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机器人革命: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美)约瑟夫·巴-科恩 大卫·汉森 著;潘俊 译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约瑟夫·巴-科恩(Yoseph Bar-Coben)博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行政上由加州理工学院管理)中担任高级科学家及课题研究组组长,从事电活性材料及装置和仿生机制方面的研究。

大卫·汉森(David Hanson)博士,作为一名艺术家兼科学家,从事着仿生机器人的研制工作。他创造的机器人以可以进行智能会话、节能,并且造型艺术化、卡通化为特征。除了硬件上的创新,汉森及其所创办的公司——汉森机器人有限公司还致力于智能对话机器人技术的开发。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想过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会以前台接待员、门卫、医院工作人员、引导员、私人健身教练和家政服务人员等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办公室、商业活动和家中,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便捷和绝妙的体验?

未来的机器人将具有人类的创造力,会替代你我的工作,令我们失业吗?

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惊人,机器人在医疗、娱乐、国防军事等领域正不断地得到应用和推广。因为许多与智能机器人有关的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们可以期待不远的将来智能机器人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目录】

序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仿人机器人和人型机器人的诞生

第三章 人型机器人是如何制造的

第四章 假肢、外骨骼和双足测距仪

第五章 镜子中的我们

第六章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伦理道德问题——它们将继续为我们所用还是成为我们的敌人

第八章 一个全新的世界

【精彩文摘】

王飞跃:机器人如何革命?

自英文版问世以来,约瑟夫·巴-科恩和大卫·汉森的《机器人革命》为普及大众对“类人机器人”的认识、推动大众对机器人的热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书中文版的发行,恰值“机器人热”席卷中国,加之当下“工业4.0”“互联网﹢”等一波接一波的智能技术浪潮接连来袭,相信会引发国人对机器人更大的兴趣和更高的热情,并由此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与应用。

本书内容非常翔实,写作风格独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与同期Springer出版的另一大部头著作《机器人手册》风格迥异。本书不涉及数学、力学和控制理论,但通过大量具体生动的机器人实例给出关于技术和应用的一般性讨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现状描述,可读性极强。而且,本书每章之后还提供了大量专业性文献和网站链接,在一般非专业性阅读之余,为有兴趣和能力的读者进入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

机器人技术对我国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强调“互联网﹢”、全民“众包”创新的“创客”时代更是如此。科技发展到今天,或许应验了物理学家波恩的断言:“积累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作为全人类在长时期中的一种努力,必须遵循按指数增长的统计规律,而且不可能加以阻止。”(波恩:《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第32页)。在这种智能按指数发展而产生“智能爆炸(Intelligence Explosion)”的情况下,机器人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种将“软”智能变成“硬”智能的现实技术,没有机器人或类似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改变世界”就将沦为一句只能制造更多混乱的空话。

不过,正如本书所揭示的,目前机器人技术距离“智能”和“类人”还差得很远,已有的所谓“类人机器人”几乎全部都是表面性的,以科普和娱乐为主要功能。今天的机器人其实还沒有完全“站”起来,有用的差不多只有生产线上的机械手和家里爬行的吸尘器,想革命根本没有本钱,“即将来到的机器人革命(The Coming Robot Revolution)”还仅仅停留为一种可能性。机器人如何革命?这需要在波恩关于知识累积的断言之外,再补上爱因斯坦的名言:“智能的真正标志不是知识,而是想象。”

机器人要智能,要革命,也必须靠“想象”!如何“想象”,就是寄托在本书这类著作中的希望: 希望这本书能激发更多人的激情和想象,一心一意投入到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之中,以人类的智力,诱发培育机器人的“想象”力,使明天的机器人成为真正造福于人类的智能化类人机器人,使人类的生活充满更加丰富的美好想象。

本书需更臻完善之处,一是在表述古代传说中的机器人时,只提到了古希腊神话中匠神赫淮斯托斯的机械手,没有讲中国西周匠人偃师献给周穆王的能歌善舞甚至“勾引挑逗”王之美人的机器人“能倡者”(见《列子·汤问篇》)。“能倡者”是人类文字记录中第一个真正的“类人机器人”: 人之形加人之情,而且肝胆、心肺、脾脏、肠胃等五脏俱全,“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此外,还有中国百姓熟知的“木牛流马”,不但是移动机器人,可能还是“无人车”的始祖。书中提到犹太教中将生命赋予人形陶土的传说,其实中国有流传更广、更为精彩的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的神话。二是书中关于机器人的期望和恐惧的描述带有作者猜想和感受的成分。有些可以深入的话题,如对于日本人森政弘的“恐怖谷”理论,从书的开头到结尾都有提及,但不太深入,这本是一个非常有趣、值得科普的“兴奋点”。

不论如何,明天的机器人一定要革命。因为归根结底,人类必须革自己昨天的命,但由于“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理性”的限制,革命只能依靠机器人去完成,这就是机器人们最神圣的“使命”。

(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飞跃)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2日 10:45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