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脱稿讲话》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精彩书摘】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社会各界要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不久,新一届常委们在多处场合提出了改会风、改文风的要求。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时没有用讲稿,所讲的话条理清晰,简练务实。

  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示拿着稿念的官员,说:“发言稿我都已经看过,不用再念”。

  2012年11月30日,王岐山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家座谈会”上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

  政治局常委们不约而同提出“不准念稿”的要求,是希望讲实话、真话、明白话,而不是拿腔拿调讲官话、套话。

  脱稿讲的效果大大优于照稿读。这主要是因为脱稿讲能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于不借助讲稿直接与对方沟通,对方就会感到真实可信并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沟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位著名主持人深有体会地说:“念稿子远不如讲话好。后者是发自内心的。即使它显得不够流畅,但效果反而好。”

  捷克女学者卡尔瓦绍娃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她指出:脱稿讲比照稿念节奏更为从容、自由,容易达到声情并茂,使人感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乐于接受。从记忆的效果看,通过讲的方式人们大约记住内容的33%,而通过读的方式人们只记住内容的10%。由此可见,脱稿讲优于照稿念;在口头宣传中,宣传者对讲稿的依赖性越小,宣传者与被宣传者就越能充分地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脱稿讲话效果就越好。

  脱稿讲话不是作秀,而是对所讲内容的透彻理解、烂熟于心方能脱口而出。当然,并不是所有场合都不能念稿子。有这样一则趣事:

  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有一次在上海文化广场做报告,著名导演黄佐临正好坐在主席台上讲台的后面。陈毅在发言过程中不时地拿起讲稿看看,但黄导演却发现陈毅拿起的“讲稿”上一个字也没有,不过是张白纸。陈市长的讲话是深受上海人民欢迎的。这次也不例外,台下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会后,他就问陈毅:“陈老总,您怎么用一张空白的稿纸呵?”只听陈毅笑着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嘛。”

  陈毅元帅很了解听众的心理,尽管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的革命家,他发言可以不用讲稿而出口成章,但为了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强化劝说效果,他就“做戏”式地用白纸代替讲稿而脱稿讲话。这说明,“脱稿讲话”并不意味着不顾讲话内容、目的,不分场合一律要求即兴发言。有些重要的会议,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方略,需要一定的权威性、准确性,也需要一定的仪式感,这个时候念稿子,体现出的是庄重、严肃以及对社会公众的尊重姿态。比如,在法律宣判、政治报告、传达上级重要文件或高级领导重要讲话等等重要场合,就不宜脱稿讲,而应采取照稿宣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暗示内容的重要,保持气氛的庄重,又使发言内容逻辑严密,措辞准确,使之无懈可击。但是,在一些具有研究、讨论、建议、分析性质的座谈会上,甚至是部门单位的工作例会、业务探讨会上,念稿子就没有必要了。如果事先充分准备好讲稿,不带讲稿去讲,往往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若遇到处于二者之间的场合时,为了有更好的讲话效果,在自己有把握的情况下,陈毅元帅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发言之前,把事先准备的讲稿或发言提纲带去放在讲台上,表明我们郑重其事,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取得听众信任和好感;讲的时候脱稿,可增强我们与听众的沟通力、交流感,偶尔忘记发言内容时,还可以随时翻阅,有备无患。

  参加过官方会议或者是学术性会议的读者朋友,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整个会场都只是在走程序。每个人都在念资料袋里的稿子,没有一点生机,气氛十分沉闷。行政会议似乎还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中国的学术会议也开成了念稿子大会,没有一点讨论的气氛,没有一点苏格拉底式的自由辩论风气。一些教授、博士,离开了PPT,离开了手中的稿件,就不会作学术报告了,仿佛那些学术研究不是出自自己手中似的。

  现代社会,社交活动频繁,电视、录像手段被广泛运用,这都要求职场人士直接面对观众,用出色的口才、真实的情感、传神的表情和体语去影响征服观众。所以我们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该脱稿时就“脱稿”。

  二、这本书写些什么

  本书内容是作者13年脱稿讲话教学与实践的思考和经验总结。系统地剖析了无法摆脱讲稿的主、客观原因;找到了制约脱稿讲话水平正常发挥的“三大误区”;传授了深层次克服紧张情绪的技巧和方法;列举了常遇到的19大场合中近千个典型范例,并逐一讲解了每一个范例的语言组织思路;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名言和独立见解;提醒读者如何重视“无声语言”等的外在表达技巧和方法,使读者更加自信;本书告诉读者话从哪里来,怎样有话可说,又如何才能说得更生动。将所学技巧、方法怎样转换成自己的能力,帮助读者学以致用,彻底摆脱脱稿讲话带来的焦虑和烦恼,享受脱稿讲话成功后的自在和快乐。最终让读者认识到脱稿讲话并不难,难的是从来没有明晰概念,定位准确,并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三、怎样阅读这本书

  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经典范例;二是点评分析;三是技巧方法;四是名家见解。

  经典范例,是供您遇到类似场合时,参考其思路,举一反三用的;

  点评分析,是让您开阔思路,帮助您学以致用的;

  技巧方法,传授的是我们13年脱稿讲话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名家见解,是提升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您讲话不仅要有思想性,更要有高度和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本书当做小说来看,应当做手册或工具书去阅读。不当做小说看,就是没必要一口气把它看完;更没必要一上来就精研细读,若是这样必然会陷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混沌境地。

  拿到此书后,建议您先将本书的整体框架浏览一遍,大概了解它的基本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重点锁定相关章节,带着自己的困惑或想提升的能力点,缺什么看什么,边思考边阅读。尤其第三章的典型范例,要有所挑拣,按需所看。正中下怀的,记住它;似曾相识的,想一想;难以理解的,问一下;对症下药的,实践她。总之,学以致用是阅读本书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创作本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脱稿讲话,对某些人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无限远的距离,是遥不可及的;而对绝大多数想提升脱稿讲话水平的朋友来说,这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是触手可及的。

  因为脱稿讲话本身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而又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实践,就一定能非常娴熟地驾驭脱稿讲话。

  对当今的国人来说,重视脱稿讲话,提升脱稿讲话的水平,是转变文风、会风的一小步,却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各类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一大步。

  创作本书的付出,有其意义也足矣。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4日 16:28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