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实录毛泽东》(第三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警卫班的分工:班长以下,有个内勤宪兵(不站岗,不担任外勤),主要任务是缮写“情报日报”,与特高组的内勤小组约定各种代号、安排交通、领发工作津贴,活动地点在桂园传达室。

桂园门口,经常有一名武装宪兵站岗(毛主席在桂园时,增派一名武装游动宪兵)。另有两名随车宪兵担任毛主席外出的随车警卫工作。伙夫负责按时到隔壁宪兵排去拿饭,并为全班士兵代购生活用品。

门岗宪兵对进入桂园的人员限制很严,除朱副官准许进出的人和介绍给我们认识过的人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进入。住在传达室的内勤宪兵,为了想得到每天来会毛主席的客人的具体姓名,从中捞到一点东西,曾经在传达室设一个“会客登记簿”。朱副官知道了,立即指示:“对来客不要登记。”这样一来,有许多来会毛主席的客人,我们并不认识,也无法知道名姓,在填写“情报日报”时只能写上来访时间、客人面貌、体形高矮、大概年岁和显著特征。游动宪兵经常借机靠近楼房,很想能听到点房内的讲话内容,但毛主席会客、办公都在楼上,讲话很难听到。

“情报日报”是每天一份,在下午规定时间内写好,由特高组派穿军装的“传达兵”到桂园来取。填日报时约定的暗号:称毛主席为“何先生”,称朱副官为“老吴”。报告的内容是事无巨细,有闻必录。具体写法大致如下:

(一)何先生今天×点×分到18号。

(二)上午×点有某人(男、女或外国人,包括相貌、身材、服装、年龄),乘小轿车(汽车号码)到18号会何先生,于×点×分离去。何先生把客人送出18号上汽车,目送汽车走后,才慢步返回。这时街上不少人停步观看何先生。我们向老吴提出:何先生把客送出门外,我们对何先生的安全很担心。老吴点头表示会意,没有答复。

(三)中午,何先生赴×××宴会(写明请客人的姓名住址)。

(四)下午两点半,何先生接见一名新闻记者,接着又接见两名外国记者。3时半,何先生走到花园迎接一位坐小轿车的客人,好像是事先电话约定的。

(五)下午5时,何先生赴某街某号访×××、×××。接着又赴某街某号访友,不知姓名。回到18号后,不久即离去,老吴没有通知,我们没有随车护送。

这种“情报日报”送到特高组内勤人员手中,连同其他方面“日报”,择要摘编,呈宪司立即报告蒋介石。

回忆当年我在桂园担任警卫工作期间,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根本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在国民党反共、仇共教育的长期毒害下,对共产党和毛主席原本抱着许多极其错误的看法。尽管如此,事实胜于雄辩,通过无数日常生活琐事的接触,又不能不使我们对于毛主席和共产党人感到尊敬和佩服。

毛主席对人十分和蔼谦虚,亲切感人。不但对来访的客人是这样,对我们警卫人员也是这样。有一次,毛主席送客走到桂园门口返回后,在院子里正碰上值班游动宪兵邱宏泽(他是警卫班年龄最小的一个),毛主席很亲切地问他:“你有多少岁?”邱立正回答:“二十二岁。”毛主席又十分关切地问了他是哪里人、家庭和上学情况等等。最后毛主席主动伸出手来同邱宏泽握手,真是大出邱的意料。他返回警卫班后非常激动地说:“国民党大官,我也见过不少,他们哪把我们放在眼里?今天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同我握手。”充分表达了他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民党大官们的不满。

毛主席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来到桂园,下午返回红岩村,一般是在红岩村吃早饭和晚饭。中午有时外出参加宴会,有时在桂园用餐。但桂园既没有特别的厨房设备,也没有配高级厨师,更没有看到他们从市场或附近餐厅买回鸡鸭鱼肉。毛主席在桂园吃饭,是由朱副官和办事处派来的其他警卫队人员用张治中家原有炉灶来做饭。他们上下一致,同甘共苦。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2日 15:13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