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机关行为36“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张建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高级编辑,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司长、党支部书记,国家卫生计生委监察专员,现任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秘书长。其“机关行为作风”和“机关支部党建”的专题讲座广受欢迎。

【内容简介】

习主席最近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讲规矩,今后的机关党建和作风建设要往细处开展。机关青年干部,难免会有一些无意识的差错,如果自己觉察不及时,加上机关流动性差的话,许多毛病会遗害多年。作者根据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了机关行为的36“忌”,说明了许多无意识的行为带给青年干部的影响,把机关的特别要求和青年干部的行为准则联系起来,为青年干部的顺利成长提供了有益借鉴。

【精彩文摘】

前言

去年年底,在一次和机关干部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位青年问我:“你能说说你自己过去在机关工作中的一些教训吗?”是啊,我们在交流中都是说一些成功的经验,很少有反思自己的。要说教训,恐怕不比经验少。于是我就说了一些,但是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很短,意犹未尽,有的青年和我约时间专门交谈,就是想知道那些初入机关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和错误又都是自己在意识不到的情境下发生的。我愿意说说这些无意识差错,结果越说越多一发不可收拾。一些青年希望我能写出来,我很感谢他们,我们这些“老同志”如果说还有一些能用的,恐怕就是说说过去的教训,这也能够帮助和督促我回顾以往,总结那些自己曾经犯过的无意识差错,包括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机关行为现象。说得多了,就凑了一个“机关行为36忌”,听着有点俗,好像只是一个噱头,只是容易被人记住,至今也没想出个合适的题目,先姑且吧。

在我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都非常优秀,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都是百里挑一、500里挑一的“人尖儿”。想想我年轻的时候,哪有这么能干呢。工作了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那真是不懂事!30多岁不明白,很多至今还不明白呢!40多岁没经验,50多岁没成就,也就没希望了。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犯过多少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不意识的情况下犯的,甚至许多是犯了“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那该多好呀!难道别人没提醒过吗?现在我知道了,不是别人没提醒过,而是自己自以为是且悟性太差。我问自己,你主动请教过谁了吗?没有呀,周围人的指点你听进去了吗,没有呀。所以就会长时间地不懂事、不明白,那么经常走弯路那就是必然的了。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你们说谁说的对呢?像这样两难的问题都是“陷阱”,我们经常都能被问到,不能轻易地说谁对谁错,只能有条件地回答。从母亲的角度说,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还是让年轻人自己多闯闯吧。从女儿的角度看,母亲也没有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聪明人是不犯第二次错误以及不犯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母亲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跟女儿说,那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怎么就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所以就是那么一说,女儿也就是那么一听,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一些“弯路”,也就是那么姑且一说,你也就那么姑且一听,仅供参考吧。

机关行为36“忌”之一——“没有没有”

我先说一些和上级关系的行为现象。“没有没有”是我们在机关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一次,办公室小王给我送来一份材料,我问“是什么材料?”他说“是外部门征求我们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看了,”我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对他说:“既然你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他就说了一些意见,我也赞同,随后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机关里征求意见的的材料特别多,一般的情况,以有关处室为主提出反馈意见就可以了。所以有关同志是有责任提出看法意见的。这是一种责任,不是谦虚推辞的事。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过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送到领导那儿也没有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只当自己是一个转运工具罢了。再看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比我那时强了很多,凡是过手的材料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通常没有表达看法的准备,你不要求他就不说,错把“没有没有”当成了谦恭,以为不说是上策,或是没想到领导会让他发表看法。忘了对上级提出的要求不能“没有没有”,实则是放弃了应有的责任和机会。因为自己没有看法,或者认为自己不发表看法为好,或者就不想有所表达,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准备。而没有准备,则是机关青年最常见的一种行为现象。

有时候,我和上级或者下属共同参与或经历某事,如果上级问我有什么意见或看法,我都会认真地表达出来,因为这种时候通常都是我们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学习、请教和共享的机会。而我征求下属的意见和看法时,也是希望能听取和吸收他的意见,当然也有对下属考察的意味。如果下属没有准备,只是仓促应付或“没有没有”,我就会感到很遗憾,而且知道那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也没有准备,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还需要历练。有的青年跟我说,有的领导不喜欢下属表达自己的看法,青年会出于顾虑谨言慎行,所以会说“没有没有”,这和环境处文化有关,领导也有问题。如果你是有意识地说“没有没有”,那就不在我说的“无意识错误”之列了,我们可以单列一个“故意而为之”的专题,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机关有机关的要求,如果是你的职责范围,你就不能说“没有没有”。在领导征求你的意见的时候,以为“没有没有”是谦恭的表现,恐怕是理解错了。领导不让你说,那是领导的问题。如果确实没有意见,这时候你可以说“没有”,还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没有没有”。一般情况下,有看法想法是正常的,而“没有没有”通常是表示不想说不敢说。除非你真的没有,即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就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多创造一些条件,正面简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可能再加上自己深入思考的东西,看能不能给你的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东西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和共享何乐不为呢。重要的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机关行为36“忌”之三:事毕不回复

一次,我交代一位年轻干部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再等一等吧,虽然没有联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记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还不见他有回复我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解释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其他工作人员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从这以后,我就觉得这个青年靠不住,不想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送到材料后要回复,那为什么不交代一下呢?难道事毕回复还要交代吗?我认为这是不需要交代的事。在工作上对领导委托的事,哪怕是不大的事,都应该及时回复,你怎么知道这是个无所谓的小事呢?事毕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依靠吗?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肯定经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就没有凡事都要及时回复的自觉,以为只要交代的事做了就行了,问心无愧了,很少念及他人的感受,而且也没有人因为我没回复而教训我,一直到了好多年以后,还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么多年已经不知辜负了多少人的委托,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会。年少轻狂,很不懂事,事毕回复不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的同事办事特别靠得住,凡事都会给你有个交代,凡事事毕就回复。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做得很好,都能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你放心人,但凡遇到重要的小事,你一定就会想起他来。你不用担心,你委托的事他一定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回复,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他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有个交代。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共事的彼此心中默契,感觉是很美妙的。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领导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待。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多年以前,我曾经给青年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为什么会让他送这封信?因为他有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受命的品格,大家都信任他,其他人都不如他可靠。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或者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叫罗文了,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机关处室经常有一些应急的工作,如果你是受命外出执行公务,那么及时地回报就特别重要。一方面要让领导和家里人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如果不及时回报,就会让领导不放心甚或有靠不住的感觉。有人说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就是这1%没落实,结果就算没完成,甚至会影响和贻误了大事,不得不重视。那么这个度又怎么把握呢,客观的标准有一条,就是只要领导催问你,说明你就没有及时回复。即使领导没有追问,办事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回复。不回复的小事儿隐藏着却是靠不住的大问题。再

比如,现在的短信和邮件等都很多,发不发是一回事,回不回又是另一回事,你可以不发,但对专门发给你的却不能不回,除非你故意不回,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基本品德。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好很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事,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问题,这和承诺与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必要。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小事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呢,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罢了。我相信不及时回复的人当中,可能有做大事的能力,即所谓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能办大事又能办小事,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5日 09:51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