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的建设科学化方法论研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三章  党的建设科学化方法的探索成果

三、适应新任务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

党成立9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在推进党的建设中的方式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过去成功的方法或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或依赖新的技术手段方能更好地实现其功用,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2010年,武汉市党建研究会选取该市5个区(3个中心城区、2个远城区)的区直机关以及社区、街道、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有73.7%的受访者认为“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建方法需要创新”,有64.3%的受访者认为“创新是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一)增强忧患意识,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烈度和频度不断增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断增多,社会群体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旧的习惯被打破,但是很多新的制度还不完善;在推进市场经济的时候,部分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不免会受到市场大潮的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世界局部地区政治乃至战争争端、恐怖主义等,国际局势异常复杂。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对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是将忧患意识贯穿于党性锻炼中,作为共产党员,增强忧患意识,就要立党为公,心系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从各方面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及“您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时,受访者选择“一切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居首位,占51.9%。二是将忧患意识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将潜在的忧患意识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

历史经验表明,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对政治的影响举足轻重。信息化和互联网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四次革命”,因其交互性、直接性和快捷性对政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运行环境、执政活动等也发生着重大影响。调查发现,有57.9%的受访者认为在党的建设中采用信息网络技术非常有必要。

信息网络不仅是一种加强党的建设的技术性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一是利用电子党务,提升党组织行为能力。采用电子办公、信息化管理、多媒体和无纸化等方式,在党务管理、干部工作、人才培训、党建宣传以及日常业务处理等方面实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的统一,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和水平,使传统党务工作插上科技翅膀。二是将支部建在网上,提高党组织的引导辐射能力。网络支部可以突破空间、单位壁垒的限制,将有同样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的人凝聚到一起,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辐射力。通过网络支部建设,实现党员自发上网到组织上网、个体上网到支部上网、沉默上网到活跃上网的转变,充分发挥推进信息公开、加强权力监督和合理引导舆论的作用。三是搜集整理网络民意,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员和普通群众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党组织发布的各种信息,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了解党在做什么、怎么做,并独立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同时反映社会民众的声音。党员与组织、党员与群众的关联度可以借此提高,党员的政治热情和活力也能够得到释放,有助于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及“您认为党建中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应该起到哪些作用”时,受访者选择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舆论引导,60.2%;助推党建工作方式转变,48.1%;评价反馈,40.7%。我们党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转变党建工作方式,占领网络阵地引导舆论,从网络言论中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度。

近年来,重庆市大渡口区着眼于网络阵地的占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自主研发基于互联网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大力实施党建信息化工程,探索了党员开放式管理新机制,明显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大渡口区推进党建信息化是一个自下而上、多方联动、渐进提高的过程。2004年3月,大渡口区在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进行党建信息化工作试点,建立了重庆市第一网上党支部,尝试开展网上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网上执政的新体验。

2005年底,大渡口区在新山村街道进行局部推广,新山村街道所属每个社区都建起了社区网上党组织和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渡口区全面推进党建信息化,并被重庆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党建信息化工程试点单位”。近年来,大渡口区本着“高效便捷、务实管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了“党建信息化工程”。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来,效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一是基层普遍欢迎。鉴于“12371”党建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没有接入门槛障碍,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表示非常方便、非常人性化,广大党员群众乐于参与。截至2009年11月,全区共在“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上建立网上党委50个、网上党工委14个、网上党总支27个、网上党支部586个,共建立了1.1万名区内党员、231名外来流动党员的全员信息库;共发布党建信息2万条,开通党员博客4536个,发表博文1.6万篇;共发送各种手机短信60万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30万份;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2084人次,通过网络、手机缴纳党费2716人次,通过“七一书院”进行在线学习2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体会1506篇;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建议或困难求助139件(次),全部按时办结反馈。二是社会高度关注。建设开放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适应了新形势发展需要,其新颖的模式和强大的党建工作助推能力,受到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09年11月,“12371”党建信息平台总访问量达到1.6亿人次,Alexa全球排名最高达33万位,中国排名最高达2.2万位,被Google搜索引擎收录信息达44万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对大渡口区推进党建信息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浦东干部学院已将大渡口的做法作为基层党组织进行社会动员的典型案例收录。全国共有10多个省市近120家单位到大渡口区考察相关经验做法,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对大渡口区的探索实践作出肯定性批示。三是专业部门认可。“12371”党建信息平台通过应用基于分布式缓存的AMP算法,解决了电子党务规模扩展带来的性能挑战问题;通过运用基于多安全机制的IFREAP技术,解决了电子党务政治性、安全性要求特别高的问题;通过运用基于XML的自定义智能表单处理技术,解决了电子涉及面广、业务复杂等问题。截至2009年11月27日,“12371”党建信息平台已平稳运行820天,在实现承载大访问量、大用户量、大数据量的同时,程序运行稳定,有效抵御了各类恶意攻击,及时屏蔽或删除了不良信息,迄今没有出现任何程序、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2009年4月,平台通过了重庆市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平台在电子党务应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9年9月,该平台获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09年8月2日,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组织局局长傅思和同志亲临大渡口区现场视察,认为该平台在国内领先。重庆市委组织部现已着手面向全市推广使用“12371”党建信息平台,全面总结应用大渡口区推进党建信息化的成功经验。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2日 10:43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