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一、追根溯源话韶山  毛氏宗族七百年

在中国的历史名城长沙市南面不远的地方,坐落着四周峰峦耸峙的县城;因其地处湘江岸边,又有一条名为浏阳河的碧水流经境内,县城被取名为湘潭。

从湘潭县的县城向西80华里,在湘乡、宁乡、湘潭三县的交界处,耸立着一座松柏叠翠的山峰。相传远古时候的舜帝南巡曾路过这里,休息时命从人吹箫奏乐,唱卫曲歌《箫韶九成》;箫歌起处,祥云缭绕,百凤翔集,由此箫乐便被人称之为《韶乐》,舜帝曾在那停歇过的山峰也被人们称之为了韶山。

南岳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说,韶山便是其中之一。远远望去,韶峰高耸,群峦葱郁。据《长沙府志》记载,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学道,山上留有韶氏三姐妹居住和游历过的韶山八景;清光绪元年(1875年),一位名叫周定宁的布衣名士,游历韶山后作《韶山记》,盛赞了韶山的地域概貌: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潆回地涌,水飞雪浪之花,九巍天开,山横玉枕之案。绵亘百余里,蜿蜒来八面之龙。山苍莽,际无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凤音亭,丹凤衔书;胭脂井,紫龙吐沫。上麓天,风云际会,前金后紫……

另有古人写诗盛赞韶山,其诗曰: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一条龙。

山麓中,一湾碧水绕山而淌;山脚下,几洼池塘前散落着不多见的几户农舍。农舍大都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大樟树的簇荫之中。如果将大山的走势譬如一条巨龙,那么这里就像是这条巨龙颌下的一颗明珠,乡里人习惯地称其为韶山冲。

公元1368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一时间天下振奋、群雄扼腕、百姓拥戴。一位远在江西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的青年农民毛太华,不甘一生碌碌无为地老死乡里,他想走出龙城县到“外面”闯一闯,“出人头地”地干一番事业,为自己也是为其后代争得一份“荫德”,于是便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不久,他投奔的这支军队被朱元璋派往云南,毛太华就此参加了远途跋涉的西征。抵达云南后,毛太华随军作战积有一些战功,在云南娶了一位苗族姑娘为妻,生下了8个孩子。战事结束后,毛太华带了妻子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原本想回到江西故里“光宗耀祖”,但在途经湖南湘乡县时,便在县城门外的绯紫桥畔安了家,并因其累积的军功分得了数十亩田产。毛太华过世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便携家带口离开湘乡县,迁到了湘潭县境内的七都七甲,也就是山水环抱、风景秀丽的韶山冲——由此,韶山冲便有了毛氏家族的这一支脉。

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星移斗转,时代变迁。到了500年后的大清王朝,世代居住在韶山冲的毛氏宗族中有一个名叫毛恩普的人,膝下仅有一个儿子,叫毛贻昌,字顺生,毛恩普按祖上流传下来的习俗给独生子取了一个号:“良弼”。当毛顺生15岁的时候,毛恩普为儿子娶回了一位比儿子大3岁的姑娘文素勤为妻,并请了风水先生选择在韶山冲的上屋场重新翻盖了一所“凹”字形的房宅。祖居湘乡县唐家圫的文素勤很贤惠,跟毛顺生克勤克俭地过日子,毛恩普老来也算是有了依靠。

5年当中,毛顺生夫妇俩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幸都因病没能存活下来,这对毛恩普的打击很大。他长途跋涉百余里的路程去到南岳衡山的大庙为毛家祈求“香火”,希望上天能够降下恩惠,“赐福”给他们毛家,使之“后代兴旺”,同时还“许愿”自己从此以后吃“观音斋”……

毛恩普的这一举动深深打动并影响了文素勤,文素勤从此也开始笃信佛教,敬重神灵,为的是祈求上苍保佑她再生下来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毛顺生却不大相信这些,而且下决心要走出韶山冲去“外面”闯一闯。于是,他变卖了几亩田产做路费,离开家乡到兵营投了军。

读过一两年书的毛顺生,算是认得几个字,但毕竟没有多少知识,感到在军队的下层士兵中终究混不出什么“名堂”来,便借口家中有事,托人情去领了当年的军饷,然后拿出一部分“贿赂”了“千总”。“千总”又额外“开恩”发给一笔在他看来数目不小的“安家费”,毛顺生便离开了兵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6日 15:12 来源: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