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亲 历    二十国集团峰会升格为全球治理主要平台

2008年是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折之年,其主要标志有三:一是中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齐心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三是中国参与二十国集团峰会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09年则是现代全球治理的转折之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中的命运发生重大变化。笔者有一段经历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种转折性变化。 

那是2009年8月的一个夜晚,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烈日消退,凉风徐徐。二十国集团成员里中、美、英、德、法五国协调人(Sherpa)各带一名随员,不事声张地来到德国中央银行总部一间临时布置的餐厅,共进外交上称为“不存在”的晚餐。 

美国现任贸易谈判代表弗罗曼和英国英格兰银行副行长考勒利当时分别是美、英二十国集团峰会协调人,专程飞到法兰克福。我是中国的协调人,“凑巧”在法兰克福出席3+3  (美国、俄罗斯、中国加英国、法国、德国)和欧盟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磋商。大家对外就说是几个协调人碰巧在一个城市,相约一起吃顿饭。说它 “不存在”是外交上常用的托词,因为大家都不想大事声张。 
外交官碰在一起吃饭是常事。老百姓说外交就是“吃吃喝喝”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吃饭、喝咖啡什么的往往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文章做在吃饭外,是谈话的内容和对象。就像媒体人常说的“内容为王”。 

法兰克福这顿晚餐朴实无华,地地道道德国人的做事风格。五位协调人稍事寒暄便围桌而坐。先是蔬菜加羊奶酪沙拉,主菜牛肉与鳕鱼任选一款,德国莱茵河畔红葡萄酒为佐菜。  晚餐上谈什么呢?长话短说。当时二十国峰会已经在华盛顿和伦敦开了两次,效果不错。各国都觉得用这个机制来协调国际经济事务可能是个理想的平台。然而,西方国家有七国/八国集团,发展中国家有金砖国家组织,还有G8+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非正式对话。下一步怎么办?哪个平台更加适合大国协调全球经济事务?这是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这次五国协调人在法兰克福想探讨的问题。因为涉及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未来,牵涉面广、复杂敏感,所以几个大国想私下探讨一下。 

问题集中在是否需要把二十国集团峰会确定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如是,那么二十国集团与七国/八国集团在全球治理机制中的关系又如何处理? 

这件事我与美国的弗罗曼和英国的考勒利有过初步讨论。三国出发点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认为,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表明,七国/八国集团难以承担管理全球经济事务的重任,应该由二十国集团取而代之。当然全球治理机制调整需要时间,需要掌握火候,以何种方式取代、什么时候出手,都需要斟酌,以求“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五位协调人取得基本共识后,讨论就集中在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峰会领导人宣言中如何表述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架构。“细节决定成败”,具体文字表述是关键所在。英  国外交官在这方面最拿手,这与英语是母语又是国际谈判主要语言有关。 
经英国协调人考勒利多次修改,五国就措辞达成共识并准备提交领导人审议,即“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 

另外五国协调人还达成君子协定,七国/八国集团今后不再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前讨论全球经济问题,以此来给二十国集团峰会定调,G8+5机制也随之解散。当然七国/八国集团后来并未完全遵守君子协定,还是我行我素。这再次说明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还面临各种阻力,行动起来确实需要时间。随后在美国匹兹堡峰会上,作为领导人宣言的一部分,五国的初步共识部分审议通过。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8日 14:17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