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超级版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奥威尔说对了吗?

乔治·奥威尔目睹了“冷战”初期欧亚大陆分裂成对立的两大阵营,他认为世界两大阵营的冲突对决将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核武器发明之后。在敏锐观察到欧洲殖民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僵化体制后,奥威尔在其小说《1984》中将世界分为三个超级大国:大洋国、东亚国和欧亚国。

当今的世界地图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1984》中的预言。只是欧洲大陆没有被苏联征服或划归大洋国(美国),但《1984》还是精准地描述了北美、南美和欧盟这西方世界的三大板块(伦敦和纽约作为地区双首都)。同时俄罗斯(欧亚国)则继续把持欧亚大陆北部“ 蒙古化”的部分,而信奉“先人崇拜”的东亚国(中国)则继续在扩大影响力,将日本、东南亚和中亚纳入影响范围。奥威尔笔下的世界是静态的三国鼎立,没有一国,或任意两国联手来霸占星球。但奥威尔在 1950 年辞世时,他怎么都想象不到,历史竟然会如此演绎,超级大国之间的交互方式不是试图去占领对方的领土,而是去获得对方的资源和市场。由于无法完全征服彼此,大国之间就放弃了战争开展拔河博弈。

在供应链地缘政治中,各自为政的地缘板块说现在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当今各国都通过基础设施和协议联合在一起。例如美国和欧洲正在谈判“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TTIP),一旦协议达成,将消除欧美之间所有的监管摩擦并推动双边投资,尽管现在美欧双向投资已经排名世界第一。美国和加拿大互为对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美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签署后,预计美欧贸易额将在如今日均 30 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极力提升其对迅速增长的亚洲市场的能源、货物和服务出口,因此美国不仅在忙着与欧洲谈判“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也在积极与亚洲伙伴开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参加 TPP 谈判的 12 个国家占全球 GDP 的 40%,一旦协议达成,成员国之间将实现零关税和共同标准。与对手发展经贸关系,或者与对手的邻国发展经贸关系,是实现战略影响的重要方法,但这种竞争性的解放是基于供应链而非国家领土。因此,TPP 的目标不是要孤立中国,而是要促使中国变得更加开放。a 在 2000-2010 年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到 5 倍,中国对美出口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现在中国正有望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的通用汽车,如果没有来自像中国这些海外市场的收入,那么即便美国政府想救通用,通用汽车也难以熬过金融危机。此外,如果无法吸引数千亿的资金,特别是中国的资金,投入到本国的工厂、炼油厂和其他生产设施,那么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无法完成其出口翻番的目标。

现在的情形是,亚洲经济发展越好,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经济融合程度越高,美国和欧盟就越能联手获得收益。但美国对中国壮大的焦虑不同于“大洋国”,因为尽管亚欧之间隔着高高的乌拉尔山的阻隔,中国和欧洲的连接却在不断深化。与美国不同,欧洲并不把中国视为安全威胁。美国正在加深与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军事协作,但欧洲并未加入其中。相反,英国、法国和德国现在是中国顶尖国防技术的主要供应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欧元的贬值,欧洲现在是中国对外投资热潮的主要受益者,中国正在大肆购买包括房地产和新能源在内的系列资产。中欧贸易规模将很快超越美欧贸易规模。总而言之: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现在开始挑战大西洋两岸的文化。

综合来看,欧洲、中国和美国这世界三大经济和贸易体占了世界 GDP、投资和贸易的绝大多部分,尤其是中美欧三者之间的贸易。冲突、合作和竞争在复杂关系中相互交织,三大区域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某些议题上的合作(遏制朝鲜的核计划、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发展双边贸易)以及另外一些议题上的竞争(世界储备货币、地区影响力以及网络监管),再也不是你死我活的简单对立。2014 年奥巴马和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安纳伯格庄园会面,两国领导人谈到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显然是对中美关系现状的反映,而不是对未来情景的畅想。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研究者代尔·科普兰(Dale Copeland)的研究表明,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会有效减少冲突,只要领导人认为交往还可带来收益,或者说,领导人能在拔河博弈中学会争取国家收益,那么就不会诉诸武力。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9日 09:53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