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世界著名联合火力打击作战点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战例精选之八】

恃强凌弱的“短促重拳”——1998年美英对伊拉克“沙漠之狐”行动中的联合火力打击作战

·这是一场罕见的全部在夜间实施的火力打击行动

·这是一场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作战的典型战例

·这是一场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攻击的“危险的先例”

·此役开创了完全依靠联合火力打击达成作战目的的战争先河

美英对伊拉克“沙漠之狐”行动中的联合火力打击作战,从1998年12月17日当地时间0点30分开始,到12月19日晚上8点20分结束,共持续了约70个小时。“沙漠之狐”行动中,美英共出动飞机600余架次,发射导弹600余枚,其中,巡航导弹400余枚,给伊拉克境内的军事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它开创了未经地面交战,完全依靠联合火力打击达成作战目的的战争先河。

这次空袭对伊拉克有生力量造成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而伊拉克政府在空袭后,正式中止了联合国对其武器核查计划,指责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不公正”,是“美帝国主义操纵的傀儡”,要求立即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空袭更激化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有激进的伊斯兰武装再次计划准备对美英的目标进行袭击。其他国家也纷纷指责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攻击,开创了“危险的先例”。美国一时间在国际社会上陷入被动。

饱受制裁、举步维艰的日暮帝国

自海湾战争之后,美国一心想彻底摧垮萨达姆政权,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能力。为此,美国一方面对伊拉克实施高强度的国际制裁,另一方面展开对伊的全面“核查”。而伊拉克则要求联合国尽快结束武器核查,解除对伊制裁,美国则认为,只要萨达姆不垮台,就不能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武器核查就要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伊拉克必须无条件地与联合国特委会合作,否则就对它实施“大规模”、“毁灭性”的军事打击。

在对伊拉克长达8年的全面制裁中,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销毁和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连美国报纸也指出,“很难想象一时心血来潮进行的轰炸会比得上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委员会在监督武器计划方面的作用。在巴特勒12月15日递交的那份报告天花乱坠的宣传之下,许多人没有看到特委会在销毁伊拉克武器方面的成绩。”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从1991年起,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先后派出5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5000多人次,对伊拉克的导弹和核、生物、化学武器进行核查和销毁。据特委会提供的情况,大约140名专家已经摧毁了设在伊哈卡姆的一个生物武器制造中心。在化学武器方面,特委会要求伊方销毁了600吨化学试剂、300吨基础部件、426个用于制造化学武器的零件以及38537个化学武器弹头。在导弹方面,特委会已经销毁了133枚射程在150千米以上的弹道导弹(其中伊单方面销毁85枚,特委会监督销毁48枚)、30枚可以容纳化学试剂的导弹弹头、14枚常规弹头以及6个导弹发射装置。特委会还摧毁了萨达姆的“超级大炮”的一些构件。

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拉克境内建立了密如蛛网的武器核查和监督网络。他们在伊拉克的军工厂和重要军事设施安装了100多部摄像机、39台传感器和33个传输中继站等监控设备,对伊日常军工生产和科研进行不间断监控,并定期对受监控地点和设施周围的空气、水源及土壤进行取样化验和环境辐射测试。核查人员还对受监控武器及相关设施分别编号,并贴上标签,共贴标签近万个。为解决核查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特委会同伊拉克建立了定期磋商制度,讨论核查进展情况,磋商解决在武器核查和销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鉴于武器核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联合国特委会认为对伊武器核查和销毁工作已大部完成。1995年4月,前任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在向安理会提交的报告中称:在核查和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过程中,伊当局同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了很好的合作,除生物武器方面仍有重要遗留问题尚待查清外,导弹、核、化学武器方面的核查和销毁工作已基本完成,伊拉克已失去了生产和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然而,1995年8月以后,伊拉克武器核查工作的进程发生了逆转。联合国特委会加大了武器核查力度,派出的核查和监督小组大幅度增加。特委会常驻巴格达监督和核查中心对伊有关设施的视察和检查活动也更加频繁,核查的地点覆盖了伊全国各个地区,涉及的设施包括伊军事驻地、政府机关、军工企业、民用工厂、科研机构及院校等部门。随之,特委会对伊总统府等“敏感地点”的核查问题日益突出。1997年7月现任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上台以后,武器核查人员对伊“敏感地点”的突击检查逐渐增多,特委会与伊拉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更为激烈。美伊对抗逐步升级,海湾危机频频发生,克林顿多次要启动战争按钮,由于萨达姆每到最后时刻作出让步,才不得不作罢。

1997年10月中旬,巴特勒在向安理会提交的核查报告中,指责伊拉克阻止核查小组进入伊总统府等地执行核查任务。10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无条件地同特委会合作,否则将对伊实行新的制裁。但伊拒绝了安理会的这项决议,并驱逐了特委会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人,禁止特委会使用美国的U-2侦察机在伊领空飞行,从而引发了美伊之间的新一轮斗争。在俄罗斯的斡旋下,萨达姆作出让步,同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使危机得以暂时缓解。

1998年初,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再度爆发。伊拉克以美国人里特率领的武器核查小组中美、英人员过多,难以公正核查为由,禁止特委会人员对其总统府等68个地点进行核查。 美国政府立即制订了“沙漠惊雷”作战计划,向海湾调集3万兵力,400架战机,3个航母战斗群共20多艘军舰,使海湾局势骤然紧张。后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出马斡旋,经过艰难的谈判,与伊拉克政府达成了和平解决危机的协议,美国的“沙漠惊雷”才没能炸响。

10月31日,伊拉克宣布停止联合国特委会在伊境内的一切活动,美伊矛盾再次激化。克林顿命令美军驻海湾地区部队进入临战状态,同时向海湾大举增兵。美国“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和一支两栖舰队共23艘战舰,129架战机以及3000名士兵紧急赶往海湾。在军事冲突一触即发之际,伊拉克的立场出现松动,表示愿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此发挥作用。安南致函伊拉克领导人,敦促伊拉克恢复与联合国特委会的合作,伊拉克复函表示愿与特委会全面合作。美国不得不在战机已经起飞,军舰已经出航的情况下,搁置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计划。

一年之内,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一波三折,在美伊“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克林顿不仅没有捉住“老鼠”,反而被萨达姆牵着鼻子走,再三受到“老鼠”的戏弄,自然怒火难平。因此,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的一纸报告正好成为美国发起行动的借口。1998年12月15日晚,巴特勒在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有关伊拉克接受核查情况的报告中说,在130次检查中,发生过3次很值得注意的事件:禁止联合国核查人员进入一个伊斯兰圣战者基地(伊朗反对派建在伊拉克的基地);禁止进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场所;拒绝在一个星期五进行检查(那天是穆斯林国家的一个节日)。巴特勒还作出结论说,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伊拉克没有履行其于11月14日做出的承诺,即与联合国特委会(“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的简称)进行全面和无条件的合作。就在巴特勒提交报告后不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就对此报告发表讲话说,伊拉克阻挠武器核查工作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是“非常严重的事态”,并声称美国将采取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一切手段来迫使伊拉克就范。12月16日,联合国特委会的120名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返回了特委会设在巴林的后勤基地,为“沙漠之狐”行动打开了绿灯。于是,美国17日便发动了“沙漠之狐”行动,其动作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可见,“沙漠之狐”行动蓄谋已久,是巴特勒的报告为美国对伊动武打开了绿灯。

1.作战目的。美国对伊动武的直接理由是伊拉克拒绝与联合国核查人员密切配合,其直接目的是惩罚伊拉克,迫使其与特委会合作,其长远设想则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沙漠之狐”行动作为实现美国战略目的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想借此削弱伊拉克的战争机器,以军事打击的重拳逼迫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将伊拉克彻底纳入美国的中东战略体系。

美国这次对伊拉克动武,还有借机对部队实施“实战演习”和“杀鸡儆猴”的目的。“沙漠之狐”行动使美军多军种联合作战的理论得到了检验,也对印度、巴基斯坦于1998年5月进行的核试验和朝鲜涉嫌研制核武器的行为间接地提出了警告。

2.兵力部署。作战开始时,美军在海湾地区共有兵力2.35万人。其中,海军1.43万人,空军5600人,陆军2600人,联合司令部的人员有1000人。共有舰艇24艘左右,主要是“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和第五舰队的部分舰艇。其中,8艘舰艇具有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共携带有“战斧”巡航导弹300枚左右。空军和海军部署在科威特和巴林等国的作战飞机共约200架。其中,在巴林部署了6架B-1B远程多用途重型轰炸机,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还部署有15架B-52战略轰炸机。作战进行的第二天,原计划于23日抵达海湾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和“贝劳·伍德”号两栖大队共14艘舰艇也提前于18日抵达海湾并立即投入了战斗,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美军在海湾地区的兵力。另外,美军在海湾地区还部署了3个“爱国者”地空导弹营和一个陆军步兵旅,并随时准备增派E-3C空中预警机、E-8C战场雷达飞机和EC-130电子战飞机等作战支援飞机。

英国方面在海湾地区的兵力主要是600名皇家空军人员,520名皇家海军人员,18架“旋风”战斗轰炸机和两艘海军舰艇。“旋风”战斗机在交战时,有12架部署在科威特首都以北80千米处的军事基地,有6架部署在靠近沙特首都附近的空军基地。此外,还有2架VC-10加油机部署在沙特的空军基地。据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声称,在整个“沙漠之狐”作战中,英国空军大约完成了20%的攻击任务。

美英兵力:总兵力为3万余人,其中海军20300人,空军7500人,陆军2600人,联合国司令部1000人。飞机360多架(作战飞机240架),各艘舰船40余艘(其中战舰23艘)。

伊军兵力:空军3万人,作战飞机310~350架,5500门23~130毫米高炮;250个防空导弹系统;陆军:坦克3200辆,炮2300门;海军:2艘护卫舰,6艘巡洋舰,1艘扫雷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16:17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