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诸葛亮治国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精彩书摘】

第四策 纳言

【本策解读】

纳言,采言纳谏,直言劝谏;纳言善听,察纳雅言;危言危行,危行言逊。诸葛亮曰:“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

本策共计2个自然段,主要论述视听之政,其内容为:①君主要采言纳谏,就是采纳众下之谋,臣下则直言劝谏。②君主要纳言听谏,就是敢于善听劝谏,忠臣则敢进其谋。

本策主旨说明:一方面,君主要采言纳谏,臣下要直言劝谏。君主要采言纳谏、纳言善听,而臣下则要直言劝谏、忠言巧谏。君有诤臣,父有诤子;恶不可顺,美不可逆。

另一方面,屋漏在下而止之在上,上漏不止则下不可居。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君主在上无所闻,臣子在下无所说。孔子不耻下闻,周公不耻下贱,行成名著而后世以为圣。

本篇经典表述: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原文】

4.1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4.2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闻,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译文】

4.1采纳谏言作为一种政令,是讲君主怎样对待臣下直言劝谏,怎样采纳臣民的智慧和谋略。君主下边应该有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父亲下边应该有敢于直言劝说的诤子。君主或父亲有不符合道义言行的时候,臣子或儿子就要勇于直言劝谏,由此遵顺和奉行他们美好的言行,匡正和补救他们错误的言行。错误的言行不能一味遵顺,美好的言行不能抵制反对。如果纵容错误的言行,诋毁美好的言行,那么,国家一定要面临危险。

4.2如果君主拒绝直言劝谏,那么忠臣就不敢上献治国良策,而奸妄邪恶的臣子就会独断专行,这是治理国家最大的祸害。所以,政治上清明的国家,臣子做事时就不畏危难,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政治上混乱的国家,臣子做事时则瞻前顾后,说恭顺的话,做讨好的事。这样君主听不到不同的意见,臣下也不敢有所进谏。所以,孔子不以向那些才学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周公不以同地位低下的人共事为低贱。因此,他们都能使事业成功,美名显扬,后世的人才把他们当作圣人。所以,房顶漏水滴在房屋下边,堵住漏水必须修补漏洞;房顶漏水修补不好,屋内也就无法居住。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9日 14:48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