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史有学问:王立群讲史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风云气多  儿女情长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项羽是个披甲执锐、瞋目而叱、斩将刈旗、东西驰骋、南北征战的一世英雄豪杰,但是,人们大多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因此千古流传。

司马迁记载,陈平投奔刘邦的时候,曾经向刘邦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背叛项羽,原因在于项羽任用的不是自己的同族兄弟,就是他妻子的兄弟,从这里可以推测项羽是有妻子的,虞姬可能只是他的妾。但是,经常伴随在项羽身边的女人就是这位虞姬,可见虞姬在项羽心目中的位置。项羽既爱江山,也爱美人。因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战,纵横驰骋,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因为爱美人,虞姬才行军之中一直跟随,依依不离。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羽夜起饮酒,慷慨悲歌,这首著名的《垓下歌》中充满了英雄末路的万绪悲凉,而“虞兮虞兮奈若何”更是透出了霸王项羽对美人的万般柔情。

《楚汉春秋》中记载,项羽悲唱《垓下歌》后,虞姬接着和唱一首,歌词是:“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研究者都认为虞姬这首和歌是后人的伪作。但不论这首歌的真伪如何,项羽行军之中一直带着美人虞姬,确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如此,历史上才留下了这段英雄美人的悲剧。

高歌数遍后,项羽,这“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流泪了。他不仅是个英雄,而且是性情中的英雄。数行眼泪中包含着对虞姬的悲怜、对虞姬的难舍、对虞姬那刻骨铭心的爱;包含着霸王护惜战马、体恤将士的柔情悲怀;包含着日暮途穷、英雄末路的无奈。众将士闻之也都感极而泣,潸然泪下。

后来的班固在《汉书》中把“泣数行下”改成了“泣下数行”,顺序一调整,神气大失。“泣下数行”只是静态的描述,“泣数行下”则是一个动态刻画,更能倍加传神地渲染出项羽英雄末路时无声的悲壮气氛。

古之英雄流泪者多矣,然未有如项羽般如此动人心魄者。

把项羽逼得日暮途穷的刘邦也能哭,也哭过,并且很会哭。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一出关,就立刻为被项羽害死的义帝熊心举行隆重的葬礼,大哭一场。“哭”的程序完之后,他立刻举起为义帝复仇的大旗,东伐项羽。项羽乌江自刎以后,他又立即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在墓前又大哭一场。刘邦为什么会哭项羽呢?是英雄相惜,是内心有愧,还是大功告成喜极而泣?没人能猜到刘邦内心想的是什么。然而,刘邦哭项羽,总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就像多年以后,据说是他的后代的刘备摔孩子那样。要知道,刘邦哭项羽是有一个背景的。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楚地全都投降了刘邦,只有鲁地迟迟不降,鲁地是最后一个投降的。

在古代汉语里,哭与泣是有区别的。有泪有声叫哭,有泪无声叫泣。刘邦的哭,是必须带声的,是哭给人听的;要哭得响亮,是秀给人看的。项羽的泣,是无声的,是内发的,是不愿被别人看到的,是内心悲凉与无奈的真实流露。

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给出了一个定义,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安徽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四季常青的一片树林里,沉睡着一座古墓——虞姬墓。墓碑横额刻有“巾帼千秋”四字,两旁对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千载之下,我们对红颜薄命、生死不离的虞姬欷歔不已,对风云气多、儿女情长的本色英雄项羽感喟不已。

乌江的水啊,依旧湍流,它带走了楚汉的风云,目睹了一个英雄的末路,见证了一种凄美的情愫,咆哮着一首悲情的挽歌。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8日 15:30 来源: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