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变法与治吏:历史深处的风云人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张军 著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军,教授,作家,撰有《血战大武汉》《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民国那些大师》《陈诚:1940——1943》《邬兰亭将军传》等长篇作品,有些作品被台湾方面买出版权后,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发行。2010年应哈佛大学邀请,赴美国研讨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问题;2011年初作为抗战史专家,在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雄关漫道”五集抗战系列纪实节目中担任评说嘉宾。目前在《法制日报·法人》杂志开办有文史专栏。

【内容简介】

本书论及的历史,时间跨越两千余年,自春秋至民国,每一时代皆有涉及;空间涵盖政经军文,凡史上重要人物、主要事件,从帝王到庶民,从廉臣到污吏,从文士到武夫,从大变革到小情节,只要有益于今、可资鉴戒的,都在评说的范围。在史实的征引中,本书所用的材料,均依正史谠论,无一处无来历,而于稗官野乘,概不采集,戏说胡说,力戒免谈,以保证立论的严肃性,著作的知识性。

【目录】

一 情法之间

2500年前的一次法律启蒙

“守规矩”与“坏成法”

曹操把墓地安在西门豹祠附近的用意

当私情遭遇公法

皇帝为什么也怕他三分

谁让皇帝关了私设的“小金库”

二 力挽陆沉

不苟一时之誉,当思无穷之利

——王莽改制反思录

王安石变法败局再探

张居正的新政逻辑

“一条鞭法”断想

梁启超领跑时代的奥秘

三 雨打风流

齐桓公的死与管夷吾的错

雄姿英发与烈士暮年

——赵武灵王短长论

一位死于朋党争斗之中的理财能手

政绩工程:范仲淹及其他

欧阳修人才观的是与非

一桩纠结千年的学术疑案

——《古文尚书》公案始末

历史的星空

——《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四版序言

四 披沙拣金

越王勾践的强国秘密

刘邦这个人的长处

曹操家书中的家风

戴季陶考试思想的当代意义

陈诚肃贪的撒手锏

——陈诚治鄂期间肃贪漫议

急风骤雨扫烟毒

——陈诚治鄂期间禁烟漫议

五 天不藏奸

王肃作伪与郭沫若受骗的背后

东汉末年社会道德的败坏与用人弊端

从佞臣到诤臣

——细说“裴矩现象”

一个意大利人眼中的明末官场生态(上)

——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一个意大利人眼中的明末官场生态(下)

——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自古贪官善演戏

——从严嵩发迹谈起

雍正治贪有妙招

号草制度是怎样被破坏掉的

六 馨香千古

始相争,终相亲

——散论王安石与苏轼的文人情怀

善缘一结八百年

——范氏义庄探秘

宋仁宗时代何以人才辈出

宋代的另一位“包公”

清政府拆铁路与梁启超“割错腰子”

民国风范

傅斯年“倒孔”启示录

那个时代的那些人

——写在《民国那些大师》前面的话

【精彩文摘】

自古贪官善演戏

——从严嵩发迹谈起

大凡贪官,总爱如优伶演戏一般,在人前做出比廉吏还廉、忠臣还忠的样子,百计千方地蒙皇帝、骗同僚、欺百姓。结果呢,观其言,可圈可点;察其行,可笑可恨。然而旁观者如果仅仅投之以鄙夷,谈之于饭后,恐怕远远不够,剥下他的画皮,透视他的肠肺,似乎更为必要。

大凡贪官,爱财是其本性,怎么爱呢?免不了借不法手段,攫不义之财。这就给他们出了道不小的难题:既是“不法”,便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便是袖里乾坤,桌下世界,但这又岂是他们这些场面上的人干的事?于是,他们或伪饰清廉,吃用简朴;或装作大义,扶贫恤孤;或上下遮护,捆绑作案,总之是如优伶演戏一般,花样百出,在人前做出比廉吏还廉、忠臣还忠的样子,百计千方地蒙皇帝、骗同僚、欺百姓。结果呢,观其言,可圈可点;察其行,可笑可恨。然而旁观者如果仅仅投之以鄙夷,谈之于饭后,恐怕远远不够,剥下他的画皮,透视他的肠肺,似乎更为必要。比如抓一只“麻雀”,解剖它的五脏,当能看清天下这类鸟的共性,以后就不必费神再去琢磨它的同类了。

比如严嵩,他的发迹与贪腐就颇具代表意义。

严嵩是明代后期的权相,所谓明朝六大奸臣和贪官之一,要贪就得有权,可他的发迹并不容易。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他考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编修,但不久即因病辞官归乡了,而且一辞就是十年。这期间,饱读经书的严嵩寄情山水,心怀庙堂,写诗吟赋,歌风啸月,渐渐有了一些文名,特别是一本《钤山堂诗抄》,更使他的声名传到了刚刚登基的嘉靖皇帝的耳里。嘉靖素喜舞文弄墨,见严嵩文词清丽,便召还他当上了陪都南京的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有清誉而无实权,这对于心雄气壮的严嵩来说,当然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他在睁大着双眼,寻觅着更大的上升空间。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皇权至上的国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帝的,官职更是皇帝老儿掖在衣袋里的牧治天下的神器,皇帝与臣僚之间,臣僚与下属之间自然就形成为主子与仆从般的依附关系。这样,进入“主子”的法眼,得到“主子”的赏识,对仆从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就像戏子唱戏投合观者所好一样,揣摩“主子”的心理,瞅准迎合的机会,以赢得“主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士子变仆从,仆从变权贵,权贵变贪官的重要一步。严嵩当然明白这个中就里,他一直在努力找寻一位“主子”,作为自己晋升的靠山。

终于,有一个人进入了他的眼界,这个人就是礼部尚书夏言。夏言是江西贵溪人,严嵩是江西分宜人,两人本有同乡之谊。后来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夏言科考,严嵩为该科考试的同考官,两人遂又有了师生之情。然而夏言虽称学生,却比严嵩发达要早,而且位置远居严嵩之上。

原来,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朝中政事漠不关心,军国政务悉交朝臣处理。时夏言为七品的都给事中,他向世宗建议,京城应设立南、北二郊祭,实行天地分祀。世宗虽不理朝政,却对祭天敬神之类的事极热衷,一听夏言这话,便十分赞同,迭称得体,遂将夏言连升五级,提拔至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夏言由此成了世宗跟前的红人。

昔日的学生位居己上,且深得皇帝的赏识,严嵩当然把他看作是一棵可靠的大树了。因而,他顾不得为师的尊严,在夏言面前极为谦恭,卑词觍颜,常人难为。夏言呢,一时也被严嵩的伪饰糊弄住了,担任礼部尚书的他很快把严嵩从陪都国子监祭酒的这个近乎虚设的位置上,安排到了礼部右侍郎的高位。严嵩用他的障眼法赢得了夏言的信任,迈出了他为官的第一大步。

随后的“大礼仪事件”又让严嵩直接得到了明世宗的垂青。

这“大礼仪事件”的起因是:嘉靖是继堂兄朱厚照(武宗)而登上皇帝之位的,登基之初,他想尊生父兴献王(朱佑杭)为帝,不料此议一出,朝中大臣群起反对,力言史无成例,有悖礼法。嘉靖气恼至极,大发淫威,廷杖击毙十多人,下狱治罪一百三十余人,制造了明史上有名的“大礼仪事件”。

兴献王虽然最终被强行封上了皇帝之号,可嘉靖心里十分清楚,群臣并非人人心服。1528年,他派新任礼部右侍郎的严嵩到湖北钟祥为生身父亲改换兴献皇帝墓碑。严嵩满心欢喜,刻上碑文树起新墓碑之后,他急忙上奏逢迎说:改题碑文时,灵风习习,似神灵至;祥曦四合,群鹊集绕,此等祥瑞,是乃天应。这一曲口彩戏正合嘉靖的脾胃,嘉靖日思夜想的就是在纷纷攘攘的“大礼仪事件”之后,有一位大臣能出面为他的生父罩上一层神异光环,现在严嵩这一番活灵活现的说法,自然成了他钳封群臣口舌的有力证据,他哪能不高兴呢?严嵩的马屁真的拍得十分到位了。

严嵩成为皇帝眼中的红人了,他与夏言的矛盾也就突出了起来。原因何在?主要是严嵩一意媚上,引起了夏言的不满。夏言是一个耿直外露的人,凡事写在脸上,这与严嵩的个性截然相反。为表示自己的不满,夏言在与严嵩见面时,往往头高八尺,视对方为无物。这让严嵩恨得牙痒,但他仍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夏言比以前更谦卑了。

一天,严嵩在家中设宴,并邀夏言参加,夏言一开始应允了,可后来却反悔了,且在没告知对方的情况下,即外出了。严嵩在家中久候夏言不至,就亲自去了夏府,得到的信息竟是夏言外出了。严嵩气得脸色铁青,他赶回家后,面对着满座的宾客和发凉的酒菜,将请柬原文念了一遍,最后大呼一声“未能尽宾主之意,在下有愧于心”,便不顾所有人的眼光,独自上桌吃饭去了。这一番表演像独角戏似的,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事后,严嵩像是没事儿似的,藏着掖着满腹的仇恨,继续小心翼翼地与夏言交往着。这时候,他已下定了扳倒夏言的决心。

嘉靖十五年,夏言升任内阁首辅,严嵩被提拔为礼部尚书。但不久之后,夏言因在世宗面前出言不逊,渐为世宗不喜。一天,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认为这与朝臣服饰不符,拒不佩戴,而严嵩则每次入朝都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珍重。世宗见状,越发喜欢严嵩而嫌恶夏言了。

此后,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他开始上奏弹劾夏言,夏言先是被罢职,结果内阁首辅由他替代,后又因所谓的接受边地将领贿赂和对皇上不敬等事而被斩首,此时世宗一意修道,无心处理政务,朝政大权遂全部落入了严嵩的手里。

这之后,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一道,开始疯狂地敛财受贿。到后来东窗事发时,严嵩家被朝廷抄没的财产计有:金三万二千余两,银二百余万两,另外珠玉宝玩数千件。

有史料说,这抄报上来的家产,仅只是严家父子受贿的十分之三。

如此看来,是这些用尽心机的掩饰,使贪官红了,也肥了,这当然需要戏功到家,但如果说这种情况多少还受一些外在实际情况限制的话,那么主观上具备一点拿捏的真本领,我认为那也是贪官邀荣固宠、继续演戏的关键条件。

高俅善蹴鞠,蔡京长书法,贾似道会玩蟋蟀,而且天下无双,这些特技都与“主子”的趣味相投,同喜同好,因而他们虽然贪鄙肮脏,却一直被皇上视作能臣干吏,宠信无疑。严嵩也有他的拿手把戏,那就是擅长写青词。何谓青词?青词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的斋醮天神的奏章表文,多用骈俪文体。上文说过,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每日斋醮,以求长生,斋醮不能没有青词,写青词离不开臣下,结果一班大臣整日冥思苦想,以写青词为能事。严嵩是其中当然的热衷者,而且凭其多年练就的谀词功底,其青词自然写得对偶严谨,声色俱佳,一时冠绝群臣,到后来,他干脆学着嘉靖的样子,着道袍吃素食信起道教来。颇得嘉靖皇帝欢心,他先把严嵩提拔为武英殿大学士,让他进入内阁——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后形成的中枢机构,继而又让他担任谨身殿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后来不几年工夫,严嵩竟摇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从此,其贪赃之事除了皇上便没有人能扳得倒他了!

而不露痕迹的“假动作”,更是贪官骗倒主子,长期演戏的核心招术。

1550年,嘉靖大寿,有感于老臣严嵩二十余载鞍前马后、劳苦功高,兴头上的嘉靖御笔一挥,加封严嵩“上柱国”称号,哪知严嵩一脸的惊恐,坚辞不受,向来体健身康的他竟哆嗦着如筛糠一般站立不稳,结结巴巴地对嘉靖说:“‘上’之一字,非人臣所宜居,开国之初,第一功臣徐达亦只授左柱国,现皇上加特恩于臣,臣岂能受?万请皇上勿置此官,以昭臣节。”嘉靖见严嵩十分诚笃,便收回了成命,而严嵩的这番做作更被他看作公忠体国,不好名利的大义之举。

某御史不识时务,某日犟着脖子上疏弹劾严嵩欺上揽权、压下受贿的种种不端,这时的嘉靖哪里听得进去?!结果,这位御史不仅未扳倒严嵩,反而被斥为居心不良,投进了大牢!严嵩再一次使出演戏的本领,他装作不计仇怨的样子,还奏请嘉靖宽宥这位御史。嘉靖有感于严嵩的“宽宏大量”,特颁旨旌扬他的“美德”!以至于日后街面上到处流传的怨恨严嵩的民谣,如“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等传到嘉靖的耳朵时,嘉靖只是淡然一笑,视为儿戏!

把戏竟然玩到让人深信不疑、视破绽为花朵的地步,古今中外,恐怕只有这样的佞臣兼贪官方能为之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参军戏的由来。

参军戏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对话或动作,以博人发笑,其素材发韧于东汉和帝。当时,馆陶令石耽贪赃犯罪,理应受刑,但和帝惜其才,免其罪,只让他在每次宴饮时穿上白夹衫,供优伶作弄、羞辱,后来,这一故事就演变成了参军戏。后赵皇帝石勒更命令贪官自任角色,自演“参军”,以现身说法,教育他人。

这些当然都是由原汤原汁的贪官演出自己的活剧。时移世易,社会在发展,贪官演戏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码是他们本人已不在台前自演丑行,更没有脸谱化的程式了。然而观其种种行状,不由让人掩卷长思。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 11:56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