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三个倡导”——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的最新阐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三个倡导”、12个词、24个字,清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探索新成果,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同时也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课题。

一、“三个倡导”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基本层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三个倡导”的提出,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在社会运动进程中需要也应当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适时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指导,对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三个倡导”的提出,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应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三个倡导”,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发掘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亮出自己的精神旗帜,有助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个倡导”的提出,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三个倡导”的提出,对于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无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理论学术界,对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声很高、期待热切。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三个倡导”,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

“三个倡导”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正发生深层的碰撞,人们的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与整合都遭遇了困惑、疑虑和迷茫,但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新的社会主流价值的渴望和探求。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发起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大讨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变成全国性热议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将进一步引导相关讨论的健康发展并走向新的高度。

二、“三个倡导”的基本内涵

“三个倡导”虽然只有短短12个词24个字,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其丰富内涵、深刻意蕴、时代气息、中国特色分析透彻、论证清楚、阐释全面,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这些价值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得以广泛践行的重要前提。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制度层面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自己的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个四维的理想价值,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诉求。也就是要起着凝聚我国各族人民人心的伟大价值作用,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和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并且,在当今世界软实力的较量面前,鲜明地亮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核心价值观,凝结了10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的理想与价值愿望,同时也是基于现实的理想,是13亿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因此,它也可以说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集体层面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能切断历史,应当汲取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价值观念方面的优秀成果。并且,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以往的社会制度无法实现的代表人类价值认识的真正优秀成果。如果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也就不可能真正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培育现代市民社会。同时,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追求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如果没有以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介,也难以成功。同时,市场经济建设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与市场的公正与法治是必需的内在条件。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没有公平正义也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的理想价值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

爱国,作为个人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观,它是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爱国主义、近代以来的爱国志士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壮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爱国要求的集中概括。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是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强有力的体现。敬业体现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粹。

诚信和友善,在诸多中华美德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承下来的诸多美德中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个人的诚信与友善是与我们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运行内在关联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这一层次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样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之,“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要求,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集体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三个倡导”的相互关系

怎样理解“三个倡导”之间的内在关系呢?

1.各有侧重,各有规定。“三个倡导”包含着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它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它体现的是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第一个“倡导”的内容已写入党章和宪法,体现了党的基本主张及国家发展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第二个“倡导”的内容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它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第三个“倡导”的内容是公民个人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是公民的基本价值观,是其他两个“倡导”的基础。因此,“三个倡导”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规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哪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的。

2.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尽管“三个倡导”对国家、社会、个人都有规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但这三者是内在融贯的统一体,哪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国家层面来理解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所提倡的国家共同理想精神和核心价值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和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价值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说到底,是亿万人民的幸福之所在。有了国家的强盛,才有全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有了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政治,才可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才可实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复兴,从而使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尊严;有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安定团结有序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经济才可繁荣发展,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然而,这一核心价值观所表达的理想追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要通过市场、通过市民社会的发育来实现,因此,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就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一个现代富强民主的中国,也必然是一个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公正与法治的中国,而要实现文明、和谐与法治秩序,也离不开道德个体的支撑。一个富强的中国也应当是一个道德文明的伟大国家。上述三个层次的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集中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体现了国家目标、社会导向和个人行为准则的统一,“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三个倡导”的践履实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当前,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深度的理论开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地昭明于世;就是要通过丰富细致的教育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地润人心田;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践履实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引擎的巨大作用。

1.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要紧贴群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既要旗帜鲜明地表明坚持什么、摒弃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也要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需求,融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组织,精心策划,不断推出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综述、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并对各地各部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典型、新成效进行深入集中报道。网络媒体要运用传播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通过系列报道、在线访谈、论坛跟帖、微博等方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有效回应网民关切,形成网上宣传强势。

2.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同样离不开党的组织及其成员的模范践行、示范引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带领中华民族推进复兴伟业的先锋组织,核心的意义与先锋的价值同样体现在对先进价值理念的积极倡导和率先践行上。在9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不断开创辉煌,正在于她不仅将先进的价值理念书写在自己高擎的精神旗帜上,也实践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调动最广泛的主体力量,还需要向全社会尽情展现一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的真善美,让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精神楷模不仅给人们带来感动、带来震撼,也真正成为人们崇尚追赶的时代偶像;需要结合不同行业、职业、岗位、角色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做出具体阐释,让人们既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宏旨要义,也明确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门径。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先进典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作用,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引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公民道德宣传日等道德实践活动,使人民群众在参与道德实践中,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3.发挥法律规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约束作用。法律守护的是道德的底线。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行为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现在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板子”都打在道德上是不客观的,要从法律机制和法律执行上找原因。要进一步优化社会制度环境,通过建立健全与社会道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保护、法律救助等权利保障机制,有效降低做好人、行善事的社会风险和道德成本,营造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4.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合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参与、支持和配合。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5.深化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理论开掘的深度,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明的程度。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深化理论研究,还要致力于凝练形成更加完备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系列重要价值理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下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基于“三个倡导”的实践推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发展、基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建设规律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洞察与把握,凝练出更加完备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理论探索。此外,深化理论研究,还包括加强对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大众、深入人心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准确揭示人民群众感知、理解、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揭示各种培育途径、载体、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之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1:3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