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诉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的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观念形态的国家机器”,是国家的重要“软权力”。它以意识对于存在、精神对于物质的反作用的方式发挥巨大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社会功能:

一、主导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主导引领和整合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巨大功能。

一是为变化的社会提供理想目标与发展规则。

转型社会中由于社会生活迅速变化,社会思潮起伏变幻,使主流意识形态和原有的辨识框架受到挑战,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认同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的功能是在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剧变的过程中,为政府、社会和个人提供正确判断和选择的社会理想目标和基本发展规则,以便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引领社会和个人走向正确的方向。

二是为多元的社会提供共同价值观念基础和行为准则。

转型社会中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能否在多元的社会中建构起被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和基本行为准则,关系社会转型的成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系统,包含思想理论、理想信念、精神风尚、道德准则等基本价值因素,能够有效地制约和整合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成为凝聚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和行为准则。

三是为赢得全球化挑战提供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今天,对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冷战结束以后,西方敌对势力的冷战思维并没有改变,继续加紧西化和分化我国。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特别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话语霸权,对我国施行意识形态演变,其目的在于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信念,破坏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思潮激荡、理论诱惑层出不穷的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识别良莠真伪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它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不良意识形态挑战的精神武器和光辉旗帜。

二、维护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维护和发展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功能。

一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论证。

从制度理论的角度看,社会是“制度化的关系性组织”。任何制度都是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制度总是内涵着价值体系,一个制度体系实质是某种价值体系的制度化。价值使制度具有了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价值理论、价值理想和价值标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上层建筑做了科学论证,是它获得认同、建立信念的深刻的内在原因。

二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秩序提供价值支撑。

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追求的基本价值。马克思指出,秩序是建立在人们的现实差别基础上的人与人的统一。变革中的社会秩序的复杂性在于,它既要有利于变革,又要有利于稳定,并且能将变革维持在一定的秩序之内。这需要一种特殊深刻而灵活的意识形态体系为其服务。变革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是变革社会的价值支撑,具有特殊强大的导向力、解释力、凝聚力和应对偶发事件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变革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建设它,社会就能够继续和谐而有秩序地快速发展。

三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制度创新尤为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我国的制度创新提供了价值支撑,又为我国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是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保障。此外,还应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技术之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创造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通过反作用给科学技术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从而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加速发展。

三、保证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提供正确的方向、原则和价值基础。

一是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根本导向。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推进文化创新,建设和谐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有着深层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创新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本质规定和根本指针。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创新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健康发展。

二是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供理论原则。

所谓民族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民族文化精神与经济基础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统一关系。民族文化精神处于经济基础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是十分重要的相对独立因素。民族文化精神既接受经济基础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和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相对而言,民族文化精神更富有稳定性和传统特点。从主流意识形态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作用看,主流意识形态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直接、迅捷,并且更具自觉性。主流意识形态由政府推向社会,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巨大的制约和影响力,促使其向主流意识形态提倡的价值方向靠拢和转化,并为其增加鲜活的内涵。

三是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提供目标和方向。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培养千百万“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也是社会教育教化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造就千百万“四有”新人提供了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保障。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1:1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