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核心价值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从所处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终极(最高)价值观、核心(主导)价值观、一般(非主导、边沿、从属)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散居于核心价值观的外围,仅为特定群体所持有,而且不稳定、缺少规则,由外及内其规则性越来越明显、引导力越来越强,统摄面越来越大、稳定度越来越高,到达核心层就是所谓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核心价值观总是由统治阶级所倡导并由统治阶级的统治力保证其优势地位的。它往往担负着指导和评价人们行为的作用,通过引导、影响、左右更多个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来达到该群体中个体思想观念的高度一致,使个体的活动能从分散趋向集中,从而保证社会价值目标较顺利地实现,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因此,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阶级烙印,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忠孝价值观就是一个成熟的农业封建国家所需要的价值观,它适应并维护了传统的封建制度。西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代以来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价值观。就其内涵来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主义,这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了西方价值观的根本性质;二是自由主义,它是西方价值观的灵魂,贯穿于西方价值观体系的各个方面;三是功利主义,它体现了西方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二、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贯穿于人们每一活动的始终,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构建着个人的精神家园,回答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制约、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1.导向功能

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关系、价值存在的应然状态的展示和期盼,从而在主体的活动中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目的性是人的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首先要解决做什么和认识什么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价值理想、价值目标,进而提供了价值选择标准,为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人们在活动中总是根据核心价值观提供的目标选择活动的对象,根据核心价值观提供的价值尺度和标准评判具体事物,区分什么事物有价值、什么事物无价值,从而明了应该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进而作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选择,确定行动的方向。社会通过主导价值观不仅为自身提供了最高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引领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而且引导着个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制约着个体的价值选择和活动方向。

2.规范功能

核心价值观规定和约束着主体的行为和活动,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人们在有序的社会中生活,需要一定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核心价值观构成个体的心理定式,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以它为尺度去确定事物的好坏,确定行为的正当与否,内在地规范、约束和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方式。社会也总是通过自己的主导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价值规范告诉人们能够、应该、必须做什么,也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从而为人的活动提供规则、标准和模式。同时,社会还通过主导的价值规范,直接规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如权利和义务等,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和投机的行为,防止和化解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及社会之间的冲突。

3.凝聚功能

核心价值观是人的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等共同体的黏合剂。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共同体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社会共同体的建立、维系和作用依赖于共同体成员核心价值观的相容和一致。每一个社会共同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它造就了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力量,通过多种渠道,使这种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核心价值观。社会共同体通过这种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为自身的存在进行合理性和合法性论证,并通过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和凝聚它的成员,把共同体的成员联结在一起,产生一种团结感,形成一种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当这种共同核心价值观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如宗族观念、宗教观念、民族观念、阶级观念呈现出来时,其凝聚功能更容易被人们切实地感受到。这种凝聚力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为其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使人们在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形成价值共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

4.激励功能

核心价值观不仅在理智方面给人以引导,而且能够激发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反映并强化主体的需要和利益,表现为主体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及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和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所产生的期望。这种追求和期望能够引发主体的活动动机和激情,激发主体的各种潜在的能力,驱动主体发起实践和认识活动。人们在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坚定的价值理想、信念和信仰能够使主体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使之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并能够激起卓绝的精神力量,不断推动实践和认识活动持续、深入地展开,直至实现价值目标。离开了稳定的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作用,人们的活动就可能成为一条断流的河床。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然重视核心价值观的选择,社会也必然要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三、核心价值观的类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同的人类社会,必然产生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有古代核心价值观、近代核心价值观、现代核心价值观;有奴隶社会核心价值观、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仅就古代来说,就有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古代犹太民族宗教思想中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古代印度佛教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古代中华思想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仅就近代中国来说,就有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五四运动”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等等。当今社会最鲜明的两种核心价值观就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复兴和随后的新教运动所倡导的“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不仅瓦解了基督教神学的长期统治,而且也成为资本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这种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观的支持,发挥着重要的动力功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从最深层次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人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做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从社会功能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聚拢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价值主体的多元。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形成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有社会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因此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价值追求越是多样化,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要提倡核心价值观、弘扬主导价值取向,又要抑制落后价值观、反对腐朽价值取向,为人们的价值选择指明方向、提供价值判断基准、营造浓厚积极的文化氛围。要引导干部群众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价值认同由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发展升华为行为认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自觉行为,转化为提高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从根本上决定和反映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一直非常注重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培育。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一切时代成就一切伟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发展和全局的高度,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战略性概念,并明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标志着党对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定位更加科学、概括更加准确。

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只有将确立核心价值观与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合理性价值依据。

1.从横向角度看,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价值体系是融汇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既有其核心价值,又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其中,核心价值以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为基础,是对基本价值和具体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对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并蕴含在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之中,通过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表现出来;而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又体现着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和灵魂。另一方面,价值体系既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既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有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失去了现实性,价值观念系统便无法在现实中生存;失去了理想性,以日常生活遮蔽、取代甚至否定最高价值,人类将永远不能获得最终解放。

2.从纵向角度看,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存在承递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决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因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主张在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核心价值观,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认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为构建走向大众实践的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有的学者主张:“提炼核心价值观,应立足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统一,借鉴外国价值观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基础上的大众化风格。”有的学者强调:“在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体现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有: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道和谐;开放进取。”还有的学者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将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加以区别,是这一问题近年来研究的深化,也是更好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3.从逻辑角度看,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框架与实质、结构与要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核心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性质;核心价值观则反映着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所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有符合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社会主义有建立平等、自由、正义、人道、和谐之社会的价值理想。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符合既植根于历史传统又体现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量和凝聚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因为契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道德诉求才会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10:3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