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保定抗战史话》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董耀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作者简介】

董耀奎,男,笔名翟光,网名”河北老奎子”。高级记者,原河北日报副总编,原保定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开始新闻工作,现退居二线,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国商风流》,新闻专著《独看风景》、长篇纪实小说《死亡追逐》、报告文学《芙蓉花开》等。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是插入华北日军心脏的一把尖刀。保定是晋察冀的中心地区和腹地,在“敌后都市”里发生的抗日故事当然就与保定有关。发生在保定的大小战役是勾画敌后抗战全貌的组成部分。小故事里有大人物,大人物里有小情节,有些人和事耳熟能详,有些人和事确实首次发现。于是,就有了这本《保定抗战史话》。

【目录】

序 高天民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任牧辛

前言和后语 董耀奎

第一章 菊次郎走失惹事变 宋哲元求和丢平津  

第二章 国民党守军败战退 鬼子占领陷保定城

第三章 骑兵营大捷倒马关 刘云彪战火献青春

第四章 吕正操改编小樵镇 自卫军攻占高阳城

第五章 于坊村复仇杀敌寇 娘娘宫围歼日本兵

第六章  聂荣臻创立根据地 晋察冀”建都”阜平城

第七章 孟庆山回乡搞武装 吕正操平原战游击

第八章 杨秀峰冀西建证券 杨成武飞马击狂胡

第九章 李运昌潜伏悬敌后 宋时轮仗剑闹冀东

第十章 于伸权摆阵南于八 熊伯涛激战鸭子沟  

第十一章 陈正湘鏖战方太口 纪亭榭拼杀东西庄

第十二章 朱仰兴横刀战高门 翟家骏伏击堼头村

第十三章  贺炳炎独臂扫冀中 余秋里胜战板家窝  

第十四章 许佩坚突围战野北 独立团雪恨党城村

第十五章 大龙华攻坚荡日寇 涞易路断然锁狂龙

第十六章 肖新槐神堂拼坦克 杨秀昆刺刀挑飞机

第十七章 贼宪吉败死雁宿崖 狂规秀命折黄土岭

第十八章 东团堡浴血战火急 三甲村空留长恨歌

第十九章 三羽鸟铁壁荡华北 八路军突转斩恶魔

第二十章 罗文坊首开电子战 聂总部脱险常家渠

第二十一章 杨成武突围梯子沟 白校生罹难道士观

第二十二章 王彦东喋血田家庄 厉广学风火斗古城

第二十三章 三烈士勇盖狼牙山 五壮士名垂棋盘陀

第二十四章  陈坊仁阻敌松树岭 五勇士跳崖鸡蛋坨  

第二十五章 “大扫荡”冀中烽烟起 巧周旋闪破“铁环阵”  

第二十六章 常德善喋血突雪村 王远音饮恨滹沱河

第二十七章 上坂胜施毒泯人性 北疃村千人遭屠戮 

第二十八章 程子华倡导地道战  张森林怒戟斩凶顽

第二十九章 陷末路倭寇烧杀抢 屠无辜铁账永不销

第三十章 马卫华诱敌十八弯 成少甫保卫神仙山  

第三十一章 王通川大战青虚山 陈舜玉命名西胜沟

第三十二章 骑兵团亮剑马耳山 李贵利树碑吟挽歌

第三十三章 甄凤山定县震敌胆 李向阳游击大平原

第三十四章 张丛新搏拼战日伪 刘继仁血洒张村营

第三十五章 地雷战英雄千百万  熊大缜有骨不为土

第三十六章 张树荣铁道逞英豪 郝庆山八炸火车头

第三十七章 武工队称雄保定府 李仲玉火烧司令部

第三十八章 雁翎队架起大抬杆 白洋淀风涌红波涛

第三十九章 侵略者奸计“新国民” 西梁淀绝灭“示范队”

第四十章 解放区反攻驱穷寇 小日本败走大中华

【精彩书摘】

第五章 于坊村复仇杀敌寇 娘娘宫围歼日本兵

1937年的中秋节,保定人是在日军的隆隆炮火中度过的。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势如破势如破竹。八月十五这一天,鬼子占领了徐水县城。

可中秋节还得过呀!

可今年这个中秋节怎么过呀!

大家不敢下地,也不敢赶集,连过节必不可少的月饼都没地方买。

手巧的农家自己做,没女人的家庭做不出来也吃不上。

譬如张老配家。

张老配家住徐水县于坊村。

那时还波涛滚滚的漕河水从于坊村南急急流过,张家就住河北岸。

张老配时年五十又四,是个身体强壮、为人仗义的汉子。他在村里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例如经济条件,人多地少,总是困顿不堪;可他也有别人无法企及的优势,就是拥有跟他一样健壮的四个儿子:长子张舫,次子张思,三子张全,四子张教。

中秋之夜,张老配拿不出月饼和果品给儿子们吃,就嘬着烟袋锅子给儿子们讲故事。

“现在的日本鬼子坏得要命。”张老配说,“他们要是杀到咱家来,小子们,别客气,给我杀!”

“好!杀他个王八操的!”

儿子们没吃上月饼,却有一腔热血和怒火。

张老配没想到,只过了两天,鬼子就真打到了家门口。

日军占领徐水县城后继续南进,第六师团在漕河铁桥遭遇国军强烈阻击。谷寿夫使出老一套,采取迂回进攻战法,选择从于坊村下手。

9月21日,即农历八月十七,日军直奔于坊村。

于坊村有一座大石桥,是漕河铁路桥之外的唯一通道。这也是谷寿夫选择于坊村的理由。

大石桥直通村内。于坊村便成了桥头堡。

上午,从前线奉命南撤的二十九军某排周排长来到于坊村。虽然他们排只下二十三个人,但他得知日军要在于坊村通过时,还是决定在桥上修筑工事,阻击敌人。

下午3点,日军两千多人在大队长宫琦指挥下打着太阳旗刚进于坊,便遭到周排长的突然袭击。战斗进行二十分钟,打死日军七名,打伤十几名,击毙战马十七匹,毁损炮车十三辆。由于马死炮车翻,阻塞石桥,日军无法前进。

周排长已经熟悉了日军的打法,让士兵换上日军服装,趁机把部队撤到于坊村西头。他们搞掉日军哨兵,夺取敌人机枪,提前埋伏在西大门外,并把枪口对准东大门。

日军炮兵不能动,步兵开始进攻,绕道于坊东大门,企图抄周排长的后路。不承想,正在急速前进的日军步兵大队还没有弄清情况,就遭迎头痛击。日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这次袭击,击毙日军五十人,伤百多人。一名少佐和两个小队长被击毙。损失惨重的日军不得不撤退到小公村、高各庄一带。

22日凌晨7时许,日军调来三千多人,在五十门大炮和三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于坊村大举进攻。

众寡悬殊,周排长无奈撤走。

日本兵进村后,对于坊进行了残酷的报复,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使这个二百多户的千人小村遭到惨绝人寰的杀戮!

八十多岁的张志林率七名村民跪日本军小队长面前,乞求勿杀村人,结果被全部杀死。

日本兵把一百多个人赶到大街上,用枪逼着跪成一行,周围架起机枪,而后骑马从街东头狂奔闯入人群。高大的日本马从跪着的乡亲们身上踏过去,多数被踩伤,有人被踏破了头,惨死在血泊中。人群中发出了一片撕心裂肺的惨叫声,而旁边的日军却像魔鬼一样狂笑!

接着,日军把人群分为四队,押到四个地点进行屠杀。

九十二岁的易怀京看到自己的两个孙子被鬼子打伤,不由地冲上前去和鬼子扭打起来。两个鬼子打开铡刀把老人铡成了两截,接着又把老人的两个孙子用刺刀挑死。

年过七旬的张老兴和儿子被抓住后,鬼子剥光他们的衣服,用水洗净全身,尔后杀害。鬼子们竟然还把体胖的张老兴臀部和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着吃!

鬼子抓住八十岁的张老照和张老更两位老人,用刺刀挑出肠子,挂在高粱秆上。

新婚不久的张大头夫妇被十七八个鬼子围住,鬼子先杀了张大头,然后将新媳妇轮奸……

于坊村被杀三百多人,一百二十户受难,烧毁房屋三百多间,被杀死抢走大牲口七十多头,猪一百多口,鸡鸭捕杀一空。

张老配把四个儿子叫到一起,愤愤地说:“小子们,咱们不能平白地让鬼子打死,就是死也要拼他几个!”

张舫抄起一柄禾叉,说:“对,拼咧!狗日的,来一个撂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只要咱们有一个人活着就不能叫小鬼子得便宜!”

张思拿起一把大片刀,说,“爹,你放心,拼一个够本,拼俩赚一个。咱不能给祖宗丢脸,更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张全抡起一根大碾棍,张教握住一把刮树皮用的大镰,“爹,你说吧,咱们怎么打?”

张老配拿起父亲传给他的红缨扎枪,说,“今天咱们跟小鬼子来个‘掩门计’,”老配吩咐道:“这样,打开房门,老大、老二藏在右门扇后边,老三、老四藏在左门扇后边,我在窗口负责监视。兔崽子们来了,听我的命令打。”

不一会儿,五个鬼子端着刺刀出现在院门口。

张老配低声对儿子们说:“准备好,狗日的们来了!”

鬼子见院里很静,又开着屋门,便径直走进院子,探头窥视了一下就要进屋。

张老配隔窗看得清清楚楚。他站在里间屋门口命令道:

“小子们,下手,打!”

说时迟,那时快,走在前头的两个鬼子,一个被张舫用禾叉叉住,一个被张全用碾棍打懵,都滚倒到院子里。

张老配父子追出屋门,张舫被鬼子开枪打死。

张思见状红了眼,一步蹿上去,抡起大片刀,结果了被张舫叉伤的鬼子,随即又砍伤了一个鬼子。可他冷不防被背后的一个鬼子刺倒了。还没等这个鬼子收回枪,张全甩掉大棍,一个上蹿抓住那个日本兵的脖了,两个人在地上滚打起来。老配赶过去,红缨扎枪一下刺进鬼子的胸膛。

剩下的两个鬼子,一看死了三个同伙,站在后面的那个举枪要向老配射击,张教看见忙叫:“爹,防着!”说着挺身上前推开父亲,张教被鬼子击中头部倒下了。

这时门外传来了鬼子的皮靴声,日寇的援兵到了。

老配见四个儿子死了三个,便大喊一声:“小三儿,我掩护你,快跑!”

张全眼里喷着怒火,咬牙回道:“不走!今天非跟小鬼子拼命不可!”

老配不容儿子多说,一手拉起张全,一手用红缨枪抵挡着来到围墙跟前,大声说:“三儿,快上墙!”说着把张全托上了墙头。

正当老配托儿子上墙时,鬼子的刺刀扎进了他的后背。老配喊了声:“三儿,快跑!”身体倒了下去……

在日军灭绝人性的侵略和杀戮中,在保定除了中国军队和地方武装外,人民群众的抗日也是如火如荼的,使占领保定的侵华日军陷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片刻不宁。

1937年10月23日,中队长小林一郎带着两个小队九十名日军,押着八十艘装满掠夺物资的木船,从保定出发,经白洋淀、大清河送至天津。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0日 09:29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