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季风: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前言 欧亚大陆之边缘地带


    欧洲图志勾勒出20世纪的世界格局轮廓:从佛兰德斯战场(Flanders Fields)佛兰德斯位于欧洲西北部,包括今天的比利时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法国的加来海峡省和北方省、荷兰的泽兰省。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佛兰德斯由于地处欧洲北海地区的要冲,成为欧洲的主要战场之一。——译者注。到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诺曼底登陆地点之一。——译者注。从柏林墙到科索沃烧毁的村庄,从1914年持续至1989年的漫长欧战到其后的血腥战争余波——欧洲始终是世界的中心。诚然,具有重大影响的趋势与事件也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发生。然而,从古代世界帝国的瓦解到美苏之间的两极争霸,大国政治与欧洲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更为密切。
    我的结论是,如同欧洲勾勒出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轮廓一样,大印度洋——西起非洲好望角,途经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陆,一路向东延伸至印度尼西亚群岛——可能构成对新世纪来说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格局图景。令人期待的是,21世纪不会像20世纪那样充斥着暴力,但是21世纪与20世纪相似,依然存在一个可以辨识的地理范畴。在这片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一个从未远离中国视野的中世纪穆斯林社会的沿海区域(maritime oikoumene)——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紧张对话,世界能源运输路线的中枢,以及印度和中国在海洋和陆地上势不可当地悄然崛起。美国全神贯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其总的影响是加速了亚洲世纪的来临,无论是从众所周知的经济角度,还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都是如此。
    最近,棘手的陆战阻碍了我们对海洋和海岸线重要性的认知。海洋和海岸线是贸易和人类居住的主要场所,因此与过去一样,未来的军事行动与经济活动将极有可能发生在这些区域。正是在沿海地区,全球性的问题——诸如人口增长、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淡水短缺,以及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的极端主义政治——具有了鲜明的地理特征。英国已故历史学家博克舍(CRBoxer)认为,处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交汇地带的季风亚洲,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CRBoxer,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1415-1825(London:Hutchinson,1969),p65.
    500年前,达•伽马勇敢地面对暴风雨和坏血病,绕行非洲大陆一周,然后横渡印度洋,来到南亚次大陆。16世纪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瓦斯•德•卡默斯描述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这是那片你梦寐以求的土地,印度展现在你的眼前……Liuz Vaz de Camoes,The Lusiads,translLandeg White(1572; reprint,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Canto Six: 93.达•伽马到达印度,开启了西方在亚洲快速推进的历史进程。葡萄牙的海上霸权最终让位于其他西方列强——荷兰、法国、英国以及美国,依次称霸亚洲。现在,在中国和印度争夺欧亚边缘地带南部一线的港口和运输路线,以及美国海军未来的实力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由于美国的经济问题及其陆战军事开支的影响,维持了500年的西方优势有可能已经慢慢地走向终结。
    与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相毗邻的陆地——阿拉伯海的北部是巴基斯坦,孟加拉湾的北部是缅甸,两个国家都极度不稳定,又是人口密集的关键地区——还处于非常动荡的时刻,因此这种逐步的力量转移是不可能发生的。分析家通常不会把巴基斯坦和缅甸归于一类,但是事实上它们应该属于同类。当然,我们还要考虑从索马里到印度尼西亚的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未来。除了这些地方都接近印度洋外,它们还有共同的特点:脆弱的制度体系,极差的基础设施,受极端主义诱惑而难以驾驭的年轻的民众。然而,与西方毫无生气的老龄社会相比,他们就是未来。
    就像已故比利时学者查尔斯•费尔林敦(Charles Verlinden)曾经谈到的,印度洋南北纵深达80多个纬度,东西跨越100多个经度,“至少被37个国家环绕,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Charles Verlinden,“The Indian Ocean: The Ancient Period and the Middle Ages,” in Satish Chandra,The Indian Ocean: Explorations in History,Commerce and Politics (New Delhi: Safe,1987),p27.我只能拜访印度洋沿岸的几处地方,经历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便进一步阐述更广阔领域的图景,以此展示没有超级大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印度洋地区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地理区域,它还是一种印象(idea),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深刻而形象的关于伊斯兰教的影像,并且将伊斯兰教这个中心与全球能源政治和世界海军的重要性结合起来,以此向我们展示一个多层次、多极化的世界,这要远远多于媒体上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头条新闻所传递的信息;印度洋也是一种观念(idea),因为它让我们看到整个世界,在新奇而又古老的框架下用其独有的传统和特色看问题,而不致陷入全球化这一枯燥却又被视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的思想体系中。
    本书以粗略介绍该地区的战略概况开始,随后描述这条漫长海岸线上的特定地区。阿曼是我主要的参照点,在阿曼这一章,我主要考察印度洋的中世纪历史以及第一个西方列强葡萄牙人留下的遗产;在这一章,我也思考海洋和沙漠之间长期以来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导向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然后,我关注中国人在巴基斯坦地方分离主义运动的核心地带以及斯里兰卡种族对立的核心地区投资的大型港口建设项目。在孟加拉国这一章,我描述了气候变化、极度贫困和伊斯兰激进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印度,我关注的是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力压倒的印度教极端主义;在缅甸这一章,我叙述了印度和中国为争夺荒芜但资源丰富的土地而发生的碰撞,以及这种冲突给诸如美国等西方大国带来的挑战;在印度尼西亚这一章,我探究民主与活力四射的和谐的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这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就我在这里很多地方了解到的情况而言,人们会结合特定地区的背景和历史,对伊斯兰教进行更加理智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我关注发生在印度洋东端的中国海军扩张,并通过桑给巴尔这个棱镜,捎带介绍一下印度洋西端的非洲复兴。每一处地方,我都试图描述这里不曾停止的历史变化,因为它们塑造了新世纪的轮廓。正是每个地方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宗教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环境的挑战——的相互交织渗透而不是孤立的单一挑战,引发了这样的戏剧性变化。
    我所说的季风并不仅仅是一种暴风雨系(storm system)(英语词典有时会这样解释),同时它也是生活的正能量(lifeaffirming)和有益的气候现象,它对于几个世纪以来的贸易、全球化、协调和进步来说不可或缺。季风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有的气流,它使人联想到自然环境对那些生态环境脆弱并日益拥挤的人类生活的影响,像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上,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美国把握季风所代表的含义、认清季风隐含的多重意义的能力,将有助于决定其自身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命运。因此,印度洋可能成为深入思考美国权力未来的关键区域。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3日 16:40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