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的六大法宝》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

  【基本信息】

  作者:李松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作者简介】

  李松,云南蒙自人, 2001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为内参编辑、新华网北京频道总监,现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尤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见长。

  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环球》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多数被《文摘报》《作家文摘》《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联合早报》《国际时报》等海内外报刊转载,多篇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教材。其作品多次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多篇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

  已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隐性权力调查》《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中国社会病》《诚信:中国社会的第一项修炼》《中国一定能:用核心价值观托起未来》《有权不可任性》《要为人民用好权》等。

  【内容简介】

  历史的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走过了90多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完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学习等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一书穿越历史,以经典的案例、真实的背景、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这些优良传统的形成和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传承的脉络,充分证明了这些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的法宝,并进而论述了在当今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启示和警醒,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目录】

  序言 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开篇语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中国化”的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四、中央党校的著名校训—实事求是

  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六、“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七、真理标准讨论是实事求是的回归

  八、“中国的事情须按中国实际来办”

  第二章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

  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二、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三、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四、“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五、脱离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危险

  六、永远做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永葆先进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一、“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

  二、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

  三、历史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拐弯

  四、民主生活的历史传承

  五、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本色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一、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

  二、延安成为“中国的希望”

  三、中国共产党“反贪污反浪费”成为常态

  四、“只要我当一天总理,就不盖政府大楼”

  五、奢靡之风有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六、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不过时

  第五章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坐标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一、一位普通士兵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不作为”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相违背

  四、“乱作为”比“不作为”更可怕和危险

  五、共产党人要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

  第六章 重视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一、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蹒跚起步

  二、延安的“窑洞大学”

  三、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的书卷人生

  四、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

  五、干部培训呈现“一校五院”格局

  六、“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精彩书摘】

  序言

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如果要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从弱小变为强大,从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就不能不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洞察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

  “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选择。”这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史书《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年—1949年)》中的一段话。

  为什么中国人民会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全体党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广大党员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这些无数的业绩,或大或小,或载入史册,或流逝于时光,都是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党员和普通群众同仇敌忾、相互扶持、血浓于水的生动记载。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走过了90多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完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传统,以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学习等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推进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并致力践行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经过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初期,已经是一个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考验逐步走向成熟的政党。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上的重要阶段。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作风的形成,这为搞好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作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十分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的大环境下,邓小平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开始探索走制度化的道路。

  此后,中央陆续提出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提出包含“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其中的“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最大亮点。

  在充分肯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当前,党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有的甚至还很严重,从而折射出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事实反复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好,党和人民就能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党的作风不好,党群关系就会受损,各项事业发展也会举步维艰。

  我们必须承认,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这更突显党传承与发扬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说党的作风建设有什么经验的话,正如习近平所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命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反映。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必须传承与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不仅被少数人任意涂抹,而且党的优良传统也成为被否定的目标。他们极力散布所谓优良传统“过时论”、“僵化论”,甚至“一心为公”都成了被嘲弄和批判的对象。对于这种掺杂着时尚辞藻的污染物,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新华社资深记者李松《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一书,以经典的案例、真实的背景、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形成和一代代接力传承之重要性,读来令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永葆先进的传家宝。李松的书,穿越过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对党的优良传统进行梳理,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政者正也”。本书可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好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优良传统中吸取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也会更加自觉,更加自信,脚步也会更加有力和稳健。

  我愿与广大读者共勉。

  是为序。

2016年3月2日于国家行政学院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3日 17:32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王壹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