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五四运动”中的核心价值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经过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宣传、改良和革命的洗礼,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了“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并逐步汇合成为一种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时代潮流。在他们看来,封建专制制度是导致中国衰弱、受列强欺凌的根本原因,要想振兴中华,就必须推翻封建文化专制制度,实现民主共和。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首先发动一场思想道德的革命运动。创造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新人,是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些应该说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实践逻辑。这也是晚清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总结出来的富国强民的基本经验。即:从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师夷之技、以夷制夷,到政治层面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使人们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华,必须进行思想价值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作为一群心系中华民族前途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文化的本质与危害有着深刻的洞察,他们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从各自最熟悉的领域(如道德、文学或政治领域等)对封建主义专制文化发起了总攻。这是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文化最具冲击力的一次打击。他们对封建道德的批判是与新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理想建构同时进行的,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对新国民、新文化的期待,为国人塑造了五四时期新的核心价值观。

历史总是不断证明,一切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先进的价值观念,必然强烈地冲击和洗涤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给社会带来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五四运动”,运动期间,学生、工人、商人、农民都参加、支持了这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领导的力量。这场运动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五四运动”既是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在“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五四精神更具有着深邃而丰富的时代精神内涵。伟大的“五四运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以改革与创新为显著特征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着祖国的独立、强大而奋斗。弘扬五四精神,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今天,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四精神蕴含了深邃而丰富的时代内涵。最早使用“五四运动”一词并专论“五四运动”的精神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者北京大学的学生罗家伦。他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当月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五四运动”的精神》,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的创举,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创举:“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这三种精神关系中国民族的存亡。显然,他指出了五四精神的爱国运动的本质。对“五四运动”颇有研究、著有《五四运动史》的周策纵教授曾提出过:五四精神应概括为两个方面:“爱国运动”、“以批判的态度重新评估一切”和“思想界的自由发展”。他也提到过:“五四的基本精神——提倡民主和提倡科学”。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整个近代中国时代精神的主题,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筑就起来的坚不可摧的思想堡垒,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体现在祖国和民族危亡时刻,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够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不同形式投身战斗中来,捍卫国家安全与民族独立,这在五四运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及国内军阀混战的民族危机,五四先进知识分子首先表现为忧国,即不仅忧国家主权的丧失,而且忧国家政治腐败、忧国家经济落后,对国家危亡和民族命运表现出强烈的关切。其次是忧民。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深切感到国民受封建思想束缚太深,文化素质低下,体质也显虚弱,生活在苦难之中,对于这种国民生活现状及国家兴衰,他们表现出深切的忧思。再次是忧世界。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对全人类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如果大家,特别是我们青年知识分子,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忧,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就不会强大,落后就会挨打。正因为有忧有患,才可以采取措施与办法来消除忧患。

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激发了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具有满腔爱国热情的五四先驱者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他们不怕牺牲、自觉奉献,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当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的合理要求被否定时,“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宁为玉碎,勿为瓦全”,“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社会各界群众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在联合行动中还当场血书,并散发了由罗家伦起草的白话文传单,喊出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国忙(亡)了!同胞起来呀!”这充分体现出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整个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工人、农民以及先进的资产阶级,各阶层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来,体现出的爱国热情是前所未有的。爱国这一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维护国家主权,拯救民族危亡,成为人民共同的意愿,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内政腐败的本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五四运动”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最为可贵的精神。

在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中国人民团结奋起,共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共同面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种种困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巨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个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程,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的进程。

二、科学与民主

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追求科学民主,追求真理,批判封建蒙昧主义,批判伪善的事物,从而形成了近代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进了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受千百年来蒙昧主义思想的束缚,排斥理性、排斥科学,主张保守愚民的政策,文化停滞不前。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以民主和科学作为有利的思想武器。陈独秀在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首先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声称“科学”与“人权(即民主)”,“若舟车之有两轮”,“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五四时期宣扬的民主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以来所提倡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主张。核心是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旧伦理道德规范即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主义。陈独秀认为“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并认为“孔子之道,不适合现代生活”。李大钊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实现“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以创造民主的“青春中国”,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压迫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又认为民主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若车之有两轮,鸟之有双翼,缺一不可。在一个封建迷信与愚昧充斥的国家里,是无法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要引领中国走出黑暗,不仅靠民主还要靠科学。陈独秀提出:“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可见,不懂科学,对国家、社会的危害有多么大。正基于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大力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推崇理性。

实践证明,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运动总是以思想革命为其先导的。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在当时封建落后的中国,对于渴望自由富强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鼓舞,它指引人们走向光明之路。因此,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冲破了中国数千年来教条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是向封建专制政治、宗法家族制度和纲常礼教思想的宣战。可以说,没有科学和民主新思想的启蒙,就不会有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就不可能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三、革新与变革

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们,生机勃勃,打碎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是他们始终不渝的信念。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革新精神的民族。五四青年弘扬了这种民族革新思想、变革理念。

“五四运动”体现的革新思想、变革理念在于它提出了新理论、新思想,体现出革新意识,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开端。五四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对各种中西文明成果,留取精华,去其糟粕,铸就出具有时代风貌的流传至今的不朽的五四新文化。

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接受新理论、新理念、新思想,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使中国人民接触到了新的文化元素,开始有了一种全新的参照系来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所谓新者是积极进步的,抛弃不适用的,创造美的,善的,来应付新时代的需要”。陈独秀指出:“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这充分体现出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弃旧图新”的主张。“天下事理无日不在进化中,无不在日新月异中,旧者万不能常存,终必为新者所战胜”。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们坚信新事物一定会战胜、取代旧事物,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李大钊认为:“世界上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都像唐山煤矿坑上的建筑物一样,他的外形尽管华美崇闳,他的基础,已经被下面的工人掘空了,一旦陷落,轰然一声,归于乌有”。坚信光明一定会驱走黑暗,新社会必将取代旧社会。

陈独秀在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还曾说过:“五四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创造就是进化,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于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余地。”毛泽东在评价“五四运动”时曾提出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由此可以看出,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体现出了勇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综观“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与全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参与有着紧密联系,这一运动中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我们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团结奋起,共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们的压迫,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1:0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