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911年春,毛泽东由湘乡县东台山学堂转学到了湘乡县在长沙办的一所中学继续读书。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长沙。在长沙,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报纸。报纸上的众多消息令他的思想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什么“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平均地权”、“富国强兵”等诸多新名词、新口号,简直令他的思绪应接不暇……

此时的毛泽东刚刚18岁,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一腔爱国热血在他的胸中澎湃、涌荡着。激情中,他挥毫写了一篇《救国图存论》的“文告”,大胆地贴在了学校的砖墙上——这是他第一次发表他的政见。

虽然,他的这篇“文告”颇为古怪而离奇:他明确主张“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组建民国新政府”,鼓吹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国内来担任新政府的总统,却倡议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再让梁启超当外交部长;单从字面上看去,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风马牛各不相及”的事,但从中仍可以看出,他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还是很快的,而且可以看出他极富表现力的外向性格。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接受了“优待条件”并颁布了退位诏书。

是年春天,毛泽东以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1915年9月中旬,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报纸上向各学校发出了一则《征友》启事,以他开阔的心胸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与其联系。在启事中,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生”,“毛澤東”繁体字的笔画为28画。),指明了要结交那些“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

数日后,毛泽东的这个启事得到了3个“半”人的响应,其中一个叫罗章龙,“半”个来自一个没有明确表态的青年,名叫李立三。

罗章龙很快同毛泽东见了面。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双方手持报纸为接头标志。两个人从上午9时一直谈到了中午,临分手时,毛泽东坦诚地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管鲍,指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夷吾)、鲍叔牙。)之谊,以后要常见面。”

通过这次谈话,罗章龙认为毛泽东是一位性格开朗、胸襟坦荡、心存大志的人,很乐意同他结管鲍之好。

李立三当时在长沙联合中学读书,见到《征友》启事后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而后二人见了一面,但他在听完毛泽东的一席宏谈阔论之后,却支支吾吾,没说什么就走了。性情刚毅、为人直率的毛泽东觉得,和这种“性情懦弱”、遇事“优柔寡断”的人发展不了什么友谊。

9月27日,为《征友》启事的事,毛泽东写信给他的好友萧子升(《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

近以友不博则见不广,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乃发内宣,所以效嘤鸣而求友声,至今数日,应者尚寡。兹附上一纸,贵校有贤者,可为介绍。

并在信中表明心迹说(同上。):

吾人立志,当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不贵文而贵质,彩必遗弃,惟取其神。易言之,每为一书,必有益处,言必载物。不然,与庸众人何异?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8日 16:20 来源: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