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组织大家任弼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开幕,代表着各条战线上19万青年团员的346名代表欢聚一堂,这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往开来的重大节日。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朱德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第二天,任弼时抱病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

任弼时向代表们指出:目前时局的特点,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已经基本上被人民的力量打垮,不管用和平的方式或用战争的方式,都不需要很久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可以在全国取得胜利。全党面临的任务是用最后的努力来实现全国胜利,同时要用更大的努力开始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以巩固中国的独立与统一。他强调说:

“要知道建设比破坏要艰难多少倍。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只会破坏旧的,而不会建设新的,如果它不能建设起新的,确实使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比以前在旧社会里要过得好一些的生活,那人民会由不满而反对它的,而它终于要走向失败。因此,要认识在全国获得胜利之后,还必须以同过去一样的努力,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要准备节省每一个铜板去为新社会经济的建设而积累一份力量。”

任弼时肯定:30年来,站在革命斗争前列的中国青年“对人民革命运动作了很光辉的贡献”,青年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革命时期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到抗日时期的青年救国会的工作,“应当估计为在基本上是成功的,有成绩的”。历史经验证明:“必须要有青年群众自己的积极分子的组织,作为青年群众中领导的核心,才更能有力地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最好的领导者和保护者”,保证党对团的正确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正确地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曲折的斗争历程中,青年团的工作曾经发生过“先锋主义”及闹独立性的错误偏向,任弼时认为其根源在于“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者当中国共产党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发生某些偏差”。因此,今后团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团员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的作风,确立对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自己的领袖的“完全信任”,“坚决执行和服从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政策决议”。而各级党的领导“应该把青年工作放在一个应有的适当的位置上,给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并且“注意尊重青年团在组织上应有的独立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应当如何工作?任弼时明确回答:

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要领导并鼓舞全体青年团员及广大青年,在各种不同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以便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事业,培养出千千万万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坚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的革命后备军,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各种工作岗位去,推动革命事业前进,建设起确实比旧社会不知道要好多少倍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且准备将来进入社会主义的社会。

“青年人热忱有朝气,容易吸收新的思想和作风,把他们中间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再经过这些积极分子去教育、组织和团结广大的中间分子,并提高一部分较为落后的分子,使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参加解放军和支援战争,参加工业、农业生产,所有这一切都会大大地增加我们的力量。”

为了正确地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鼓励青年工作的干部解放思想,放手工作,他向大家阐明青年运动中两个根本的界限:第一,把发动青年在工作中带头当先锋与“先锋主义”加以区别。他说:“带头作用,打先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要去提倡,但不要走到先锋主义。先锋主义是不顾共产党的领导,而企图去代替党的领导,这种偏向我们应当反对。”第二,把青年组织应有的独立性与“闹独立性”加以区别。向党闹独立性的偏向应加以反对,但同时应当注意尊重青年团在组织上应有的独立性,“不要在组织上事事去干涉青年团”。

任弼时强调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放手一些,让做青年工作的干部大胆地去进行建团的工作,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多多加以指导和帮助。”

任弼时的报告,方向明确,是非鲜明,可操作性强,使从事实际工作的干部能够遵循这些原则,大胆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有同志说:在任弼时面前,慌张的人会变得镇定,落后的人会变得前进,糊涂的人会变得清醒,软弱的人会变得坚强。这就是任弼时的风格。

作长篇的政治报告,对任弼时当时的身体来说,是超量的负荷。他讲罢头一部分后,开始感到头晕、心悸和气喘。休息的时候,许多同志关心他的健康,建议由别的同志代为宣读讲稿。他遗憾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不肯中途退场。所以当中央青委的荣高棠代他宣读时,他坚持坐在主席台上,直到会议结束。

4月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一致推举任弼时为团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当天下午,伍云甫陪同任弼时移住北京玉泉山休养所。傅连暲特派黄树则医生为他主治,派刘佳武医生特别护理。

从此,任弼时开始了与高血压、糖尿病搏斗的人生逆旅。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7日 11:28 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