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温家宝谈教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 者:《温家宝谈教育》编辑组 编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内容简介】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本书内容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论述,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另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

温家宝同志始终心系教育,关心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十年间,更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深入基层学校视察调研,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

本书体现了温家宝同志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展示了他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教育论断,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录】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代序)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

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1996年4月22日)

高校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1996年7月18日)

迎难而上,发展祖国航空航天事业(2003年4月18日)

农业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毕生为农民服务的志向(2003年5月4日)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2003年9月19日)

把目光投向中国(2003年12月10日)

坚持启发式教育,培养杰出人才(2005年8月13)

身体力行,教书育人(2005年9月9日)

努力把博士后工作搞得更好(2005年10月21日)

献身、求实、负责(2005年10月23日)

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11月7日)

继续为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而努力(2005年11月28日)

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2005年12月6日)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6年7-11月)

尊重教育,崇尚教师(2007年2月4日)

海纳百川,全面发展(2007年5月14日)

只要教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2008年5月23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8年8月29日)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2009年2月2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09年9月4日)

努力办好农村教育(2010年9月10日)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2011年6月17日)

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2011年8月28日)

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2011年10月25日)

树立远大理想,攀登科学高峰(2012年5月19日)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2012年9月7日)

传承民族精神,建设现代化国家(2012年9月14日)

珍视成绩,努力工作(2004-2013年)

第二部分 关于教育工作的通信

致李政道的信(1995年9月22日)

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李四光中队”同学们的信(2004年4月18日)

就《乡村八记》致范敬宜的信(2005年4月28日)

致中国农业大学同学们的信(2005年7月1日)

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贺信(2005年9月20日)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慰问残疾儿童的信(2006年5月27日)

致刘艳琼的信(2007年3月15日)

致李雪莹同学和小朋友们的信(2007年5月25日)

致王孝文小朋友的信(2007年6月28日)

致叶天祐的信(2007年7月29日)

致杨福家的信(2007年9月14日)

致任继愈的信(2007年9月30日)

致杨遵义百年华诞的贺信(2007年10月4日)

致杨福家的信(2008年4月11日)

致伊莎白·柯鲁克的信(2008年4月12日)

致培黎职业学院同学们的信(2008年4月12日)

就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等问题致许雪斌等同学的信(2008年4月21日)

致潘宗光的信(2008年4月29日)

致刘小桦同学的信(2008年7月13日)

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致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的信(2009年4月26日)

致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班”学生的信(2009年8与30日)

致刘敏同学的信(2010年8月29日)

致伊莎白女士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的信(2011年5月2日)

致梁吉生的信(2013年2月4日)

第三部分 与大学师生的座谈

我们的国家是压不垮的(2003年4月26日)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2003年5月4日)

为国家努力学习(2005年5月4日)

教学相长,培养真才实学(2006年5月4日)

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善于实践(2007年5月4日)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2007年9月9日)

依法治国,大力培养优秀法律人才(2008年5月4日)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2008年12月20日)

德学兼备,成才报国(2009年5月3日)

坚定信心,献身国家和人民(2009年6月5日)

心系天下,创业报国(2009年6月13日)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努力学习(2010年5月4日)

大学生要立志服务社会(2010年6月25日)

附录 重视教育工作纪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希望博士后能出现世界级的科学家

农村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要更多地关心艺术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要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

青年应以青春之人生创造青春之中国

牵挂灾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让文化成为理解与沟通的良师

【章节选读】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006年7-11月) 

[2006年7月18日上午、8月22日上午、11月16日上午和11月20日上午,温家宝同志分别主持召开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专题座谈会,听取王湛、韦钰、朱清时、刘彭芝、霍懋征、顾明远、陶西平、叶澜、丁强、蓝继红、王明达、龙德毅、马树超、高军民、魏崴、杨福家、周远清、王大中、卢铁城、纪宝成、谈松华等21位教育界人士的意见,并做了重要讲话。本文为温家宝同志四次讲话要点。]

现在,我们正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发展问题,一个是教育改革问题。就教育的发展问题,我们已有一些考虑和想法。比如说,我们现在对教育发展大的格局是这样设计的,就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将采取措施来完成这些任务。请大家来座谈,是谈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教育怎么搞,学校怎么办?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怎么改革?群众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议论?老师有什么想法?我是听到一些,有一些耳闻,但是心里没底。所以,我就请你们这些熟悉教育的,你们都是教育家,来谈谈你们的想法和意见。很多国家政府领导都有教育顾问,你们就做我的教育顾问。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能做到四条:

第一,我有使命感。我们政府要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第二,我对教育有热情。这种热情不仅基于我对它的认识,而且基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的祖父在天津办普育学校,担任校长,为办好学校,到处招好老师,化缘找钱,努力刻苦进修学习。后来我的父亲母亲也都做教师,几乎一家人都是教师,所以我说我有热情,我有一种特殊情感。第三,我有意志。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把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第四,我对我们的教育家充满信任。至立(1)同志提出今年是不是开一个全国教育会议,我觉得非常必要,但是我脑子比较空,因此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求教于你们。

我就谈这四点,使命感、热情、意志和信任。我能够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努力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国务院再忙,我还是要坚持把这个调研做好,将分别邀请不同阶段,小学、中学、大学,包括学前教育阶段的专家座谈。

一、办一流教育,建设一流国家

我们的经济已经连续28年高速增长,年均9.6%的速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这确实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但是人们要问中国还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中国还有没有机遇保持可持续发展。我的回答是“有”。做的结果,取决于我们政策的正确和应对能力。国家能否继续繁荣下去,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否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以为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的振兴。教育事业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现代化建设、国民素质、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显示一个国家整体的实力,它能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面貌。只有一流的教育,我们国家才有一流的实力,才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家。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当前而且关系长远,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而且关系社会进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确实是百年大计。教育是决定今后几代人、十几代人以至几十代人的事情。把中国的教育搞上去,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还将是今后若干代人的任务。

我国经济社会处在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教育也处在一个发展时期,面临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兴国、教育强国。这是国家意志,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国家的政策。确立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都属于国家行为。我讲这些,就是说国家应该干什么,国家应该管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

普及义务教育,从今年开始在西部农村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明年在全国农村实行,然后逐步在城市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和提高质量?免费义务教育是给孩子们上学创造了条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质量。要把基础教育办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就面临着教育改革和提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重大。我们把职业教育定位在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使人人能够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对高等教育,我们现在逐步控制规模,着重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合理配置专业。现在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上追求GDP一样。我在电视上看到南京曾经有过这么一场争论,就是素质教育与考大学的关系。我们不能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但也不会把高考取消掉。“文化大革命”(2)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高考。我们不会走回头路的。

几次座谈会讨论涉及了教育方面的许多重要问题,对我启发很大,比如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包含的范围很广,但是其中三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第一,我们应该改革考试制度,但是学校还必须进行考试和考核。我把它概括成三个性,即考试和考核应该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经常性。我曾对这三个性都做了具体解释: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第二,我们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对学生来说,是让学生有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让他们学会动脑,学会动手。对老师来说,是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学习,而且在课下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我们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但是,绝不意味着让学校失去风格,学校还是要有特色的,要办出自己的风格,办出自己的品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知名的学校,无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都绝不能说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认为,这些是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和加以理解。我们要给教育改革创造一个好的舆论氛围,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就提出,中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教育家。现在如果说科学家,大家可以举出好多人的名字,比如钱学森、华罗庚(3)、李四光。但是中国的教育家有哪些?应该说有很多。但我们宣传得不够,这也反映社会上重视不够。对老教育家,大家一提起陶行知,都熟悉。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大批的教育家,应该多宣传。当教师就应像陶行知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话比讲一篇套话管用得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需要更多的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当老师。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让学生永久铭记的老师。在他学习时,你
不爱他,你不精心,他长大以后也很快把你忘记了。如果你伤了孩子的心,那就更糟糕了,他会记恨你的。

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教理工的要懂一点文史,教文史的要懂一点理工,这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要提倡的是启发式,不是灌输式,而现在我们的讲课有时候相反。我到北师大去,才发现很多师大的学生毕业不当老师。他们送给我一张我父亲在北师大的文凭,是1937年的。我回家仔细看一下,我父亲写了一个保证书,毕业后一定要当老师。我注意到,那时要“具保”,就是一定要当老师,为什么?就是上学免费,全部都免费,甚至还发点衣服。

我有一个想法,上师范大学可以免费。要做到全国的师范大学都免费,可能一步做不到,但是必须向社会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因此我在考虑,首先在六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4)。叫学生签订责任书,毕业以后要当老师。这样我们就可能吸收一批家庭困难的,但很努力的、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师范学习。他们的志愿将来就是当老师。六所学校能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就是人们争先要上师范。我算了一下,大概就几亿元,我们拿得起。不是贷款。要把师范办好,学生入学就是免费的,他的吃、住、学费等都免费,但是他必须当老师。这不妨碍他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他还当老师。如果大家意见一致,我们明年就在六所师范大学实行。

对教育部管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这是一个政策引导,目的并不止六所,这六所只是中央管的。然后我们号召、影响地方也这样做,对自己管理的师范院校学生免费,用自己财政的钱。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学师范的人必须当老师,要签订合同。这个我们要论证,可否在明年秋季开始实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所以这些事情我们下决心要办。

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以后,农村教师的收入问题就暴露了。

很多省普遍反映农村教师的收入降低了。实行了免费教育,乱收费的口子堵上了,教师的实际收入怎么办?现在有两种办法是万万不能做的:一个是从住宿中多收取费用,一个是从伙食中多收取费用。孩子住宿、吃饭都关系着他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就得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当然,这又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教育要改革。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教师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二是这些年计划生育成效显现,小学的入学人数减少,一部分农民工把孩子带到城里去上学,所以农村学校的人数不像过去那么多。农村小学教师待遇适当提高,得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

在教育发展上,我有时还敢谈点意见,但是在如何办好学校上,我确实是很谨慎的,不敢多谈意见。为什么呢?因为我以为,学校办得好坏,还得靠实践,靠历史来做结论,靠人民的评价,靠社会的反响。这不是谁说了就算,谁说了就对。我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说是空前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但是像钱老讲的,没有出现多少有名的教育家。我不是说在座的这些教育家没有贡献或者没有成就,你们都是有很大的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太少了,把自己毕生精力都投入教育的人太少了。很多校长一半精力在搞教育,一半精力在搞科研,甚至用于科研的时间比教育的时间还要多,他要出成果。因此,现在就很难出现像陶行知、叶圣陶(5)那样的大教育家。

他们毕生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也很难出现像黄炎培那样的社会学家,他是办职业教育的,他当然还有其他贡献。甚至我也很难发现一些像张伯苓(6)、梅贻琦(7)那样的校长,他们可能在学术上没有多少论文留在后世,但他们留下了很光辉的学校发展阶段,诸如清华、南开、西南联大(8)。我们校长换得太勤,校长不能像行政干部一样五年一换。在学校待上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值得。我不赞成按行政干部来搞教育干部体制,学校应有学校的特点。

三、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去年我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水平、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职业教育还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就业,关系到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非常紧密、非常直接。老一辈认为这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面向社会的教育。估计再用不到5年,我们的中职招生可以达到800万人,相当于高中阶段入学人数的一半。从政策上,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用100亿元扶持职业教育,还可以再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总的还是不够,还没有摆到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位置。很多人重视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但不太重视职业教育。这需要有个观念转变、社会风气形成的时间。职业教育要有更为细致完整的规划,有许多典型经验要很好地总结。我认为要走中国特色的路子。比如厂办学校,学校与工厂结合,上学与就业结合,培训与就业结合,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文化学习与动手操作技能结合。要有一批好的职业学校。

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有关负责人和校长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我希望你们在这一崇高的岗位上坚持工作下去,推动职业教育兴旺发达,提高全民素质。你们是成千上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代表。我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向社会传达一个信息,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希望、有前途的。现在不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地方都懂得这个道理。这要变成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共同认识,需要艰苦的过程。

现在我国的技工受过职业培训的只有1/3,还是不够重视。领导认识跟不上,行业企业认识差得更多。我们13亿多人的大国,比德国大得多,职业教育应该办得更好才行。职业资格准入的制度不配套,有的上岗前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现在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需要实践认可、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的企业认可。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有技术、有本领,才能体现出价值。毕业生出来工资比本科高,就是企业认可。但社会讲究学历文凭的观念一时还难以转变,千军万马挤本科去,毕业就业困难也不管。有了好文凭、好名声,不等于有好职业。有些本科生现在也是什么活都干了。高技能人才能够获得高薪,学生会慢慢懂得的。

我认为,职业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既要立足于经济建设,又要以人为本、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在教育结构布局中,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非常必要。在几种教育类型当中,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是初级阶段,职业教育不然,到工作以后还要不断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黄炎培先生就是这么说的,他成立了中华职教社(9),面向的是劳动者。我认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投入支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加大资金投入,我们正在做,根据财政状况还要增加;第二,对困难学生奖励和补助,职业学校相当部分学生是困难群体;第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办学。另外,还有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大大加强。

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一是要提高政府认识,加以重视。二是职业教育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三是理顺管理体制,现在力量分散,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各个部门自建培训机构,重复建设。本来钱不够,资源配置还不合理。要统筹资源。关于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问题,请建敏(10)同志协调一下,论证以后就敲定下来。企业行业照常办学,但是政府管理避免重复。四是如何把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还有职业资格的认定、职业等级的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五是职业教育要把学校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结合起来,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国家和地方制定发展规划,在政策制度上给予保障。我赞同国务院表彰高技能人才,国家领导人会见,就是要好好宣传,带有社会倡导和导向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法》(11)颁布实施十年了,现在要考虑职业教育立法与政策关系的问题了。职业教育新确定的大的方向、道路、政策,要用法律固定下来。对《职业教育法》的修改,教育部可以先开始研究。像一些紧迫的问题,如劳动就业条例,先由国务院制定法规或者规章。

四、巩固扩招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关于高等教育,有几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年钱学森同志跟我谈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12)的时候说的那番话,后来登在《人民日报》上,那是经过他本人核定的。钱学森对我说:你讲的我都同意,但是我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话就是这样。我心里想,他指的这个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因为我们的大学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但是他的标准是高的,是指像他那样的大师级的人才、有影响的人才。然后,他跟我讲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问题,就是搞理工的、搞科学的要学一点文学和艺术,搞文学艺术的也要学一点科学技术。他还介绍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擅长画画,而且画得很好,现在有些画流传在海外。培养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们学生在增多,我们学校的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第二个问题,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是件好事,现在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了,说明中国教育在发展。但是,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在教育的总体布局上有三句话: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会缩小高等教育的规模,要稳步发展,但是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特别是一流水平的大学,不能再超过50个人一个班了。记得杨振宁跟我说过,当时费米、爱因斯坦教他们的时候,甚至是一对一。不像现在,有的学生毕业了,还见不到教授的面。

第三个问题,就是教育经费保障。任何国家教育经费的保障都应该以国家投入为主。我们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很艰巨的。但是,我在几次国务院会上都讲了,这个目标我们不更改,而且要努力去实现,越早越好。大家不完全理解我们财政的构成。比如,今年1-10月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我昨天看到的数字是4950亿元,我估计今年年底可以达到6000亿元。6000亿元占多少呢?差不多是占财政支出的1/7-1/8的样子。与GDP总量比,那就是2%-3%。中国还有一个特殊问题,就是不少高等学校欠债。这恐怕是许多国家不存在的事情。究竟有多少债务,我也弄不清,有人说是2000亿元,有人说是3000亿元,有人说你要统计起来至少5000亿元。不统计则已,你要统计起来,这些债务就会都冒出来了。这样下去不行。

大家谈高等教育,一个结论性的、共同的、一致的看法就是,要巩固扩招的成果,继续深化高教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总结我们前一个阶段,甚至还可以再追溯更远一点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并且借鉴世界的经验,确立高等教育的定位、办学的方法。这里很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我想在教育思想上、在办学方法上要鼓励大胆创新。我刚才讲国家管的这些方面与创新应该是统一的、一致的,但是具体到每个学校应该如何办好,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我最近说过一句话,解放思想和创新是因果关系,如果说创新是果的话,那么解放思想就是因,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也不一定考证过。就是张伯苓当年在办南开的时候,在前一阶段他是自主的,他是创新的。但是后来蒋介石为了架空他,有意地把他提升为考试院院长,实际上是把他从南开调出来。这时,南开就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很快就下来了。这就说明一个校长对一个学校起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对张伯苓的人和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今天我们不去谈。1951年张伯苓逝世后,周总理在吊唁时,还是肯定了他。我想,现在还是应该提倡创新,从国情出发,借鉴吸收外国经验,大胆创新。

五、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要完善政府资助困难学生制度

国家对教育的支持,我们都考虑到了。比如说,我们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要高于财政增长的幅度,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已写入“十一五”规划,应该坚定不移,努力去实现。国家再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方面的投入,这一点国家能做到。

今年和明年将在农村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这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举措。明年以后农村的孩子上小学和初中就不再交任何学费和杂费了,困难的地区国家还要补助书本费和寄宿生生活费。最近有关部门曾经考虑过,是不是一下子把城市的免费义务教育一并实行,后来仔细分析,这件事情不简单。因为如果仅按照城市的学杂费也就130亿元左右,政府负担得起。但是实际上城市的中小学整个费用远远超过130亿元,很多教师的工资津贴都是从学生收费中发放的。有关部门后来计算,可能到290亿元。我觉得290亿元也打不住,因为很多收费并不完全是透明的。如果一下子把它规范了、免费了,很快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就下降了,政府一下子负担不起,补助不了。所以,我们考虑对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这件事在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后再实施。

我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把有限的财力先用于全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继续投入到困难孩子身上。比如说加大对农村、城市困难群体孩子上高中的补助,给予奖学金、助学金;加大对困难学生上大学的扶持力度。这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把我们有限的财力用在最困难的孩子身上,然后再着手规范城市中小学收费的问题。

高中阶段教育,我们要采取一个措施,就是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制度。而且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比重会逐步加大。这是一个过渡。在中国这么多人中实现高中的免费教育,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要用助学金、奖学金来过渡一下。

我们的资金有限,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今后5年安排2200亿元。下一步该做什么?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高中、大学、中职,哪个先做?城镇义务教育免费先缓一缓。但是,过5至10年,城镇义务教育肯定还是要免费的,义务教育法已经规定得很清楚了。以后中小学教师提工资,要像公务员那样先规范。

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上学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平均主义的公平是低水平的公平。不要走极端,把我们已经形成的优势抹掉,这就不好了。没有差别是不符合规律的,一万年也要承认差别。如果把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往下拉,我们就失败了。

政府要下决心办一些事情,而且能做到。到明年,给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部实行免费,5年内要花2200亿元。这是第一件事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关注困难学生,对农村困难的学生免除课本费,补助住宿生所需要的费用,我们还要对城市的困难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给予适当补助,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然后,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包括高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和高等院校的。我一直在考虑,这三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迫切一点儿?依我看,高等学校奖助学金制度可能应该排在第一位。现在已经有了,但是力度小,要加大力度。就是说,穷人的孩子具备了上大学的条件,就要让他上得起。与此同时要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贷款也是财政贴息。然后可能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再其次是高中教育。这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钱用好。这是我们要办的。

专家提了两个我过去想过但没有归纳出来的问题。一个是教育领导机关职能的转变,一个是学校的自主权。对专家提到的一些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建议,我想请周济(13)同志梳理一下,有些政策可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做部署,有些就可以立即做了。第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部门的职能转变的问题。第二,如何落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问题,实现共性与特性统一的问题。第三,建立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问题。第四,如何确立阶段性的教育公平的目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合理地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包括投入、条件、师资等。第五,提高教师质量,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加强教师培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问题。第六,关于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问题。第七,规范办学行为,包括规范教育市场。坦诚地讲,我不大主张讲“教育市场”这个词,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你回避不了。我们可以不用这个词,但是很多市场的行为要规范,如广告、出版、网络,等等。

几次座谈会大家谈得很好。大家分别就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问题,谈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提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如:要把基础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全面研究和部署;如何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如何体现教育公平;如何把我们自己国家教育的优良传统同吸收世界教育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些讨论都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各位专家的建议都非常实在,而且有可操作性。现在,座谈研究已经进入这个阶段,就到了可以确立一些政策的程度。希望教育部能够把专家的思想进一步引申,继续加以深化和讨论。我希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也能够提出几点政策,不仅管当前,而且还能管今后若干年,以统一教育界的思想,统一全国的思想。

注 释

(1)即陈至立。陈至立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2)“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江苏金坛人。1931年入清华大学。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和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有深刻的研究和开创性的贡献。

(4)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六所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于2007年秋季入学。

(5)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开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前曾先后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领导和组织编写了一系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开拓者。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一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6)张伯苓(1876-1951),中国教育家。原名寿春。天津人。1895年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在海军军舰见习。1917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自1904年起,他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部、南开小学部和南渝中学(后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曾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中央监察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

(7)梅贻琦(1889-1962),中国教育家。字月涵。天津人。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后留学美国,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到清华大学任教,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等职。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负实际责任。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回北平筹备复校。晚年他多居住在美国和我国台湾,并在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

(8)西南联大,即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1937年8月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设文、理、工、法商四学院,共17个系。1938年4月再迁至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增设师范学院,扩充至26个系。该校会集一批著名学者,培养人才斐然可观。抗战胜利后,各校回迁复校。

(9)中华职教社,即中华职业教育社,由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的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知名人士于1917年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现在是主要由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从事、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人士组成的全国性的人民教育团体,总部设在北京。其主要任务是:致力于联系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热爱祖国、有志于职业教育的人士,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0)即华建敏。华建敏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国家行政学院院长。

(11)《职业教育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9月1日正式施行。它以我国《宪法》《教育法》和《劳动法》为基本依据,规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范畴体系、地位作用、办学方针以及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等,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第一部专门性法律。

(12)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年6月开始,组织2000多名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一规划是我国进入21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13)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

大学生要立志服务社会

(2010年6月25日)

[这是温家宝同志在浙江大学与学生的座谈。]

温家宝:我今天晚上是“突然袭击”。

学 生:太突然了!

温家宝:昨天我到了江西抚州。江西第二大河——抚河大堤发生了决口。那个圩子有10多万居民,我们用48小时转移了近10万人,没有一个人死亡,这确实是个奇迹。今年我国气候异常,年初时西南还是大旱,现在南方大部地区又是洪涝,4月份还发生了玉树地震。我们这个国家灾难够深重的,唯有以科学和求实的态度才能救中国。

今天我到杭州,看了五家企业,都很高兴。特别是在一家网络中心,和职工谈了一个钟头。我觉得青年人很快乐,我和他们交流也很快乐。我嘱咐他们一句话:希望他们永远快乐,希望青年人永远快乐,同时又要给人们创造快乐。

我晚上6点多才从企业回到驻地,省委书记(1)和省长(2)问我晚上有安排没有?我说还没有考虑好。吃完晚饭后我才告诉他们,我要到浙大去!我主要是惦记你们,来看望你们,想和你们聊聊天。但看到你们这么忙,确实不忍心占你们时间。

学 生:没有关系,我们这学期的课程内容都学完了,要考试了。

温家宝:如果我今天晚上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能给你们考试增加几分,那我这趟就没有白来。谈些什么呢?还是从你们校训“求是”谈起吧。你们都知道这个校训的来历吧?出自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提倡的“务求实学,存是去非”。这个校训恐怕是最短的了,“求是”是基础,后来又发展为“求是创新”。

你们想问我什么问题都可以,包括你们考试准备的情况。你们的老校长竺可桢(3)先生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王阳明(4)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王阳明是心学的第一人。我们不全面评价这个人,但他提倡思考,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说:“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5)这句话有一定哲理。其实,我们认识的事物太少太少。就拿物理学的物质来说,可见的物质只有百分之几,不可见的物质有百分之九十多;还有反物质;甚至我们连地球科学都还没有研究得很深。这就告诉同学们要有求知的无穷欲望,相应地要做踏实的功夫。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你们校训的格言,会使人终生受益。

浙大历史太悠久了,其实你们光学校史就可以学几个月。浙大出的人才太多了,160多位院士,这是同学们足可引以为自豪的。但是前人的贡献不等于你们的贡献,你们要达到那个水平,还要下艰苦卓绝的功夫。

学 生:非常想问总理一个我感到特别困惑的问题,就是我认为我们大学生最应该走进社会,因为我们将来是要服务社会的,但是现在我们走进社会的机会非常少。能不能结合您的经历,给我们一些建议?

温家宝:这个同学实际上是在问我怎么给学生创造条件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将来给社会做贡献打好基础。大学期间应当安排社会实践。我是学地质的,竺可桢先生是气象和地理学家。我在大学本科学习的五年期间,每年有一次教学实习;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生产实习,去的是秦岭。背着背包跑地质路线,住在农民家里。到四年级的时候是毕业实习,为写论文做准备,去的是河南嵩山。这些实习都是我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但我觉得不够。我每年还要参加农村的劳动,有些是学校规定的,比如麦收、秋收。我给自己安排了一项学校没有规定的活动,就是每年假期我都要去农村,不回家,住在农民家里,几乎住一个假期。从那时候我就交了很多农民朋友,和他们睡在一个炕上,一起吃饭,一起干活。这也许是我从大学时代就培养起对农民、对人民的感情的一个重要阶段。我觉得学生了解社会十分重要,如果对社会不了解,再到社会工作,就会两眼一抹黑,感觉什么都生疏,什么都害怕。所以学生要主动给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当然学校也要给你们创造机会。

学 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惦记着我们。我想说我们浙大永远欢迎您。浙大历史上出现的各方面人才都有,就是有一个遗憾,缺少政界的高官。有时候我在想,您要是我们的校友该多好!对于像我这样立志如您一样为中国老百姓服务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温家宝:我经常把竺可桢先生作为我自己的老师,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也是浙大的校友。我希望青年要做事,不要做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无论干哪一行,从事什么专业,都要用你所学的专长为人民服务。你这样做了,而且做出贡献,人民会记住你的;相反,如果你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做官而做官,甚至背离老百姓的利益,即使当了官,那对人民也是有害的。这就是要做事不要做官的道理。我相信浙大的学生中将来会出现许多杰出人才,包括政治家。但是这些政治家应该是人民的政治家,应该符合你们的传统。浙大校训的宗旨是倡导王阳明的求是精神、牺牲精神。王阳明是明代的儒家,他创立的“心学”(6),使程朱理学(7)向前发展了一步。大家知道,程朱理学是宋代的。我经常引用张载(8)这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该是我们的理想,也应该是我们要脚踏实地去实践的。如果是这样的政治家,这样的官,老百姓是欢迎的。

学 生: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就要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9)学习。我在想如何用疯狂的举动来结束大学生活。请问您在年轻的时候,是否也做过什么疯狂的举动?

温家宝:反正是跟青年们谈心,就实事求是地讲。其实我们那时候上大学也很不容易。我学地质是受父亲影响。我父亲先在北师大学地理,后来做地理教师。我上中学时,父亲给过我他批注得满满的一本《中国地质学》(10),是李四光写的。这本书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这个人学哪一行,总想把它学成最好。尽管在大学课程比较多,我都努力把它学好。我是主张大学课程要多些的。大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毕业以后你不一定到哪个单位。我学的是大系,地质系,课程非常广。从地质、古生物到矿物,一直到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钻探,什么都学,后来工作中都用上了。我有去西藏的理想,当时曾给学校的党支部写过两封血书,要求到西藏去。但是学校偏偏要我读研究生,我就考取了研究生,专攻大地构造。再后来就分配到甘肃。如果说冲动,我就这么个冲动,写过两封血书。

学 生:现在是和平年代,很多人都忘了危机意识。我想请问您,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从军入伍。现在很多著名大学学生从军的人比较少。

温家宝: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学 生:大气科学。

温家宝:国防科学在我们国家是很受重视的。就在这几年间我们连续发射了两艘宇宙飞船。我们计划再发射第三艘飞船,建立空间站。这在国防科学特别是宇航中是一个大的突破。无论是发射卫星还是飞船,都和气象、空间研究、大气研究有关。你作为一个国防生是光荣的,你从事的工作一定会大有作为,你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 释

(1)指赵洪祝。

(2)指吕祖善。

(3)竺可桢(1890-974),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科学史家和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

(4)王阳明,即王守仁(见本书《心系天下,创业报国》一文注释[10])。

(5)见《王阳明全书·答季明德》。

(6)“心学”,亦称“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都把“心”看作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圣人之学,心学也”(《象山全集·序》),故称。

(7)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者是朱熹。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这一派为程朱学派,亦称“程朱理学”。程朱学派断言“理”是离开事物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由它派生和主宰万事万物;为学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宋代以后程朱理学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8)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凤翔县(今陕西眉县)人。世称横渠先生。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其哲学主张充满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

(9)佛罗里达大学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思维尔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建校时间可追溯至1853年。

(10)1934-1936年,根据中英两国交换教授讲学的协议,李四光应邀赴英讲学,在伦敦、剑桥、牛津、伯明翰等8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讲稿整理后以《中国地质学》的书名在伦敦正式出版。此书除英文版外,还有俄文译本和摘要汉译本。

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善于实践

(2007年5月4日) 

[这是温家宝同志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的讲话和座谈。]

(上午10时许,温家宝同志和陈至立一行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前。同学们闻讯赶来,越聚越多,希望温家宝同志讲几句话。温家宝同志走上台阶,面对围拢过来的学生发表即席讲话。)

学 生:请问您对于人大将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望?

温家宝:我就站在台阶上跟你们讲几句话吧。从陕北公学(1)建立到现在,人民大学整整走过了70个春秋。首先,我向人大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人大有70年的光辉历史,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培养了大量人才。现在很多人大的毕业生,工作在国家的各个重要岗位。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需要大批管理人才,人民大学就是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管理人才的学校。这所学校很重要。我对同学们的要求和希望是什么?我想了三条:第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你们要学习和掌握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各方面管理知识,必须首先懂得社会,懂得国情,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善于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担当重任。第二,要有大胆创新、追求真理的勇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大课堂,你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到实践中学习。学习就要动脑,就要创新,就要超越前人。世界是无穷的,真理也是无穷的。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认识真理、发展真理。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要有踏实严谨的作风。不图虚名,不骛虚声,唯以踏实的功夫做实在的事情。第三,要树立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只有对国家和人民爱得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我们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动力,也是将来工作的动力。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对国情、对历史、对人民的深刻理解。没有这种理解,就不会产生这种感情。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在学校认真学习,还要走到社会中去,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这就是我对大家的期望。

纪宝成(2):感谢温总理的谆谆教诲。

学 生:对人大的发展,您怎么看?

温家宝:人大的发展,必定有广阔前景。因为她的根基是建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前途,人大就有前途。我希望人大的教学、人大的办学体制、人大培养学生的方向要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在即席讲话之后,温家宝同志步入学校图书馆,参观图书馆珍藏文献展,随后信步来到中文期刊阅览室,与正在那里读书的同学们围坐在桌前亲切交谈。)

姜晓妍(法学院2006级硕士生):温总理您好!我是法学院的法律硕士,我想请问一下您对法学院的学生有什么要求?

温家宝: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培养成千上万的法律人才,特别是拔尖的人才。

刘 颖(马克思主义学院2005级博士生):温总理,我是中共党史系2005级博士生,您觉得我们青年人应该继承“五四”什么样的传统和精神?

温家宝:继承“五四”爱国主义传统,发扬科学民主精神,在今天最重要的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方松海(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04级博士生):总理,我是学农业经济的,我国这几年连续出台几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不知道这一届政府还会不会针对“三农”问题提出新的政策?

温家宝:对“三农”问题,我非常有感情。我国农业经过家庭承包经营这场大的变革后,应该说在经营制度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民负担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基础设施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或者说没有完全解决。这不仅关乎农业,而且成为制约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从2004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制度性。同学们,在你们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研究制度问题。因为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根本性,它不会随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第一,我们正在推进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就是免征农业税费(3),包括农业特产税(4)和强加给农民的一切费用。大家到农村看看,一定会体会到农民的喜悦心情。第二,我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规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农业,新增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费用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也主要用于农村,这就保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可以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饮水、用电、沼气这样一些基础设施。第三,我们在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这是一项重要制度,使农民医疗特别是大病医疗有了初步的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还要逐步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第四,从今年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在农村实现低保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有一套公开透明的制度做保障。现在全国起步点是每年人均纯收入685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是800元。中国年收入不足685元的农民数量究竟还有多少,通过这项制度建设就可以摸得更为清楚。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希望人大的学生,不管学什么专业的,都要懂得中国的农村。当中国的干部、官员,不懂得农村是一大缺陷,是做不好工作的,不了解农村就不懂得统筹协调。

侯立光(法学院2006级硕士生):我关注到,您多次在讲话中讲到要实现公平正义,这几年也经历了《宪法》的修改,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还有今年《物权法》的制定,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您认为这几年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温家宝:我曾经讲过社会主义的两大任务。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社会财富丰富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有物质保障。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不知道你们读过《道德情操论》没有?亚当·斯密写过两部有名的著作,一本叫《道德情操论》,一本叫《国富论》(6)。《国富论》是讲市场机制这只经济领域里的“看不见的手”。《道德情操论》是讲社会公平正义这只社会领域里的“看不见的手”。在这本书中有一段精彩的话:如果社会财富只集聚在少数人手里,那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是不得人心的,必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要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推进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司法制度改革。

林 帆(哲学院2004级本科生):总理好!大家都知道,您在讲话中经常引用一些诗文,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人大竖起了国内高校首座孔子像,建立了国学院,又召开了世界汉学大会,我想请问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什么看法?

温家宝:沈阳师范大学有位文学教授,他把我前四次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代诗文统计了一下,他说:“总理引用的诗文95%是教科书没有的,这应该引起我们在教学上的深思。”确实,我引用的诗文绝大多数是我自学的,而且主要是因事因时而用。比如,讲忧患意识,我就想起《贞观政要》(7)《唐书》(8)里的话,那里讲到,不仅要知道乱,而且要知道“之所以乱”,才能真正懂得治。最近我又想起有一句话讲得更深刻,就是“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9)。人民大学是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人大的学生应该多读些书。博览群书,多学知识,终生受益。

吴代莉(财政金融学院2006级硕士生):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非常红火,股市的走势非常高,但是,大家也担心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金融的发展势头如何,您怎么看?

温家宝:你问了我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我只能原则地讲,中国的金融改革还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大概分三块:第一,加快银行现代金融制度的建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成功上市,但上市不等于管理水平就完全提高了,还需加强。第二,要大力发展多种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债券市场。发展资本市场,一定要注意完善法规、严格监管、防范风险。第三,加强金融监管。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银行、证券、保险,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这种监管应该像钢铁一样硬,而不应该像豆腐一样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健康发展。你讲得很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越来越感受到金融的重要。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金融,对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廖思捷(新闻学院2005级本科生):我们非常关注国家的政策。关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它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农村?传媒是传播信息、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媒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温家宝:新农村建设提出来以后,我最担心的就是对它理解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搞形式主义、强迫命令,而不是把新农村建设放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确实,我下乡以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理解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新农村,是一个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新农村,是一个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农村,是一个不断改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新农村,是一个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和清洁面貌的新农村。新闻媒体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一定要注意多报道这些内容,正确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周 慧(新闻学院2004级本科生):总理,能问您个问题吗?我知道您对咱们国家的民生问题特别了解……

温家宝:我插一句话,当总理不了解民生问题不合格。

周 慧:作为人民大学的学生来说,我们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到一些边远的山区,像延安、瑞金,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都去过。您觉得我们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了解传统、历史?

温家宝:我刚才讲过,只有对国情、历史较好地了解,对人民有真诚的爱,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常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那是指当官的,不是当官的也应该做到关注和了解民生。这个“生”是生活的“生”,也是生命的“生”。关注民生,就是要知道他们的生活,还要知道他们的意见和批评。这一点对领导来讲太重要了。有人说有些领导这样做不一定是真的,我认为判断真和假的标准要看他对民生的重视是一时还是一生。只有坚持到底、一生不变,它才是真的;只能一时做到,那它就不是真的。只有持久的才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才能持久。

罗学勇(信息学院2006级硕士生):您在日本访问的时候,在日本国会演讲说:“与国人交,止于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10)您是工科出身的,却能够如此博学。希望您能给我们提点建议,使我们在学好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温家宝:学工科的,文学知识的重要性不亚于文科。为什么呢?我在大学的学习时间安排是各占50%。50%是学校规定课程,叫规定动作;50%叫自选动作,这自选动作就是我当时积累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是节假日,我100%都搞自选动作,这点很重要。有的同学满足于规定动作,那是不行的。

李 林(商学院2005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我是山东人,在人大读博士研究生,我代表青年研究者问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青年研究者,特别是社科方面的研究者,如何把科研创新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民生相结合,如何把学术贡献和实务贡献相结合,您能给我们提点建议吗?

温家宝:人大的学生,第一,要把社会、把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为大课题。第二,既要学习业务,就是基本理论,又要重视实践,就是了解社会。世界是无穷的,真理也是无穷的。认识世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追求真理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上学只是个开始,是人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开始,大量的学习是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你到工作岗位上就会感觉到,你学的东西很不够用,还有很多东西不懂,你就知道还得学。

学 生:我现在刚上大一,参加了学校的支教活动。作为大学生,是否应该更早地去了解社会,我们的社会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温家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11)真实的社会一定不会像理想那样的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社会、改造社会的真正原因。

朱怀强(新闻学院2003级本科生):总理,您在新闻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实践方面能不能给我们提点建议?

温家宝:新闻最重要的是它的真实性,真实是很多因素决定的:第一要客观,不带任何偏见;第二要深入,不深入,只能看到表面;最后就是责任,作为新闻工作者,责任第一,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做到报道的真实和客观。有一次我在欧盟(12)总部会见记者,有位记者问我一个自由、人权方面的问题。我就引用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话,我说美国曾有一位著名的报人,叫斯特朗斯基(13),这个人在美国非常有名。他大概是生活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现在已经去世了。他说,你要了解民主和自由,不要只是坐在图书馆里读亚里士多德(14),应该多坐公共汽车和地铁。这个话很简单,但寓意很深刻。一位路透社(15)的记者中午吃饭时就追过来问:你这个话,引用哪里的?我就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外交部中午打回一个电传,很快把原稿传回来,说明我引用的是准确的。我没想到他们很重视我这句话。

孙 超(统计学院2006级本科生):总理,您说21世纪是电子和数据的世纪,那么就数据和统计来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将会起到哪些作用呢?

温家宝:数据太重要了,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是制定政策的一个依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据。比如说现在搞宏观调控,国内生产总值GDP多少,物价指数CPI多少,货币供应量M1、M2多少,这些数字都到你的脑海里后,你就会对宏观经济有个总体判断。比如说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1.1%,CPI上涨2.7%,其中3月份上涨3.3%,这些数字告诉你经济发展较快的状况。比如说M1是包括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在内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包括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达到17.8%,M2增速超过19%,这说明流动性很充足。我们就会根据这些情况做出一个判断,我们的经济发展快了,但是还没有到“热”。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不要由快而转向热。但这些数据都是哪里来的?都是统计而来的。有些数据,统计局也不一定知道,比如,一斤猪肉现在市场上卖多少钱?我有次就在外面讲,中国一些重要商品现在的价格是多少,他们评论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的总理能够把价格说得那么清楚。我说我必须知道这些情况,花生油价格上涨多少,粮食一斤多少钱,国家库存多少,你必须说得出来。不只说出来,你还得一直关心它。我今年“五一”节的饭是在工地上吃的。我要1个包子,服务员给我2个包子。1个包子5毛钱,2个包子1块钱,1碗小米粥5毛钱。我算了一下,我吃2个包子差不多了。我65岁了,工人起码得吃5个,少的,女工也得吃4个。那么4个包子就是2块钱,加上1 碗小米粥,2块5毛钱,对吧?那么男工人就得3块钱。这是最简单的饭,什么菜都没有,4个包子1碗小米粥。吃一顿饭,我就得知道它的价钱。

 注 释

(1)陕北公学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敌人后方办学。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1948年8月24日,该校改名为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在华北大学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

(2)纪宝成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3)农业税费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

(4)农业特产税是国家对从事农业特产生产经营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项税收。现已取消。

(5)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的制度。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规范化的社会
救助制度。

(6)《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7)《贞观政要》为唐代史学家吴兢(670-749)所撰,是一部政论性史书。

(8)《唐书》,这里指《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由后晋刘籧监修,作者为张昭远、贾纬等。《唐书》是其原名,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

(9)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慎终》中魏徵的上疏。

(10)这句话是温家宝同志2007年4月12日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引用的。其中,“与国人交,止于信”出自《大学》,“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

(11)见东汉王充《论衡》。

(12)欧盟(EU),即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的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发展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13)斯特朗斯基(Simeon Strunsky,1879-1978),美籍犹太人,著名评论家。出生于沙俄时期的维特布斯科(今白俄罗斯境内)。1900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00-1906年担任《新国际百科全书》编辑,1906年起先后任《纽约晚邮报》评论员和文学编辑。1924年加入《纽约时报》。在《纽约时报》工作期间,他在该报“时报话题” (Topic softhe Times)栏目下撰写了一系列评论文章,风格犀利,笔法细腻,广受好评。

(14)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马克思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15)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0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Paul Julies Reuter)在德国亚琛创建,1851年迁址到伦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09年9月4日)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我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和老师们座谈,听取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来了。在教师节前夕,我用整整一个上午听5堂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想深入地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我首先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主要是听老师们的发言。为了使会议开得活泼一些,在大家发言之前,我想对上午的5堂课做个点评,互相切磋。如果说得不对,请你们批评。

第一堂听的是数学课。这堂数学课主要是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老师讲清了概念,这非常重要,基础课必须给学生以清楚的概念。她还讲了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条件,以及两边一角全等的几种情况。老师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启发同学们来回答。老师在问到学生如何丈量夹角的度数时,同学们回答了好几种,比如用量角器、圆规、尺子。我觉得这堂课贯穿着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知识, 还要学会应用的理念。最后老师提出两边夹一角的判定方案,也就是SAS判定方案,并且举出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一是做一个对称的风筝,这个对称的风筝实际上是两边夹一角的全等三角形;二是一个水坑要测量中间距离,水坑进不去,是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边相等,用这个概念通过全等三角形把这个边引出来。这两个例子都是联系实际教学生解决问题。所以这堂数学课概念清楚、启发教育、教会工具、联系实际,说明我们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进。总的看这堂课是讲得好的,但是我也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觉得40分钟的课的包容量还可以大一点,就是说,一堂课只教会学生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内容。

第二堂听的是语文课。老师讲的是《芦花荡》〔1〕。在座的可能有不少老师讲过,我过去也读过,但今天和学生们一起读,觉得别有一番新意。缺点是开始没把作者的简要情况给同学们介绍。既然是讲《芦花荡》,作者又是孙犁〔2〕,是中国现当代的著名作家,他曾经写过什么著作,有过什么主要经历,我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讲讲。但是老师没有讲,也许是上堂课已经讲过或下堂课要讲。孙犁是河北安平人,他长期在白洋淀一带生活,1937年参加抗日,所以他才能写出像《芦花荡》和《荷花淀》〔3〕这样的文章。讲作者的经历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作品源于生活。孙犁于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以后,到过延安,然后陆续发表了反映冀中特别是白洋淀地区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中像《荷花淀》《芦花荡》都受到好评。但我紧接着就有一个惊喜,这是我过去上学时没有过的,就是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 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紧接着老师又叫学生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这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以为非常重要。3300字的文章要把它概括成为三句话:护送女孩,大菱受伤,痛打鬼子。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抓住文章的核心,这不容易。我上学时最大的收获在于逻辑思维训练,至今受益不浅。这种方法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紧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懂得写人和写事,这里既贯穿着认知,又贯穿着思考和提升。老师特别重视人物的描写,因为孙犁这篇文章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写了一个性格鲜明的抗日老人,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四个字———自尊自信,这是他人格的魅力。因为他能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镇定,当他认为这件事情做得不好时又十分懊丧。语文教师还让学生进行了朗诵。我以为语文教学朗诵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口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我们引申开来,由逻辑思维到渊博的知识到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诵,就是一次很好的演讲,需要从小锻炼。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课文的高潮时,她讲这位老人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老当益壮,点出老人的爱国情怀,然后概括出老人最大的特点是抗战英雄,人民抗战必胜,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讲到这堂课的中心思想是要热爱祖国。这样,就把课文的内容升华了。

第三堂听的是走进研究性学习课。这是我从来没听过的课。听了课我懂了,其实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我们可以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来深究科学的原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堂课老师讲的是“教室”,就是讲要建好的教室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回答,几乎我想到的他们都谈到了,从窗户到门,从隔音到节材。最后,老师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叫作:你想研究什么问题——研究“教室”;怎么开展研究——研究“教室”的方方面面;和谁一起研究——老师和同学;怎样表达研究成果——把学生的经历、实践和参与结合在一起。但我坐在课堂上就在想,非常重要的一点学生们却没想到,就教室而言,建筑安全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没想到,教师也没想到。经济适用都想了,但是安全没想到,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想到防震知识,这算个缺点吧?这堂课讲得还是不错的,比如教室的设备甚至深入到多媒体、投影、摄像头,节能深入到节能材料,深入到经济上的性价比。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这个学生也可能不知道老师备课的内容是要讲“教室”,但是老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教这堂课要求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学生爱好涉及的是大自然,老师讲的是“教室”,而对学生好奇的大自然应该给予积极回应。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因势利导,问他看过多少种岩石,知道名字吗?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4〕、岩浆岩〔5〕(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6〕,启发学生热爱岩石,从而热爱地质。我不是让老师把原来备课的内容改变,而是因为学生想听的是大自然,老师要讲小空间,用简练的语言和提问的方式回答大自然的问题是必要的,而且并不困难。最后,老师展示了这个学校的研究成果,三十五中做过园林研究,做过抗紫外线的研究,做过冬小麦的研究,做过城门与城墙的研究,做过节水灌溉的研究,做过环境因素和生物的研究,还有很多学生获奖。这是一堂很好的课,但老师可以更放开一些,不要求老师是万能的,老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回去思考,下次再给他们解答。

第四堂听的是地理课。老师用提问的方法,问学生暑假到过哪些地方。我真没想到学生到过那么多地方,不仅是国内,而且到过国外。我仔细翻了课本。这门课把我们过去的地理与自然地理合并了,甚至扩展到把地理、地质、气象、人文结合起来,是一本综合教材,可能现在学地理的时间要比过去少了。但是讲华北时一下子我就听糊涂了,因为课本讲的既不是自然分界,又不是经济分区,也不是行政分区,华北怎么把陕西、甘肃和宁夏包括进去了?课本对中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不足,无论是自然的、经济的还是历史沿革的划分都没能讲清楚,有的是错误的。此外,课本关于中国的区域差异一章就讲了中国的五大区域,即华北、青藏、沿海、港澳和台湾,这就更不全面了。我赞成把地理、地质和气候结合起来,这就如同把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一样。过去大学的地质地理系就包含这三个方面。已故的刘东生〔7〕院士之所以在研究黄土高原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厚、面积最大的黄土层,这给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地理、地貌、地质和气候的关系,特别是黄土的成因以及黄土形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得很深。我赞成编写教材时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但要把基本概念讲清楚。现在孩子们见识很广,他们到过很多地方,老师讲得也很好。课本要保持严谨规范和学术的百家争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地理学真正的科学内涵。

最后我听了一堂音乐课,应该说是欣赏了一堂音乐课。老师很活泼,这堂课先是播放了迈克尔·杰克逊〔8〕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9〕,这堂课的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我对音乐是门外汉,但是我边听边感到这是一堂艺术熏陶课,对孩子是艺术的熏陶,也可以说是堂美学课。美学是什么?大概中学没开过这门课。中国研究美学有名的是朱光潜〔10〕先生。美学从大的方面讲就是真善美,就是世界事物的真善美,这就是那首歌〔11〕的真谛。因此,听完课我就即席讲了一篇话,我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堂音乐课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来懂得人世间的爱,懂得人世间的真善美。其次是人们的心底。孩子们都有心理活动,就是孩子们心底都有知、情、意。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爱心,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在河南南阳我给学生们在黑板上题词就是三句话:爱父母,爱老师,爱南阳。我认为这是思想教育,孩子们记得清清楚楚。人最起码的爱就是这些,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再归结起来就是爱祖国了。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有爱心,懂得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这就要求学生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什么?就是追求真知。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画家。他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钱老曾经亲口对我说:我现在的科学成就和小时候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是分不开的。因此, 他提倡学理科、工科的也要学艺术,学艺术的也要学工科、学理科。他在被授予功勋科学家时的即席讲话说:“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我的夫人。”他夫人蒋英〔12〕是钢琴家。我对他夫人说:你的艺术对他的科学工作很有启发。追求真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趋善避恶,为民造福,应该是美学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应该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爱好。上午听课时我也服从音乐老师的命令做了游戏,感觉和孩子们在一起非常幸福。我对孩子们说:我爱你们,我祝福你们。

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入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任继愈〔13〕老先生90岁生日时,我给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不是感谢信,而是对教育的建议信。我坦率告诉大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得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近这次我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最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14〕做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他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的智慧。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许多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们出去这么多留学生,也成长了一批人才,充实了各行各业,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每每想到这些,我又感到很内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 还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原因。

老师们都很辛苦,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旺、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曾经引用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这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讲的。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16〕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和老师的培养。我们国家大约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 其中中小学教师1200万。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

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我想提四点要求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 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第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前两年我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

最后,我想对老师提点要求。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实验二小霍懋征〔17〕老师的话。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希望拍一部反映老师教书育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的电影或电视剧。我在这里也大声呼吁, 希望能有更多描写老师的影视作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刚才座谈时有的老师提到要给教师创造培训的条件,我完全赞成。要建立包括脱岗轮训、带薪培训的制度,当然要讲求实效,把好事真正办好。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不久前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他提到:现在青年学生自杀的很多,小小年纪厌世甚至走上绝路,总理能否在9月1日开学时专门和学生在网上对话,告诉学生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所说的事虽然是极个别的,但必须引起重视。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老师能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爱心是不可能的。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从今年起,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元,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元。这不是简单地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到基层、农村和边疆地区任教。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有些国家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终身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注释

〔1〕《芦花荡》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生活和战斗情景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描写了美丽独特的芦花荡,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使读者享受到美的心灵体验。

〔2〕孙犁(1913-2002),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36年到安新县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他被誉为“荷花淀派” 创始人。

〔3〕《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姊妹篇,“白洋淀纪事”之一,也是孙犁作为“荷花淀派”创始人的代表作品之一。

〔4〕沉积岩,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

〔5〕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岩浆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6〕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

〔7〕刘东生(1917-2008),中国地质学家。辽宁沈阳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在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黄土研究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黄土之父”。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Jackson,1958-2009),美国流行音乐歌手,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

〔9〕《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亦称《四海一家》《天下一家》。1985年,“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该曲,后由迈克尔·杰克逊独自填词完成。它是1985年1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生存援助音乐会”的主题歌,由45位美国歌星联合演唱,昆西·琼斯负责制作,旨在声援向非洲饥民捐款的大型慈善活动“美国援非”。此曲震撼了亿万人的心,风靡全球。

〔10〕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5年起先后赴英国、法国研习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史,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任职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等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三、四届民盟中央委员。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1〕指《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首录制于1986年的中国公益歌曲,由郭峰作曲,陈哲等作词,100多位中国流行音乐歌手演唱。

〔12〕蒋英(1919-2012),中国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浙江海宁人。她尤其擅长演唱德国古典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13〕任继愈(1916-2009),中国哲学史家、宗教学家。山东平原人。1942-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所长、教授。他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2005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14〕布朗(GordonBrown),1951年出生,2007-2010年任英国首相。

〔15〕夸美纽斯(JohannA.Comenius,1592-1670),捷克教育家。他是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其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16〕门捷列夫(Менделеев,1834-1907),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17〕霍懋征(1921-2010),中国教育家。山东济南人。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其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几十年来,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同志称她为“国宝”,温家宝同志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

就《乡村八记》〔1〕致范敬宜〔2〕的信

敬宜同志:

3月30日的信及所附李强〔3〕《乡村八记》早已收到,迟复为歉。《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你的几封信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鼓励,深为感谢。专此奉复。

敬颂

教安。

温家宝

2005年4月28日

注释

〔1〕2005年1月底2月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放寒假回家,利用春节前八天时间,独自对家乡山西省沁源县一带的农村现状进行了调查。随后,他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份四万字的调查报告,名为《乡村八记》。报告细致地反映了其家乡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深受感动,将它寄给温家宝同志。

〔2〕范敬宜(1931-2010),江苏苏州人。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等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李强时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是《乡村八记》的作者。

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

致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的信

孩子们:

你们签名赠给我的画集《美丽的花朵》收到了,非常感谢。当我看到你们精心创作的作品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不是一般的画作,是你们在那场悲壮的抗震救灾中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你们敢于面对灾难,充满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你们在废墟中站立起来,挺起不屈的脊梁;你们把痛苦和大爱深深埋在心里,化作前进的力量。你们幼小的心灵经过磨难,变得更纯洁、更庄严、更坚强、更美好。你们已经懂得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去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你们就是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绽放出的最美丽的花朵,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纪念那些遇难的人,特别是孩子们,最好的行动就是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国家的灾难频仍而深重,唯有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和不懈的奋斗才能战胜它,从而使人们,首先是孩子们生活安宁、和谐、幸福。你们在画中表达了对我的想念,我也想念你们,想念灾区所有的孩子们。

我深深地爱着你们!

温家宝

2009年4月26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 14:23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