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四十四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第五章 平反冤案

六、引起刘少奇关注

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从此,刘少奇主持中央一线工作,呕心沥血,日理万机。

1960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又背信弃义撤走了专家。全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刘少奇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存,对由于“左”倾冒进主义造成的后果深感忧虑。同时,他深入实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明确提出要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并与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一起制订了一系列注重实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60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北京,中南海西楼甲楼二楼的一扇窗户被轻轻地推开,刘少奇站在窗前,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一份《公安工作简报》,引起了他的注意:“湖南郴县鲤鱼江电厂运煤女工刘桂阳,今年7月26日专程来京,在中南海北门口外围墙上张贴‘打倒、铲除人民公社’等六张反动标语,被警卫战士当场抓获,经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公安分局审讯后,被押送回郴县公安局。”

刘少奇双眉紧锁,沉思片刻,拿起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接公安部!”不一会儿,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匆匆地走进了刘少奇的办公室。“刘桂阳为什么来北京贴标语?”未等徐子荣落座,刘少奇就急切地问了起来。“报告刘主席,据参加审讯的同志汇报,刘桂阳自称是来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反映农村情况的。”“什么情况?”“她说衡阳县老家乡亲们得了浮肿病,还饿死了人。”

刘少奇仔细地听完汇报,严肃地说:“农村因缺粮饿死了人,这是事实。请你马上转告当地政府,刘桂阳事件先不要定性,要对她反映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再进行处理!”入狱前,刘桂阳就已经怀上了孩子,只是当时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她孕期反映越来越明显了。一天,看管干部告诉刘桂阳:“你把东西收拾一下吧,今天放你回家去,保外就医。”就这样,刘桂阳在看守所里服刑四个月还差两天,被保外就医,回家了。 1960年11月下旬,刘桂阳回到了鲤鱼江电厂。在刘桂阳服刑劳改期间,李培务由于受牵连,再也不能当警察了,被下放到了车间,先是学泥工,后是种菜、喂猪,别人喊他“反革命家属”,对他另眼相看。好在李培务出身和历史都很清白,到车间工作也很努力,才没有受更大的打击。

1960年12月9日,首都机场。寒风凛冽,手持鲜花、彩带的群众,翘首期盼。一架飞机如雄鹰悄然降落。舱门打开,刘少奇、邓小平挥手出现,万众欢腾。在莫斯科参加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大会期间,刘少奇、邓小平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与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凯旋而归。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迎上前去,伟人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群众载歌载舞,一片欢腾。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欢呼声、口号声、锣鼓声……这一切的一切,组成了庆祝凯旋而归的大合唱。

夜深人静了,中南海西楼甲楼依然灯火通明。刘少奇不顾旅途劳累,继续深夜工作。“刘主席,刘桂阳案件的调查报告已经送上来了。”“哦,快拿过来。”刘桂阳案件调查报告被呈送到刘少奇的案头。刘少奇认真地进行审阅。当他看到刘桂阳反映的问题属实,却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时,双眉紧锁,手掌往办公桌上一拍,在调查报告上奋笔疾书:“刘桂阳一案判决欠妥,应教导我们的政法部门的同志,凡涉及对人民群众案件的判决,应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切不可草率结案,以免伤害群众,影响党的威信。此案,请湖南省政法机关进行复查。”根据刘少奇的指示,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公安厅迅速组织人员,进一步深入调查。1961年1月10日,《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刘桂阳案件调查处理报告》 由中共湖南省委专题呈送给刘少奇。报告称,刘桂阳反映的农村情况属实,但是将此归咎于人民公社,进而提出“打倒人民公社”是极端错误的。不过,张贴标语的动机和目的是让党中央、毛主席知道,了解农村情况,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刘一贯表现良好,所以仍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应划为反革命,不能判刑。省公安厅认为,可以由原单位撤销原判,予以释放,并与她原工作单位协商,仍将她留在原单位工作,不开除、不歧视,但要进行耐心教育,使刘桂阳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刘少奇逐字逐句进行了审批。当看到刘桂阳反映的问题属实,刘桂阳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时,他瘦削的面孔绷紧了,拿起笔批示:“反动标语是以反革命为目的,而她跑到北京,还相信中央,这能说是以反革命为目的的吗?她对人民公社的认识有错误,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但这不应该判罪。”放下手中的笔,刘少奇离开座位,来回在办公室踱着步,陷入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办公桌,凝视这份报告,提起笔,郑重其事地写道:“印发给中央各部委,各党组的同志一阅。”放下手中的笔,刘少奇如释重负,于是点燃一支烟吸了起来。可是,刚吸了一口,他又突然想起什么,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促使他又拿起笔在报告上批示:“请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同志亲自找刘桂阳谈一次。一方面适当鼓励她认真向党中央反映农村情况,另一方面适当地批评她对人民公社的认识和她所采取的方法的不当,以便引导她走上正确的道路。”

1961年2月,刘桂阳已经保外就医一个多月。一天,刘桂阳正在自己的菜地里垦地种菜。突然,厂保卫科的同志跑来叫她,要她跟着到办公室去。她心里一沉:“我保外就医才一个多月,难道又要我回牢房去?”当刘桂阳忐忑不安地走进办公室时,只见屋里已经坐满了许多同志。见她进来,厂长站起来指着旁边的一位中年人,对她说:“刘桂阳同志, 王副县长来看你啦!”这位被厂长称呼为王副县长的中年人微笑着,示意她坐下,然后说:“我叫王明义,今天是代表郴县人民政府来鲤鱼江电厂, 宣布撤销郴县人民法院对你的判决的,你是无罪的!”同时,对她的工作、 生活进行了妥善安排。刘桂阳怀疑自己听错了,只觉得耳朵里面嗡嗡作响。直到大家都向她表示祝贺时,她才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了,是被冤枉的。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刘桂阳疯了似的,一路奔跑回到家里。这时,李培务已经先回到家里,并且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一见到她,他猛地一把搂住她,本来是天大的喜事,结果两人都哭了,伤心地哭了。然后,两个人互相替对方擦干眼泪,都会心地笑了。那天中午,刘桂阳炒了好几个菜。李培务还从街上买来了一瓶酒,说是要为她庆贺一下。从来滴酒不沾的她,居然也频频举杯,最后喝了一杯又一杯,满脸通红,醉成了关公。

不久,刘桂阳听说是主持中央工作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看到了政法系统上报材料后,作出批示,才使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她心里感到很奇怪:“我与国家主席刘少奇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他日理万机,我的遭遇竟然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这给刘桂阳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她决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

1961年3月,刘桂阳生下了大女李青春。那段时间,李培务和刘桂阳的脸上天天都堆满了笑容,可以说是满面春风了。女儿满月之后,刘桂阳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当运煤工人,一切恢复正常。

7月26日上午9时,红日东升,光芒万丈。鲤鱼江电厂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高大的厂房,高耸入云的烟囱,高压电线闪着银灰色的亮光,汽轮发电机发出巨大的轰鸣。煤棚,满载原煤的火车,刘桂阳和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卸车。“刘桂阳,刘桂阳!快到厂部去,厂长请你去一趟,有喜事!”这天离刘桂阳进京上访恰好一周年,厂保卫科的同志沿着长长的运输皮带,气喘吁吁地跑来,大老远就放开喉咙喊她。刘桂阳心想:“又有什么喜事?难道又是喜从天降?”想着想着,刘桂阳二话没说。她放下手中的推煤车,用肥皂洗了洗手。然后,她跟着厂保卫科的同志往厂办公楼跑。办公楼前,停着几辆小轿车。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干部职工。厂长刘健、党委书记高占清,还有车间领导、同事,一个个都面带微笑地望着刘桂阳。刘桂阳被领到主席台上,刘厂长把她领到一位陌生的干部面前,说:“桂阳,省委张书记看你来了!”听其他干部的介绍,刘桂阳才知道这位大干部就是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张平化握住刘桂阳的手,上下打量,关切地问:“想不到你这么年轻,刘桂阳同志,还好吗?”握着张书记温暖的双手,听着这么亲切的问候,刘桂阳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张平化微笑着说:“刘桂阳同志,刘主席今年4月来湖南视察,还特意问起你咧。刘主席要我专门找你谈一次,并代表他向你表示问候。”刘桂阳做梦也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竟然还关心着自己这个普通的运煤工人。她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张平化轻轻地拍了拍刘桂阳颤抖的肩膀,望着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我们开一个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对大跃进、人民公社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讲出来。”在座谈会上,张平化对刘桂阳进京上访,反映农村公共食堂的真实情况的勇气大为赞赏。同时,对她采取不正确的做法,也提出了批评教育。张平化说:“刘桂阳同志很有勇气,忧国忧民,具有海瑞精神,我就喜欢她这一点。当然,反映情况有很多方式,不贴标语也可以达到同样的 目的!”从张平化的口中,刘桂阳得知自己之所以这么幸运,是因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指示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和中共湖南省委“详细调查,再行处理”,三番五次批示的结果。张平化又说:“刘主席很重视刘桂阳反映的农村公共食堂的问题。这次,他在湖南农村搞了四十四天的调查研究,还打算来看你呢!是我觉得刘主席年事已高,劝阻了他。”台上台下,热烈鼓掌,向刘桂阳表示祝贺。大家都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她重新燃起了希望!整个座谈会,刘桂阳像做梦一样。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普通女工的命运,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刘少奇的高度重视。此时此刻,她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于是,她面向北京的方向,恭恭敬敬地作了三个揖。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桂阳从画报上剪下一张刘少奇像,端端正正地贴在自己的床头,心里默默地祝福。 刘桂阳忙碌而充实。她的儿子李文明蹒跚学步,女儿也快四个月了。丈夫重新分配了工作,当了起重工。她又仿佛回到了从前,口里还不时飞出快乐的歌声。不久,刘桂阳收到了弟弟从家乡寄来的信件。弟弟在信中说,“生产队已经撤掉了公共食堂,农民们都很高兴。爸爸的病已经好了。” 读着读着,刘桂阳更加高兴,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啊!李培务说:“‘蠢人’有蠢福。没想到遇上刘少奇这位好主席,你不但没吃蛮大的亏,还成了英雄哩!”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16:03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