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实录毛泽东》(第一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相关链接:

《实录毛泽东》(第二卷)

《实录毛泽东》(第三卷)

 

【基本信息】

作者:李捷 于俊道 主编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毛泽东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毛泽东的一生。本书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细节回忆,寓意深远。

第1卷由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陈潭秋、萧三、毛宇居、杨昌济、李维汉、罗章龙等人讲述1893—1927年毛泽东在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推行湖南自治、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

【作者简介】

李捷: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参加撰写《毛泽东传》(1949—1976),出版著作《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于俊道: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一部主任,编审。参加编辑《朱德军事文选》,参加撰写《朱德年谱》《朱德传》,主编《共和国领袖生活丛书》系列、《领袖交往实录》系列、《元帅交往实录》系列、《将军交往实录》系列、《毛泽东交往录》等,著有《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朱德红扁担》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一、韶山少年
         二、乡间私塾
         三、初到长沙
         四、峥嵘岁月
         五、新民学会
         六、在“五四”激流中
         七、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编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建党前后
         二、在清水塘
         三、领导湖南劳工运动
         四、在国共合作的洪流中
         五、农民运动之王
         六、心潮逐浪高

 

【章节选读】

第一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四、峥嵘岁月

第四师范

1913年春,毛泽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在这里度过了勤奋学习的一年。

据《新湘评论》编辑部的资料说:

毛泽东在学习上一贯刻苦、勤奋。还在他刚踏入第四师范时,这一特点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既无图书、仪器,又无宽敞的活动场所,校舍是几栋破烂的旧房,居住十分拥挤。同学们聚在一起时,常把学校设备差作为话题,牢骚、怪话不断。毛泽东从不参与这种议论。有一次,他对同学说,学习当然要有适当的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假如自己没有认真学习的打算,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纵然学校设备再好,学习条件再优越,也得不到什么收获。古人不是有“囊萤”〔1〕“映雪”〔2〕的故事吗?他们学习条件虽差,仍然学得很好。我们现在有房屋住,有教师讲课,已具备了学习的基本条件,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努力了。假如一定要等到学习条件十分完善,才去认真学习,那就会白白地糟踏最宝贵的时间。〔3〕

在第四师范,有两位老师对毛泽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位名叫袁仲谦,是预科的国文、习字教员。另一位是杨昌济,在预科教修身课。

谈起这两位老师,毛泽东回忆说:

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起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4〕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100分。〔5〕

毛泽东在第四师范期间,听课十分认真,还记下大量的笔记。现在能够见到的笔记只有47页,是乡人从灰烬中抢救出来、珍藏下来的。笔记用直书九行纸本,前11页是手抄的屈原《离骚》和《九歌》,后36页主要是听课笔记,也有一些读书札记,并冠以《讲堂录》。这些笔记,经考证,约形成于1913年10月至12月间。其中修身课和国文课记录的便是杨昌济和袁仲谦两位老师讲授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在《讲堂录》中占了绝大部分,从中可见两位老师在毛泽东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毛泽东当时的兴趣所在。

以下是《讲堂录》的节录:

11月1日 修身

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故曰懒惰万恶之渊薮也。
奋斗。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

朝气。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坟墓。

药文弱。文弱者多,国用不振,吾国是也,坐此而不能与外竞。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尤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吾国士人既甚弱矣,则兵出于召募,而无赖鲜识之徒充其选,驱之临战,不待交而先溃,历年国受巨创者以此。游乎日本,则大不然者。有主教育者演说曰:日本立乎世界竞争之涡,诸强挟全势以临我,危乎殆哉!非兵不立,则身体之锻炼其急矣,云云。其在日本,学校最重运动,其运动之法有诸种:庭球、野球、蹴球、弓拔、击剑、柔道、短艇、游泳、徒步、远足会皆是。西国亦然。如远足会之事,以期举校远行,先择佳地,既至,则集众演说,莫敢不至者。凡此皆所以药文弱之道也,勉矣后生。

勤务。勤务之益,一以医偷惰,二以药文弱。有地板之室,不应用帚扫,致扬尘,必以布揩之。

倪宽为弟子都养,承宫为诸生执苦。〔6〕

 

国文 1时

谨言慎行即是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回,则曰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徒众三千,而仅以好学称颜回;称颜回而仅曰不迁怒不贰过,此其故可以思矣。

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而孝义廉耻即生焉。然曾参孝矣,不识小受大逃之义;申生孝矣,不知陷亲不义之道;陈仲子则亦廉哉,则有讥其太矫;冉子好义,而不知周急不继富为君子之道;原宪知耻,辞粟不以与于邻里乡党之中。是何也?学有不足也。

知觉类化。解甲物而有通乎己,思此理而有会乎彼。及其至也,大宇之内,万象之众,息息而相通,是谓知觉类化。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勃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读《游五姓湖记》,则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豪;吾人读其文,恍惚与之交矣。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当识得其名人巨子贤士大夫,所谓友天下之善士也。

选文当重直观主义,以切时令为贵。

《与翁止园书》,戒淫也。淫为万恶本,而意淫之为害,比实事尤甚,当懔懔然如在深渊,若履薄冰。

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人之议之者尊之也。天下惟庸人不惹物议,若贤者则时为众矢之的,故曰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程子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

恶事终有露布之一日,故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十月初三 国文

伊尹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伊尹生专制之代,其心实大公也。尹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作文有法,引古以两宗为是。一则病在气单。

《书》乃唐、虞、夏、商、周之史。

文章须蓄势。河出龙门,一泻至潼关。东屈,又一泻至铜瓦。再东北屈,一泻斯入海。当其出伏而转注也,千里不止,是谓大屈折。行文亦然。作史论当认定一字一句为主,如《范蠡论》重修身而贵择交句,《伊尹论》之任字是。

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

惟明而后可断,既明而断矣,事未有不成者,伊尹是也。

人心即天命,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乎人;得其人,斯得天矣。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

能文写字。文贵颠倒簸弄,故曰做;字宜振笔直书,故曰写。俗话之演成,必经几多研究,认为合理而真,始克流传不朽,颠扑不破,此类是也。

 

11月15日 修身

王船山: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翁,豪杰也,而非圣贤。

孔子尝言志矣,曰:志于道,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之有也。孟子尝言志矣,曰:志至也,气次也。持其志,毋暴其气。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曰:我亦欲正人心,定邪说,距跛行,以承三圣者。

孟子所谓豪杰,近于圣贤,曰: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乃所谓豪杰之士也。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之类是也。

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

理想的人物。理想者,事实之母也。

心之所之谓之志。古释

程子曰:小人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庶几道德之理想矣。

我之界当扩而充之,是故宇宙一大我也。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小大。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一个之我,小我也;宇宙之我,大我也。一个之我,肉体之我也;宇宙之我,精神之我也。

《管子》:不偷取一世。人之爱情,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现在之群,固致其爱情,不待言矣。然而千载以上之人,千载以下之人,其致其爱情,亦犹是焉。不观乎人心乎,其读史也,则尝思慕忠贤;其置产也,则务坚其契约,故曰人无有不善也。

 

某氏曰,吾观古之君子,有杀身亡家而不悔者矣。[圣贤救世实有如此,如孔子(在陈匡),耶稣(磔死十字架),苏格拉底(以故毒死)。]

语曰,毒蛇螫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世之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惟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安矣。(天下生者,仁人为之除其痛苦,图其安全也。)

中国固自由也,人民与国家之关系,不过讼狱、纳赋二者而已,外此无有也。故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惟无关系也,故缺乏国家思想、政治思想。中国自由,西国专制;中国政法简,租赋轻,西国反之(满清不专制)。

被征服的民族不自由,言其近例,台湾朝鲜是也。

中国待属国甚宽,苞茅贡聘之外,余均听其自治,越南、高丽是也。越南归法,五人聚语者有禁,藏兵器者有禁,夜不得闭户,便巡察也。高丽归日,事事听其主治,而民戢戢如群羊矣,盖其苦尤有甚于台湾者也。

 

11月23日 修身

张子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生民立道,相生相养相维相治之道也;为万世开太平,大宗教家之心志事业也。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

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在上者为政教,在下者为风俗。变之自上者,效速而易迁;变之自下者,效迟而可久。(在上者虽有圣君贤相,然人亡而政息,效虽速而易迁。)刚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刚。豢龙氏所以能豢龙者,龙虽神而不能脱夫嗜欲也。

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乐利者,人所共也,惟圣人不喜躯壳之乐利(即世俗之乐利),而喜精神之乐利,故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光武曾游于太学,习《尚书》。古太学以经分科。

严光,东汉气节之士也。光武既立,征之,不就。访之,以安车迎至。帝坐匡床请出,光卧应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当光之至也,大司徒(首相也)侯霸(光学友)迎之。光与书曰:君房足下,致信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指要领绝。侯以书览帝,帝曰:狂奴故态也。后世论光不出为非。不知光者,帝者之师也。受业太学时,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办天下之事,光即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且光于专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中国学术发达有三期。一能动的发达期,周末是也。二受动的发达期,佛教大兴,经典甚盛,上下趋之,风靡一时,隋唐是也。三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朱、程、张、周诸人出,性理之学大明。然其始也,咸崇佛学,由佛而返于六经,故为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宋元是也。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0日 15:40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