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第一章      新一届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

银行哭穷,钱荒变钱慌

所谓“钱荒”,原本是一件父母(中央)终于狠下心来教训淘气孩子们(商业银行)的小事,在大家极度丰富的联想力之下,变成了孩子摊上了事,而且是摊上了大事的严重事件,“钱荒”演变成一场举国“钱慌”的闹剧。

在2013年3月之后,“央妈”为什么会突然改变往届政府的惯常做法,狠心出手教训孩子们呢?这种做法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3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读完任内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后,他的10年总理生涯告结。随后,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一、银行的钱到哪儿去了?

谁能想到,此后仅仅100天,市场竟然就传出各大商业银行闹“钱荒”,投资市场鸡飞狗跳乱作一团:原本最应该有钱的银行,竟然哭穷说没有钱了。

在这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年代,银行没钱的传言引发股市大跌,民众心慌意乱。这原本是一件父母(中央)终于狠下心来教训淘气孩子们(商业银行)的小事,在大家极度丰富的联想之下,变成了孩子摊上了事,而且是摊上了大事的严重事件,“钱荒”演变成一场举国“钱慌”的闹剧。

这件事要从上海银行同业拆息(Shibor)说起。“Shibor”说白了就是商业银行之间,今天你向我借钱、明天我向你借钱的利息。而这个利息要是升高了,就代表银行借钱出现困难了,原因往往是银行间的资金变少了。在李克强这个新经济“大掌柜”上任之前,在这种时候心慈的“央妈”(人民银行)总会出手提供流动资金,让“Shibor”降下来。

现在,新一届政府是按惯例赶紧给哭穷的银行“喂糖”吃,还是用新的方式来解决银行哭穷的问题呢?是继续抱着过去的政策思路不放,还是准备换上一套新思维呢?

我们对“克强经济学”及其主导的货币政策走向的分析,就从这个“钱荒”开始说起。

在过去,“央妈”何时出手,主要是看“孩子们”(商业银行)哭闹的程度,如果“孩子们”只闹不哭,“央妈”通常是不会出手,只有“孩子们”又哭又闹,“央妈”才会出手。在这次“钱荒”之前的年代,一般如果“Shibor”隔夜利息达到或超过4%,“央妈”都会拿出“糖果”,安抚哭闹的“孩子们”。

但是我们看到,在慈祥的“央妈”宠爱下,“慈母多败儿”的故事就发生了。不少商业银行通过超低的“Shibor”借入资金后,不是用在正业上--借钱给那些快没钱买米下锅的穷亲戚们(实体经济),而是用来支持形形色色理财产品的发行,吸收到的存款也用来购买高息债券,许多资金被偷偷借给偿债能力成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甚至投入金融市场以赚取暴利。

商业银行以往常常被容忍的这种“不务正业”的玩火做法,却让包括李克强在内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坐不住了,他们决定出手改革、整顿,要不,“孩子们”真的会无法无天了。他们首先做的就是要求“央妈”暂时不要拿“糖果”出来。

这个“糖果”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个很大的诱惑,也是监管机构用来管制银行的主要手段之一,非常管用。在笔者身处的香港,监管当局就常用它来敲打不听话的银行。

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不少国际金融大鳄准备沽空香港,把香港当做提款机,但当时他们手上没有足够的港元,因此准备向香港的银行借。由于香港能印港元钞票、有足够实力借钱给国际金融大鳄的只有三家银行:中国银行、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国际金融大鳄当时思考来思考去,觉得只能向英资的汇丰银行借,因为不论是向中资的中国银行,还是香港本地的恒生银行借钱,都容易泄露“军机”。

汇丰银行果然也愿意借钱,于是,国际金融大鳄开始在香港市场兴风作浪。当时的香港当局经过追查,发现原来汇丰银行是帮凶,香港金管局随即就找汇丰银行负责人“喝茶”。很快,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由3%左右被抬升至8%。汇丰银行被打蒙了,也服软了:“真不知道大鳄们借钱是要狙击港元,as you know,我们汇丰银行也被称作香港银行,我们怎么会害香港呢?”

汇丰银行不再借钱了,国际金融大鳄无港元可借,很快在坐拥丰厚外汇储备的港府面前败下阵来,只好离开香港转向“欺负”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去了。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5日 16:07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