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读《论中国》:基辛格眼里的中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外国人中大概没有几个比亨利·基辛格先生更了解中国,尤其是近40年来的中国政治和外交。

1971年7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右下角一条连标点符号加在一起还不足180字的消息轰动了世界,也让几亿中国人极大地震惊,普通的中国人从此记住了“基辛格博士”这个人和称呼。从那时至今,基辛格来了中国50多次,他时常出现在中国报纸的版面上,在CCTV新闻联播节目中也时不时看见他和中国领导人会见的场面,只不过越来越胖、越来越老,走得越来越慢,但他的言论和著作中显示的智慧依旧。

基辛格先生的新著《论中国》就充满着政治和外交智慧。这本书从鸦片战争说起,但主要论述的是当代中国,基辛格详细记述了40年前打开中美关系大门那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往事,有很多亲见的细节。而他落笔的重点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

亲历的第一手资料

写这样的题材,没有哪个人比基辛格博士更有优势——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当事人、同毛泽东的彻夜长谈(只有周恩来和翻译在场)、与邓小平单独会见、为里根总统充当与中国拉关系的中间人、替江泽民把口信传递给老布什……基辛格往返于美中领导人之间,他说:“无论是在政府任职期间还是离开政府之后,我一直保存着与四代中国领导人的谈话记录。”

这些第一手资料包括:

——尼克松承认,出于他的原则,他和他的很多同胞一样,曾宣传过与中国的目标相违背的政策。他刚到北京时,就对毛泽东说:“我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任职时,我的看法与杜勒斯先生的看法相似。但是自那以后,世界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关系也必须改变。就像周恩来总理在与基辛格会面中所说的,舵手必须懂得该怎样驾驭风浪,否则会被大潮所吞噬。”这是一种政治家的坦率。

——《上海公报》中的那段精彩叙述让我们很多人能流利背诵,“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这是基辛格等人“开了几乎整整两个夜车”推敲出来的。这是一种外交官的才干。

——毛泽东1971年10月对基辛格谈到日本时说“翅膀硬了,要自己飞了”。基辛格答复说,孤立的日本将比作为国际秩序一员的日本问题大得多。两年后,再次与毛泽东谈话时,毛泽东接受了这一观点。这是基辛格的视野,也是毛泽东战略上的从善如流。

——说到中国和苏联可能发生的战争:“当毛泽东向我详细描述了如何诱敌深入,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战略。我反问道:‘要是他们只扔炸弹不出兵怎么办?’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该怎么办?也许你可以召集一个委员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基辛格显然比毛泽东对现代战争多一些了解,而毛泽东则以高人的幽默化解了难题。

这些段落引人入胜,也给今天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以启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16: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