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胡祖才(主编) 许昆林 张汉东(副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内容简介】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价格改革工作。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1998年实施的《价格法》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2015年10月12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这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专门针对价格机制改革的文件,明确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描绘了改革的蓝图,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必须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啃下“硬骨头”,打好价格机制改革攻坚战。 

  本书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编写,主编为胡祖才,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序。本书紧密结合2015年10月12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行解读,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综合论评,中篇为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下篇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作者权威、内容全面。

   

  序言(徐绍史) 

  上篇 综合论述

  一、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站在新的起点上把价格机制改革全面向纵深推进

  三、深化价格改革创新价格机制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新动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五、继续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攻坚的指针

  六、促进竞争完善监管——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七、发挥竞争政策基础性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

  ——中发28号文件的市场理念、理性精神与未来实践

  中篇 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

  第一章 农产品价格

  第二章 能源价格

  第三章 环境服务价格

  第四章 医疗服务价格

  第五章 交通运输服务价格

  第六章 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 

  第七章 健全政府定价制度 

  第八章 加强价格调控 

  下篇  价格监管和反垄断

  第九章 价格监管和反垄断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十章 竞争政策

  第十一章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第十二章 健全市场价格行为规则 

  第十三章 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第十四章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第十五章 强化反垄断执法

  第十六章 完善价格社会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 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的保障措施

  第十八章 案例精选

  附录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附录 2 中央定价目录

  【精彩书摘】

序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绍史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价格改革工作。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价格改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竞争形成,对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价格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不失时机地放开了绝大部分药品、烟叶、军品以及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电信服务、部分铁路运输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八十多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央和地方具体定价项目分别缩减80%、55%左右,被舆论称为1992年以来又一轮力度比较大的价格改革。

  2015年10月12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这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专门针对价格机制改革的文件,明确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描绘了改革的蓝图,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必须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啃下“硬骨头”,打好价格机制改革攻坚战。

  一、有目标。《若干意见》目标非常清晰,围绕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改革目标,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价格要基本放开。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非常明确。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三个基本”非常清楚。这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相符合的。

  二、有重点。《若干意见》重点特别突出,坚持问题导向。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提出了农产品、能源、交通运输、环境、医疗、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六大领域价格改革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对极少数保留的政府定价项目要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建立清晰、规范、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宏观调控。

  三、有措施。《若干意见》保障措施具体全面,提出要稳慎推进价格改革。一方面强调要以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打好价格改革攻坚战,另一方面又要求稳步有序推进,要统筹协调,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科学制定方案。特别是强调要兜住民生底线,因为民生价格直接关系群众的利益。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特别是要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不能因为价格改革影响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这是价格改革要牢牢把握的底线。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放眼未来,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若干意见》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价格机制改革处于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不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就不可能啃得下来。同时,价格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千企万店,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既要牢牢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也必须要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确保改革平稳有序,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绍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价格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价格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李克强总理多次批示指示,要求把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把价格监管和服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理顺扭曲的价格关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从一开始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三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价格机制的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协调推进、逐步深化,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价格改革之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由市场竞争形成。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价格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政府定价大幅减少。全部电信业务资费、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社会资本投资新建铁路货运和客运专线价格、绝大部分药品价格、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都已经放开。新修订的中央定价目录与2001年目录相比,政府定价由13种(类)缩减到7种(类),具体定价项目压减了约80%。已完成修订的28个省份地方定价目录,具体定价项目平均压减了约50%。二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确定的烟叶收购价格于2014年放开后,全部农产品价格都由市场竞争形成。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总体顺利,国内外市场价差缩小,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同时,综合考虑保障农民基本收入和市场供求平衡,合理确定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临时收储价政策。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的实施也比较平稳。三是新一轮电价市场化改革顺利启动。放开了跨区跨省电能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已由深圳市和蒙西电网扩大到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等五省(区)。根据煤电价格联动机制,2015年将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2分钱,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1.8分钱,减少工商业用户支出600多亿元。四是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非居民用天然气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放开直供用户天然气价格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天然气占消费总量的40%。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2015年7月1日试营业,三个月来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累计成交量分别为4.5亿方和4.2万吨,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为下一步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做了积极的探索。五是铁路货运价格基本理顺。在2013年、2014年两年每年将国铁货物统一运价每吨公里提高1.5分钱的基础上,2015年又提高了1分钱,实现了铁路与公路货运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改革目标。建立货物运价上下浮动的机制,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进一步增强运价弹性,为铁路运输企业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六是居民阶梯价格制度顺利推进。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已在除新疆、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9个城市已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个城市已建立居民阶梯气价制度,其余城市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七是清理收费、公布清单。清理规范涉企的各类收费,制定收费目录清单。通过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收费标准,近三年共减少企业支出近400亿元。八是调整资源环保价格。各地合理调整水资源费、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等资源环保价格,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水价和排污费收费标准,促进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努力做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方面,逐步建立了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价格调控机制,促进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21世纪以来,我国价格平均涨幅为2.3%,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也低于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2013年以来,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8.25万件,实施经济处罚193.95亿元。其中,退还消费者20.19亿元,没收违法所得46.03亿元,罚款127.73亿元。

  二、《若干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迫切要

  价格是资源配置的“牛鼻子”,市场规律要通过价格变化发挥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只有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减少政府不当干预,使价格信号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才能充分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

  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其中,价格改革应该发挥应有作用。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公用事业、资源环境等领域价格改革,促进社会资本加快进入相关领域,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在节能环保领域,通过差别化的用电用气价格、提高环保收费标准等,主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有利于更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对于已经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商品和服务,放开价格,以利引导资源配置,发展生产、增加供给,鼓励经营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于极少数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进一步改革定价机制,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采取阶梯价格等定价办法,稳定居民基本需求价格,对于过高的消费通过价格杠杆予以调节,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四)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看得见的手”,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强化市场监管、提供优质服务,弥补市场失灵。对市场形成价格不进行不当干预,并不是意味着只能被动接受或无所作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一个整体。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在减少政府直接制定价格的同时,要通过制定规则和办法来监管,更加注重价格监测预警、成本调查监审、反价格垄断等工作。同时,不断提升价格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良好价格环境。

  三、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和价格运行呈现新的特征,价格改革也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一是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医疗服务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正处在攻坚期,节能环保价格政策还不够完善。二是居民阶梯价格等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尚未落实到位,一些地方价格改革进展缓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待加强。三是价格改革往往涉及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难度很大。四是价格调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如何管好保留的极少数价格,如何确保放开的价格不发生异常波动、不影响群众基本生活,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新的价格调控监管办法。

  面对新常态下价格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若干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市场决定、放管结合、改革创新、稳慎推进,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统筹兼顾行业上下游、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若干意见》分四个方面明确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是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适时放开成品油、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竞争性领域或环节价格,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价格,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对极少数保留的政府定价项目,要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确保定价目录之外无定价权。制定具体商品或服务价格的管理办法、成本监审规则,规范定价程序,完善政府定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制度。将成本监审作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的重要程序,逐步建立健全成本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定价公开性、透明度。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对经济社会影响重大特别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依法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和监管办法,合理引导经营者价格行为。加强电信资费行为监管,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有效预防、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强化反垄断执法,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全国四级联网的12358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定期发布分析报告,警示经营者,提醒消费者。加快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更好服务宏观调控。加强价格与财政、货币、投资、产业、进出口、物资储备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加强通缩、通胀预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防范治理预案。实施并适时调整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鼓励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结构调整需要,完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和财税制度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创新促进区域发展的价格政策。

  四、以敢啃“硬骨头”精神,稳慎推进价格改革

  抓落实是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改革政策落不了地,一切都是空谈。价格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已经绘就,关键是要真抓实干,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我们要认真学习《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敢啃“硬骨头”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打好价格改革攻坚战。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价格改革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准备不充分、时机把握不好,会引发市场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必须稳慎推进。

  一是稳步有序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细化工作方案。影响重大、暂不具备全面推开条件的,可先行开展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是健全价格法制。完善以价格法、反垄断法为核心的价格法律法规,及时制定或修订涉及价格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价。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注重做好价格监测预警、成本调查监审、价格调控、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价格公共服务等工作,大力推进价格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常态下价格调控、监管的能力。

  四是兜住民生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特别是政策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可能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管,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断加深对重大价格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学习,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2015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3日 15:29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