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古代犹太民族宗教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它是世界上两个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之一(另一个是中华文明)。不过,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文明都不同的是,它在近两千年的时间中失去自己的家园、故土,备受歧视和迫害,却一直没有被征服、同化,而是在流散世界各地两千年后重新建国;它只有1500多万人口,却被称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最有创造力、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民族之一。犹太民族人才辈出,在政治、经济、科学、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展现着自己的能量和成就,它以占世界千分之三的人口,占据了诺贝尔奖得主中17%的席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它将惊人的苦难升华为惊人的创造力,在各种逆境中保存自己的文明生生不息,流传至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内聚力和生命力,而这种力量就来源于以古犹太教为纽带的共同信仰和文化价值观。

作为犹太人最重要的精神信仰,犹太教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观念,其中一些核心价值观念更是渗透到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犹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概括起来,犹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如下几条:

一、契约意识

契约观是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圣经》中多次记载上帝与希伯来人立约。《创世记》中上帝与诺亚洪水之后立彩虹之约(洪水之后,上帝以彩虹确立与诺亚之约,用这个记号来表明他永不再用洪水毁灭大地),后来上帝又与亚伯拉罕、摩西两度立约,与亚伯拉罕立约的标志是割礼,与摩西立约的标志就是刻在石板上的摩西十诫,这三次立约以选民的方式建立了希伯来人与上帝之间的特殊关系。

在犹太教义中,犹太民族与上帝之间的特殊联系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完成的,这种契约意识,在后来的西方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文化尤其是其价值文化和政治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契约文化。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是与上帝耶和华订立契约的特殊选民。这一契约是犹太人先祖亚伯拉罕与上帝订立的,它就像日月星辰的运行一样,永远不能废除。因为这一契约,上帝一直以慈父般的关怀照顾着他的子民,向他们显露自己的存在与意志,“上主对我说:我的仆人啊,我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我要你复兴雅各的各支族,领回以色列的子孙。我还要你成为万国之光,使我的救恩普及天下”(《圣经?以赛亚书》,第49章6节)。犹太人必须遵守契约,履行上帝赋予的职责。犹太人即便背叛了这个契约的规定,也不能解除它,而只能按照契约招致惩罚,即民族遭受苦难,直到毁灭。由于这一契约,每个犹太人作为民族一分子都与上帝发生关联,犹太教与犹太民族观念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契约观念赋予了犹太民族“上帝选民”的民族优越感和神圣责任意识,成为犹太人面临民族厄运和文化灭绝时凝聚人心的重要源泉。立约使犹太民族与其他民族截然区别开来,保持纯粹。

这种契约神圣的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犹太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犹太人在经商中最注重信守契约,这在全世界商界中是有口皆碑的。契约一经签订,不论发生任何问题,决不毁约。因为他们认为契约是上帝的约定,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也和神所定的契约相同,绝不可以毁约。若毁约,就是亵渎了上帝的神圣。由于普遍重信守约,犹太人相互之间做生意时经常连合同也不需要,口头的允诺也有足够的约束力,因为“神听得见”。犹太人信守合同几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做生意时,犹太人从来都是丝毫不让,锱铢必较,但在合同面前,他们纵使吃大亏也要绝对遵守。这对他们而言,是非常自然、不容怀疑、毫不犹豫的事情。这一特点与犹太宗教文化中的契约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支撑犹太人信守合同的,是他们内心中对上帝的坚定信仰。

二、律法观念

犹太教中所说的律法比现在意义上的法律在内涵上要广泛得多,它同时还包括道德伦理、卫生、民法和宗教习俗等规范。犹太律法主要保存在《旧约》里面的《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这五卷律法书又称为《托拉》,意为“引导”或“指路”,意思是说律法是上帝指引人的行动与处世之道,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犹太律法最大特点就是有着浓厚的公平公正意识和追求,因为公义是上帝的本质之一。耶和华最为注重的不是礼仪与祭祀,而是世间的公平与正义。

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愿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是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阿莫斯书》

从摩西时代起,犹太教就反映出一种维护正义和公道的热情,相信人类的兄弟情谊已经显示出博爱、怜悯和仁慈,非人类和剥削行为是对上帝的不仁。希伯来先知们谴责非正义与压迫,“你们要学习公道、伸张正义、帮助受压迫的,保护孤儿,为寡妇辩护”(《以赛亚书》,第1章17节),强调每个人可以忽略自己的悲苦,但不能忽略他人的悲苦。社会痛苦不能同个人痛苦相比较,因为后者是个人的,主观的,能够被意志力克服,而社会痛苦不仅是大众的痛苦,也是一种拒绝承认上帝统治的证据。先知弥迦教导说:“已经告诉过你,人啊,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上帝要求你所做的:只有正义地去做,慈悲地去爱,才能谦卑地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第6章第8节)

这种追求公平、正义的原则渗透到每一条犹太律法当中。作为《申命记》核心的《申命法典》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宽厚对待穷苦人和外邦人,寄居于希伯来人中的外族人只要遵守希伯来法律就可与希伯来人一样享受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做过寄居的,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第二条命令说,希伯来奴婢役事六年,即应任其自由,而且不可使他空手而去,还必须给他一定的财物,保障他的基本生活;第三条规定法官和其他官员应由民众选举,禁止他们接受礼物和任何形式的偏袒不公;第四条谴责巫术、占卜和向亡魂问卜的巫术;第五条不许以父亲罪过株连子女,肯定自负罪责的原则;第六条禁止犹太人之间任何形式的放贷取息;第七条要求每七年之末施行债务“豁免”,“凡债主要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邻舍和弟兄追讨……”,这样“就必在你们中间没有穷人了”。任何一条律法的目的都是要消除不义。

在古犹太民族的政治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追求。早期犹太人有一项制度性安排就是安息年或禧年,第七日是安息日,大家都不做工;第七年是安息年,土地休耕。现在以色列也是如此,在安息年中,地里生长的东西无论多少都归穷人和奴婢享有。经过七个安息年就是第50年,称为禧年,这一年犹太人相互所欠的债务一笔勾销,以前卖出的土地自然归还,这一年还要向所有的人宣告自由,每个奴隶都获得自由之身。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着如此强烈的对不公正的反抗,这种公平意识是其他任何民族的律法中都没有的。

对公平正义的强调渗透进每个犹太人的血液中,因为在犹太教中,对正义的坚守就意味着对上帝的遵从。在现代的以色列社会中很多地方还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公正理念的诉求。比如基布兹集体农庄,这是一种公有的公社,内部成员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实现内部民主和平等,在基布兹内部,民主平等和共产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外部人员如果要加入基布兹首先财产必须充公,如果要离开基布兹,那么必须放弃所有财物,住房、车辆甚至衣服和家具。现代的以色列社会中还保有300多个基布兹公社,人口超过13万,基布兹最早出现于1909年,最辉煌的时候农业产量一度达到以色列全国总量的40%,许多社会精英人士都来自于基布兹,基布兹内部出过4位政府总理。以色列的基布兹公社至今依然保留着,当然基布兹内部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人抱怨基布兹内部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个人空间,会失去太多自由,基布兹内部也开始滋生腐败,甚至有的基布兹已经破产。面对这些问题,基布兹内部也开始反思,有人说社会环境变了,基布兹也需要改变,比如经营模式的变化、包产到户、取消大食堂等等,但基本的理念不会变,就是犹太律法中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三、弥赛亚观念

犹太民族长期生活在强大的异族统治下,经历了诸多的苦难。犹太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一种非常的希望来支撑他们。在苦难的历史中,犹太人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希望,那就是弥赛亚观念。

弥赛亚一词为希伯来语音译,原意为“受膏者”。犹太人自摩西时代开始,凡是大祭司、君王、先知就任,都需要有一个在受封者头上膏油的仪式,表明其是由上帝派来的。但是从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前后,弥赛亚一词被赋予一种特定的含义,同国家的复兴联系起来。当时的先知认为犹太国之所以亡国,是因为犹太人不遵循上帝的约定,上帝才借外邦对他们施加惩罚。但只要犹太人恭顺地接受惩罚,悔过自新,最终会得到上帝的宽恕,上帝会拯救犹太人,帮助犹太人重新建国。“耶和华如此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实行公平和公义。在他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为耶和华我们的义’。犹太人始终相信,在世界末日到来时弥赛亚会降临履行其神圣的使命,即把犹太人从流亡和苦难中拯救出来,使他们重建自己的王国,并开创新的弥赛亚纪元——在全世界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这一观念成为犹太人在长期逆境中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

最能体现犹太人宗教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信仰救世主弥赛亚的降临,它与犹太人那种最终在人间建立天国的信念紧密结合。犹太人的弥赛亚观念带有强烈的尘世色彩,犹太教认为,生活的目标是在尘世间建立一个公正、和平与繁荣的人类社会,而不是为了另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的永恒而获得灵魂的拯救。对于犹太人来说,拯救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概念,牵涉到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犹太教宣称:虽然弥赛亚将建立符合上帝旨意的国度,使犹太人永享和平、友爱和公正,但他不仅是拯救犹太民族,其他民族如愿意接受上帝和他的教诲,也同样可以进入上帝的国度。

犹太信仰最深的渴望,以及最迫切的祷告,莫过于弥赛亚的降临。在近2000年的大流散时期,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世世代代都盼望着弥赛亚降临,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的境地、挣脱异族的奴役。越是民族苦难深重的时候,他们对于弥赛亚出世的盼望就越强烈。对弥赛亚必将出现的信念一直在安慰鼓励着犹太人,尽管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但他们从未绝望。由于对弥赛亚观念的坚信,犹太人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从未失去过希望,弥赛亚观念造就了犹太人的乐观精神、坚韧性格和理想主义情怀。

四、重知识与教育的观念

犹太教把研读《圣经》视作敬神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使得犹太人的生活是不可缺少阅读和学习的。这种学习传统,促进了犹太人对知识、教育和更高形式智慧的热爱与尊重。

对智慧的尊重从所罗门神话中就可得到印证,神问所罗门想要什么礼物,所罗门在财富、权力和智慧中选择了智慧,从而得到神的喜爱和赞许,这一传统对犹太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犹太教经典《塔木德》就规定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所有犹太人都有义务帮助贫穷的犹太孩子读书。在犹太人看来,教育如同宗教信仰是铁律,任何诋毁教育或不接受教育的行为都属于犯罪。犹太人吝惜金钱是出名的,但在教育投入方面则从不吝啬,普遍把教育作为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公元前75年,犹太智者西缅?本?蔡奇就创立了全民义务教育,犹太会堂普遍开办学校,让贫困的犹太家庭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犹太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从小就要教孩子用希伯来语背诵《托拉》。犹太人还有一个古老风俗,在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翻开《圣经》,在每页上都滴上蜂蜜,让孩子吻《圣经》上的蜂蜜,让他意识到书本是甜蜜的,而且会越来越甜。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肯定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因为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犹太人长期的流散生活使他们明白任何的物质财富都可能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真正能与人陪伴的是知识和善行。

犹太人不仅重视知识,更对教师怀有崇高的敬意。在古希伯来,教师享有很高的地位。在犹太人心目中,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因为是第一位教师──上帝,把律法教给了犹太人,教师又把律法传授给了犹太儿童。“要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是犹太人常对青年人提出的忠告。在犹太格言中,假如父亲和老师两人同时坐牢又只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首先应保释老师。在犹太传统中,最受欢迎的丈夫不是英俊富有的小伙子而是学者,这是犹太文化中的普遍现象。中世纪最重要的犹太哲人迈蒙尼德这样说:“男人不应该娶大字不识的人的女儿为妻,因为一旦他死去或被流放,他的子女就会在无知中长大……男人也不应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字不识的人,因为这样做犹如把自己的女儿捆绑放置在一头狮子面前……一个男人应不惜出卖所有财产去娶学者的女儿,因为一旦他死去或被流放,他的子女仍会成长为学者。”

教育和知识不仅帮助犹太人在长期的流散生活中保持自身的文化传统,而且也为犹太人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犹太人曾经总结自己成功的十大法则是:1.比起知识来,更重视智慧;2.在整个人生中坚持学习;3.金钱可以被夺走,但是知识不会被夺走;4.把逆境看作机遇;5.比起金钱来,更重视时间;6.憎恶权威,不会成为权威;7.笑;8.用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讲话;9.保持与其他人不同的立场;10.从不需要本钱的事情开始做。在这十条中,至少有一半是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的。犹太人之所以在长期的流散中还能取得惊人的成就,重视知识与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条。

五、伦理精神

然而仅仅重视情商智慧以及知识的积累并不足以使犹太人幸存,犹太人同样还懂得并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历史上,希腊和罗马人在重要的学术领域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他们的帝国仅仅延续了几百年。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被毁于道德败坏,嫉妒、贪婪与乱伦腐蚀着社会直至崩溃。犹太文化则非常强调行为的谦逊,认为没有道德约束的知识是导致灾难的根源。犹太教经典中各种关于现实生活的教导提供了指导犹太人生活的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正因为如此,犹太人没有因为失去家园而中断其文化承继和民族特色。

依照犹太教的观点,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被挑选出来作为“外邦人的光”(《圣经?以赛亚书》第42章6节,第49章6节)。但犹太人从不认为选民就是上帝的宠儿,选民实际上是恩宠的对立面。作为被上帝选中的民族,犹太人被挑选出来是要从事一项使命,即无论他们身处何处都要行善,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达到《圣经》设立的道德标准,要成为其他民族的楷模。在犹太人一年中最神圣的日子——敬畏日,要一一列举要遵守的律法诫命,包括孝敬父母,将田地和葡萄园里的落穗落果留给穷人,不可偷盗或立假誓,不可欺压或抢劫邻居(包括其他任何人),准时支付工人的工资,不可在盲人面前放置绊脚石,不可判罚不公,不可在心底仇恨自己的兄弟,不可欺压居住在犹太人中间的外乡人,等等。犹太人的日常生活正是严格依据这些律法伦理而行的。

犹太伦理通过各种律法诫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比如摩西十诫。犹太教的普遍主义趋向是将理想通俗化,力求在整个社团中实现宗教理想。犹太教伦理的基本框架是摩西十诫。摩西十诫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前四诫,即:除耶和华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制作并事奉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须守安息日为圣日。这是讲人和神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与一神信仰有关,主要是告诫犹太民族对耶和华要忠诚。第二类是后六诫,即: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与财物。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可以看出,这种犹太教戒律型伦理的落实或实施是以命令的形式展开的,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或以耶和华之口,或以摩西之口无条件地要求人们执行,把伦理与宗教从根基上内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上帝的命令就有了与人的伦理约束等效的善的意义。“上帝给予的是戒律,而不是忠告;上帝说‘你应当’和‘你不应当’。犹太教是第一个要建立这种伟大的选择的宗教。”对于犹太人来说,其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犹太教戒律蕴含了伦理道德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的理念,与古希腊罗马流行的功利主义、快乐主义伦理学有着明显的差别,正是这一特征有效地保证了戒律的落实,使之成为犹太人日常生活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犹太教中尽管有上帝惩罚的说教但并没有原罪的教义,犹太教认为世上从未有人会是完人。在《旧约》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摩西也都被描述为带有人类缺陷的人。摩西年幼时灼伤了舌头,表达能力受到影响,但他最终成为最伟大的犹太领袖。《圣经》中有关古代先知的故事都没有将他们视为一贯正确的完人,恰恰相反,这些故事讲述的是有缺点的榜样,他们恰恰是在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中成为典范的。犹太教同时认为,人的灵魂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具有选择善恶的自由意志,每个人都在直接通向上帝的途径上,在人与上帝之间没有中介人。犹太教把善恶选择的自由交到了每个人的手上,从而强化了每个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圣经?申命记》第30章19节)每一个犹太人都要主动地负责任地成就与完善自我,遵守戒律,正直、公正、仁慈、博爱,以履行与上帝的圣约。有一则犹太故事这样说:人死后在到达天堂门口时要受到审判,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为什么他没能像亚伯拉罕或摩西那样伟大,而是他为什么没有成为自己本可以成为的人。换句话说,他为什么没有发挥他的潜能,这实际上是要求每个犹太人在道德上不断地自我完善,这被看作是上帝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随着犹太民族流散世界各地,其独特的宗教文化逐步发展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源头文化,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如基督教等的创立都受到了犹太信仰文化传播的影响和启示,可以说犹太宗教文化为人类提供了异常重要的精神资源,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对西方文化及其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犹太人也成为智慧、成功、富有的代名词。但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尽管富有成就,但他们的自我界定从不与物质财富相联系,他们的自我界定始终与悠久的传统——《托拉》(犹太教对《圣经》前五卷的称呼,又称《摩西五书》,是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等犹太教经典紧密相连。正如《论语》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托拉》提供了犹太人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范,通过有关美德、坚韧、智慧和荣誉的教导培养人的内在精神财富,成为支撑犹太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正是对契约律法的遵守、公平正义的捍卫、伦理道德的维护、知识智慧的渴求、民族团结的珍视等,构成了犹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支撑着犹太人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经受住了时代变迁的考验、外族的敌视与迫害以及背井离乡的苦难,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对维护犹太民族的团结和文化传统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核心价值观念不仅深深镌刻在犹太民族历史上,而且在世界文明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0:4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