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最后的水师提督:李准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最后的水师提督:李准传》

  【基本信息】

  作者:杨肇林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内容简介】

  清朝末年,四川儒生李准,来到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捐官办理厘金税收。因祸得福,经慈禧钦点任广东水师提督。在国势衰微时,他驱逐英舰,赶走窃据东沙岛的日本人,巡视西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日本侵略图谋,有功于民族,被时人誉为“百年来维护南海主权第一人”。同时,他又效忠清政府,多次镇压起义,有罪于革命,遭到暗杀未死,终于反正,拥护民国。

  李准一生,跌宕起伏,因时而变,正折射出中国知识界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的迷惘与探索。他的个人命运,同步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他的人生取向,随着时势变化而进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至今彪炳史册。

   【目录】

  放舟东下

  上海滩

  浮海八闽

  东江之畔

  京城之殇

  南澳哀吟

  无顶的石牌坊

  另辟蹊径

  初显才干

  兴办防营

  共体时艰

  趁势而起

  难脱虎口

  前朝后朝,何其相似

  颐和园陛见

  水师提督的担当

  祸生意外

  过河卒子

  徜徉山海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把英国人赶出西江

  虎门吟唱

  “二辰丸”之痛

  东沙示警

  渊徵岳秀,虎啸龙吟

  升旗鸣炮,昭告天下

  何去何从

  拳拳爱国心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九章   初展才能

  命运特别眷顾李准。有一个人正在南来广东,他将让李准在风云际会中,青云直上。此人便是李鸿章。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幽囚了光绪皇帝,重新垂帘听政。“百日维新”中途夭折。慈禧更策划另立一个更能够听她摆布的傀儡,她选定端亲王载漪的儿子溥儁,打算以这个15岁的顽童替代有了自己主张的光绪。当时,世界各国对于清朝短命的戊戌维新和突然间的政变,议论纷纷,同情多在光绪帝一方。对于清廷煞有介事地宣布光绪皇帝病重,多有不信。英国公使窦纳乐甚至代表所有驻北京外国使馆来到总理衙门(相当今天的外交部)“请求”派出西医为大皇帝看病。慈禧大怒,一再拒绝。窦纳乐索性抛开外交辞令直言说,他们觉得中国皇帝病得离奇,各奉本国指示,要为大皇帝“验病”。于是,慈禧担心一旦废除光绪,可能招致各国反对,便要她的亲信、总揽军政大权的直隶总督荣禄转告李鸿章,先向各国驻北京的使节进行试探。

  此时,李鸿章闲居在北京贤良寺,冷眼看着政变的前前后后,深感危机重重,而且,他看到另一场祸事,更加迫在眉睫。由山东拳民而起的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号称“刀枪不入”,得到山东巡抚毓贤、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刚毅等人的支持,怂恿慈禧相信拳民的神力,可以一泄对洋人的仇恨。在山东曹县,德国传教士和老百姓发生冲突,两名传教士被老百姓愤而杀死,使得局势越来越不可收拾。李鸿章深知,这很可能引来外国军队再次入侵。他极想脱身而出,离开京师,躲开这难以预测的政治漩涡。正在此时,荣禄亲来贤良寺探望,向李鸿章说:“皇上多病,国不可一日无主,老佛爷打算另立新君,叫你探听各国使臣的意向,以免横生枝节。”

  李鸿章一听,更想远远离开这个是非的漩涡,却为难地说:“我已闲居多日,没有理由再去联络外国使臣,总不成我没头没脑地跑去问各国使臣,要他们对咱们自己家皇帝废立的事情点头称是吧?”

  “那怎么办?”

  李鸿章开出了要价,说道:“除非朝廷对我又有重用,外国使臣自会来道贺,我便可以顺便了解外国使臣的意向了。”

  于是,一纸“着以李鸿章为两广总督”的诏书第二天便送到了贤良寺。各国公使们纷纷前来贺喜,也为了探听清朝宫廷的事情。李鸿章婉转透露光绪皇帝有病,龙体欠佳,准备另立新君的意向。法国公使首先表示反对,其他国家公使也都表示反对。在他们心目中,光绪皇帝不失为一个维新人物,门户洞开是他们所需要的,如果换上一个顽固不化的皇帝,恐怕于外国不利。窦纳乐在向李鸿章贺喜的时候,直白表态说:作为英国公使,办理与中国外交只认光绪!于是,李鸿章让荣禄以此转告慈禧复旨。慈禧深怕又引来外国干预,不得不停止废除光绪皇帝的行动,但是,还是把溥儁立为已经死去的同治皇帝的继子,称为“大阿哥”。

  也有另一个版本,在此前,废立之言一出,李鸿章就表示反对,尽管在甲午战后,他丢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官,赋闲已久,但是由于他的经历、声望,虽不再一言九鼎,也还是颇有分量,不容忽视。加上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一个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湖南人,敢说敢当,当他接到荣禄明确暗示的电报“太后将谒太庙”,知道慈禧将要废帝另立,断然回电说:“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坤一所以报国者在此,所以报公者也在此。”而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明确表示不同意见。两江、湖广占了大清半壁江山,慈禧不能不考虑这种抵抗的力量。但是,她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于是,为了免得李鸿章就近在京师形成阻碍,便先将他打发去广东。

  李鸿章此时已是77岁了,妻子和爱妾都已经死了,他赶紧收拾行装,择吉启程南行。行前,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四(1899年1月3日),慈禧召见李鸿章,关切地问道:“你年事已高,远赴广东,身子还行吗?”

  李鸿章碰头感恩说:“臣贱躯顽健,尚能驰驱数载为太后效力。”

  慈禧感慨说:“还是你们老臣叫我放心啊!你明白我让你去广东的意思吗?”

  李鸿章赶紧回答说:“臣明白。”

  慈禧恨恨地说:“杀了谭嗣同等六个叛逆,可是,跑了主凶康有为、梁启超,你一定要设法把康有为、梁启超二人抓到,解到京中,斩首示众,方能解我心中之恨!你到广东,先把康有为的祖坟给挖了,告诫那些无父无君,造反作乱,为非作歹之徒,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慈禧说得咬牙切齿,李鸿章只有唯唯,连连碰头。

  十二月初七,李鸿章乘京津铁路火车去天津,转搭轮船,于十二月十六日抵广州,就任两广总督。

  李准随同大小官员晋见新任总督李鸿章,李鸿章特意留下李准,当面称赞说:“上年,你接到我的要求后,能够迅速筹集巨款,直汇天津,解了整理河工之急,办事很得力,很妥善。你还要继续用心用力办事!”

  李准赶忙说:“中堂大人交办的事情,卑职尽力去办是份内应当的。”

  李鸿章赞许说:“难得你尽心尽力啊!”

  受到李鸿章的称许,李准很是得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誉满天下的中兴大臣,是他景仰效法的榜样。随着曾、左的去世,李鸿章硕果仅存,独力支撑朝廷。近年因为甲午战败,李鸿章背负着卖国的骂名,煊势赫赫的北洋大臣、中堂大人,也在维新变法中被逐出内阁,很少人再称他为中堂了。然而,慈禧太后对他的宠信犹存,仍然是朝廷倚仗的股肱,李鸿章也仍然是虎威不倒。此番由京城来到广东,担当封疆大吏,一方诸侯,焉知不是东山再起的先行?!李准依据自己的判断,小心应对李鸿章的问话。

  李鸿章问道:“广东一年的厘金收入是多少啊?”

  李鸿章果然精明厉害,一下子就号住了治理广东的命脉。

  李准对此早有考察,也有改变成规的设想,正想借助李鸿章的支持,把广东厘金真正地掌握在手。他回答说:“历年广东厘金岁入大约三、四百万两,近年改官办为商办,归钱庄、票铺包收承办,岁入大约只有一百多万两。”

  李鸿章诧异道:“怎么改由商办,反倒比原来的少了呢?”

  李准语焉不详,欲言又止说:“一言难尽啊!”

  李鸿章说:“其中定有难言之隐喽!”

  李准点点头,说道:“积习难改,积重难返呀!”

  李鸿章威严地说道:“你试讲讲我听听。”

  李准说道:“容卑职禀告。”

  李准把广东厘金的征收,由官办改为商办所带来的弊端,条陈缕析,讲得入木三分;又把东江、西江、北江和沿海盗匪横行,官匪相互勾结,滞劫、掠夺厘金税收,描述得绘声绘色。李鸿章为之动容,皱眉说:“厘金是地方财政之源,没有了这个收入,又何能办事?总要想个法子,改弦更张,把厘金收到官家的口袋里才是啊!”

  李准明白他的话已经被李鸿章听进去了,很可能被采纳,连忙说道:“中堂大人明见,请中堂大人裁夺!”

  李准有意仍然以中堂大人称呼李鸿章,也使李鸿章听着舒服入耳。

  李鸿章闭目思忖了一会儿,说道:“容我想一想,改日你听我的招呼再定。”

  三天以后,李鸿章召见李准,同时,把经管财赋、人事的藩道找来,宣谕说:“从今以后,广东厘金由商办收为官办,岁入不得少于400万两。”

  藩台错愕了,稍停,还是诘难说:“这些年,每年都只能够收到100多万两,如今骤然要增加到400万两,断断乎难。”

  李鸿章厉声说:“正因为前几年少收了,如今才要恢复到应该收取的规模,没有额外增加,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有什么为难的呀?!”

  藩台不敢再说话了。

  李鸿章转向李准问道:“你认为怎么样呀?”

  李准心中早有盘算,又听得李鸿章颇有深意的垂问,深感李鸿章的确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位两广总督,一言九鼎,谁能违拗?何况这位曾经权倾中国的中堂大人,在这个时候来主宰两广,焉知不负有特别使命,不带着“尚方宝剑”?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蒙中堂大人垂问,卑职大胆回禀:中堂大人决意将厘金收归官办,极是!是广东眼下当务之急。正如藩台大人刚才所言,广东厘金弊端,因袭多年,积重难返,务需釜底抽薪,改弦更张。收归官办,可以把该收而没有收取的如实收上来,也可以杜绝中间流失。如果没有中间梗阻,没有横生枝节,每年收入恢复到400万两,应该是可以办到的。”

  李鸿章高兴了,问道:“那就交由你承办!一年四百万两,不少分文,敢承办吗?”

  李准放胆回说道:“倘能够事权归一,按章办事,没有掣肘,没有上司和另从京师调入他人干预,而且准我派用干员人才,可以保证每年上缴400万两厘金!收不足数,卑职愿负赔偿、参办之责。”

  李鸿章当即说道:“好!本督准你事权归一,准你自行调度用人,待上奏朝廷任你为广东厘金总办。”

  李准连忙谢道:“感谢中堂大人栽培!有事我当请示藩台大人妥善谨慎从事。”李准乖巧、圆滑,两面都照顾周到。

  经李鸿章举荐,朝廷降谕:广东厘金收归官办,以李准为广东厘金总办。自此,李准从一个钱局提调,骤升为一方财务总办。

  李准特意拜见李鸿章,感激他的赏识和提携。

  李鸿章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卑职痴长29岁。”

  李鸿章慨叹了:“后起之秀,后起之秀!你使我不禁回想当年回安徽办团练。那时候,太平军占九江,下安庆,攻江宁,我效法曾国藩老师办团练,大约和你现在年龄仿佛,真正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啊,如今,不复当年啰!我比你年长近50岁,老了,不比当年了。”接着说:“你正年富力强,应当大有作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共勉吧。”

  李准受宠若惊,感激不已。

  李准回到家里,仍然兴奋未消,黄竹筠替他接过换下来的袍服,关切地看着他,李准禁不住说道:“李中堂对我寄予厚望,奖掖有加,难得啊难得!我多年蹉跎,彷徨迷惘,直到今天,遇着了名臣,算是有了办大事的机会,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可以预期!”

  黄竹筠也同样高兴,说道:“这么多年,你熬过了几多苦痛,不就盼望着这么一天吗?”

  李准兴奋地说:“我还记得从前读李中堂年轻时候写的《入都》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这比陆游写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更有气魄,更有英气!只是如今的天下,和南宋偏安一隅,同样令人感慨啊!”

  黄竹筠说:“你先管好当前自家的事吧!”

  李准感慨说:“这些年,国事多舛,个人命运乖骞,先是在京师三次应试,名落孙山,又遭遇甲午战败,国运一落千丈,个人更看不见前程,望不到出路。那时候,直想躲在金石雕虫小技中,度此一生罢了。”

  黄竹筠点头回应说:“嗯,那时候,你一脸霉气,对我都不愿搭理,连一点男子气也没有了。”

  李准接着说:“我和林星裕兄在南澳经历了台湾被割去的痛苦,想为国家做点什么,极欲奋起,终于还是英雄气短,结果又是失败,一事无成。国家如此,个人又有何能?我真的是心灰意冷,百无聊赖,写字治印,苦苦挣扎,也得不到排遣啊!”

  黄竹筠说:“后来不是好了吗?”

  “是的。”李准继续自己的思路,说道:“改弦易辙!人,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路走错了,就不要继续往前走了,赶紧回头,另寻新路。多亏林星裕兄提醒我走募赈捐官之路,果然,走通了,而且,一通百通!”

  黄竹筠响应说:“林先生是一个明白人,也是一个很精明的人!”

  李准点头赞同,又接着说:“我想过,他与我同庚,他却比我老到,这与地域、气候大有关系,他得地利,得广东风气之先。他生长在广东,生在华洋杂处的海边,天然的比我在四川深山大峒、穷乡僻壤见多识广了!我从他身上,得益不少。正因为如此,李中堂此番督粤,我才有了一展才能的机会啊!”

   第二十三章   “二辰丸”之痛

  光绪三十三年除夕(1908年2月1日),李准无心过年。

  年前,十二月下旬,接获暗探从香港发来的情报:“九龙货仓的枪炮弹药已经装上日本商船‘二辰丸’,将运往日本。货物为澳门谭姓、尹姓商人所购。”

  李准反复研究情报内容,觉得不合情理。澳门商人购买的枪炮弹药,不应该是运往日本。其中必定有诈,另有蹊跷。他要求再仔细侦查货物去向。再得到的确切情报是:“军火未卸,‘二辰丸’去澳门九洲洋,趁元旦中国官兵休假卸运军火。”

  李准接获情报,处在高度紧张亢奋之中,也还有一些矛盾和犹豫。

  当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六君子”被杀,李准的父亲不顾安危,前去收殓,资助杨锐的眷属返回四川。李准受到父亲的影响,同情变法维新。但是,自从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诏命陛见,授命广东水师提督,他对慈禧的认识已不复是十多年前甲午年那样了,他觉得她绝非寻常的女人,不应像大多数守旧的腐儒那样,以反对“牝鸡司晨”的观点来看待这个实际上统治着中国的女人。就自己个人来说,既获信任和重用,就守土有责,必须忠君报国。作为一方大员,必须截获任何走私船只;作为一个军人,必须截获所有颠覆朝廷的军火!但也深知其中的风险和后果难测。

  深夜,广东水师衙门密室内,李准向分统领林国祥、“伏波”号军舰管带吴敬荣命令说:“有确切情报,日本商船‘二辰丸’夹带走私物品,将在明日凌晨到香山县九洲海面卸货。你们带领军舰,立刻秘密赶到香山九洲洋设伏,截住这艘日本走私船,起获所有走私货物,要特别注意,所有走私货物,尤其是枪支、弹药,都必须悉数收缴!行动要迅速,要果断,要绝对保守秘密,防止狡猾的日本人逃脱。”

  李准和林国祥、吴敬荣对照海图仔细选定了隐蔽航渡的航线,研究了捕获“二辰丸”的种种细节。李准愤慨说:“连续数百年,日本倭寇袭扰中国,为害沿海,现在,日本的不法之徒,变换手法,疯狂地走私、贩私。日本政府在后面怂恿、支持,这些不法之徒越发肆无忌惮。我们不加以打击,天朝的威望将扫地以尽,国将不国!以我之见,有史以来,中国被侵略,中国被蚕食,日本是罪魁祸首。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一定要捕获‘二辰丸’,为国家扎紧篱笆,守好大门!”

  “伏波”号、“宝璧”号、“广亨”号、“安香”号等6艘军舰,趁暗夜驶出珠江口,熄灯隐蔽航行,悄无声息地埋伏在九洲洋鹅颈海面。

  黎明前,海面上墨漆洞黑,一艘没有悬挂旗帜的船只溜进了中国内海,下锚停泊在九洲海面。这正是日本走私船“二辰丸”。从澳门驶出几艘小火轮靠上去准备接驳货物。

  吴敬荣、林国祥见时机已到,指挥“伏波”号直靠过去。“二辰丸”走私,被抓了个正着。

  “二辰丸”慌忙升起日本旗。

  吴敬荣命令呼唤日本船主进行盘诘。

  日本船主傲慢地不予理睬。

  吴敬荣指挥水勇登上“二辰丸”,依法进行检查。

  日本船主拒绝检查,蛮横地说:“澳门是葡萄牙的地方,中国人无权干涉。”

  吴敬荣驳斥说:“澳门只是葡萄牙的租借地,没有领海主权。这里是中国内海,九洲洋属珠江流域。中国的拱北海关就设在马骝州,就是明证。”

  吴敬荣拿出海图,向日本船主严肃指出说:“‘二辰丸’未经允许,进入中国内海,而且没有货物准运证书,是走私行为。按照中国法律和两国有关约定,你船载运货物,全部没收!”

  此时,侵驻澳门的葡萄牙军舰突然出现在海上,迫近“伏波”号,葡萄牙军警也登上“二辰丸”,干涉中国军队执行公务,企图强卸走私货物,武力威胁阻止中国军队查扣“二辰丸”。日本人乘机哇哇吼叫,气焰嚣张。显而易见,他们事先互为勾结,配合默契,有计划地合谋走私。

  吴敬荣向葡萄牙人发出警告,对方不但不听,而且几次企图冲撞中国军舰。

  吴敬荣决定用武力击退葡萄牙军队的挑衅,为避免事态复杂化,他按例要求日本船主降下日本旗子。

  水勇们继续搜查,在“二辰丸”底舱查获了步枪6000支、小炮6门,枪弹600万发。

  面对“伏波”号军舰,面对事实,葡萄牙人不得不撤离了。但葡萄牙军舰仍在“伏波”号附近梭巡,寻机挑衅。

  为预防发生意外和不测,水勇们按照惯例,降下了“二辰丸”上的日本旗。将“二辰丸”押解至珠江口内虎门清水河洋面监管。“二辰丸”上的走私枪支、弹药全部没收。

  李准向两广总督张人骏报告,通知日本驻广州公使按照海关会审章程第二条的规定,前来会审“二辰丸” 违法入境走私行为。日本公使避不出席,反而倒打一耙,指责广东水师“侵犯”日本船只,要求赔偿。更放出狂言:“如果不答应就立即开战,用武力夺回日本船。”

  日本军舰“吾妻”号由台湾出航,驶入广东海面,直向广州逼近。

  美国人也趁火打劫,派出两艘军舰从菲律宾驶向广东洋面。

  英国军舰也加强了广东洋面的活动。

  中国南海形势骤然紧张,武装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两广总督张人骏召见日本驻广州领事,严正指斥日本商船走私的违法行为。

  消息传开,广东各界愤然而起,宣布抵制日货,支持广东水师的正义行动。

  李准部署水师严守珠江海口,做好应对准备,防止日本人扩大挑衅,发生意外。

  日本人走私武器,人赃俱获,广东水师上下,出了一口恶气,士气高昂。

  全国各地通电支持广东,坚决抵制日货。

  日本见战争恫吓无效,转而要求谈判解决。清朝廷派袁世凯主持同日本方面谈判。

  日本方面态度强横,要求中国赔偿,“惩办”查获、扣押“二辰丸”的中国官员,并向日本方面“道歉”、“谢罪”。

  日本继续扬言将为此开战,大声进行战争恫吓。

  几经交涉,谈判几乎破裂。

  最终由于国势孱弱,朝廷急图息事宁人,屈服于日本方面的压力,与日本方面议订五条:一、惩办卸下日本旗的官员并谢罪;二、立即释放“二辰丸”;三、扣留所运军火,由中国政府付给2.24万日元收购;四、惩办拘获“二辰丸”的人员;五、赔偿“二辰丸”拘押期间的损失。

  李准对这一颠倒黑白的谈判结果,对这一无比屈辱的条件,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谈判结果的消息传出,首先在广东引起极大愤慨,广州人民发出怒吼:一致抵制日货!更有人提出,朝廷示弱,广东应当自立对外。

  清朝廷严令张人骏和李准执行协议达成的屈辱条款。

  虎门,阴霾满天,海水呜咽。

  日本“二辰丸”上,公然悬挂起了节庆日悬挂的满旗,各色旗子,趾高气扬地随风飘舞。

  中国水勇无奈地归还了日本旗子。

  “二辰丸”大肆张扬地鸣炮升旗,日本水手们发出一阵阵狂叫。

  中国“伏波”号军舰的军官和水勇们,目睹这一切,屈辱得心都揪缩起来了,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吴敬荣心里在滴血。

  林国祥心里在滴血。

  李准心里在滴血。

  全中国各地闻讯大震,群起抗议,抵制日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影响所及,香港、南洋等地华商群起抵制日货。日本1908年对中国贸易额比1907年出口总额下降6%。

  “保卫国家主权,保卫领海,维护民族尊严!”呼声响遍四海,响遍大江南北,传播海外。神州大地,群情愤慨,一致抵制日货,史无前例,显示出无比力量,完全出乎李准意外。

  他沉浸在爱国主义激情中,他要鼓舞起水兵的士气,决定亲自率领军舰巡视广东水师所有防区。只有海上航行,只有大海,才能使水勇和军官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尊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天,吉日。

  “伏波”号军舰驶出珠江口,沿海岸东行,向潮汕海面的南澳岛航去。

  李准站在舰桥上,遥望前程。

  南澳,是他生命、仕途、事业的一个起点,他的头衔正是南澳总兵、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当年,他一介儒生,而今,赫赫武将,正是从那里起步的。他不由地记起了李白的吟咏:

  楼船一举风波静,
  江汉翻为雁骛池!

  大海,鳞波细细,水天一色,铺向远方,无边无岸。一只白色海鸥,亮着长长的翅膀,在兰天盘旋、滑翔。白得耀眼,兰得令人目眩。

  倏忽间,巨浪滔滔,海天惶悚,惊飙掠雨,波涛互撞,卷起千堆雪,飞起雾如烟。

  一声螺号,一腔咸水歌,苍凉悠远;一长声水手笛,一片伡钟铃,清脆激越。

  军舰破浪前进,越来越快。忠君许国,御侮图强的强烈责任感,在李准心中鼓荡。

  军舰驶过汕头港,继续向东航行,船过表角,从外海奔涌而来的大浪,遇到横亘的沙汕、暗礁,激起滔天波涌。转过海岬,船行平稳,便看见峙立在远天处的南澳岛了。

  李准透过海图审视这一片海区,从靠岸起,向外推移,依次是莱芜岛,南澳岛。南澳岛外约50里,有南澎列岛。更远,约300里处,有南澳气,就是东沙岛,那是南海前沿岛礁。

  李准已不复当年,而是水师提督,用一种眼光重看南澳。

  莱芜,南澎与南澳互为掎角之势,屏障广东、福建广大腹地。

  南澳岛,正处在台湾海峡南端的喇叭口上,东海、南海在这里相汇,又恰是厦门、香港、高雄三大港口的中心点。历史上是东亚各地通商的经泊点和中转站,是海上互市之地。

  南澳岛,像一个老人,见证着海峡的历史风烟,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启迪。

  南澳海面轻波细浪,平滑软溜。三三两两竹筏子,轻飘飘,慢悠悠地下网捕鱼。只有一个人作业,不紧不慢地划桨,随着竹筏的前进,装在竹箩里的渔网,自动投下水去。乍一看,几令人误以为是在鳞波细细的江南水乡。大海,通常是惊涛骇浪,而只是在南澳海面,才有这样的渔人,敢在大海上用小竹筏钓鱿捕鱼。

  舍船登岸,花气袭人。春和景明,一片宁静安谧。

  李准来到深澳镇中总兵府前,再见那门前高大的古榕树,遥对猎屿小岛上的铳城炮台,感慨万千。

  壮哉,南澳!

  南澳前襟大海,后枕金山,屏障内地,控制外洋,大小莱芜之浮屿,远近澎山之列峙,闽粤咽喉,形势之最胜者。

  镇以大将,守以重兵,馈以两省之粮,筑以百雉之城,此水上之军,扼外侵而驭轻者也。

  李准看到了一个风烟滚滚,号角声声的南澳!

  中国海之有防,从明代开始。

  日本倭寇从明代初年起,就开始骚扰中国沿海。

  洪武四年(1371)起,明朝陆续在辽宁,江浙,闽粤沿海先后建立卫所,设置水寨,配备战船,加强防守。“以军隶卫,以屯养军”,陆军驻守,水军巡防,分区防卫,互相支持。有倭寇侵扰,则先御之于海,继击之于陆,组成了沿海巡逻警戒防御体系。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在辽东望海埚歼灭了登陆侵犯的全部倭寇。此后一百多年,倭寇慑于中国海防威力,再也没有大规模入侵。

  明代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国势衰微,土地兼并加剧,卫所屯田制度受到破坏,兵员枯竭,如“漳泉巡检司弓兵旧额二千五百人,仅存千人”。战船严重失修,战船仅“十存一二”了。海防日渐废弛。

  清光绪二十年(1895)甲午战争之后,台湾、澎湖列岛被日本人强行割去,还索要赔偿二万万两白银,强迫开放内地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作商埠,大肆倾销日货,直至开设工厂。列强接踵而来,俄国强占了旅顺、大连,英国强占了威海卫,德国人强占了胶州湾,法国人强占了广州湾,外国兵船横行于中国海洋,直至深深侵入内河,如入无人之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岁次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德宗载湉颁发“明定国是”的诏书,决意变法维新。朝廷有意重建海军:“海军为国家第一要务,此后须破除常格,一意专营”。“方今整顿海军,实为经国要图”。“国家讲求武备,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

  但到八月初六日,由慈禧太后再度垂帘训政。变法维新就短命夭折了,光绪皇帝也被幽囚在瀛台。那宣布“海军为国家第一要务”的“明定国是”诏书,自然也被弃之废纸篓了。

  虽然如此,迫于形势,朝廷还是采取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海军舰队。以广东水师来说,自李准代理水师提督以来,在张人骏等支持下,锐意更新水师兵船设备,配置无线电、克虏伯炮、马克沁机关枪;加强广东黄埔水师学堂对驾驶、管轮专业人才的培养。广东水师的舰船达到663艘,成为一支颇具力量的队伍。

  李准在猎屿下炮台南面石崖上,又看到了摩崖石刻四个大字:“海阔心雄”。

  这是当年镇守南澳的邓万林写的,李准喜爱四个大字的遒劲有力,觉得他和邓万林的心是相通的。

  站在猎屿高处看南澳,这个“袤九十里,广二十里”,面积仅130平方千米的小岛,曾经管辖台湾、福建、广东的兵要防务,防区广大,而今天,台湾、澎湖已被日本人割占,作为南澳总兵、署理广东水师提督,他心中隐隐作痛。继而想起了那些在南澳岛上历经过诸多战事的前辈,又不禁振奋了。

  李准崇敬俞大猷、戚继光,他们曾经合力在这里扫荡了勾结倭寇的海匪吴平。他们统帅的水师,艰难奋战,建功立业,给后人以榜样。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明白宣示:“尝闻凡有中国者利尽南海,以今观之,若放通海道,纳诸番之征贡,以其来商市舶之所,官得其人,取合古征,则可比十州之旷税。”但是,东邻倭寇不顾法度,不断袭扰、劫掠中国沿海,使得朱元璋“怒日本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经历了以“禁海”来加强海防的曲折,明成祖重新恢复和加强与海外交流,海防也得到加强,逐渐形成“御海洋,固海岸,守内陆”整体综合防御的海防思想。俞大猷指出:“贼之来必由海,海舟防之于海,其首务也。”他同时指出:“贼人深入,必抢内地船只,水陆兼并,故夫内河水兵战船又其急务者也。”戚继光也提出“水陆兼司,陆战尤切”。李准特别注意他们那满含智慧、经验的治军思想。俞大猷在《洗海近事》等书中说:“兵贵精,不贵在多,练兵则先练一人,其一人已精,以教十人无难也。”“练兵必先练胆,练胆必先教习技艺”。“技艺精则胆自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善将者宜如何而练其心气哉?是不外身率之道而已矣。但忠义之道,每身先之,以诚感诚。”……中国水师一路走来,发人深省。李准切望广东水师能如魏源所期盼的:“人人心灵胆壮,技精械利,且将士一心,臂指呼应”,一支重振雄风的劲旅。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7日 17:49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王壹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