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文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深刻地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并列在一起的新概括,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重大历史关头的关键抉择,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新指导。因此,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以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视角,回顾和分析这篇文献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一、南方谈话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反思与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前29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得失,在新的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一条新路。然而,这条新路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导致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议论和分歧。在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能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少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在此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苏东剧变后,国际敌对势力掀起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逆流。对此,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表示: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站在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高度,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383页。)结合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他强调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说明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不能乱。中国如果一乱,便是一片灾难。”(《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35页。)他还再次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总之,不坚持社会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不仅指出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明确指出这条道路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所以,他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为基本路线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人民非常高兴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所以“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

  针对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关键是发展经济”。对此,他解释说:“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当然,邓小平要求快一些,是针对“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而言的;至于经济建设本身,“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而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此外,他还特别强调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总之,通过南方谈话,邓小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2页。)。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南方谈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篇章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实际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党的十四大上就曾被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才被命名为邓小平理论。而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回顾与深刻总结,是邓小平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志。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是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收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1985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时说:“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比如,1980年,他在几次谈话中分别讲到:“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2、313页。)1985年5月,他在同陈鼓应教授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986年9月,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又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1990年12月,他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总结自己的认识,高屋建瓴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仅仅28个字,他就将长期困扰人们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描述得清晰而透彻。这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要搞清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是要搞清楚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特别是怎样灵活地运用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由于我们长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搞不清楚,所以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常常遇到“左”的或右的干扰。比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使人们迈不开步子,担心“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为此,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以农村改革为例,具体讲到:“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382页。)显然,在邓小平看来,家庭联产承包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他还对上海浦东和深圳提出要求,要用实践来回答一个问题,即“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40页。)。

  由上可见,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以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探索,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以其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7日 16:0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曹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