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权,为你》

——杨波律师解惑维权僵局20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目录】

1、风流官司

人们只要结婚,就产生了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和家庭责任。一纸文书既维系了幸福美满的婚姻,也制约着风雨飘摇的家庭。当婚姻一方当事人“红杏出墙”时,法律和道德就会伸出两只手,竭力修剪出墙的枝条,毕竟“少年夫妻老来伴”。

2、清明奇案

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形容清明时节,人们怀着缅怀的心情,冒着细雨扫墓以祭奠先人。其实,清明扫墓更多的是抚慰生者的内心世界,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情感,表达着生者与逝者的利益关系。

3、购物惊魂

有损害必有救济,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问题是产生了权益损害的后果以后,向谁主张救济的权利。对象准确,可以尽快获得损害赔偿;对象错误,费尽周折难以如愿。或许,本故事中袁大妈的遭遇就是一个启示……

4、夺命骂声

骂人,人人都会。这不仅是不良情绪的发泄,还是一门技术。骂得好,弘扬了道德价值;骂得坏,侵权吃官司。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对于名誉权和人身权的保护,而刑法则规定了侮辱罪。因为,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5、闹心“体检”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方式,带给人们健康的喜悦和疾病的预防意识。西方有句谚语:“一两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但是,我们案件的主人公李小万却因为一次健康体检带来了一堆的烦恼……

6、苦涩情果

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婚姻是美好爱情的结晶。所以,人们说起爱情来总是甜蜜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结出甜蜜的婚姻之果,有时在感情漩涡挣扎的男女,收获的是苦涩之果。

7、飞来横祸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贵,他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人身伤害,身受重伤,并且受伤后没有得到分文赔偿,最后,不得不通过打官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8、闪婚之后

爱情是一条红线,它将相恋的男女牵入婚姻的殿堂。由于每个人从谈恋爱到结婚的时间长短不同,婚姻基础的牢固程度自然也有所区别。这条看不见的红线,实际上维系着婚姻家庭的稳定。

9、血拼烦恼

买东西是要花钱的,如果有人对你说买得越多,省得越多,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在信口开河。问题是生活中还真有人发自内心地这样说,这种人就是穿梭于各大商场的血拼购物狂人。

10、糊涂姻缘

爱情像花朵一样需要浇水施肥,婚姻像树枝一样需要修剪维护。因为漫长的人生岁月会冲淡人们的感情,曾经的海誓山盟会被遗忘在岁月的红尘中。婚姻不是儿戏,人们须认真对待。

11、药瓶秘密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美好的记忆。然而,少年时代也会给某些人留下痛苦的回忆,因为那是缺少防范、心灵不设防的纯真时期。

12、神秘吻痕

古人云:酒以入药,酒以成礼,酒以成欢。可见,酒是一个好东西。但是,酒是有度数的,任何人喝下肚子都会起反应。喝多了,有酒后失态的,有酒醉闹事的,还有酒后吐真言的……制造出人生一幕幕悲喜剧。

13、猛鬼催命

谈起鬼魂,人们总觉得阴风阵阵,恐怖袭人。其实让人毛骨悚然的鬼只是人们意念中的妄想,所谓的催命鬼有时候就藏在人们的身上。

14、忘年婚姻

婚姻自由虽然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但是老年人的婚姻由于牵扯到子女和财产问题,所以常常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干涉。老伴难寻,老窝难保,经济利益犹如洪水冲击着亲情的堤坝。

15、坠楼之谜

18岁的生日是一个人的成人礼,18岁的少女就像一束盛开的娇艳花朵。然而,本故事的主人公在她18岁的生日当天却躺在了病床上。围绕着生日当天在她身上发生的伤害案,各方展开了一场情与法的博弈……

16、二女争房

每个人都生活在滚滚红尘中,物质保障和精神需求是生存的基础。在星移斗转的岁月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一定律不断冲击着人伦和亲情。

17、五日惊魂

有病了要治病,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相信任何人都没有异议;但是,如果没有病也要治病,您一定会觉得奇怪。这就是现今人们常说的“被”怎样的事情,这个故事就是被治病的案件……

18、哭泣新娘

结婚,从法律上讲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从感情上讲是未婚男女两情相悦厮守终生的承诺。结婚不仅是男欢女爱,更多的是在激情过后如何负起婚姻的责任。

19、荒唐官司

平时我们讲的案件原告,都是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认为受到损害从而起诉要求维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本案件比较特殊,案件的原告是一个小偷。他将见义勇为者和被害人告上了法庭,这究竟是一起怎样的案件呢?

20温柔陷阱

有人说,人生犹如游乐场里的碰碰车,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碰不对时运坎坷一辈子,碰不对爱人倒霉一辈子。我们案件的主人公周志强为了追求婚姻,可以说苦辣酸甜百味俱尝……

后记:我与“法律讲堂”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3日 16:07 来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