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与领导干部谈底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一.人生关节点处,头脑必须清醒

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周恩来《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仕途上有风险,行进中需谨慎

股市里有一句警示语,叫做“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不仅股市里有风险,仕途上也有风险。记得《人民论坛》杂志2010年5月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44%的受调查者认为“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

据说,清朝的政治家刘墉在刚刚步入仕途之时,他的父亲――大学士刘统勋就告诫他,身在官场,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否则,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古今之事不可同日而语。但“仕途有风险”却是显而易见的。

古今中外,仕途中,掉下过多少“乌纱帽”;囹圄里,关过多少“为官者”,恐怕难以数得清。所以,有人说,为官从政就跟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一样,不管你飞得有多高有多快,关键是要能平稳落地,不出事,这才是王道。我觉得这个比喻真的是非常贴切。

陈希同当年曾经官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但1997年8月被开除党籍,1998年7月因贪污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1959年12月出生的王立军,曾经官至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重庆市副市长,但2012年9月24日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叛逃并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陈希同飞得不能说不高,王立军飞得不能说不快,但都没能平稳落地,出事了,而且出了大事。

那么,身在仕途上的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化解仕途风险,即能干成事,干成大事,又不出事,不出大事?可以肯定地讲,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尽管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但是,我认为,有一个答案,永远都正确,永远都管用。这个答案就是3个字:“守底线”。

为什么“守底线”这3个字“永远都正确,永远都管用”?这是由“底线”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

首先,底线是“分界线”。关于底线,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

底线既然是“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那么,咱们换一句话来讲,底线,就是运动规则所确定的行为主体在运动场上的活动范围。这就是说,你要在运动场上活动,就得在界线内施展你的本领,在界线外活动无效,或者被罚下场。

这是底线的初始意义。如果把底线引申运用到领导活动的领域,我认为,底线则喻指领导干部为人、做事、从政的最基本准则、标准、条件和限度。

既然底线是领导干部为人、做事、从政的“最基本准则、标准、条件和限度”,那么,底线就是一条“分界线”。领导干部如果逾越了底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事物的性质如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领导干部不仅会失去为人、做事、从政的基础和资本,还会受到道德谴责和法纪的惩罚。

其次,底线是“高压线”。高压线,是输送高压电流的导线。常识告诉我们,输送高压电流的导线,是不能触碰的。触碰了高压线,轻者伤身,重者亡身。这是一条铁律。

因此,一个人只要他精神上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他知道自己面对着的是一条高压线,他是绝对不会去触碰它的,而是避之犹恐不及。当然,除非他精神上有问题,或者根本就不知情。

其实,底线就是“高压线”,也是不能触碰的。谁触碰了它,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要说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才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就连作为社会精英的领导干部,有的人对这个道理还是认识不清,有的人对这个道理还是认识不足,有的人虽然有认识,但还是心存侥幸。于是,这些人便毫无顾忌地去触鹏底线。结果,或是身陷囹圄,或是走上不归之路。请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十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披露的数字:

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3759件,结案6390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81391件,涉案金额222.03亿元。

数字是很枯燥的,但是,每一个枯燥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领导干部不守底线而导致的悲剧人生。

这些身陷囹圄、甚至走上不归之路者,用他们失去自由或失去生命的沉重代价警示各级领导干部:底线就是“高压线”,必须远离。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10:54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