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历史的教训》(精装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习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作者简介】

习骅,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

作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12年—2014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作者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从关注“四风”问题的《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到透析“官商勾结”的《张之洞借钱》,从探索“总开关”问题的《高级干部的低级错误》到聚焦作风建设的《作风建设与历史周期率》……这些文章紧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的节拍,精选案例,精讲故事,精析道理,成为学习领会新一届党中央治理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高超战略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守纪律讲规矩,做好各项工作的有益参考。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的教训》(全新修订精装版),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

2015年1月,《中国历史的教训》出版以来,成为两会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及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目,入选中纪委、《人民日报》等推荐图书,受到广大媒体及读者朋友的关注。本次《中国历史的教训》(全新修订精装版)与2015年1月出版的简装本相比,精装本有三个变化:一是按当初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篇目,以恢复历史原貌,体现记录和思考党中央从严治党大战略的写作初衷。二是做了个别文字修订。三是新加入“附录”部分的五篇对《中国历史的教训》介绍和评论的文章。整体进行全新修订,增加了多篇附录文章,有趣、有料,叙事流畅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

《中国历史的教训》之所以产生大范围的共鸣,原因之一就是作者的“审美冲动”。历史,当你用审视的眼光去挖掘,用当今的现象去解读,是能够审出美感,审出经验的。这是一种外人不可道的乐趣。

《中国历史的教训》(精装版)获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创新教材奖”

近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并在参评的497种教材中评选出一批精品教材。其中,习骅著的《中国历史的教训》(精装版)被评为创新教材。

此次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共有86家单位参与推荐各类参评教材497种,680余册,经过两个轮次的专家集中评审和基层评价,评审人员严格按站程序和审评标准,紧密团结党员教育实际,严把质量关,最终评选出82种、93册获奖教材。其中精品教材16种,创新教材19种,优秀教材47种。

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名单

【目录】

前言 

白胡子老人讲古今 VII

上编 

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  003

崇祯本可不上吊  007

谁是最快乐的人  015

高级干部的低级错误  021

慈禧收礼  031

赵匡胤与官二代  039

皇帝的伙食费  047

庆亲王的作风问题  057

一把扇子与制度设计  065

军机处的纪律  073

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  083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  093

下编 

巧官曹振镛  105

笨拙的行贿  121

作风建设与历史周期率  129

苏联政治笑话中的干群关系  141

将军的烟瘾  155

御史的冤屈  167

吴江县令的从政环境  179

晚清的两个奇官  191

共产党是如何“买通”陈嘉庚的 201

苏联帝国的背影  213

布贩子买官  219

张之洞借钱  227

附录 

说的是故事,其实是在写时评 237

反腐也要文化支撑 247

《中国历史的教训》总结了什么教训 250

娓娓道来的“历史老师” 257

大树昂然立北风 266

后记 

幸福的老母鸡  273

【精彩文摘】

御史的冤屈

明朝崇祯皇帝自杀后的第七个月,甲申年(1644 年)十月初 十,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君主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第一次最高 国务会议随即召开,讨论通过了一项重大政治决策。 

什么样的事情值得他们如此着急?让我们先回到明朝。 

干部家属公车私用 

据野史记载,大明的监察御史毛羽健,因为闹了个生活作风 问题,据说捅了天大的娄子,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崇祯皇帝自缢处—景山,图为 19世纪末的景山。

崇祯皇帝自缢处—景山,图为 19世纪末的景山。

这件糗事发生的时候,离李自成进京只剩 16 年。此时,崇祯 帝从他的哥哥、著名的木匠熹宗手中接过烂摊子刚半年。毛羽健 在前朝就是监察御史,因弹劾奸臣被撤了职。新皇上正需要这样 的干部,于是让毛羽健官复原职。 

本应抓住机会认真工作,但毛羽健有更重要的事做。 

原来,他的太太脾气火暴,一不高兴就摔盘子打碗,还常到 单位撒泼耍赖。毛羽健内心非常压抑,暗暗动了纳妾的念头。 

在当时,纳妾是成功男士社会地位的象征。御史虽是小小七品,地位却很特殊。向下,对地方官的小问题可以自己做主, 大问题能直接向皇上报告;向上,有权以小制大,查办他的上司—都察院的部级干部。而且,御史的政治前途特别好,只要外放,出任四品知府都不算提拔。 

因此,纳个妾对毛御史来说,本是小事一桩,何况也不是没 有相好的。无奈就是不敢开口。 

毛羽健最终决定调虎离山,建议太太衣锦还乡一把。 

太太多么聪明,她要看牢这个香饽饽,万一有啥情况呢?于 是毛羽健又添上一句: 

“你忘了吗,我是专管地方官的,我老婆千里还乡一回,下面 能不认真接待吗?” 

这句话很给力,第二天,太太就直奔老家湖北公安县。

太太刚上路,毛羽健就动员情人住到家里来。等太太风光够了回京,生米早已做成熟饭,这个妾不纳也得纳。 

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加白花花的银子表忠心,总算 打动了姑奶奶。毛羽健心情好极了,请了三天假来陪新人。 

第四天早上,毛羽健正要起床去上班,突然轰的一声,房门 开了—竟然是太太大人! 

母夜叉把小妖精揍得鼻青脸肿,又以手指地,喝道:“跪 下!”堂堂御史跪了整整一天一夜。 

毛羽健死活想不通,她怎么会那么快回京?难道会飞?太太 有一天心情好,得意扬扬地揭开了谜底: 

“驿站! 600 里加急!懂吗?” 

天哪,她竟敢动用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仅仅为了吃醋! 

晚上,失去理智的毛御史奋笔疾书,给皇上写了个可行性报 告,建议裁撤驿站,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崇祯帝大为赞赏,当即指示把全国的驿站裁掉三分之一,遣 散富余人员。省下来的 60 多万两银子,正好救军费之急。 

崇祯不会算命,他无论如何想不到,陕西米脂县银川驿站的 下岗职工中,有个不起眼的 23 岁小青年,名叫李自成。 

大明的腐败重灾区

在崇祯皇帝上吊 320 年后,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天气现象:巴西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 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

自明王朝谢幕以来,包括梁启超在内的许多人认定,可怜的 毛羽健就是那只蝴蝶。据他们推论,如果毛羽健没找情人,那他 的太太就不会公车私用,他就不会写那份著名的奏章,李自成就 不会去当闯王,历史将大大不同。 毛羽健自有他的问题,但这顶大帽子扣到他头上并不公平, 因为改革驿站并没有错。 

中国是一个版图辽阔、地貌复杂、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没 有一个办法把首都与全国各地联系起来,中央的统治一天也不能 维持,几千年的大一统局面根本无法形成。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水 陆驿站,从战国到民国初年,绵延了两千多年之久。 

驿站几十公里设一个,职能是传递重要文件、运送军政人员, 是今天机要通信、政府接待宾馆、民航铁路高速路的合一。作为 帝国的生命中枢,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个大把烧钱的事业单位。

历代对驿站的管理都很严格,基本规矩都一样:非执行公务 不得使用、滥用驿站,违者一律严惩。唐玄宗动用驿站为杨贵妃 送荔枝的事情,极其罕见。

明朝的法纪也是越往后越松弛。起初,朱元璋的老乡、开国 大将唐胜宗,利用职权偷偷讨了驿站的便宜,朱元璋毫不犹疑地 革去其侯爵身份,降级使用;吉安侯因私外出,找关系借了回驿站车马,还以为领导不知道,结果被公开通报批评。

明中期以后,皇帝普遍不热爱本职工作,有的好几十年不上 朝,有的天天和女朋友们泡在一起,崇祯的前任则专注于木工活。 这么大的家没人管,国家治理混乱不堪,驿站成了腐败重灾区。 

一是制度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为滋生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明朝的驿站制度十分野蛮,虽说是国家事业单位,却基本依靠民 办,驿站的运转经费、驿站产生的额外费用,大都摊派到老百姓 头上,巧立名目乱摊派则更多。老百姓还要无偿提供、喂养驿用 马匹,自掏腰包给马看病,马死了还得再补上一匹,各项服务苦 役也统统由老百姓出力。 

所以,老百姓无论如何拼命种田,最后都会倾家荡产,家破 人亡。这种把农民当奴隶的制度设计,培育了明火执仗、无休无 止的集体腐败,也使得官民矛盾没有任何调和余地。驿站实际上 就是一座活火山,大明就坐在火山口上。 

二是规矩形同虚设,驿站成了公费旅游的工具、财政支出的 大漏斗。

中央政府除了发放通行证,其他都由驿站说了算,谈不 上管理和约束。正如毛羽健在他的报告中所说:按规定,介绍信 由兵部签发,完成任务后必须按时交回。但是现在却是有去无回, 正经出差的反而要等待。介绍信用水洗一洗,填上下一个使用人 姓名,如此循环使用。驿站干部也不细看,因为他自己也经常公 车私用。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公费旅游也就算了,连家属和亲戚朋友也 跟着沾光,甚至搞违法行为。毛羽健的太太公车私用,都不需要 老公打招呼。在她之后,四川有个大领导去世,他的弟弟违反规 定,使用驿递送遗体回乡,其实棺材里装的是他哥哥搜刮的金银 珠宝。明王朝此时已是寅吃卯粮,哪里经得住这样造! 

三是来来往往的各级官员,个个要求提高接待标准,无不伸 手要钱要物。如果服侍不好,他们就虐待马匹致死,或者说行李 被偷了,逼得驿工花钱消灾。毛羽健说“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 命如丝”,完全属实。 但是驿站领导对此视而不见,因为岗位就是摇钱树,还能利 用职务之便结识贵人。他们喜欢做的是以工作需要为由,一再增 加摊派数量,或要求中央追加财政预算。 那李自成这些人为什么不主动离职呢?那是因为,大饥荒之 年,驿工有项诱人的“福利”:吃客人的剩饭! 

四是根本没有人愿意出头管这事。

肩负保土安民职责的地方 官本该站出来干预,至少也要向朝廷反映情况吧?多数地方官从 克扣驿站经费中得了利,乐得维持现状。个别正直的顶多能做到 不揩油,但也不愿意得罪人。海瑞是明代最有名的清官,敢说敢 管,还批评过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后来也变“成熟”了。 在这件事上,他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几句大实话,描绘了地方官的真实心态:客人嘴大,稍不如意,麻烦就会没完没了,老 百姓不高兴又能怎样?反正钱不是我出,“取之百姓之身为之也”! 

其实许多官员也明白,真到了老百姓有苦没处说、国家积重 难返的境地,就来不及了。早在驿站弊端还不是很明显的明初, 监察御史方孝孺就提出过相关意见。 

就在毛羽健提建议的 20 多年前,张居正的改革也曾让人眼前 一亮。

张居正深知,改革和反腐都要趁早。不从根子上革除弊政, 腐败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严惩寄生在弊政里的蛀虫,改革就 推不动。他试图推行驿站官办,让农民交赋税了事。 

然而,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拼命抵制,再加上后来他 自己屁股也不干净,折腾一阵子,一切又回到起点。 

从方孝孺到毛羽健,200 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到毛御史写报告 的时候,无论是改革弊政还是惩治贪官,都已失去时机。

此时的明王朝,内外交困,财源枯竭,所有官员混一天算 一天,不能腐败,就不干活。清军虎视眈眈,逼近山海关;饥荒 严重到人们不敢外出,出门就可能被活活吃掉。陕西本来土地 贫瘠,饥荒最为严重,人们不是易子而食,而是直接吃亲人的 尸体。

朝廷认为外敌威胁更大,不但舍不得拿钱赈灾救命,反而加 征战争税。于是陕西就成了农民起义最多的省份,规模比较大的就有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农民起义军,小股的不 可胜数。陕西驿站系全国最多,太迟的改革不但引起了贪官污吏 的愤怒,还将许多下岗职工推入绝境,扩大了农民军的兵源。 

也就是说,在东西夹击、天灾人祸之下,腐败不堪的明王朝 具备了垮台的所有条件,不是亡于陕西的农民军,就是亡于东北 的清军,迟一天早一天而已。 

至于不是别人,而是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则完全是历史的偶 然,跟毛羽健没有一毛关系。归根结底,“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 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30日 15:12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