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读先烈诗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余祖胜

  向遥远的地方思念

  抬起我沉痛的头,
  遥望着那远远的天边,
  没有谁向我唱出有力的歌声,
  为什么是那样软弱,
  我们为什么都停留在阴暗的地方?

  不要把眼泪流在破烂的衣上,
  都有着一个完整的灵魂,
  应该放开我们的歌喉,
  唱出我们的悲愤,
  为什么自己的天边永不给我一个召唤?

  流着那苦痛的眼泪,
  我们应该尊惜最后的一滴,
  让它在微笑的时候流出来,
  我们不要沉醉静的宇宙,
  玩味着那美的浪漫的蒂克。

  我整起了我的旅囊,
  向着那自由的领域,
  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
  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

  这首诗创作于1947年9月29日,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悲愤和抗议,表达了对光明新世界的憧憬和追求。作者余祖胜(1927—1949),早年做过童工,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因叛徒出卖被捕。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于渣滓洞集中营,时年22岁。1946年,余祖胜失学在家,他在彷徨和苦闷当中开始写诗歌,并以苍扉为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丐童》一诗。他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想尽力帮助他们,但因自身能力所限,只能把这种愿望和情绪表达在诗歌当中。此后,他又陆续写了大量诗歌,以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这首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全诗共四小节,头两节以诘问方式描写旧社会的黑暗和人们处于白色恐怖下的苦闷焦虑,表达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灵魂渴望自由和光明的心声。后两节号召人们起来反抗,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觉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整起了我的旅囊”,说明他已经付诸行动,前进在革命道路上。“那自由的领域”是作者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喻指斗争的艰苦曲折与坚持奋斗的决心。“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表露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这首诗先抑后扬,从现状的沉痛到自身的觉醒,再到进一步付诸实际行动,层层递进,极具号召力。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3日 16:45 来源:中华书局 编辑:王壹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