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改革何处去

  【基本信息】

  作者:郑永年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内容简介】

  改革是一个长久不衰并且在近年来一直被热议的话题,围绕这个主题,作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形成了这本内容各有侧重但主题明确的文章合集。本书反映了作者近两年对中国改革的一些思考,主要打算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改革?”、“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改革如何才能进行下去?”等,对社会热点话题如反腐败、城市化和体制改革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文章的写作时间的跨度从意义重大的十八大之前开始,延伸到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可以看作是作者本人近年来关于中国改革的理论体系的延续和完善。

  【作者简介】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

  目录 

  文库中国研究书丛总序 

  自序 对中国改革的思考

  01 十八大之后中国社会秩序如何重建 

  一、序言:国家发展的新方向 

  二、问题的提出:我国社会可能要面临失序状态

  三、对问题的诊断 

  四、为什么社会失去了秩序 

  五、改革和重建社会 

  六、重建社会的战略机遇期 

  02 如何将改革进行下去:一种以制度创新促制度改革的思路 

  一、前言:如何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二、目前的改革困局 

  三、为什么体制改革那么困难 

  四、体制的创新具有更大的红利 

  五、中国的体制创新经验 

  六、体制创新 

  七、体制创新:实现“中国梦”的不二选择 

  03 三中全会回答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一、历次三中:全会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二、此次三中全会要回答哪些经济领域的问题 

  三、此次三中:全会要回答哪些政治领域的问题 

  四、此次三中:全会是否忽视了什么重大问题 

  04 建设清廉政府:如何有效反腐败 

  一、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 

  二、对中国腐败的几种误解 

  三、经济改革 

  四、社会改革 

  五、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 

  六、反腐机制的设置 

  七、结论:制度设计的保障力量 

  05 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怎么走 

  一、前言:行政体制改革的三个内容 

  二、小政府、大社会 

  三、行政体制玫革:已经做了什么 

  四、大部制改革的下一步 

  06 城市化和城市体制改革问题 

  一、城市化面临的挑战 

  二、以人为本与全球化 

  三、以人为本、全球化和城市认同问题 

  四、城市的附加值问题 

  五、全球化过程中的城市链条问题 

  六、城市体制改革问题 

  七、城市行政体制改革:城市化的重要内容

  07 中国的城市化要避免怎样的陷阱 

  一、城市化的现状与陷阱 

  二、如何避免城市化的陷阱 

  三、城市化中需要的制度改革 

  08 关键时刻: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一、高增长是如何取得的 

  二、为什么高增长难以为继 

  三、体制改革与中等经济增长 

  四、结论:改革重点的转移 

  09 以开放促改革:如何赢得新一轮开放政策 

  一、自贸区与体制创新 

  二、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战略思路 

  三、特区为什么重要 

  四、国际经验 

  五、通往成功的政策选择

  精彩试读

  如果说国家认同的强化不可避免,那么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城市认同就变得非常重要。对国际人才来说,发展出一种强烈的城市认同比国家认同来得容易,因为国家认同强调的往往是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城市认同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和现代性。所以,一个人可以不喜欢法国,但非常喜欢巴黎;可以不喜欢美国,但可以非常喜欢纽约和洛杉矶;可以不喜欢日本,但可以非常喜欢东京和京都,等等。这就是城市认同。城市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但城市较少政治性,更能适合人的需要。城市是国际人才的主要聚居地。任何国家,如果没有几个非常包容开放的城市,就会吸引不了国际人才。

  在产业领域,升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一产品的升值,今天生产鞋帽,明天还是继续生产鞋帽,只不过是鞋帽的附加值在增加。另一种是不同产品的升值,今天生产鞋帽,明天转而生产电子产品,从而提高附加值。但很显然,城市的升级必须是前一种,即“同一产品的升值”。我们不能拆掉一个旧城市来重建一个全新的城市。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城市文明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建筑物,而且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城市建筑物。在欧洲,城市建筑越古老,其价值就越高,越是受到保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古老建筑的欧洲城市。欧洲很多城市创意十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人文学者和科学家等顶尖人才,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对传统的钟爱和保护。所有欧洲的巨人都是站在它们传统文化上的巨人。没有欧洲传统文化,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欧洲巨人。欧洲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每年都在花费大量的人、财、物来保护历史,不管是有形的建筑还是无形的文化,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保护城市的附加值。他们的行为具有非常高的经济理性。

  ……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15:02 来源:东方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