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上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李长春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内容简介】

《文化强国之路》一书选编了李长春同志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共91篇,照片69幅。其中,所选的讲话和谈话绝大部分为第一次公开发表。有些文稿是讲话和谈话的节选或摘录。

本书所选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间文化改革发展的历程,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收入本书时,李长春同志逐篇作了修改审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先后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作为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同志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文化单位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与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商文化改革发展大计,谋划文化改革发展蓝图,制定重要方针政策,指导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章节选读】

公共文化服务要体现公益性

公益性文化事业属于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就是要追求社会效益。能够不收费的尽量不收费。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就要不断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过去我们由于经济实力的问题,也有体制问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都由政府背着,结果尽管总体上都有发展,但文化事业欠账很多,文化产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这个问题不是哪一个部门的问题,是我们体制的问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带来这个问题。而且体制改革也必须从经济体制先入手,经济是基础,文化多数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只能是适应经济基础。因此,必须在经济上先进行改革,逐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然后再到文化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也做过一些探索,但最终文化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只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决定性的进展以后。我国到党的十六大之前,或者说20 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才具备了条件。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抓住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把公益性文化事业推上一个大的台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基层的群众文化站等等,都要全面加强起来。

公益性文化事业就是政府主导,要从增加投入入手。与此同时,也要转变机制,增强活力,目的是提高服务水平。从增加投入入手,首先要抓好硬件,把硬件设施搞起来,过去破烂不堪的要改扩建,需要维修的要搞好维修。同时要抓好软件,抓软件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三贴近”,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让更多的人直接享受到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搞起来了,人气不旺也不行,最后我们也没法跟群众交代。过去我们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欠账比较多,到下面去看,人气不旺的现象大量存在,比如一些博物馆,没有多少人看。这需要我们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开创新局面。人气不旺的这些单位,首先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公益性文化事业属于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就是要追求社会效益,我甚至不主张提经济效益,当然也要厉行节约。所以,能够不收费的尽量不收费,收费高恐怕是造成人气不旺的障碍之一。我们最近准备搞一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初步酝酿,所有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对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凡是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活动,一律免费,也可以考虑扩大免费范围。博物馆需要的经费,要由财政供给。对社会上经济独立的成年人,下一步再研究,但收费标准要适度降低,不能高了。

再一个人气旺的因素就是展览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都要做到“三贴近”。不要把博物馆搞成一个专门为学术研究服务的机构,要为大众服务。1983 年我到大英博物馆参观,看了之后,很有感触。在那以前,因为我是技术人员出身,又一直主管经济领域,应该说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但是看了以后,给我很深的教育。大英博物馆规模很大,如果要认真看,没有一个礼拜是看不完的。我是仅看半天,走马观花,但是每个部分,我都看到老师带学生在现场讲解。博物馆是重要的第二课堂,而且其内容确实可以使各个层次的人都受益。比如大英博物馆里面就有各个时期英国家庭生活的情况,包括家庭内部的陈设,服饰的情况,还有蜡制的人像等等,栩栩如生。再

比如马车,包括从什么时候英国开始有马车,原来是什么形状,最后演变到什么形状等。轿车也是,第一台轿车是什么样子,以后是什么样子都有。博物馆内容综合性很强,各类人员看了都能够受益。我1983 年1 月份去英国访问留下深刻印象,3 月份回来任沈阳市长,就更重视文博事业,首先是投资改造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当市长的时候开始大量投资的,原来也是很破烂的。那时候就觉得沈阳能有这么一个完整的故宫,是很难得的,全国完整的古代皇宫就是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这么两个,而且沈阳故宫有满汉文化融合的一些特点。清朝历代皇帝都把自己喜爱的一些东西拿到沈阳故宫祭祖,所以皇帝的服装,爱好的器物,沈阳故宫都有一份。我们的博物馆工作一定要研究“三贴近”,做到“三贴近”,一定要面向全社会,要使各层次的人都能各得其所,搞学术研究的看了很有收获,普通群众看了也受到教育。我觉得我们现有的这种传统的展览办法,不能使各个层次的人员都各得其所,不能够做到让人喜闻乐见。要很好地研究如何把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这五性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以往橱窗加玻璃、文物加照片的传统展陈模式。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本文为2004 年1月17日李长春同志在文化部调研时讲话的一部分。)

长春同志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分论述摘编:

博物馆工作一定要坚持“三贴近”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还要克服全国各地“同质化”的问题,特别是对历史厚重、文物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河南、陕西等省,更要办出特点、办出特色。比如除了按社会发展史分期和历史王朝年代展示之外,可不可以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历史人物,或按历史事件,开辟一些专馆。例如,杜甫是河南人,杜甫的《兵车行》和“三吏”、“三别”脍炙人口,能否作一专题,反映一下杜甫诗作成就和当时社会历史状况。还有汤阴羑里城相传是《周易》诞生地,是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时韬光养晦而把伏羲氏的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即《史记》记载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地,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展示。濮阳的春秋戚城遗址和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事件,都可以通过文物展示出来。就是说,不仅要从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而且还可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方面,多角度展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增强展示的震撼力。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关于博物馆工作讲话两则》一文,此为2003 年10 月21 日李长春同志在河南省考察调研时的谈话。)

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一是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县一级的“两馆”即图书馆、文化馆,乡镇一级的“一站”即综合文化站,包括广播、电视、农村科普等,村一级在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室。需要明确的是,县“两馆”和乡镇文化站都属于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为广大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而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室是农民群众自己组织的,虽然不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但政府要支持和指导。政府投资兴办的文化设施,需要人管理,特别是乡镇一级,要与乡镇机构改革配套起来。建议由中宣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一起研究具体措施。可以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机构不能完全没有,也不能太多。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也要逐步跟上。文化里面既有上层建筑,也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实的结合,就是综合性的文化站,这个文化站是大概念的文化站,也包括体育等方面。文化站的公益性质、功能必须明确,不允许搞租赁、拍卖。过去被挪用的要收回来,正本清源。对文化站的管理,要与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可单独搞,没有条件的可以一室多用,鼓励农民把文化活动组织起来,乡“站”要加强指导。这样我们就把三级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

要落实普遍服务的原则。包括公共图书馆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信息化网络等,都有一个普遍服务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实现普遍服务,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实惠。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普遍服务的原则,不仅条件好的地方要建设文化服务设施,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地方也要建设好文化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涵盖广大农村。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文,该文为2005年8月31日李长春同志在十六届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图书馆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

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博物馆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一文,该文为2009 年9 月9 日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履行好出版事业的崇高使命

目前,全国性的公益出版社只有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其中人民出版社担负着特殊重要使命,是其他任何一个出版单位所不能替代的。这个特殊重要使命就是,出版、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希望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切实把党和国家交给的重大政治性、理论性、公益性的出版任务完成好。

希望人民出版社积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理论出版与传播能力。通过刚才的参观,我对你们开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很感兴趣。在新形势下,科学理论传播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是不行的,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今天的年轻人,除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之外,端着厚厚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仔细阅读的现象恐怕已经很少见了。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科学理论传播方式,积极利用读者特别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邀请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做导读,通过数字化视频提供给读者,这种做法就很好。这样一来,读者对学习原著就会有兴趣,如果看了视频觉得还不过瘾,就会自己找原著来阅读,你们的数据库就会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人民出版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更多的理论书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数字化,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阅读渠道,让更多的读者通过你们的工作受到教育。阅读的人越多,社会效益就越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传播科学理论,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把人民出版社的理论读物提供给全社会,力争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履行好出版事业的崇高使命》一文,该文为2009年9月29日李长春同志在人民出版社调研时的讲话。)

切实保障好盲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服务全国盲人群众为己任,贴近盲人实际,体现人文关怀,真正发挥作为服务全国1233 万盲人的“五个中心”的作用;服务至上,就是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如何为盲人群众做好服务来安排和展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充分体现公益性、综合性、示范性、便利性、权威性的要求。体现公益性,就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对盲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全部免费,包括到馆借阅、邮寄借阅、文献查询、专业咨询等服务都要免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为盲人免费送书、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人群。体现综合性,就是要针对盲人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展为盲人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丰富馆藏,收集和提供更多盲文读物和盲用产品,开辟更多电子阅览区、上网场所和互动体验空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为盲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让广大盲人群众更好地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体现示范性,就是中国盲文图书馆要在全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或盲人读书角、盲人阅览席位,在信息、技术、资料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有典藏资源都要最大限度地为全国盲人共享,让盲人群众平等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体现便利性,就是一切从盲人实际出发、一切为盲人群众着想,无论是到馆借阅还是在线服务都要体现便民利民的要求,努力营造方便、快捷、亲切、温馨的服务环境,在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技术手段、馆藏安排、休息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现权威性,就是要成为全国盲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最高殿堂、最高学府,提供最权威的资料和最专业的服务。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切实保障好盲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文,该文为2011年8月16日李长春同志在中国盲文图书馆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长春同志论文化体制改革:

文艺院团改革的新“猫论”

人为地割裂院团与观众、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戏曲艺术的发展就没有出路,这也是传统体制下一些文艺院团不断萎缩的根本原因所在。有的同志曾生动地用一种“猫论 ”来说明这一现象:猫的天性本来是抓老鼠,可是主人好心,总是拿鱼喂它,本意是鼓励它更好地抓老鼠,可是后来猫认为享受主人喂的鱼才是理所当然的,长期下去,最后就根本不会抓老鼠了。各种戏曲本来是与观众和市场有天然联系的,但人为地把院团“养”起来,进而行政化,长此以往,最后院团也就根本不会去争取观众、开拓市场了。由于长期游离于市场之外,因此也就被市场边缘化了,或者说是被市场“炒鱿鱼”了,失去了生机活力,一方面民营院团生机勃勃,一方面国有院团找不到市场。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一文)

文化市场要狼鹿共舞

美国一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野鹿群,吸引着狼群。狼以野鹿为食物,跑得慢的野鹿就被狼吃掉了。后来有一任总统为了保护野鹿群,就调动部队把狼群歼灭掉了,给鹿群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结果野鹿体态也发胖了,传染病也增加了,最后这个种群越来越退化了,快维持不住了,这才明白,还得把狼群引进来,恢复生机。对文化领域来说,这个“狼”就是市场,“鹿”就是文化单位。在传统体制下,本来我们的愿望很好,把电影生产、发行单位办成事业单位,让它没有后顾之忧,结果造成和市场脱节,整个业界难以为继,发展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引“狼群”,这个“狼群 ”就是市场。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电影要走产业发展的道路》一文)

坚持导向要面向群众,否则只是导了领导

文艺院团进入市场,最主要的是增强了活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否则就是业界所讲的,“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表面上看得了很多奖,实际上得奖后就刀枪入库了,群众没有看到。所以你说你坚持了导向,你导谁了呢,导领导了,没导到群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部是空的,或者是泡沫繁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进入市场,由市场来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

要严格纠正为评奖而评奖的倾向。为了得奖,耗费巨资,广聘人才,排一台戏、搞一部电影,演一场两场,就放进仓库,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能获得大奖。这种现象,群众概括为“以获奖为目的,以评委为标准,以政府为市场,以亏损为结局”,不仅严重损害各类奖项的严肃性,严重损害评奖单位的形象,而且错误地引导一些人远离群众、远离市场,甚至引发行业不正之风,引发文艺领域的腐败行为。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破除妨碍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文艺评奖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为根本标准》等文)

有了市场,香玉剧社可以捐飞机,没有市场,剧团连飞机票都买不起

梅兰芳就是在与群众结合中成为大师的。过去,梅兰芳和马连良等大师就是靠拉起人马唱对台戏,互相竞争,看谁能把观众拉过来。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成为群众认可的名角大师。常香玉的香玉剧社就是靠没白天没黑夜地演出,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而现在的许多剧团连飞机票都买不起。这就是走向市场与不走向市场的最大区别。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一文)

“没有市场体制,就产生不了梅兰芳”

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不是行政任命的,而是在市场的闯荡中由观众来任命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市场体制,就产生不了梅兰芳。正是市场催生了大师,梅兰芳在美国大萧条的 1930年,唱红了大半个美国,开了中国京剧出国商业演出的先河。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只有在市场闯荡中对京剧不断推陈出新,在观众中树立了威望,才有可能产生。京剧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很难产生梅兰芳,很难在国外进行成功的商业演出。只有在与群众和市场的结合中,才能使艺术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人才在观众中树立起形象和影响,才能让观众认可。

——(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一书《股份制是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有益探索》一文)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9日 16:48 来源:人民网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