有许多国家表示愿意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2013年10月24日,普京在关税同盟会议上表示,“我们的朋友印度总理刚在俄罗斯做客。他请我在我们今天的会晤上提出印度希望审议与关税同盟成员国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可能性的问题”。普京表示,“考虑到印度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以及亚洲整体发展的远景,我认为,我们需要认真严肃对待这个提议”。在2014年12月普京访印期间,莫迪再次表示希望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建议接纳土耳其为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土耳其总统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提出了请求。欧亚经济联盟成员正在加快与越南关于建立自贸区的谈判,加强与中国的协作。2014年11月24日,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表示,“还有大约40个国家官方表示希望与我们的一体化组织建立自贸区。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独联体伙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的压力,拒绝平等参与欧亚经济联盟,为的是与全面掌控的欧盟结盟。”

西方担心普京在恢复苏联,但普京多次声明这是完全不同于苏联的机构,苏联已不可能再恢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在经济上跨入了一体化的新高度,同时完全保留了国家主权。戈尔巴乔夫也认为,“欧亚经济联盟有前景,苏联和欧亚经济联盟是不同的东西,其基础和原则完全不一样,国家也不同。很明显,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核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首先需要解决经济和国防问题,然后才是政治问题。需要有管理这一联合体的机构。”

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符合参加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中亚地区的发展。2013年10月24日,在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建议解散欧亚经济共同体,因为不需要有两个同时并行的组织。2013年11月11日,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21世纪睦邻友好同盟条约》,为两国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文件、地区间协议以及俄哈公司之间合作文件。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强,塔吉克斯坦在俄罗斯打工人员寄回国内的汇款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吉尔吉斯这一比例占31%,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摩尔多瓦这一比例也达20%。除加入欧亚联盟的成员国外,俄罗斯与中亚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在顺利发展。2012年10月5日,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协议,把俄罗斯驻塔吉克斯坦军事基地延期至2042年。俄罗斯帮助塔吉克斯坦改装军队,据初步估计,2025年前俄罗斯计划拨款1.5亿—2亿美元用于此项工作。根据协议,俄罗斯军事基地保护俄罗斯国家利益,并与塔吉克斯坦武装力量保护塔国安全。俄方还根据俄国军事技术合作法律使用联合力量、军事和专用设备协助塔国。2003年俄罗斯在吉尔吉斯开设了“坎特”空军基地,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12月,俄罗斯驻“坎特”空军基地飞机数量增加了一倍。2014年12月10日,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相互间金融债权债务解决协议,乌兹别克斯坦将偿还2500万美元,俄罗斯免除乌兹别克斯坦8.65亿美元债务。

(二)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中国的发展和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发展不顺,都使俄罗斯比以往更重视中国,2012年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谈到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时强调:“我相信中国经济的增长绝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蕴含巨大商业合作潜力的挑战,是我国经济借助中国‘乘风破浪’的好时机。我们应当与中国建立更为积极的、新的合作关系,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更为匹配,运用我们的智慧充分发挥中国的潜能,以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的崛起。”中国也把俄罗斯看成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2013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是大国元首中见面次数最多、关系最为融洽的,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地区事务、多边组织中的合作也在加强,中俄关系也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为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首先,中俄两国的战略互信增强。习近平主席把履新后出访的第一站选在俄罗斯,这是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也是2013年令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一年的时间里,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有六次之多,突显了两国领导人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视。普京和习近平两人年龄相近,行事风格相似,两位领导者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提高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增强,俄罗斯精英阶层也认识到与迅速发展的中国发展密切的政治经济合作有助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针对国内有些人对中国国力增强的担忧,普京明确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绝对不是威胁,“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2014年2月,习近平参加索契冬奥会,给了受西方冷落的俄罗斯以很大支持,两国元首达成了俄罗斯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共识。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增强,在某些方面其程度甚至超过中苏结盟时期。中国进口武器的90%来自俄罗斯。在2013年3月习主席访俄期间,双方就加强军事技术合作签署一系列协议。中俄除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举行的反恐军事演习外,还单独举行军事演习。2013年7月5—12日,中俄两国海军又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举行了“海上联合-2013”中俄联合军演。在东海局势紧张,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中俄间的军事合作有利于平衡亚太地区的战略力量。2015年中俄两国海军还将在地中海举行联合军演。

近年来,俄罗斯东正教在俄罗斯社会和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俄罗斯政府一直推动中国政府给予东正教相应的地位。2013年5月俄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首次访华,5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基里尔宗主教会晤时称,“您是第一位作为莫斯科和全俄宗主教以及俄罗斯的最高宗教领袖访问我们国家的人。这是中俄关系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突出表现”。2013年俄罗斯联邦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两国总理对《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强调人文交流是中俄关系发展的战略领域,支持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文交流。2012和2013年两国互办了旅游年,2014和2015年两国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中俄两国政府鼓励高校间开展直接合作,建立同类高校联盟,支持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中俄10万人留学计划。

第二,中俄经贸合作深化,提出构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中俄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政治热经济冷的状况正在改变,中俄关系的经济基础不断得到充实。2012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81.6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1.2%。受俄罗斯2013年经济不景气和国际市场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2013年中俄贸易额892.1亿美元,同比微增1.1%。其中,出口4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进口396.2亿美元,同比下降10.1%。2014年中俄贸易额逆势增长6.8%,达到创纪录的952.8亿美元,高于两国各自外贸总体增幅。双向投资依然活跃,地方间的往来日益频繁,两国间一批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实施,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俄两国领导人所确定的2015年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肯定能实现。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额相比,中俄贸易总额还不算高,但其重要性是其他国家不能替代的。

中俄能源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限于油气贸易,而且扩展到勘探、开发、加工、销售等领域。以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俄罗斯为契机,中俄两国领导人确定要构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013年12月1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了俄中扩大原油贸易领域合作协议,根据合同,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对华供应约3.6亿吨石油,总价值约达2700亿美元,未来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量将达到每年4610万吨。2013年11月,俄联邦政府监督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购买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公司20%股份。协议签署后,中国石油将与合作伙伴开展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此外,中国石油参与该项目对进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开辟北极航道具有重要意义。在普京看来,美国已经不再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中国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2014年5月普京访华,宣布“俄中合作进入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中俄商定组建俄中投资委员会,启动两国加强在俄远东地区的合作机制。2014年2月26日,从下列宁斯科耶镇至同江铁路桥奠基,计划通行能力2000万吨。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很成功。我们一贯朝着建立战略能源联盟的方向前进”。在对欧洲出口天然气不确定的情况下,2014年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每年对华出口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总额达4000亿美元。为此,2014年9月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支线。此外,两国11月还签署通过“西线”出口天然气的备忘录,这条线路(“阿尔泰”输气管道)初期阶段将每年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俄罗斯,中俄双方达成了高铁协议,中俄将组建合资企业修建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2014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原油331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取代阿曼,成为中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

总之,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中俄加强了在双边及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中俄两军在联演联训、军技、反恐等方面将深化合作。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商定,共同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致力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面对处于经济困境中的俄罗斯,中方明确表示:“如果俄方需要的话,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来提供我们的必要的协助。”在大国领导人中,中俄两国元首是会晤最频繁的,两国领导人间的亲密关系正是两国关系的反映。

第三,地区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俄罗斯经济战略重心东移,加大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力度,为进一步发展中俄务实合作提供了契机。2012年4月11日,普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发展应该受到格外的重视,这是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应该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生产总值比俄罗斯全国GDP增速更高,而且这种趋势至少要保持10年—15年。”

5月21日,普京签署总统令,组成俄罗斯新一届政府,新设立了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由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维克托·伊沙耶夫兼任该部部长,此举表明俄罗斯新政府更加重视远东的开发。2013年2月18日,梅德韦杰夫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应当出现新的增长点。对我们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远东、西伯利亚、俄罗斯南部、加里宁格勒州,当然,也不要忘记我们这个大国的其他部分。”2月底,远东发展部制定出了2025年前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草案,确定了2018年前需要重点发展的项目。俄罗斯总理要求俄罗斯财政部、经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地区发展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关于刺激吸引投资和组建新工厂的建议、关于向吸引投资取得优异成果的联邦主体提供补贴的建议、关于取消联邦部门各地方机关对企业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建议、关于建立国家支持工业园发展机制的法律修订建议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俄罗斯要发展的心情特别急迫,吸引外资的力度会日益加大。2013年4月4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远东与贝加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该计划包括《2018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2007—2015年库页岛(萨哈林州)社会经济发展》两个目标纲要和12个附属规划,涵盖交通、林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矿产和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显示了俄罗斯加快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迫切性,俄罗斯正采取切实措施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改变过去说得多做得少的局面。远东地区对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也正在制定之中。可以预料,政局相对稳定、法律日益完善、已经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俄罗斯,将成为投资有利可图之地。2014年1月,梅德韦杰夫总理正式宣布,将在远东西伯利亚建立向亚太出口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特区,坚决贯彻普京总统关于把远东西伯利亚作为俄罗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优先重点的指令;并将于2020年之前在该地区安排投资950亿美元;力争在2014年3月之前提交有关设立12个沿海经济特区的方案。据俄罗斯海关署远东局统计,2013年中国与俄远东联邦区贸易额为1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远东外贸总额的28.1%,为远东联邦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107.8亿美元,占比27%)、韩国(与远东贸易额96.5亿美元,占比24.2%)分列第二、三位。中俄之间、亚洲地区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经济互补性,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把握好这一机遇,推进中俄务实合作,对中俄双方无疑都是有利的。

俄罗斯加大了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力度,为中俄地区合作提供了新契机。2013年10月22日中俄两国总理宣布,“双方认为应积极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并制定首批优先合作项目清单,予以重点推进”,“双方确认将尽快开工建设同江—下列宁斯科耶跨境铁路桥,加快推进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项目”,“双方将共同努力发展过境铁路运输和多种方式联合运输。”2013年12月17日,俄罗斯铁路公司开通了经过俄中铁路边境口岸马哈利诺(俄罗斯)—珲春(中国)的定期铁路线。2013年12月18日,绥芬河—格罗杰科沃—纳霍德卡—东方港方向的铁路运输开通。中俄间搁置多年的跨境公路铁路桥建设开始加快进行。2013年6月犹太自治州政府与黑龙江省政府、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发展基金会领导签署了跨阿穆尔河铁路桥的建设协议。

总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对过去两国结盟关系的超越,双方既进行必要的协作,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均可根据自身的利益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既充分照顾对方的关切,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支持,同时也不排除在合作中的公开竞争。这种关系符合国际局势发展的大潮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俄关系走向成熟,双边关系已具有牢固、可预见和不易受局势影响的特点。

(三)俄罗斯外交在其他方向上的进展

俄罗斯外交在西方受阻,在西方国家之外仍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俄罗斯放弃了“南流”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天然气管道将通往土耳其,令欧盟始料未及。2014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南美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访问,除巴西外还正式访问了古巴、尼加拉瓜和阿根廷,同多个南美国家领导人就扩大合作举行了会谈。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两个国家关系的发展引人瞩目。2013年11月13日普京与朴槿惠会晤,两国达成互免签证协议,商谈修建天然气管道问题,可以铺设管道系统并提供所谓的管道天然气。“或者沿海底铺设管道系统,或者在朝鲜境内铺设然后进入韩国。”加强经贸合作,推动半岛和平。2013年9月22日,连接朝鲜与俄罗斯边境的铁路重开。该铁路从俄罗斯东部边境城市哈桑通往朝鲜罗津,全长约54公里,俄为此花费2.6亿美元,将用来输出煤炭,并输入来自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商品。俄驻朝鲜大使季莫宁:“这条铁路把朝鲜半岛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朝鲜半岛通往欧洲的唯一运输走廊。这有助于改善朝韩关系,巩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2014年4月,俄罗斯免除了朝鲜100亿美元的债务;6月举行的朝俄政府间经济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俄罗斯和朝鲜银行自10月起正式启用卢布结算,加快和放宽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2014年10月,俄方表示将在12年内完成朝鲜3000多公里铁路现代化项目。4月,俄罗斯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访朝;10月,外相李洙墉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1月17—24日崔龙海对俄罗斯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金正恩将于2015年5月出席俄罗斯举办的庆祝二战结束79周年阅兵式。

在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中,俄印关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积极推动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推动俄中印三国合作机制的建立。2014年12月11日,普京访问了印度,与印度新任总理莫迪签署了《关于在未来十年加强俄印伙伴关系的规划》。俄印将在印度建立军备生产基地,印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武器市场——近1/3的俄出口武器销往印度。据估计,俄罗斯与印度间近40年来的军事合作总额已超过400亿美元。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为库丹库拉姆核电站第三和第四个发电机组提供设备的协议,以及核能领域的其他文件。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总经理基里延科表示,文件规定俄罗斯在20年内为印度建设至少12个发电机组,即至少2座核电站。俄印还在合作研究新一代科研反应堆,包括钍反应堆,并考虑在铀开采和浓缩方面开展合作。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印度大康采恩埃萨尔石油公司就价值100亿美元的原油供应签订了协议,合同有效期为10年,还可以延长。印度将获得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将从2017年开始,每年250万吨。印度是世界石油进口大国,2014年原油进口额为1430亿美元,而俄罗斯则在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俄印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会继续加强。实际上俄印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早已开始,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通过其子公司OVL公司参与了俄罗斯“萨哈林-1号”项目,“萨哈林-1号”每年向印度提供100多万吨石油。俄印正在研究OVL公司参与开发北极能源的问题。2014年5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石油公司与OVL公司签订了通过国际银团在俄罗斯北极大陆架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旗下的石油公司也十分有兴趣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合作实施北极项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印度天然气公司2012年签署的长期供应液化天然气合同2014年6月生效,合同期为20年,每年供应250万吨液化气。从2017年起供应首批天然气,即便时间推迟,也不能晚于2021年。但印度和俄罗斯的总体贸易额不高,每年只有约100亿美元,经贸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4年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在加速发展,俄伊双方计划建立一个联合银行或联合账户,以使用俄罗斯卢布和伊朗里亚尔进行结算。伊朗和俄罗斯还计划在2015年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工商界人士和游客提供免签政策,普京很可能在2015年对伊朗进行访问。

总之,尽管有外部的压力和制裁,普京仍然按照自己既定的政策治国,并没有改变强硬外交的意图。俄罗斯在通过调整国内和国外政策的重心,努力化解危机,摆脱困境,实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但俄罗斯能否在与西方对抗的情况下实现崛起,值得进一步关注。(左凤荣)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17:23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