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协同型政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李辉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ISBN:978-7-5166-0905-7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辉副教授在博士论文《论协同政府》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从协同政府提出的背景、协同政府的含义与特征、协同政府的兴起、协同政府的挑战与未来以及广东省广州佛山协同治理的案例,论证了协同政府在治理碎片化时代兴起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前景。全书视角新颖、紧贴学术前沿,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现实针对性。

【编辑推荐语】

  作者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治理时代"对政府的存在样态、管理理念、治理能力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型政府"这一新的政府形态,并系统阐述之,对于现实中的各国政府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协同型政府的背景

  第一节 治理时代及其对政府的要求

  一、治理时代的背景

  二、治理时代的特征

  三、治理时代对政府角色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节 政府在治理时代的现实表现

  一、官僚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现实困境

  二、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现实困境

  三、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政府改革

  第二章 协同型政府的涵义及特征

  第一节 协同型政府的涵义

  一、协同的涵义

  二、协同的相关概念

  三、协同型政府的内涵

  四、协同型政府的外延

  第二节 协同型政府的特征

  一、善治的政府

  二、“无边界”的政府

  三、“社会人”政府

  四、使命驱动的政府

  五、灵活应变的政府

  六、“外向型”政府

  七、“魅力型”政府

  第三章 协同型政府的实现

  第一节 协同型政府的实现:理论的推衍

  一、协同型政府的构成要素

  二、协同型政府的影响因素

  三、协同型政府的实现机理

  第二节 协同型政府的实现:以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为例的现实考察

  一、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因

  二、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策略

  三、地方政府间合作的过程

  第四章 协同型政府的挑战与未来

  第一节 协同型政府的挑战

  一、政府行为的复杂性

  二、协同行动的困境

  三、协同效应的“陷阱”

  四、协同局面的悖论

  第二节 协同型政府的未来之路

  一、构建协同型政府的基本原则

  二、协同型政府的保障机制

  三、协同型政府的能力培养

  四、协同型政府的文化塑造

  第五章 案例:广佛同城化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

  第一节 广佛同城化建设的背景

  第二节 广佛同城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节 广佛同城化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精彩试读】

  “协同型政府”是适应治理时代需求的政府形态。界定和描述治理时代是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整理大量关于时代背景和特征的文献基础上,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治理时代这一命题:其一,全球化是治理时代的宏观背景,信息化是治理时代的技术支撑,公民社会的发展是治理时代的社会基础,治理理论是治理时代的理论基础。其二,治理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意味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由矩阵式向网络式治理结构的转变;主体间由控制型向平等型,由竞争型向共有型关系的转变;由规则和竞争为主导,向以合作和集体行动为主导的公共行动机制的转变;由善政向善治的价值取向转变。其三,治理时代对政府的角色、职能和能力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政府应更多以合作者和协力者的角色参与到公共治理中,与其他主体一道共同承担治理责任。政府又必须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中的特殊一员,以协调者和服务者角色为合作治理和实现善治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起到搭建合作平台、规范合作行为、把握合作方向等元治理功能。在治理时代多元、复杂、多样和互动的环境下,政府需要不断提高其战略规划的能力、促进合作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协调利益的能力,不断提高政府运行机制的协同性和府际关系的协调性。

  在描述治理时代对政府角色、职能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现存政府形态的弊端,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兴起的新一轮政府改革进行客观描述和评价。主要观点包括:其一,官僚制政府是最具理性精神的政府形态,但在治理时代多元、复杂、多样、互动的行政生态下,理性官僚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其二,企业家政府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政府形态,但这一政府形态并不能适应治理时代以合作为主流的公共行动机制,且由于强调私营组织的管理理念和竞争思维,容易导致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碎片化。其三,20世纪90年代各国新一轮政府改革倡导整体性、网络化和合作治理,但这些改革由于缺乏对政府存在样态、治理理念等方面的统合性认识,易导致政府改革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新形势下应以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政府的存在样态与运行方式。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5日 10:19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