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员干部修养镜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精彩试读

  难得诤友谏衷言——闻过则喜

  世间不存在总是正确、不犯错误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是有缺点和错误的。古代的所谓“圣贤”也是人,只不过是按照一定阶级的道德标准,进行刻苦的修养罢了。正如列宁所说: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为了防微杜渐、纠正缺点、改正错误,就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一位部队同志认为一个人成长需要批评,与苹果成长需要“剪刀”、“啄木鸟”具有相同道理:如果没有剪刀的“咔喳、咔喳”——哪怕剪去的只是几根稍露斑痕的病枝;如果没有啄木鸟的“笃笃”、“笃笃”——哪怕啄去的仅是几条躲在树缝里的细虫,……这苹果怎能会像红玉、翡翠一样美丽?

  衣冠正,行为端,才能家国兴,天下平。而要做到衣冠正,行为端,就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加强党员和干部修养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形象地将其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邓小平多次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丢掉了这个武器,如同战士丢掉枪一样,就会在工作中和思想上打败仗。

  ……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一项重要的建党原则,是党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共产党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恩格斯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看作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是工人阶级政党有巨大内在力量的表现。恩格斯指出:“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有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列宁指出:“应当对党内问题广泛地展开自由讨论,对党内生活中各种现象展开自由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评论。”《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284页。“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政党都是绝对必要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楷模,体现了宽阔的胸怀和崇高的风范,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在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圣地——延安,人民群众都颂扬领袖毛泽东。可是,在这一片赞扬声中,竟然有个驮盐的老乡骂毛泽东。一追查,原来是这位老乡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赶着毛驴去外地驮盐时,正值隆冬季节,到了晚上没地方睡,在冰天雪地里连续挣扎了三夜,憋了一肚子怨气,骂人的话也就溜出了口。毛泽东听到这件事后,对追查人员说:“老乡没有罪,应该给他记一功。他骂得好,骂中了我们的官僚主义。”后来,毛泽东抽空接见了这位骂他的老乡,主动征求他的批评意见;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在运盐路上设置驿站的问题;用这件事来告诫全党,一定要倾听群众的呼声。

  1942年在延安整风和审干中,有人违背整风精神,犯了扩大化的错误,伤害了一些好同志。毛泽东发现这一问题后,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主张弄错了的必须平反,逮捕了的无罪释放,恢复名誉。与此同时,毛泽东主动承担责任。1945年初,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毛泽东把右手举到帽檐下,对被戴错帽子的同志赔礼说:“现在我把戴错了的帽子给你们取掉,向你们行个礼,赔个不是。”这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老一代革命家风范300例》,东北工学院出版社,第154页。

  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又为此作了自我批评:我们在肃反运动中走过弯路,我也走过弯路。这次整风审干,使一些同志受了委屈,我向你们道歉!

  陈毅是我们党内“当面敢批评”和勇于作自我批评的楷模之一。1940年10月,陈毅在苏北根据地时,苏北参政员施文舫向陈毅直言,指责东台潘微区委谭启民贪污腐化,蒙上欺下,言语中还夹有批评陈毅偏听偏信之意,使陈毅感到十分逆耳,怒斥施文舫。施冷笑一声,愤然离去。事后陈毅经多方调查,发现谭启民确有严重错误,于是责成东台县委对谭启民的错误严肃处理。又隔了两天,陈毅主动到施文舫家道歉,施文舫对此深为感动。24年后陈毅作诗:“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相忍,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

  对同志的缺点、毛病、坦诚的提示、批评,是一种爱护,因而应当重视和珍惜。英国有则格言:“坦率,是批评中最灿烂的宝石。”泰国谚语说:“及时告诫的是真挚的朋友。”批评的话当面说好,夸奖的话背后说好。古罗马批评家贺拉斯把批评视为“磨刀石”,“自己切不动什么”,“却能使钢刀锋利”。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证了《诗经》中的著名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个人之间彼此帮助,相互批评,去掉不良的思想和作风。

  一个人有了权力、威信之后,容易得到阿谀奉承,不容易听到和听取逆耳忠言。谏友的衷言胜过金玉。陈云说: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驳倒错误意见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的过程。出以公心、敢于提反对意见的同志和朋友,最可宝贵。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工作水平。《水煮三国》第十五章有一段“作者评说”:“……被压力困扰的领导者,在内心深处渴望贤良部属的有力辅佐。否则,他们会变得优柔寡断,或者刚愎自用,从而与正确的决策行为相去渐远。”

  在历史上,有不少勇于谏衷言和严于作自我批评的人物。曾经受到毛泽东称赞的一代贤相魏征,仕途坎坷,阅历丰富,为人耿直不阿,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图恩惠不怕斩,对朝政得失频频上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一生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促成了唐朝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被后世的政治家、史学家赞誉为“千秋金鉴”。

  魏征认为为臣之道,“有言在喉而不吐,不忠也;有危以乱而不奏,亦不忠也”。因此,他从不做“低眉菩萨”,而是有胆有识,坚持原则,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正是:辅佐治国十七年,披肝沥胆作良臣。敢把诤言昭日月,只留正气满乾坤。力图教化民生息,李世民登基时,国家满目疮痍。魏征极力反对不少重臣实行专制和兴师耀武,主张实行文化教育和百姓休养生息。挡驾封禅莫建宫。国富民殷后,魏征力谏太宗不要去泰山祭祀天地、封赏功臣、大摆酒宴,不要在洛阳修建行宫,制止耗费巨额资财。秉公决断选贤能,一谏胜于十万兵!贞观元年,唐太宗得知许多州郡说岭南酋长冯盎图谋反叛朝廷,下诏十万大兵征讨。魏征进谏说冯盎不是谋反,派一使臣安抚即可,结果成功。若看面孔靠明镜,若知得失纳谏诤。中华沧桑贞观盛,一半功绩魏爱卿。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望着魏征的画像思绪万千,遂吟诗曰:“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魏征的名字与贞观之治将同垂于青史。

  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饮誉不衰,不但有多方面的智慧和才能,而且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惠然谦和堪典范,鞠躬尽瘁耀遗文。当然,诸葛亮也是人,也有过失。刘备在死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兵出祁山,以志大才疏、机械搬用教条的马谡为先锋,结果丢失了战略要地,蜀军几乎陷入绝路。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上疏贬官三级,以彰明过失。诸葛亮对自己的错误不文过饰非,公开向大家承认错误,还请求处罚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使当时的人们深深地折服。

  我们党要把自身建设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形成制度,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邓小平说:“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威信建立在什么地方呢?建立在思想、工作、言论的正确上,建立在民主作风上,建立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上。”他指出:“在党委会里面,应该有一段时间交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空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明确提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的团结的法宝,是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不能说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如果领导班子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不能从内在的动力上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尤其需要每个领导干部真正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有的同志一切从“我”字出发,把个人利益看作一切思想、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未展开,就先权衡利害关系——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而把党的利益抛到一边,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不移地服从和维护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深切地关心党,真诚地爱护党,全力地支持党,不惜付出最大代价,而决不能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对立面,视为局外人。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切是从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出发,还是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仍然是党员党性锻炼的一条主线。跳出以个人利益权衡问题的狭隘圈子,确立高度的党性观念,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前提。

  对错误的东西采取泰然处之、行若无事的自由主义态度,是一种庸俗的思想作风,是个人利益作怪,是世界观逐渐蜕化的表现,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防空洞和保护伞,对党的事业和个人进步都极为不利,危害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坚持党性原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敢于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不做明哲保身的木头官,“不违心于己,不苟同于人”,不“王顾左右而言他”。

  开展批评需要勇气。这种勇气的唯一来源就是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的无限忠诚。“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只有站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党性的高度,才能讲原则、讲真理,不讲关系、不讲面子,谈问题不回避,找差距不护短,查根源不遮丑,积极开展健康的思想斗争。

  毛泽东指出:“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对所批评的事必须弄清楚,有证有据,不能道听途说,无凭无据地随便指责人,也不能偏听偏信个别人的反映。要把批评的着眼点放在政治上,放在党的利益和党的原则立场上。在批评过程中,不宜把注意力只放在个人非原则的缺点方面,不宜只是就事论事,要从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来考虑,从有无腐败现象来考虑,对违反路线方针政策的事不放过、不袖手旁观,对违反党的纪律的事不迁就、不偏袒一方,并把这些问题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开展批评帮助。

  在上下级之间、在同级之间,开展批评是很必要的,但批评的效果有好有坏,关键在于你是否用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古代有“爱兵如子”的说法,其实质就是要说明不能轻易伤害下属。看到下属有毛病、犯错误而不管,那也是一种伤害。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和与人为善的态度,满腔热忱地对有这样那样缺点错误的同志,予以批评交心,使其认识问题,尽快改正。应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志的缺点、错误,不要只顾自己痛快,用尖刻的语言批评人和挖苦人,不可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这样做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会使对方感到难堪、难以接受,由自责转化为怨恨。尤其不要在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同志。对待同自己交情深的和不深的同志都要一视同仁,不能亲疏有分,拿原则做交易,做到“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一旦在批评中出现一些不团结的隐患,要及早化解,尽早交换看法,满腔热情地对待有毛病的同志,不要等伤了感情再来解决。

  批评应该是严肃的批评,对错误应该不留情面,但批评的严肃性并不妨碍我们对同志的真挚感情。要把对错误的无情和对同志的友情很好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接受批评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

  当一个人听到别人对他付出的努力、工作的成绩的赞赏后,心里会感到愉快,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再听到对他的中肯批评,心里会好受得多,因而乐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的东西。要通过真诚和理解去温暖被批评者的心灵,以爱护和体贴去换取被批评者的信任。批评时应该“敢敲当面锣而不是打背后鼓”,恰如其分而不是吹毛求疵,“绵里藏针”而不是简单指责,态度真诚而不是虚伪,情绪冷静而不是激动。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敞开思想,以诚相待。

  要坚持“两点论”,既不以功补过,也不因过掩功。应间接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错失,不宜把对方的缺点、错误看得太重,进行不讲方法的过火批评,不一定非要拍案而起,声色俱厉,也不必“驾起堂·吉诃德式的马枪,盲目乱闯”。批评斥责一旦不恰当,无遮无拦,就变成了一种发泄。

  别人在一时不认识自己的过错之前,点到为止,允许人家保留意见,有个认识的过程,不要强迫别人立即认错,不认错就训斥。不管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是一种什么关系,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被批评者也是有尊严的,不宜以势压人,盛气凌人。这样做是合马克思主义之理,合共产党人之情的。

  开展批评,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只有原则性而无灵活性的原则,是僵化的原则,达不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只有灵活性而无原则性的灵活,就会使灵活性失去灵活,走向机会主义。因此,只要不违背原则的核心内容,在方式和策略上可以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来坚持原则,去教育、批评那些犯了错误但不是不可救药的同志。要针对被批评的思想基础、思维方法、工作习惯、个性特点、阅历、资历、经验、智能、志向和自身修养等不同情况,把批评的信息用最适合于被批评者接受的方法,传递给对方,并针对被批评者的反应及时灵活地作出调整,以取得最佳效果。指出被批评者过错时,态度要温和些,语言要委婉些,也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批评对方的错误。如果能启发被批评者认识问题而幡然改正,不一定在大会上当众点名;如果个别谈话效果好,不伤对方自尊心,可以不拿到会上讲;当你的下级及其下属都在场时,就不要在众人面前使你的下级“下不来台”;如果有些问题在会上点名道姓批评很必要,能达到教育效果,也不必过于宽容。正如邓小平所反复强调的:“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要把握好批评的时机、分寸和火候,不可过于严责,不要凌人盛气,尤其重要的是尊重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同一个高明的医生不仅能治好疾病,还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一样。

  任何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有过失。由于工作不顺利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同志有时免不了会像“鱼游于沸鼎之中”,心绪烦乱,爱发脾气,或面部表情冰冷木然,或发出深沉的长吟声。这时,要善于择机,注意鉴貌辨色,分析其心绪不好的由来,不宜在此时轻率提出批评。当对方出现轻松愉快的笑脸,倾听和接受别人意见的“概率”会增大,这时提出批评意见,使对方容易接受,择善而从之。

  一个单位党员干部队伍的风气正不正,讲正气的人多不多,与那些敢于领导、坚持开展正确的批评、不怕得罪人的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撑腰和保护关系很大。特别是在党员干部队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奢靡之风“四风”的情况下,勇于揭露矛盾,开展批评,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为了工作不怕磕磕碰碰,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做往往会遭到一些人的反感、非议,甚至暗放“冷枪”。如果得到撑腰和保护,就是对这些同志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这种精神的倡导,个人的力量就会变成集体的力量,队伍的正气就会上升,歪风邪气就会下降、逐渐减弱。如果得不到支持和保护,敢于开展正确批评的同志投“桃”非但不能报“李”,却落个“不团结”的坏名,受到不应有的指责,就会有“孤军作战”的感觉,久而久之可能心灰意冷,该管的事情也不愿管了,而有这样那样毛病或错误的同志就会“吃香”,歪风邪气就会上升,就会出现“野草多了不长庄稼”的状况。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支持和保护敢于开展批评的好同志。

  如果说,批评是我们克服自身缺点错误、取得进步的外在动力,那么,自我批评就是内在的驱动力。外在的推动只有通过内在的驱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改正缺点错误。斯大林说:“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因此,我们应努力创造引发被批评者内省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作为党员和干部本身,发生缺点错误,应主动接受批评,主动作自我批评,这样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我们应彻底摒弃阿Q式的坏毛病。阿Q不许别人说他头皮上有几块癞疮疤,也不许有意无意地说“光”、“灯”。否则,他那疮疤就会变得通红,“口呐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阿Q伸手去摸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小尼姑满脸通红地批评他时,他竟然说什么: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听到别人对自己批评的“逆耳之言”,就产生逆反心理,就看作是对自己的讥笑、伤害,就急切地反驳,记恨在心里,或来个小报复,是缺少修养的突出表现。

  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一种素质和能力,是一种胸怀和境界,必须口言之,力行之。“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有了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错误,人人看得很清楚;改正了错误,人人都赞美他。自己有了过错,受到别人批评,千万不要生气、怨恨,千万不要刻意掩饰和粉饰自己。“闻过则喜,改过不惮”(陆九渊)。——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错就高兴,了解自己的过错不忌讳,改正自己的错误不畏惧。能听别人的批评,是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的第一步,而能做到“闻过则喜”,就进入了较高的思想层次,体现了一个人较高的修养水平。闻过则喜是一个能够改正缺点错误的关键环节,因为从内心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不足、许多毛病,而不是文过饰非、固执己见,并随时准备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从内心欢迎和感激别人的批评,及时而迅速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世界上没有不犯一点错误的人,即使是单位里的“要人”,群众公认的“能人”,上级领导眼中的“红人”,也不可能“一贯正确”、“百战百胜”,恐怕也会有“马失前蹄”或“大意失荆州”的时候,这里关键在于能不能认识和改正错误。工作中出现矛盾和问题,往往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很清楚。应首先看看自己有无毛病和问题,勇于解剖自己,不能因别人的批评触到自己的痛处、妨碍其私人欲望而耿耿于怀,更不能遇到偏激过火的言行时,便闻过则怒。应保持冷静,全面分析,将心比心,正确对待。

  周恩来说:“有错误要逢人就讲。”美国心灵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引来麻烦。”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如果你对所有的错误都关闭大门,那么真理也会被关在门外。”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既不是小题大做,也不是大事化小,把缺点错误公之于众,是一种明智的举动,不但可以取得群众的谅解,而且能增进群众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威信。正如邓小平所说:“领导人不可能什么事都做得百分之百的正确,不可能一点缺点、错误也没有。问题在于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让不让别人批评,听了正确的批评能不能接受和照办。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批评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做绝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9页。“经常责己,何处不是舜日尧天”;“人生的进步与成功,源于深深的自责”。庄思岳著,《人生的每日忠告》,第13页。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敢作自我批评,“一道彩虹连两心”,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作自我批评,就很难做到带动群众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其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无从谈起,恐怕难免有一天会倒台。

  真正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是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标志。要推心置腹,批评交心,“当面锣”、“对面鼓”,直面问题,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搞“隔靴搔痒”。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先把自己摆进去,以不怕“炮轰”的胆魄,敢于揭自己的短、亮自己的丑。要坚持会上讲、当面说,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以理服人、以诚动人,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由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一样,各种问题的具体表现也有不同。邓小平说:对“每个人错误的性质如何,程度如何,如何认识,如何处理,都要有所区别,恰如其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90页。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对问题的性质、程度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确定哪些问题在批评之列,哪些问题在纪律、法律处理之列,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即使是违纪行为,还要区分不同的态度。对自己的违纪行为能主动讲清楚,认识深刻、认真纠正的,可以从轻处理或不予处分。我们要深刻体会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诚挚的关怀爱护之情。如果有问题而不自查自纠,讳疾忌医,如果领导干部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压制党员批评,那就应当赶快醒悟,主动检查自己的错误,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6日 11:37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