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实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冯方祥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析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时期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团员青年的新特点着手,从理论和实践上综合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时期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并试图揭示其中的规律。

【作者简介】

冯方祥,共青团呼伦贝尔市委书记,呼伦贝尔市青年联合会主席。

【目录】

绪论

上编 科学理论与素质提高

1. 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分析

1.1我国民族地区的分布

1.2欠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的地域交叉

1.3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1.4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5发展民族地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6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1.7全面正确地认识民族问题

2.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

2.1加强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

2.2共青团在农村牧区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3共青团在沿边开放中的作用

2.4民族地区青年人才成长规律

2.5民族地区共青团干部作风建设

2.6民族地区共青团干部能力建设

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3.1民族地区团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3.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实践

3.3以创先争优精神激活共青团事业发展内生力

3.4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党性修养

3.5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共青团事业大发展

4.五四精神与共青团事业的时代主题

4.1五四精神时代内涵

4.2呼伦贝尔共青团工作的时代主题

4.3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肩负的新使命

4.4青年要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5青年要争做呼伦贝尔全面振兴的排头兵与突击队

下编 系统思维与实践求索

5.系统化工作思路在共青团各领域的延伸

5.1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共青团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5.2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系统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5.3团属事业是共青团的手臂延伸和阵地依托

5.4以人民群众大联合促青年事业大发展

5.5提高共青团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贡献率

6.“三年联建”工作思路基本形成

6.1“三年联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6.2立足新起点,更上一层楼

6.3在思想作风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7.以“三年联建”系统化推进的新成果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7.1创新创业,继承光荣传统

7.2突出重点,推进“三年联建”工作

7.3从当代青年价值观切入,继续解放思想

7.4突出青年主体性,加强工作落实

8. 为欠发达民族地区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8.1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四个作用

8.2共青团组织要做到五个适应

8.3呼伦贝尔共青团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9.与呼伦贝尔学院青年学子交流实录

附录

附一 团市委大事记(2008年3月-2010年4月)

附二 赴韩国访问考察报告

【章节选读】

2.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

2.1加强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

共青团民族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团中央曾于1984年、1992年、1994年先后召开了全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共青团工作座谈会、共青团民族工作会议和共青团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对共青团民族工作进行专题部署,这充分说明团中央对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视。做好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对于开创全团工作的新局面,广泛调动各族团员青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民族问题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对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作出了深刻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领导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针对民族工作提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两个共同”为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同时又是对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更高要求,要求共青团紧紧围绕党在民族地区的工作中心,团结带领各族团员青年,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奋斗。

当前,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全面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广大青年的奋斗目标。这给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严峻挑战。民族工作的成功与否,对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与否,是一项涉及全局、关于国家兴衰的大事。因此,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族问题,明确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和思想,对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1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青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族青年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当前,民族地区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这为共青团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作贡献提供了广阔舞台。把各族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各族青年的力量凝聚到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上来,是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职责所在。

2.做好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是促进民族团结、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这些年来,我国之所以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风险,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我们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反华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所谓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不断进行分裂活动。这些地区的青少年处在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重点争夺的对象。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加紧了对青少年的渗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企图对青少年施加影响。2008年初拉萨“3·14”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民族大团结教育,努力增强各族青少年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民族分裂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确保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职责所在。

3.做好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青年共同团结奋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在全国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没有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奋斗和努力,也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地区青少年和其他地区青少年一样,他们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和永葆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不能仅仅把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看做是地区性、局部性的工作,而应把它时时刻刻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放在共青团工作的全局中去对待。做好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1.2当前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交往程度日趋加深,青年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追求更趋多元化。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把青年一代作为争夺的重要对象,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渗透,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思潮对青年造成了消极影响。从国内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青年,做好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评判、价值实践等带来深远影响,使共青团工作更具复杂性、挑战性、艰巨性。从青年自身看,当代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对党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坚决拥护、认真贯彻。同时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当代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看,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努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部分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弱化,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普遍存在。

1.共青团工作环境变化带来更多压力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了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同时也迎来了缩小同内地和沿海省市差距、真正实现后来居上的最佳时机,这些都对民族地区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对民族地区团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党建带团建面临新情况。一方面,虽然党建带团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和办法,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但更多的还是局部的,针对单项的或应急性工作,还没有形成使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还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和督促落实的工作举措,常常使党建带团建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中,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由于“两新”组织、城市社区、民办学校等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方面的特殊性,团建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团的基层组织覆盖率与党的基层组织覆盖率还有差距。总的来说,党组织覆盖的一些领域,团组织还没有及时跟进,团的理论创新远远落后于党的理论创新,团内民主建设落后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步伐,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对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在政府职能转变中,政府把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交给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承担,需要共青团增强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仍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也在进一步探索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项目,这必然对团的工作带来影响。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未成年人中的新生网民不断涌现并呈增长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网民主体是4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88.7%。大多数青少年网民把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网络正以它巨大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改变着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实际上改变了新形势下动员组织青少年的方式。

民间社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广泛兴起。民间社团近年来发展很快,其组织成员主要是青年,也大多面向青少年开展工作。青年自组织的迅速兴起,是近年来出现的突出现象。民族地区青年自组织与内地发达省市相比,发展水平较低,规模数量较小,类型较为单一,影响力和活动范围不是很大。但它们依托网络平台,突破地域、资源限制,提供了满足青年多样需求的载体、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发展的空间,因而受到青年的欢迎和接受,组织发展迅速,影响日益增大。民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的兴起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青年成长的需要,对满足青年多样化的需求有积极的作用,也必然对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的工作产生影响。

2.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趋势日益明显

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体现到青年群体中来。更加务实、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当前民族地区青年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青年流动性加大,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及青年发展产生的强烈愿望,造就了蔚为壮观的青年流动潮。青年流动的规模、范围进一步扩大,流动的频率进一步加快,在流向上主要是向城镇、经济发达地区集中。据统计,在全国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在全国1亿多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中,向非农领域转移和进城务工的主要是青年。大规模的流动改变了青年的群体分布,出现了进城务工青年和“两新”组织员工两大青年群体。青年的职业分布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青年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青年的社会角色转换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牧区青年面临从农村人向城市人,从农民、牧民向工人的角色转换,大批白领青年面临不同职业、不同体制间的工作角色转换。青年群体分布的变化、流动带来的新问题,对调整团的工作布局、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青年思想日益多样,利益更加明确具体,行为更加务实进取,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日益丰富,以及青年群体的变化,反映到青年的思想中,就是青年思想更加多样,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青年思想认识的差异性比较大。同时,青年思想更加务实、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关注自身成长发展,行为注重实效。增收致富、就业成长成为当前民族地区青年最迫切的愿望。团的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把握青年的思想特点,更好地结合青年的实际。

青年成长和发展压力普遍增大,就业成为青年最大的问题。青年就业关系到青年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经济转轨、体制转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大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仍存在观念误区,加之部分学生家长的传统思想,使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缺乏长远考虑,特别是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青年就业问题是共青团工作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为青年的就业服务是当前共青团工作非常重要的任务。

青少年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但是,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部分青少年群体的维权需求仍然比较迫切。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农村牧区留守未成年人、社会闲散青少年、孤残少年儿童等群体的权益容易受到侵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网上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3.共青团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在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团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1)团员队伍建设面临新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民族地区团员青年分布“三多三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即进城务工的团员在增多,农村牧区的团员在减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团员在增多,国有企业中的团员在减少;社区流动团员在增多,机关事业单位的团员在减少。青年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杠杆的调节下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集中,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的流动团员青年逐年增多,使传统领域团组织“有组织、无青年”现象更为普遍。而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这些流动团员青年处于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空隙”当中,增加了管理服务的难度,团组织难以做到完全、有效的覆盖。

(2)团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团的组织体系中,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大量团员青年外出务工,农村牧区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困难;城市社区团建比较薄弱,存在建团率不高、工作不活跃的问题;“两新”组织面广、量大,成立速度很快,团建工作跟进困难,建立后不易巩固。基层组织是团建的基础,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当前团建的一个重大课题。

(3)团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情况。团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基层团干部配备和专职团干部转岗存在一定的困难。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经济、地理环境等客观原因,在吸引年轻人才方面不具备优势,加之受机构改革、精简编制、专职团干部转岗困难等影响,基层团干部队伍老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同时,团干部年龄偏大,难以与广大团员青年及时有效地沟通,无法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缺乏创新精神,影响了共青团事业的创新发展;团干部兼职现象突出,兼职过多,致使很多团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顾及团的日常工作,甚至主次颠倒,严重影响团的工作正常开展。

(4)团的服务能力建设面临新情况。青年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团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族青年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学习、创业、就业、维权等领域需要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对团组织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方法陈旧、服务青年手段单一、工作经费不足、活动阵地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团的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青年和共青团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它们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30多年来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发展,同时也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团组织既要实事求是,高度重视,又要满怀信心地努力工作,抓住有利契机,加快解决这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4日 15:53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