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浴火重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神道 引子——东北“双红”淡出国人视线

我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认识,是从寻常百姓的生活开始的。

20世纪 80年代末期,妻子与女儿从故乡昆明随军进了北京。因路途迢迢,只带了铺盖卷,便入住长安街旁的一座军队大院,蛰居在一幢筒子楼里,开始寄寓京城,却无故乡可归依的日子。当时,锅碗瓢盆都没有,只好临时凑了凑,吃饭的碗是路经长沙时,湖南日报社一位阿姨送的。而那口压力锅,则是后勤部的一位老战友通过军需部门买来的。提在手里,沉甸甸的。我一看,是沈阳制造的红双喜压力锅。

红红火火,欢欢喜喜,红双喜吉祥图案,就这样终结了我们分居两地的牛郎织女生活,帮助我们过起了小日子。

油盐酱醋茶中,竟然也会“双红”临门。那天傍晚炒第一道菜时,我站在过道上看妻子的厨艺。将要起锅时,她突然对我说,把桌上的味精递给我。

我跨进屋里,拿起一袋味精,定睛一看,袋子上印着红梅标志,是沈阳味精厂出品。以后,我发现夫人买得最多的是红梅味精,有时一买就是一袋一斤装的,足够一年用了。

这又不能当饭吃,我说,咋一次买这么多啊?

妻子掩口一笑,说,是不能当饭吃,可是每天炒菜都少不了,怕它一夜之间涨价,所以多买点儿,一次把一年的买够了。

呵呵。我笑了,又摇了摇头。

妻子说,你笑什么,老百姓居家过小日子嘛,就是少不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味精花椒。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沈阳制造的红双喜压力锅、红梅味精一直陪伴着我们。

一梦人间温婉。弹指之间,便在京畿大地万家灯火处,经历了一个长长的生命轮回。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2000年。我因享受师职待遇,分到了两套单元房,虽然加在一起只有 100多平方米,还是精心装修,厨房用具须重新购买。那口与我们朝夕相处了 13年的红双喜压力锅实在太旧了,只好舍弃,送给了装修的工人师傅,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可是等搬迁新居后,再到市场上寻找红双喜压力锅时,它已经无处寻觅,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中国市场上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种叫苏泊尔的压力锅。

然而,我对红双喜的质量情有独钟,毕竟用 13年了。对出自老工业基地的品牌更是深信不疑,非“红双喜”不买,甚至请人到沈阳乃至东北去找寻,却始终未见踪影。于是,家里宁愿不用压力锅,也不再买别的品牌。

随后,一直使用多年的红梅味精,也渐渐从我家的厨房里消失了。后来做饭时,发现妻子和女儿买回来的是另一种品牌的味精。

痛失“双红”,我不知究竟何故。它们怎么会双双淡出国人的视野?我有些不解,却又始终找不到答案。

2011年 9月 28日,我应邀到沈阳采访东北老工业基地。

那天下午,从铁西区委宣传部采访结束后,宣传部特意派办公室主任赵九魁陪同我去工人新村采访。我们登上商务车,驶出铁西区委大院,往动迁后的工人新村劳模楼驶去。

赵九魁也是工人出身,20世纪 80年代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工厂当了一名装配工,因为喜欢舞文弄墨,颇受厂长青睐,很快被委以重任。厂长是一位有远见之人,很快给他转了干部,调到厂宣传科,写些宣传报道和官样文章。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厂形势紧张时,他已经完成了鲤鱼跃龙门,进入街道社区工作,一步步擢升到铁西区委宣传部,逃过了那场“共和国长子”所遭遇的命运之劫。

那个秋天,沈阳城阳光普照,如金的碎片漫撒在大地上。极目远眺,一片秋色渐浓的金黄。秋风所至,天幕上几乎不留一丝痕迹。在驶往铁西区工人新村的大道上,我偶尔提及当年寻找的红双喜压力锅和红梅味精时,不免喟然感叹。赵九魁一听,兴致突然来了,说红双喜压力锅的厂址在离这儿不远的沈河区,不过,如今已是人去厂空,改作他用了。

为何?他们搬迁到新厂了吗?

厂子早黄了!

工人呢?还能找得到吗?

和我一起从中专学校毕业进厂的同学,可能还能找到一两个人。

好啊!抽个时间,找来我与他们聊聊。

可以。不过要大碗喝酒啊!也许醉了,他们才愿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嗯!我点了点头,说,当然要舍命陪工人老大哥了。不过,“红双喜”这么好的品牌最终还是倒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适应不了市场。南方的企业反应太快,居民家庭有什么需要和喜好,他们就会制造什么样的产品。而“红双喜”则是几十年一个老面孔,吸引不了年轻的家庭主妇。

可是他们有最好的设计专利啊!安全,可靠。我感叹道,这可是核心技术。

厂里的总工被人家挖走了,所有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就全没了。

赵九魁谈起“红双喜”倒闭的内幕:当时,红双喜生产厂家已经不景气了,正常开工资都很困难。这时,南方一家做压力锅的公司找到“红双喜”的总工程师,愿出高薪诚聘,唯一的条件就是“孔雀东南飞”,并许以车子和房子,再加上 20万元的年薪。

那位总工程师痛苦了许多日子,一直不敢答应南方这家公司。可是他正处在上养父母、下抚妻儿的中年。面对兄弟姐妹纷纷下岗,铁西区的街道成了下岗街,被人称为“穷鬼街”;目睹一些姐妹无可奈何,只好由丈夫用自行车驮着到光荣街站街招客的惨状,怅然不已。当初读大学,他就冲着这座人间天堂来的。走进天堂,娶妻生子,在工人村拥有一套40平方米的住房。曾经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让铁西区的许多工人艳羡不已。然而这一切光荣与梦想,皆化成了冬天吹过荒原上的大烟泡,一阵风掠过,便被吹得无影无踪。

辉煌梦想已经寂灭,前途黯然。他最后回眸让自己功成名就的企业,深深作一揖说,对不起厂里的师傅和师兄师姐们了,恕我背叛,既然公家单位救不了我们,我唯有自救了。这位工程师将牙关一咬,吐出一个字:走!

决然南下,“孔雀东南飞”! 20万元的年薪,谁不动心啊?

果然,红双喜厂的总工到了南方那家做压力锅的公司后,将“红双喜”的材料、工艺和压模技术统统用上了,使出浑身解数,为那家工厂制造出了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压力锅。随着这家公司的压力锅风靡全国,红双喜压力锅厂的倒闭就越来越近了。

没有办法啊!单位出了“甫志高”,一个“叛徒”砸碎了“红双喜”厂子所有人的饭碗。车上,陪同人员感叹道。

唉呀!话不能这么说。赵九魁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啊。人们过日子,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那位工程师,也是无奈之举。

也是。我随口附和道,终于解开了我买不到红双喜压力锅之谜。那红梅味精呢,又是咋整的?

红梅味精还在啊!赵九魁说道。

是吗?咋在北京市场上买不到了?

那是因为销售市场萎缩,只有在东北还有人认。

咋会萎缩啊?不是很红火吗?

一言难尽啊。赵九魁仰天长叹,从 20世纪 50年代初到现在的老厂,退休工人太多,厂子背的包袱越来越重,终于让最后一根“稻草”将一峰“大骆驼”压倒了。

那为何这个品牌还活下来了呢?

当年厂里停薪留职下海的一位工人成了巨富,斥资买下了他曾经工作的工厂和品牌。

说话间,商务车已经驶入了工人新村的路口,而关于红双喜压力锅、红梅味精淡出国人视线的故事,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驾车的师傅不知道工人新村该往哪里走,停下来找人问路。

我也跳下车来,站在一条街道的入口处张望,张望那一段远逝的岁月,张望曾经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和神话的东北大地。

车子重新开动,向着工人新村驶去,向着曾经的天堂驶去。我由此驶入了一条历史的隧道和时空……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1:25 来源: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万卷出版公司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