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世界著名城市作战点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专家点评】有备无患千古训军民联防胜利本

城市攻防作战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结果的战例在中外战争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因而城市攻防战历来为兵家所重视。斯大林格勒城市保卫战,创造了以劣胜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经典例证。在这场伟大的城市坚守战中,苏联军民同仇敌忾,意志坚定,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和高超的谋略智慧,在历时200天的大会战中,重挫并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恶魔。因此,斯大林格勒城市战对于我们组织今天和未来的作战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一、及早准备、战略预置,是以逸待劳、有效制敌的重要前提

莫斯科战役取胜后,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并未沉浸在胜利之师的摇篮里睡大觉,而是准确判断战略态势,周密分析战局发展,及时抓好全面而有重点的战备。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能源库、粮仓和兵工基地,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门户。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早就看出了希特勒的不甘失败,于是及早展开了战备。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近郊作战构筑了三道防御围廓,从北、西、南三个方面掩护着城市。外防御围廓北起戈尔纳亚普罗利益卡沿别尔季亚河、伊洛夫利亚河、顿河、梅什科瓦河、瓦西耶夫卡一线,全长500千米,距市区约60千米。中防御围廓沿皮邱格、加夫里诺夫卡、红军城一线构筑全长150千米,距市区约300千米。内防御围廓构筑在奥尔洛夫卡佩斯昌卡河、红军城一线,全长100千米,距市区15千米。另外,从7月15日开始,沿市区边缘构筑一道市区围廓,全长50千米。

苏军利用城市建筑和郊区有利地形,构筑了以地道工事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在180千米纵深构筑了四道防御阵地,全长约800千米。在前沿阵地前,利用契尔问天然障碍构筑了掩护阵地。在市区对地面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包括237个地下室和大量下水道等都进行了改造,组成了防空、防坦克坚固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这些阵地和工事,基本上能藏能打,起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坚实依托的作用。

战略预备队是最高统帅部直接控制的机动兵力,苏军通过掌握强大的预备队,有效增强了防御的弹性和后续作战力,用以加强前线作战部队和应付突然事变。斯大林格勒会战就是在得到了大量战略预备队加强后,才开始反攻的。三个方面军共得到20个步兵师、4个机械化军、6个坦克军、7个独立坦克旅、25个炮兵团和2个航空兵军的加强。仅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11月1日至20日就从大本营预备队中得到16万官兵、430辆坦克和600门火炮的加强。仅在9月18日至10月8日的20天里,苏军就向第62集团军陆续增援了6个步兵师、2个坦克旅和1个步兵旅以及近5万人的补充兵员,平均每3天就上去一个师。作战中被削弱的步兵师则又适时地调出进行整编休整。又如10月15日,德军向第62集团军主力的翼侧实施猛攻,第62集团军处境险恶。在这紧急关头,预备队第138师及时赶到,迅速实施反击,夺回了“街垒”工厂的局部阵地,大大改善了第62集团军的处境。一个德国军官对这段情景记述道:“敌人似乎有用不完的预备队,不间断地投入战斗,我们久攻不下,损失惨重。”这种不断“添油”式的预备队使用方法,大大增强了苏军在城市防御作战中的弹性和拉锯战中的反冲击能力,有效地实现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企图。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兵以诈立”,这是兵家常识。苏最高统帅部认为,战役伪装是反攻准备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隐蔽进攻的真实意图和准备工作,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诈术惑敌,在严密伪装的基础上实施巧妙的战役欺骗,使德军作出错误判断。苏军整个战役计划的拟定和战役准备,都是在严格保密和周密伪装的情况下进行的。苏军特别重视构筑假炮兵阵地、假坦克集中地域。为不使德军查明真正防御地区,在防御前沿前40~60千米的地区派出前进支队。

1942年秋,苏军在西部方向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采取了一系列局部的攻势行动。给德军造成一种要在西方向大规模进攻的假象,结果,德军上了当,希特勒从其他方向抽调了12个师,没有加强给斯大林格勒方向,却加强给了中央集团军群,欺骗工作获得巨大成功。1942年11月下旬,朱可夫于伏尔加河岸集结了50万重兵,配备了900辆崭新的T-34型坦克、230个炮兵团和115个威力巨大的卡秋莎火箭炮团。苏军万事俱备,而德军没有丝毫察觉。19日清晨,寒冷的浓雾笼罩着顿河哥萨区内的高地。德军的空军在浓浓的朝雾里无法出动轰击。而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在几千门大炮的掩护下,出其不意地发动了钳形攻势。一举夺下了城西顿河大桥,在卡拉奇会师的苏军把德军20个精锐师团和罗马尼亚两个师团约33万人合围得水泄不通。

二、坚持持久战与攻歼战相配合,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明智抉择

为了粉碎优势德军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企图,并在作战实践中终于守住了阵地,苏军认为,只要坚持持久战,消耗和拖住了敌重兵集团,便能为以后转入反攻、夺取战役的胜利以至扭转整个战局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导下,苏军采取了防中有攻、防御和攻势行动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战役中,苏军利用城区纵横交错的街道构筑了大量防坦克堑壕、雷场和街垒,一向驰骋于野战的德军坦克部队无法施展快速突击能力。双方战线犬牙交错,德军最初拥有的火力优势也不便发挥,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抗,以逐街、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双方在作战态势方面存在着巨大反差:德军在明处、苏军在暗处;德军少屏障、苏军有掩蔽;德军地形生疏、苏军地形谙熟,使得初期在兵力、火器方面处于劣势的苏军获得了战场主动权。苏军以攻防拉锯战给德军造成重大杀伤,使一度居于强势的德军因兵力消耗太大,不得不在攻城67天后中止了进攻,从此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苏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设防阵地,坚决抗击,反复争夺,独立作战,不断削弱敌人,迫敌拉入重兵集团陷于持久的消耗战。无论是接近地防御还是市区防御,都采用了正面扰与侧面反相结合的战法,迟滞敌进攻速度,并给予突入之敌以重大杀伤。在长达120天的防御阶段中,牵制德军50个师,拖敌重兵于坚城之下,4个月只前进160多千米,平均每天不到两千米,从而扭转了战局,夺得了主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对某个方向预有准备地顽强防御,不仅在战术行动上特别强调守攻结合、反复争夺,而且在战役上实施坚决的反突击和其他方向实施有限目的进攻战役相配合进行。比如,坚持正面坚守与两翼反击相结合。“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苏军在正面顽强坚守的同时,在德军翼侧巧妙地机动兵力,实施了一系列的反突击,大大削弱了德军攻城的力量。如8月下旬,苏军以4个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翼对德军突击集团实施反突击,其中第63、第21集团军强渡顿河,在西岸占领了阵地,极大地威胁着德军的侧后,迫使德军不得不抽出大量兵力来保障其薄弱的翼侧。9月上旬,当德军严重威胁斯大林格勒市区时,苏军再次以3个集团军从城市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迫使德军抽出11个师去抗击苏军的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第62集团军的坚守作战,使德军始终未能攻占主要城区。

达到迟滞德军进攻速度,削弱其进攻能力和突击力量,苏军还采取了反突击的战术,有力地支援坚守军团作战。在整个防御过程中,苏军实施了数次方面军规模的反突击和十多次集团军规模的反突击。这些反突击迫使德军临时由进攻转为防御,从而分散了兵力。如1942年7月30日至8月23日,西线加里宁方面军实施了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德军被迫从其他方向先后抽调50个师的兵力,不仅未能攻占整个城市,反而遭到重创。不难看出,城防作战中的攻势行动是有其特殊作用的,不论外围作战或市区争夺,适时的反突击和出击,确是增强防御的必备手段。又如,1942年11月,加里宁方面军实施了近两个月的大庐基进攻战役,牵制了德军10个师的力量。除此,沃罗涅什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也实施了有限行动的攻势作战。这样,使这些方向上的德军预备队被牵制住,从而使其主要突击集团陷入了孤立无援境地。

此外,游击战也是苏军迟滞德军进攻的有效方式。据有关资料统计,1942年夏起,同游击队作战的德军占其陆军总数的10%。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通过守、反和敌后游击战紧密配合,千方百计地威胁敌主要突击集团两翼,想方设法消耗和分散主要方向敌人的突击力,同时巧妙集中兵力,保障了战役主动权的夺取。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14:30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