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史有学问:王立群讲史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王立群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王立群教授积多年研究心得写就的一部著作。《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

【作者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风云气多 儿女情长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刘邦的心声

哥不是个传说

人非别后 心许生前

君主勿戏言

为达富贵 不近人情

冲动的惩罚

这个打闹不一般

鹤、狗、蛐蛐儿及其他

等一下杀我  我先系好帽带

驾车的人  你伤不起

男人的背后

旷达哥范蠡

一杯肉羹引发的灾难

慈母纵子乱

赵氏孤儿

陈涉的失诺

生的传奇 死的离奇

萧规曹随的人事纠葛

不折腾相国

分肉与治国

虎落平阳遭狗欺

夷齐的气节

友谊与棉花糖

慧心者多结巴

祸福无常的弥子瑕

形貌本无事 世人自忧之

淡定哥的舌头

超越时代的悲哀

他是一个人在战斗

李斯的哲学

知遇感恩“被谋反”

耿介的周昌

郁闷死的丞相

郦食其之死

治国与齐家

与时俱进的叔孙通

三朝恩泽冯唐老

谦恭驶得万年船

忠厚长者直不疑

性格与命运

不以裙带论英雄

被扭曲的心灵

吃鱼的故事

为官当自律

直者汲黯

郭解的江湖

邓通的发迹

酒的功能

风云气多  儿女情长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项羽是个披甲执锐、瞋目而叱、斩将刈旗、东西驰骋、南北征战的一世英雄豪杰,但是,人们大多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因此千古流传。

司马迁记载,陈平投奔刘邦的时候,曾经向刘邦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背叛项羽,原因在于项羽任用的不是自己的同族兄弟,就是他妻子的兄弟,从这里可以推测项羽是有妻子的,虞姬可能只是他的妾。但是,经常伴随在项羽身边的女人就是这位虞姬,可见虞姬在项羽心目中的位置。项羽既爱江山,也爱美人。因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战,纵横驰骋,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因为爱美人,虞姬才行军之中一直跟随,依依不离。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羽夜起饮酒,慷慨悲歌,这首著名的《垓下歌》中充满了英雄末路的万绪悲凉,而“虞兮虞兮奈若何”更是透出了霸王项羽对美人的万般柔情。

《楚汉春秋》中记载,项羽悲唱《垓下歌》后,虞姬接着和唱一首,歌词是:“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研究者都认为虞姬这首和歌是后人的伪作。但不论这首歌的真伪如何,项羽行军之中一直带着美人虞姬,确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如此,历史上才留下了这段英雄美人的悲剧。

高歌数遍后,项羽,这“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流泪了。他不仅是个英雄,而且是性情中的英雄。数行眼泪中包含着对虞姬的悲怜、对虞姬的难舍、对虞姬那刻骨铭心的爱;包含着霸王护惜战马、体恤将士的柔情悲怀;包含着日暮途穷、英雄末路的无奈。众将士闻之也都感极而泣,潸然泪下。

后来的班固在《汉书》中把“泣数行下”改成了“泣下数行”,顺序一调整,神气大失。“泣下数行”只是静态的描述,“泣数行下”则是一个动态刻画,更能倍加传神地渲染出项羽英雄末路时无声的悲壮气氛。

古之英雄流泪者多矣,然未有如项羽般如此动人心魄者。

把项羽逼得日暮途穷的刘邦也能哭,也哭过,并且很会哭。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一出关,就立刻为被项羽害死的义帝熊心举行隆重的葬礼,大哭一场。“哭”的程序完之后,他立刻举起为义帝复仇的大旗,东伐项羽。项羽乌江自刎以后,他又立即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在墓前又大哭一场。刘邦为什么会哭项羽呢?是英雄相惜,是内心有愧,还是大功告成喜极而泣?没人能猜到刘邦内心想的是什么。然而,刘邦哭项羽,总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就像多年以后,据说是他的后代的刘备摔孩子那样。要知道,刘邦哭项羽是有一个背景的。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楚地全都投降了刘邦,只有鲁地迟迟不降,鲁地是最后一个投降的。

在古代汉语里,哭与泣是有区别的。有泪有声叫哭,有泪无声叫泣。刘邦的哭,是必须带声的,是哭给人听的;要哭得响亮,是秀给人看的。项羽的泣,是无声的,是内发的,是不愿被别人看到的,是内心悲凉与无奈的真实流露。

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给出了一个定义,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安徽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四季常青的一片树林里,沉睡着一座古墓——虞姬墓。墓碑横额刻有“巾帼千秋”四字,两旁对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千载之下,我们对红颜薄命、生死不离的虞姬欷歔不已,对风云气多、儿女情长的本色英雄项羽感喟不已。

乌江的水啊,依旧湍流,它带走了楚汉的风云,目睹了一个英雄的末路,见证了一种凄美的情愫,咆哮着一首悲情的挽歌。

刘邦的心声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为汜水之阳。

(五年五月)高祖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九年)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十二年)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刘邦,字季。按古代兄弟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看,他应该排行第四。但史书中没有记载他还有个三哥,所以一般都认为刘邦排行第三,人称刘三。

刘邦少时不事农事,游手好闲,经常受到父亲的训斥。他有两大爱好:喜嗜酒,好美姬。刘邦是个美男子,如何好色史无详细的正面记载,喝酒倒都是不给钱的。这时的刘三,就是一个无赖。不知为何,后来混了个泗水亭长之职。起用刘邦,可能是出于以暴制暴的考虑吧!

于是刘邦有了经常到秦都咸阳出差的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了秦始皇的巡游队伍。场面宏大,气势威严,让撅着屁股跪在路边的刘三开了眼界,喟然长叹:“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一声长叹正是他心声的真实表达,一个“当”字,活脱脱勾勒出了刘三的志向,对于权力的无比垂涎与艳羡。

刘邦在押解劳役去骊山途中,在劳役大都逃之夭夭的无奈之下,被迫揭竿。他虽然没有多少军事指挥才能,但他善于用人。韩信也曾说刘邦“善将将”。张良、萧何、韩信都在刘邦的器重之下为汉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项羽面对秦始皇巡游队伍也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感叹,但刘三以“咱俩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煮你的老爹,不要忘了分我一杯肉汤”的无赖做法,最终胜项羽而出。

在尊其为帝的呼声中,刘三忸怩作态,推让三次,在故作极不情愿状中,坐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刘邦此时的那番话语,实在是十足的虚伪与矫情,不过也开了后世汲汲篡权、却又矫揉造作的先河。

未央宫落成大典,太上皇庆祝寿辰。刘邦借机追问他爹,“看看我的产业比我二哥如何”。此番话语,既是对早年他爹训斥他不务正业的耿耿于怀,更是功告垂成后耀武扬威的表达。在群臣的大笑与高呼万岁声中的太上皇,不知该是如何的尴尬。这是刘邦真实的心声。

高祖还乡,不乏炫耀。与旧日酒友的高歌与热泪盈眶却也真实表达了从一个无赖到汉朝大帝的感慨,这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刘邦自己知道。

病重之际,拒绝就医,那一番天意的表达虽愚昧但也是一七尺男儿的刚烈写照。只因如此,《大风歌》才会传遍帝国。

刘邦的发迹史虽包含太多的偶然,但与他怀大志、善将将、重情意是分不开的。有道是,天道酬勤。天道也酬志、酬智。

哥不是个传说

初,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馀,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馀岁,羊致千馀头,买田宅。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原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馀,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卜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史记》卷三十《平淮书》

卜式,河南洛阳人氏,主要从事种田、畜牧工作。

起初,卜式父母去世了,留下卜式和一个弟弟相依为命。等到弟弟慢慢长大,可以独立门户的时候,卜式就与弟弟分开过。父母为他们兄弟俩留下了点遗产,卜式作为哥哥,分家的时候只要了家中养的一百余头羊,而将家里所有的田地、房屋和财物都全部给了弟弟。

卜式与弟弟分家之后,自己带着这一百余头羊上山,开始了他的创业史。卜式牧羊十余年,收获颇丰,一百余头羊十年间变成了一千多头,有羊就有钱,卜式创业成功了!与卜式相对的是他的弟弟,当初分家的时候卜式将家里的财产都给了弟弟,但是十年时间弟弟却捣鼓破产了,所有家产全部败光。卜式回来后不能看着弟弟流落街头,于是又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财产分给弟弟一部分,如此这般的事情重复了好多次。一个是从无到有,一个是从有到无,这就是二者的差距,这也可以看出卜式的不俗之处,卜式有着不同凡常的头脑与智谋。

卜式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自己主动入山十年,其间与外界几乎割断了联系,十年后带着一群羊重出江湖,那么,这十年他是怎么生活的?他是怎样从无到有聚积财富的?这都是一个谜。《史记》中记载的另外一件事情似乎可以略微透露点信息。后来汉武帝任命卜式做郎官,卜式不愿意做,武帝便劝说他:“我的上林苑中有羊,但都不是很肥壮,想要你去饲养它们。”一听这话,卜式很高兴,在天子眼皮底下干起了他的老本行。自然,卜式这个中郎官就有点与众不同,他的官服是布衣草鞋,专职工作是牧羊。在上林苑待了一年多,羊长得很肥大,而且繁殖也快,数量增加了不少。武帝路过时看见上林苑羊群的变化,对卜式称赞有加。卜式说:“不只是牧羊是这样,治理百姓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时令放养羊,不好的羊立刻赶走,不使让一只坏羊危害一群羊。”武帝认为卜式是奇才,就任命他为缑氏县的县令来考验他,看看他这套“牧羊哲学”在现实中有何实际效用,结果缑氏县的百姓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个好领导,可以带领大家致富,走向新时代。后来又调为成皋令,治理漕运,成绩显赫。如此看来,卜式哥确实不是传说!

其实,卜式哥的传奇还有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捐助一半家产给国家。

卜式生活的年代,正是汉武帝大举发兵出击匈奴的时候。战争是一件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事情,长时间屡次作战让大汉王朝有点捉肘见襟的感觉,政府有点吃不消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卜式主动上书给武帝,说是愿意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以此来补贴边防费用。汉武帝看到这个上书之后,立即派出使者询问卜式:“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呢?”卜式回答说:“我从小就放羊,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习惯过官吏的生活,我不愿意做官。”使者接着又问,“那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冤屈,需要皇上来为你主持公道呢?”卜式回答说:“我生性就不爱和人争抢,对于我的邻里乡亲,他们如果生活困难我就借给他们钱粮,他们如果不做好事、为非作歹,我就开导教诲他。我所住的地方,大家都依赖我,我能有什么冤屈呢?我没有需要申诉的事情。”如此一来,使者实在是郁闷透了,武帝交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这样是不行的,所以最后他索性直奔主题,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拿出一半财产来到底是图啥呢?有啥目的呢?”卜式的回答很简单,也很单纯,就是为国家出力:“天子征讨匈奴,有才略有勇力的人应该征战沙场,为国捐躯;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财物出来,资助军队。这样我们大汉就能把匈奴给消灭了。”惊讶也好,不信也罢,使者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回去复命时将卜式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武帝。武帝听罢,也是颇感惊讶,也有点怀疑卜式的动机,以为卜式是靠捐财产借机炒作,运用的是欲擒故纵之计,以求得到更高的职位。猜不透、想不通的汉武帝最后召见丞相公孙弘,请公孙弘发表一下看法。公孙弘认为:“这不符合人的本性。对这些不合法度的人,不能因为他们而扰乱了正常法纪。请陛下不要答应他。”

公孙弘这一番话实际上肯定了武帝之前的怀疑,所以武帝一直没有回复卜式,这样拖了几年,才让卜式回家。卜式回家乡后,继续干他的耕种、畜牧工作。

卜式与国家元首的协商没有成功,事情在武帝那慢慢就淡忘了。但是,战事还在进行,加上一年多之后浑邪王来投降,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安抚人心,致使国库严重空虚。第二年又出现了贫民大迁移的情况,这么多的人需要吃饭穿衣,国家供给乏力啊。卜式便拿出二十万钱给河南郡守,用来安顿移民。后来,河南郡守向武帝上报当地富人资助贫民的名册,武帝看见卜式的名字,之前淡忘的那个怪人的话语又在耳边再次响起,武帝说:“这个人之前就想捐出家财的一半来帮助边防建设,看来所言非虚。”于是,武帝赏赐卜式,把四百戍边人的十二万给养钱归他,卜式又把这些钱全部交还给朝廷。此时,全国的富豪都在忙着藏匿钱财,只有卜式傻兮兮地、乐不颠地拿出钱帮助国家边防事业。卜式很独特,卜式很另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卜式这一乡里羊倌却能主动为国捐助财物,其胸怀确实令人感叹!当时像他这样的傻小子不多,只此一个。现代人的境界似乎比古代人高了很多,不断有人声称要在死后“将一半财产捐献给社会”,还有人要捐出全部财产,还有人说要将礼金捐给灾区,这似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是,在看惯了众多的“诈捐门”事件后,我们不禁要对某些所谓的无私情怀持一种观望态度。当初公孙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扁了卜式,现代人千万不要让古人偷着笑啊,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留待历史验证吧!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8日 15:30 来源: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