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肯尼迪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罗伯特﹒达莱克(RobertDallek)[美]著

  译者:曹建海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更加清晰地披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去小约瑟夫﹒肯尼迪性命的那次事故的原因;鲍勃﹒肯尼迪在1960年成为司法部部长的经过;约翰﹒F﹒肯尼迪对美国军事将领、入侵古巴计划、在西贡的美国记者团以及越南战争扩大化的看法。作为我们最感兴趣的公众人物之一,肯尼迪也是位高深莫测的人物,与所有的政治家一样,他竭力突出自己惹人喜爱的特点,尽量掩盖自己的弱点。他和他最亲密的那些人在树立正面形象方面尤其高明,而那些形象也继续左右着公众对他的印象。作者描绘出了一个美德与缺陷同在的肯尼迪,而正是那些美德和缺陷造就了一个既出色又平凡的人物:一方面机智超群、意志顽强、恪守原则、判断准确,另一方面终生承受病痛和情感问题的折磨。与此同时,作者还试图公允地评估肯尼迪家族对他各个方面的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包括对他的性格、他在海军服役的记录、他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事业的影响,更加重要的是,对他作为总统做出的有关经济、人权、联邦政府对教育、老年人健康和贫困问题,以及对苏联、核武器、太空、古巴和越南问题等方面的政策的影响。

  【媒体评价】

  《肯尼迪传》纠正了约翰﹒F﹒肯尼迪被扭曲了的形象,拨开了围绕他的神话迷雾,真实地呈现了一部有关肯尼迪的历史记录。罗伯特﹒达莱克利用自己接触一批珍贵的新文献资料的特权,用学者的公正态度、精明的分析手段和几近完美的语句,向我们讲述了肯尼迪炫目耀眼的人生故事。本书当之无愧是约翰﹒F﹒肯尼迪的权威传记,是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美国总统的标志,这无疑是一项骄人的成就。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美国莱斯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福特传》作者

  这是我们领军的历史学家之一的杰作,坦诚而透彻,公正而明智。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威廉姆斯学院名誉教授,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作者

  《肯尼迪传》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传记。罗伯特﹒达莱克无比详尽地叙述了约翰﹒F﹒肯尼迪成功的政治生涯,与他用迷人的手法描述的肯尼迪的疾病与痛楚形成了一种美妙绝伦的对比。本书无疑是一部杰作。

——大卫﹒赫伯特﹒唐纳德,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普利策奖获得者,《林肯》作者

  【作者简介】

  罗伯特﹒达莱克(RobertDallek)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2004-2005年),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牛津大学、波士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达莱克以美国总统为研究专长,撰写了十余部关于美国总统的著作,包括威廉﹒麦金莱、富兰克林﹒罗斯福、罗纳德﹒里根、林登﹒约翰逊、约翰﹒F﹒肯尼迪、理查德﹒尼克松、哈利﹒杜鲁门等,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与美国外交政策(1932 ̄1945)》一书荣获班克罗夫特奖。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长大成人

  第1章 起步

  以他那桀骜不驯的外祖父的名字命名的健康男孩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1917年5月29日下午来到了人世。他第一次得到媒体的关注是通过他那“面带微笑”的骄傲的外祖父。

  第2章 特权青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杰克﹒肯尼迪逐渐明白了,作为美国最富有、最闻名的家庭之一的第二个儿子,他不同于自己认识的许多特权青年。

  第3章 人生之艰辛

  困扰肯尼迪一生的疾病问题、哥哥的“离开”都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第二部分 公职岁月

  第4章 从政

  对于杰克﹒肯尼迪来说,寻找一生的职业是他青年时代早期的一个关键内容。杰克并不害怕进入政界,也不怕承担公共义务。但在他哥哥小乔还活着的时候,这是他压根没有认真考虑过的问题。

  第5章 进军国会

  肯尼迪家对于杰克进入国会一事没有举办任何特殊的仪式。全家人,特别是乔,认为那最多只是第一步。

  第6章 当选参议员

  上任刚刚3个月,肯尼迪就对一个记者说:“我常常想,如果我们这些参议员跟那些听差们换一下位置的话,美国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1954年,当杰克在参议院工作了一年后,有人问他:“当美国参议员的感觉如何?”他沉吟片刻,说:“这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工作。”

  第三部分 天主教徒能当总统吗?

  第7章 总统候选人

  肯尼迪在马萨诸塞州取得的连任竞选胜利以及自1956年民主党大会以来越来越大的全美知名度,使他成了所有人心目中可能会参加1960年总统竞选的候选人之一。

  第8章 总统大选

  “太多的美国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意志和历史使命感,”肯尼迪强调说。“总而言之,现在到了新一代领导的时代——新人来应对新问题和新机遇……今天晚上,我朝西而立,站在过去的前沿上。”

  第四部分 总统

  第9章 火炬传递

  肯尼迪几乎没有时间享受或者置疑自己的成功,从总统候选人转变为当选总统之后,他立刻面临新的压力。

  第10章 总统的历练

  在华盛顿14年的工作经历让肯尼迪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总统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控制力度超过对国内政策的控制,用国际举措来促进国家团结比用国内措施更有机会取得效果,因为国内措施一定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分歧。

  第11章 充满麻烦的世界

  肯尼迪确信,猪湾失败的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促使卡斯特罗对入侵行动产生警觉的媒体报道。于是他便利用4月对美国报纸出版商协会发表讲话的机会,敦促全国牺牲其一部分传统自由。

  第12章 危机管理

  肯尼迪尽量公正地看待自己,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不让人们的批评或负面的认识左右他对苏联采取的公开行动。他决心要塑造一个在国际事务上明确而坚决的形象,但与此同时,不鲁莽草率地冒险,不让避免核战争之外的考虑决定自己的言行。

  第13章 满心不情愿的战士

  让肯尼迪无法想象的是,在后来的15年中,越南成为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外美国军队在任何其他海外冲突中损兵折将人数最多的地方。

  第14章 权力的局限

  肯尼迪还相信,记者们喜欢他,不愿意通过发表有关他性生活的报道而令他难堪。当然,他很清楚,总统与新闻界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对立的。

  第15章 失意与失误

  在南方局势升温的同时,肯尼迪看不到他在上任总统15个月以来所面临的国际问题有什么缓解的趋势。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这些问题甚至比过去还要棘手。

  第16章 悬崖边的徘徊

  面临11月选举风险的民主党参议员们也逼迫总统采取更加强硬的行动。

  第17章 新的开端——国内事务

  肯尼迪一方面等待着伴随他签署的行政命令而产生的强烈反应,一方面担心有关他私生活的越来越多的负面消息,以及这些消息可能会对他的总统地位造成的破坏。

  第18章 新的开端——外交事务

  肯尼迪明白,仅仅是国内领域的进展并不足以确保美国在国际上取得成功。与以往一样,应对冷战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19章 未竟的总统大业

  暗杀行动和肯尼迪的壮烈牺牲无疑仍然是维持公众对他作为一个总统的领导作风和重要性高度敬仰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解释他的受欢迎程度。

  后记

  致谢

  【序言】

  为什么又要写一本肯尼迪的书?在我撰写这部传记的5年当中,不断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伴随着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当时的书面文件、电话录音、椭圆形办公室里的录音带和一些口头流传的历史以及其他种种材料—我们似乎有着充足的理由来重新审视肯尼迪的个人生活和公众生活。科学作家雅各布﹒布罗诺夫斯基的话也给了我启迪:“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于是走上了通往恰当答案的路。”当我研究那些记录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把有关这个人、他的家族和他的政治生涯的新旧资料结合起来,竟然有那么多新鲜的内容可以披露。在此仅举几个例子:新资料更加清晰地披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去小约瑟夫﹒肯尼迪性命的那次事故的原因;鲍勃﹒肯尼迪在1960年成为司法部部长的经过;约翰﹒F﹒肯尼迪对美国军事将领、入侵古巴计划、在西贡的美国记者团以及越南战争扩大化的看法。

  作为我们最感兴趣的公众人物之一,肯尼迪也是位高深莫测的人物,与所有的政治家一样,他竭力突出自己惹人喜爱的特点,尽量掩盖自己的弱点。他和他最亲密的那些人在树立正面形象方面尤其高明,而那些形象也继续左右着公众对他的印象。我的目的并不是另外写一本披露性的书(近年来,这类书已经够多了),而是要透过辉煌魅力的外表来重新塑造一个真实的人,或者说尽可能塑造一个真实的肯尼迪。这么做的结果并不是要勾画一个反面形象,而是要描绘出一个美德与缺陷同在的人,而正是那些美德和缺陷造就了一个既出色又平凡的人物:一方面机智超群、意志顽强、恪守原则、判断准确,另一方面终生承受病痛和情感问题的折磨。我没有偏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淡化另一个方面,而是努力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比如,由于我对肯尼迪的医疗历史的了解比任何一个传记作家都要多得多,我不仅知道他在多大程度上在公众面前掩饰了自己的孱弱,而且看到了他那出众的性格力量。此外,我试图理解他那无可辩驳的风流一面,包括他的一些从前不为人知的桃色事件。更重要的是,我大胆地试图弄清他的健康问题和行为是否在某个方面影响了他履行总统的职责。

  我还试图公允地评估肯尼迪家族对他各个方面的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包括对他的性格、他在海军服役的记录、他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事业的影响,更加重要的是,对他作为总统做出的有关经济、人权、联邦政府对教育、老年人健康和贫困问题,以及对苏联、核武器、太空、古巴和越南问题等方面的政策的影响。我毫不犹豫地提出了我个人认为肯尼迪针对自己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必然会面对的许多问题可能采取的做法,无论我的这些结论可能会遭到什么样的质疑。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约瑟夫﹒儒贝尔说:“对待一个问题,争而不决胜过决而不争。”

  我相信,这部传记是迄今为止对肯尼迪个人及其政治生涯的最权威的论述。尽管如此,无论本书在对肯尼迪的认识与理解上取得了多么重大的进展,我并不奢望自己能对约翰﹒F﹒肯尼迪盖棺定论。经济学家凡勃伦说得好:“任何认真严肃的研究结果只能是在原本只产生一个问题的地方引发两个问题。”加之肯尼迪对于美国民众以及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人民那神话般的重要性,你就可以确信无疑:子孙后代们在他们自己的时代会渴望再次关注肯尼迪。

  【精彩书摘】

  美国的传统是,副总统在上任后就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因此总统候选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考虑自己的选择将如何影响紧接着的大选。人们对副总统候选人资格一直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以至于1908年威廉﹒詹宁斯﹒布赖恩竟然挑选了一名84岁高龄的无名富翁,因为该富翁将帮助他为竞选活动筹资。伍德罗﹒威尔逊对副总统这个职位的评论是:“在说完关于这个职位没有什么可说的之后,该说的就已经都说过了。”尽管曾经有7位在职总统去世,导致副总统荣登了宝座,但总统候选人对潜在接班人问题的考虑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在最近的1945年,罗斯福在让杜鲁门当了他的副总统后,并没有跟他说起原子弹的事。但是,冷战的到来和尼克松在政治上名望的攀升,已经提高了副总统职位的重要性。尽管43岁的肯尼迪没什么理由担心自己的性命问题,他于1947年就开始使用可的松替代物,他需要的人应当能够帮助他开展艰难的竞选活动,并具有无可争辩的潜在接班人的能力。

  由于可供挑选的候选人很多,肯尼迪的决定变得尤其复杂。汉弗莱、约翰逊和赛明顿显然都是领先人物,原因是他们都具备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资格和作为经验丰富的国会领导人的地位。就连防务问题专家、华盛顿的亨利﹒杰克逊参议员(外号“铲子”),甚至史蒂文森也都有成为候选人的可能。

  至于肯尼迪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出决定,似乎没有准确记载。我们知道他在大会之前针对这个问题考虑过一段时间。6月29日,索伦森给过他一个21人的可选名单。根据索伦森的说法,肯尼迪咨询了党内其他领导人,他们倾向的人选是汉弗莱、史蒂文森、约翰逊、赛明顿、明尼苏达州自由主义人士奥维尔﹒弗里曼和杰克逊。肯尼迪相信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抵消一些对副总统职位同样感兴趣的竞选总统的对手们的顽固反对立场,但没有明确暗示自己会挑选谁。

  毫无疑问,在与尼克松的竞争中,自由主义者对党的提名人的支持是必然的,但是由于肯尼迪从前与自由主义者之间有矛盾,以及因史蒂文森的失败而产生的愤懑之情,他有理由担心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放弃投票。他曾经在党的纲领中支持最激烈的民权思想,并私下告诉马丁﹒路德﹒金、公开告诉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他不希望“在基本原则问题上做任何妥协(不回避有争议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国家的任何地方不出现二等公民”,以取悦于自由主义者。他在获得提名前几天向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发表演讲时说,仅仅在南部与种族隔离做斗争是不够的;他打算与“全国其他地方的俱乐部、教堂和社区里出现的更加微妙但同样邪恶的种族歧视形式”做斗争。他还计划运用“白宫的道义权威起到率先和激励作用,运用白宫的法律权威”来保护选举权、终止学校的种族隔离并确保联邦政府资助的就业机会和住宅中的平等机会。

  肯尼迪本人在1947年6月底以及在民主党大会上就已经告诉克拉克﹒克利福德,他倾向于赛明顿。劳工领袖们偏向他,而他的副总统候选人资格可能在中西部有助于肯尼迪——杰克觉得自己在那个地区不会表现得太好。《纳什维尔田纳西人》(NashvilleTennessean)的新闻记者约翰﹒西根萨勒引用过罗伯特﹒肯尼迪的话——他也说过赛明顿是肯尼迪的选择。可是,事实上赛明顿不过是一个掩护性候选人。杜鲁门对赛明顿的支持更多的是起了反作用:理查德﹒戴利断定,赛明顿在州的南部地区受欢迎,这一点有助于在伊利诺伊州发挥重大作用;索伦森预测他能够在农民问题上提供帮助,但这些都不足以弥补他的年轻。他“太像杰克﹒肯尼迪了(我们不希望候选人名单被称作‘神童’)。”索伦森告诉肯尼迪。

  肯尼迪的遇害对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肯尼迪的死震惊了美国,超过了自1941年12月珍珠港遭袭以来的任何其他事件。刺杀引发的巨大悲痛比林肯、詹姆斯﹒A﹒加菲尔德(JamesA。Garfield)和威廉﹒麦金利遭暗杀以及罗斯福于1945年4月的猝死给美国人带来的悲伤感还要强烈。无论林肯的遇刺多么令人痛苦难忘,夺走62万条性命的4年血腥内战或多或少使人们对失去国家领导人而造成的恐惧心理有所麻木。林肯的死仿佛是一种命中注定—4年灾难的最高点检验了国家的生存能力。加菲尔德和麦金利的遇刺是对政治威信降低了的总统的攻击,是对那些不像罗斯福或者约翰﹒F﹒肯尼迪牢固影响着全国想象力的人的攻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在望,因罗斯福的去世所产生的悲痛程度便不像假如此事发生在战争中期—假如在那个时候失去他的领导,全国恐怕更难战胜内心的悲伤。

  相比之下,肯尼迪的突然遇刺仿佛是断送了全美、全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尽管最初在民权、古巴和苏维埃苏联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但肯尼迪后来的表现增强了全球对他改善世界局势的期望。他对改善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对提高世界各地生活水平的显而易见的愿望,使人民相信这并不仅仅是所有政治家都会承诺的寻常的和平与兴旺论调,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坚定信念的表现。当他呼吁减少赋税、呼吁立法保证宪法承诺的平等待遇时,这些大胆的创新动议似乎很可能会提高国家的安康。当他敦促控制核军备的时候,他似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利益的捍卫者,而且还是个人道主义者,在争取营造一个更加理性的世界,与100年来的恐惧、仇恨和战争因素抗争。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在给施莱辛格写信时反映了国外的感受:“我不想夸大其词:这也许不能与亚历山大大帝死时人们的感受相比拟;但是我认为,此事的突然性,以及一大批人心中怀有的某种不同寻常的希望突然悬在了半空中的感觉,是我们一生中独有的—仿佛罗斯福在1935年被谋杀了,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以及所有其他人都还活着,而且许许多多的张伯伦和达拉第还在四处游荡”。

  肯尼迪的遇害所引发的不仅仅是阴谋说法,还有公众对他深深的怀念。在他去世50年后的今天,美国人仍然将肯尼迪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5位总统之一。在1975年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为总统排名调查中,52%的答卷人将肯尼迪排在首位,位居林肯和罗斯福之上;10年以后,他仍然排在第一位,支持率达到56%。在1999年2月总统日上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宣称,林肯是我们的总统中最伟大的一个,并列排在第二位的是华盛顿、约翰﹒F﹒肯尼迪、罗纳德﹒里根和比尔﹒克林顿。2000年,肯尼迪名居榜首,其后是林肯、罗斯福和里根。2001年有关里根90岁生日的报道将他推到了首位,排名第二的是肯尼迪,林肯第三。

  我们怎么能够解释为什么肯尼迪长期影响着公众的想象力呢?他在总统位置上的1000天,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第六短的任期,很难与最著名的总统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的政府相提并论。专业历史学家们也无法相信肯尼迪配得上这么高的地位。里程碑式的立法愿望、对黑人争取法律下平等待遇的压力的过度谨慎反应,以及在外交事务上的混合业绩,导弹危机中取得的成功和禁止核试验协议的胜利,被悬而未决的古巴问题和在越南的越陷越深所抵消,这些都令学者们相信,肯尼迪并不是一个真正出色的总统。此外,有关肯尼迪玩弄女性和健康问题的披露,也导致人们怀疑他能否成功地获得连任。

  但是,公众在衡量总统业绩方面还有其他尺度。披露出来的肯尼迪私生活丑闻对于公众欣赏他的总统业绩来说没有重大影响。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怎么看重他的健康问题、性丑闻和与萨姆﹒詹卡纳的交往,认为那是些未经证实的闲言碎语,没有表现出对他履行总统职责有什么影响。尽管对隐私的兴趣使提供煽情故事的图书成了畅销书,肯尼迪的个人魅力却比有关他不忠、不道德行为的指控更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公众对白宫录音带和好莱坞一部描写肯尼迪在导弹危机期间如何卓有成效的影片的浓厚兴趣,以及在纽约、波士顿和华盛顿,人们排着长队争先恐后参观杰基﹒肯尼迪私人衣柜和作为第一夫人的财物展览时的情景,这些都再一次证明了肯尼迪仍然深得人心的地位。

  公众对他的依恋同时还源自一种信念,即他的当选减少了宗教信仰和种族根源对总统位置的约束。不错,肯尼迪以后,还没有其他天主教徒当过总统。但是罗纳德﹒里根虽然本人不信奉天主教,却有个信仰天主教的父亲。此外,副总统候选人的身份—1984年的天主教徒杰拉尔丁﹒费拉罗(GeraldineFerraro)和2000年的犹太人约瑟夫﹒利伯曼(JosephLieberman)—表明约翰﹒F﹒肯尼迪的总统身份大大减少了进取白宫道路上宗教信仰的阻力。同时,妇女当选总统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了。对于数百万美国少数民族人口来说,肯尼迪仍然不仅仅是一个生命和任期被过早地中断了的聪颖而有希望的年轻总统。他是一个永远的证明,即在1960年以前并没有觉得自己完全被美国接受的少数民族,尽管宣传的调子并非如此,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头等公民。在归化入籍的美国人眼里,肯尼迪的富豪名门家族身份、哈佛的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主义,以及入选众议院、参议院和白宫的事实,足以把他塑造成一个伟大的总统。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他们都分享着已经由跻身美国贵族阶层的肯尼迪们所实现的梦想。

  肯尼迪的死起初表明,人类关系史上最丑恶的势力战胜了实现更加美好时代的希望。但是,正如沃伦所预计的那样,他的去世带来的悲伤转化成了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实现了立法和国际领域里的成就,而这些成就都活生生地见证了他在创建一个更加公正、更加繁荣、更加和平的世界方面的真知灼见。这位“没有幻想的理想主义者”—这是肯尼迪对自己的描述,一定会为自己无谓的死带动下而实现的进步而感到自豪。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补偿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肯尼迪在白宫再执政5年,并在离开总统位置后继续他的事业,那么他就能保护国家免于诸多损失和挫败,就能避免因为刺杀事件和越南战争而产生的疑虑和乖戾,就能造福于国内、国外不计其数的人民。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9日 15:32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