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世界著名空降作战点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世界著名经典战例点评系列丛书

 

【基本信息】

作者:赵建兵 任令钦 乔凤卫 编著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内容简介】

辽阔无垠的天空,历来为众多军事家所向往。“动于九天之上”,取而胜之,更是冲击着无数革故鼎新的军事天才。空降作战室航空技术高度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军事的产物。飞机和降落伞的问世,为实施空降作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目录】

初识空降作战(代前言)

【战例精选之一】

首都被空降兵占领——德军闪击挪威

专家点评:占领他国首都,空降兵兵不血刃.

【战例精选之二】

刺向要害的尖刀——德军伞兵飞夺埃本·埃马尔要塞

专家点评:主动权必须在机动部队

【战例精选之三】

血色腥空——德军空降兵“绝唱”克里特岛

专家点评:空降兵,开创登岛作战新样式

【战例精选之四】

空降兵失意西西里——盟军在西西里的空降作战

专家点评:锻造独立指挥和独立作战的能力

【战例精选之五】

“魔鬼的杰作”——德军空降兵营救墨索里尼

专家点评:人可将“疯狂”演绎得近乎完美

【战例精选之六】

“最长的一天”——“霸王行动”中的盟军空降作战

专家点评: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成功范例

【战例精选之七】

遥远的桥——“市场‘花园’”行动中盟军空降兵的悲歌

专家点评:一本反面教科书

【战例精选之八】

微笑面具下的匕首——前苏联出兵空降捷克斯洛伐克

专家点评:空降兵成了挥向“盟友”的铁拳

【战例精选之九】

机降奇袭恩德培——以色列突击队空降乌干达营救人质

专家点评:奇迹源于大胆创新和过硬的素质

【战例精选之十】

夜幕下的精英——英军特种部队空降马尔维纳斯群岛

专家点评:马岛战争——直升机之战

【战例精选之十一】

石榴岛上空的“暴怒”狂飙——美军立体入侵格林纳达

专家点评: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全新尝试

【战例精选之十二】

颠覆传统的急先锋与多面手——伊拉克战争中美、英空降部队的作战行动

专家点评:采取多种手段,担负多种任务,突破空降兵传统运用模式

【专家总评】 21世纪空降作战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选读】

【战例精选之一】

首都被空降兵占领——德军闪击挪威

●豺狼在短暂休憩后,一次致命的跃击

●幼稚的“中立”面对野蛮的实力是如此无助

●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作战

●一个国家的首都第一次被空降兵占领

●罕见的入城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宣而不战,致使其在东欧最强大的军事盟友——波兰,在一个月内败亡。在波兰被征服之后,接下来竟然是六个月的平静,整整半年多“西线无战事”。这种和平是战争的间歇和准备期。准备的方式和程度,直接决定了下一场战争的形态和结果。但这种准备是隐蔽着的,不到爆发那一天甚至不到战争结束,谁也无法准确地看到谜底。德意志民族不是用思想拷问世界,就是用鞭子拷打世界。德军也毫无保留地继承了民族的优秀特质,总在不停地创造历史。征服波兰之役,人们首先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群和排山倒海的坦克集群,这是希特勒手中的两把“闪电钢刀”。人们被这个战争疯子的狂劈乱舞惊呆了,根本没有想到他还有同样毒辣致命的“软”兵器。正当人们庆幸纳粹的铁骥止于波兰时,希特勒又一次暴风骤雨般地闪击,彻底打碎了绥靖主义者的幻想,而且居然是以一种无人能够预见的方式。而这又印证了一个不成文的战争规律:下一场战争总是让过去和今天意想不到。

“奇怪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纳粹德国悍然出动58个师、25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从波德边境和东普鲁士等三个方向,向波兰发动了全面进攻。9月3日,英、法政府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向德国宣战,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根据希特勒的设想,德国视占领波兰为其称霸欧洲和征服世界计划的一部分,灭亡当时英、法在东欧最强大的军事盟友波兰,可以为德国在欧洲同英、法争霸以及入侵苏联创造条件。

然而,正当波兰人用“骑兵的长枪”与入侵德军“坦克的大炮”浴血奋战时,英、法却宣而不战,使得东线炮火连天,西线却安静得出奇。为了欺骗世界舆论,同时也是为了稳住英、法,避免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希特勒纳粹政府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长篇累牍的演说、电台报社的大块文章,似乎都在发出一个信号——只要英、法承认德国吞并波兰,德国就会保证欧洲其余部分的现状和英、法等国的安全。西欧国家以按兵不动回应了纳粹德国的信号,并企图以此达成某种“默契”。全世界能看到的,就是战神似乎在西线睡着了。人们把英、法军队在西线战场上这种奇特的现象称为“奇怪的战争”、“假战争”。

事后,由于法国的沦陷,德国人得以俘获法军统帅部的全部档案。他们在其中曾经挑选了一部分具有煽动性的文件来加以公布。这些文件可以显示出同盟国领袖们是如何花费了一个冬季的时间来构想各种不同的攻势计划:取道挪威、瑞典、芬兰以进攻德国的侧后方;透过比利时以进攻鲁尔地区;借道希腊和巴尔干以打击遥远的德国东面侧翼;进攻苏联在高加索的大油田,以切断该国对德国的石油补给来源。这一大堆奇思异想,足以证明同盟国领袖们的想象力是何等丰富,他们简直是生活在一个梦想的世界中。直到希特勒发动攻势时,才好像一盆冷水浇在他们的头上,把他们从美梦中惊醒了。“奇怪的战争”实际上并不奇怪,只不过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亚瑟·内维尔·张伯伦(1869.3~1940.11),英国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对希特勒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备受谴责。]“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在战争中的继续运用。英、法军队所以“静坐”,就是怕打;所以弄“假”,只因心存幻想。

殊不知,在和平的烟幕下,希特勒给自己争取到了足够的幕后准备时间,纳粹德国无时无刻不在加紧准备着对西线的进攻。到1939年11月中旬,德国已经将2个集团军群的领率机关、5个集团军指挥机关和47个师,从波兰和德国中部调到了德国西部边境。

 

斯图登特献计

希特勒最终采纳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准备继续在西线发动疯狂进攻,主要目标指向了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但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希特勒面前:隆冬将至,德国的重要战争物资铁矿砂的供应由于海道冻结出现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刚愎自用的希特勒仍然坚持自己的战争逻辑。他说:“我们已经吞并了奥地利,变波西米亚为‘保护国’,现在又征服了波兰,我们日耳曼民族是战无不胜的,我们应该尽快利用最有利的时机进攻英、法。占领比利时和荷兰势在必行。”但是,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当前形势下,取得挪威基地更是迫在眉睫。第一,必须防止英国人占领挪威,防止英国利用挪威的海、空基地来攻击德国。第二,德国占领挪威,将会保证瑞典的铁矿砂顺利通过纳尔维克港源源不断供给德国。第三,挪威的港口可作为我们的海、空基地,为德国舰队提供新的活动区域和疏散区域,可以缩短通往大西洋的距离,粉碎英国人封锁北海的企图,并可以为德国空军进攻英、法缩短300多千米的路程。虽然希特勒也认为雷德尔元帅的考虑是正确的,但他实在不想抽出太多的兵力花在占领挪威上——这样会削弱西线进攻荷兰和比利时的力量。

此时,时任第7空降师师长的库尔特·斯图登特认为表现自己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因为从挪威的地理位置看,要想突袭,空降的方法最有效。于是他向希特勒提出了空降突击的建议,说突击挪威只需要1个伞兵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再以1个步兵师配合就足够了,并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拟制作战计划的任务。这样正中希特勒下怀,他对斯图登特此举甚为赞赏,并且迅速转变了对先攻取挪威的态度。希特勒对斯图登特说:“在波兰战役中我们有意不使用空降部队为的是避免过早地暴露秘密。但是现在准备立即展开西线的大规模攻势,该是使用空降兵的时候了。您是德意志的勇士,德意志人民将因您而自豪,按照您的想法去创造奇迹吧。”

这样一个狂妄的决定,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希特勒的参谋们还是按照希特勒的意图立即着手拟制作战计划。在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斯图登特。库尔特·斯图登特生于1890年,出生于勃立登堡的一个贵族大地主家庭。1911年被任命为约克文伯爵的驻瓦腾贝格步兵团第1营的军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参谋人员和飞行员参加了东线和西线的战斗。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被禁止发展军事航空兵。但在国内,开设了许多飞行学校,名义上是发展体育飞行和商用航空,实际上其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退役的飞行员。在柏林,还公开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央飞行局的政府组织,实际上是德国空军的最高领导机关,斯图登特也被选入其中。1932年后,他奉命担任德国航空技术学校的校长,任务是为将要诞生的德国空军培训技术人员。1933年6月,希特勒任德国首相后,随即下令组建一支强大的空军部队,由当时担任普鲁士内政部部长的戈林负责。1938年7月,当时已担任纳粹空军司令的戈林命令斯图登特把德国现有的空降兵部队,以及所需的空运部队组合在一起,编成第7空降师,由斯图登特任师长。第7师配备了容克-52(Ju-52)飞机,是当时世界公认的最好的飞机之一。这种飞机可运载20名士兵或两吨货物,航程达到1280千米。此外,第7师还装备了大量DFS-230型滑翔机。伞兵配备了RZ16型降落伞,采用绳拉开伞方式。RZ型系列伞的最大优点是开伞快,适合于低空开伞,通常的伞降高度为120米,最低高度可达80米。这些装备无疑使第7师的作战能力如虎添翼。但是当欧洲战云密布,德国以空降兵、坦克兵和飞机为代表的可怕攻击力量已显露出来的时候,英、法仍然在考虑混凝土堡垒的马奇诺防线之后的地面防御问题,即便在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后,西方盟国仍然固执己见,不愿发展独立的空降兵。斯图登特为这次行动作了周密的计划。他多次会见挪威的法西斯分子吉斯林,详细了解挪威的兵力部署:挪威只有6个师的兵力,飞机190架,老旧舰艇64艘。而且挪威6个师的部署很分散,有2个师在奥斯陆附近,其余4个师分布在卑尔根、特隆赫姆、纳尔维克、克里斯蒂安桑等地。针对这一兵力部署,斯图登特的作战思想是先用伞兵和机动部队占领奥斯陆的法内布和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这是此次行动的关键。只有占领这两个机场,才便于空运大量部队进入挪威的心脏地区,而后迅速向周围扩展,连成一片。他的想法得到了希特勒和福尔肯霍斯特的肯定。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中立”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丹麦、挪威等都是小国,国防力量薄弱。丹麦只有2个步兵师,1935年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认为加强战备反会引起德国的猜疑,因而未作战争准备。挪威有6个步兵师,但人数不足,并分布在全国各地,其防御作战计划是建立在英、法派遣远征军的基础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初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竭力奉行中立政策,据说是借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这一政策得到了丹麦、瑞典和挪威人民的广泛拥护。这些国家认为,中立政策可以避免卷入帝国主义同盟之间的武装厮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仍然顽固地奉行着一厢情愿的中立政策。如在1939年11月30日,芬兰与苏联因为领土纠纷发生战争。1940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大量飞机、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等武器装备芬兰,并派遣不少于3个师的兵力组成远征军增援。芬兰外长瓦·唐纳为此出访瑞典,请求瑞典派3万名志愿军参加对苏作战。但是第一次出访没有结果。13日,唐纳再度到瑞典访问。2月23日,瑞典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预苏芬冲突,不准盟军借道其领土。而在此前数日,即2月16日,英国“哥萨克”号驱逐舰在挪威领海的约星峡湾袭击了德国的“阿尔特马克”号辅助舰,救出了船上299名英国俘虏。但翌日,挪威政府即发表声明,抗议英国破坏中立法,并向英方提出照会。2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下院作答说,挪威准许德国人使用自己的领海,运输英国俘虏到德国俘虏营去,这本身就已经违反了国际法。

3月2日,法国陆军情报局发出了德国准备进攻丹麦和挪威的警报。但是在同一天,瑞典和挪威再次发出关于同盟国的军队和战争物资不得借道他们领土的警告。挪威和丹麦认为,只要保持中立,就会受到德国和英、法的尊重。

然而,宣布中立真的可以在战争中避免创伤吗?国际法在野蛮和霸权面前是脆弱的。显然,这一次他们又错了。

丹麦、挪威和瑞典对于英、法和德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扼海上要冲;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德国一旦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可以限制英国舰队在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行动,德军舰艇则可畅通无阻地进入北海和大西洋,保障瑞典的铁矿砂安全运抵德国(德国每年消耗1500万吨铁矿砂,其中1100万吨要取道挪威从瑞典进口)。正因如此,德国法西斯在经过一番密谋策划之后,便做好了向仍然沉睡在“中立”梦想中的丹麦和挪威“开刀”的决策。

 

“威塞尔演习”计划

1940年3月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进攻丹麦和挪威的战争训令,战役代号为“威塞尔演习”。根据这一计划的安排,德国入侵挪威的突击部队由伞兵第1团和步兵第163师组成,总指挥是尼科拉·冯·福尔肯霍斯特将军,伞兵和全部飞机由汉斯·盖斯勒中将统一指挥,伞兵第1团的团长由斯图登特手下最优秀的团长威廉·萨斯曼将军担任。

“威塞尔演习”安排如下:

第一步,德军用欺诈、突袭的手段夺取丹麦,获得进攻挪威的立足点。

第二步,在空军的有力掩护下,使用海军突击登陆,占领挪威沿海主要港口。

要求在行动开始时及时通知丹麦和挪威,使行动“具有和平占领的性质”。同时又强调“必要时将显示海、空军力量,以施加相应必要的压力”,“若仍遇到抵抗,则可使用一切军事手段予以粉碎”。福尔肯霍斯特将军打算利用敌人缺乏机动性的弱点实施突然袭击,首先用驱逐舰将地面部队运送到码头,从那里上岸对挪威各师所守备的城市实施进攻。伞兵和机动部队将攻占设在奥斯陆和斯塔万格的飞机场,这是此次战役胜利的关键。为此,福尔肯霍斯特将军要求第1伞兵团团长萨斯曼要确保万无一失。

其实,这是一个疯狂而冒险的计划。这样干,势必要和占据海上优势的英国海军交锋。德国虽然也扩充了一支现代海军,但其实力还不能与老牌的英国海军同日而语。

其中,空降作战计划的要点是:第一阶段,使用伞兵在丹麦战略要地空降,以保障从海上登陆的部队和从地面越过边境的部队快速向前推进,一举占领丹麦。与此同时,使用另一支伞兵夺占挪威南部的重要机场,保障主力机降,而后从后面突击挪威港口,接应登陆部队登陆。第二阶段,视情况,在挪威中部、北部地区空降,以保障地面部队快速向内地发展,达到迅速占领挪威全境的目的。空降兵在第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是:在丹麦,夺取奥尔堡2个机场,夺占丹麦首都的门户——沃尔丁堡大桥;在挪威,夺取奥斯陆的法内布机场,夺取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德入侵部队的总指挥官为福尔肯霍斯特上将,伞兵及航空兵由第10航空军司令盖斯勒中将指挥。保障空降的有第5航空队以Ju-52为主的500架运输机,德国北部的施塔德、石勒益格及韦特森3个机场为空降出发机场。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希特勒特地向他的空降部队作了战前动员:“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是从德国军队中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战斗员,你们一定要积极、勇敢、坚定,要充分认识我们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们都要勇往直前。因为你们是德国的骄傲,德国的化身……”

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军开始执行“威塞尔演习”计划,入侵丹麦、挪威的作战正式开始。

 

兵不血刃奥斯陆

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国以防止英法入侵,武力保卫丹麦、挪威中立为名,兵分三路向丹麦和挪威的4个机场同时发起空降突击。

第一路德军突击队直扑丹麦奥尔堡两侧的机场和沃尔丁堡大桥。

夺占奥尔堡机场。奥尔堡位于日德兰半岛北端,是丹麦的一个重要城市。该市东西各建有一个机场,是联结首都哥本哈根的唯一空中通道。夺占奥尔堡机场,可使德军航空兵向北推进300多千米,以此作为前进基地,对进攻挪威的地面作战部队实施空中支援和增援。4月9日5时30分,空降兵第4连1个排乘坐第1特殊任务轰炸航空兵团第8中队的4架容克-52运输机,从韦特森机场起飞,于7时顺利在丹麦北部奥尔堡的两个机场伞降。在德军的突然袭击下,丹麦军队未作任何抵抗,空降兵着陆后遂以小部兵力进行警戒,主要兵力立即占领跑道和一些指挥设施,以保障后续部队机降。7时30分,运载准备用于挪威作战的机降兵第159团的150架Ju-52运输机到达两机场上空,在空降兵的协同下,运输机群非常有序地成功着陆。8时40分,2个机场的德军在第159团团长的统一指挥下,占领了机场周围的一些要点和重要目标,控制了两个机场。使奥尔堡成为德军向挪威空运部队的跳板。

夺占沃尔丁堡大桥。西兰岛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地,丹军在此部署重兵防守。该岛南侧为洛兰岛,是西兰岛的重要门户,但防御力量相对薄弱。连接两岛的是长3500米的沃尔丁堡大桥。夺取该桥,对于登陆兵从洛兰岛向西兰岛进攻极为有利。在向奥尔堡空降的同时,伞兵第4连的其他人员在连接西兰岛与法尔斯特岛的沃尔丁堡大桥附近以400米的高度伞降。伞兵着陆时,地面没有枪炮声,也没有警报声,丹军阵地一片寂静。因此,伞兵抬着装有重武器和弹药的空投箱,只用随身佩带的手枪冲入丹军阵地。数分钟内便解除了大桥南端守备分队的武装。随后,1个班利用缴获的自行车,迅速奔到桥上,并向桥北端冲去,桥北端丹军守桥卫兵随即投降。空降兵占领了沃尔丁堡大桥之后,在大桥两端构筑防御工事。至此,德军兵不血刃,完整无损地夺取了这座3.5千米长的大桥。这一交通咽喉被控制后,从格塞岛登陆的德军进攻部队毫无阻挡地向丹麦内地推进,一举进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战仅四个小时,丹麦便宣布投降。

第二路德军突击队的目标是攻占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法内布机场。

原定作战计划是两个连的伞兵搭乘运输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在法内布机场伞降,占领机场后步兵乘运输机在机场机降。运载第1伞兵团第1、2连飞往首都法内布机场的第1波29架Ju-52运输机,分别从施塔德、石勒益格和韦特森起飞,在气流多变、狂风怒吼的恶劣气象条件下,飞机低空飞越了斯卡格拉克海峡。伞兵第1团的一部分飞向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其他飞机飞向奥斯陆的法内布机场和奥尔堡港口。伞兵的任务是夺取机场,以便步兵能够大规模机降着陆。机舱内的伞兵头戴无边钢盔、穿着旁边系带的皮靴,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正规的空降攻击,新奇而刺激,士兵们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熟悉空军的人都知道,天气往往有着比司令更大的决定权。运载第1伞兵团第1、2连飞往挪威首都法内布机场的第一波29架运输机在飞越斯卡格拉克海峡时能见度不足20米。机翼下是蜿蜒起伏的群山。这是远比挪威军队更危险的敌人。机群被迫改在刚刚占领的丹麦奥尔堡机场降落。

第二攻击波是满载163师324步兵团2营步兵的机群,这时正按原命令飞往法内布。按计划,他们将在第一攻击波的伞兵夺取机场后,进行机降。由于第一攻击波伞兵的改降,让只会发布命令却无真正军事才能的戈林感到惊慌。他严厉命令盖斯勒中将召回正在飞往挪威的所有飞机。他本能地想到,这些毫无自卫能力的运输机在一个充满敌人的机场上着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屠杀情景。

然而“战地空运司令”加布伦茨却不同意这个命令。他认为机群已经接近目标强行着陆也可以突破敌人防御。盖斯勒无法说服加布伦茨,只好以“第10航空队”的名义直接向机群发出返航命令。

指挥第二攻击波的2营营长埃里奇·瓦尔特上尉对这一命令疑窦重重,如此重大的命令为什么是第10航空队发出的,而不是自己的直接上级“战地空运司令”发出的呢?当然,他并不知道第一攻击波没有完成夺取机场的任务。因此,他认为这是敌军发出的假命令,没有执行,指挥所属的飞机在茫茫浓雾中继续朝挪威人控制的法内布飞去。忽然,云开雾散,法内布到了。仿佛是对他们冒险精神的褒奖,这里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瓦尔特上尉向下观察着盘旋了一周。这是一个山石环抱的小型机场。瓦尔特正在想着从哪个方向着陆,几条火龙与飞机擦肩而过。这是在法内布上空担负掩护第一攻击波任务的德空军8架ME-110战斗机,它们在半小时前就和挪威的9架“斗士”战斗机战在一起,由于等待运输机的到来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油料耗尽,在第1运输机编队进入机场上空时,即在法内布机场降落。在失去掩护的情况下,埃里奇·瓦尔特驾机第一个着陆,他们使用飞机上的机枪压制了机场上的守军。但他乘坐的飞机在机场各个方向火力的射击下成了一堆废铁,瓦尔特阵亡,他的部下大部负伤。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并没有气馁,随后又有11架ME-110战斗机在机场着陆。9时17分,运载步兵的飞机飞来,每5架为一组,在已着陆的战斗机火力掩护下顺利着陆。机降步兵和机组人员一起,攻击了机场内的守军,夺取了1个挪军机枪阵地,控制了机场。此时,德驻挪威使馆的空军武官驱车来到机场,他原是来接应空降部队的,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命令机组人员向上发报,告诉法内布机场已被控制。但由于空降计划已被打乱,空降部队分散降落在各个机场,在3个小时后,作战部队陆续向法内布机场空运,直到傍晚,第324步兵团才全部着陆,达到3000余人。

 

现在德军的这些空降兵面临的任务是尽快攻占挪威首都奥斯陆。奥斯陆拥有人口近30万,而德军目前聚拢的人员数量只有数千人。根据目前的态势,德军也怀着一丝侥幸:他们估计挪威军队已被吓倒,不会有什么大的抵抗。为了赶紧占领奥斯陆,根据上级命令,在法内布着陆的空降部队以1500人组成数个阅兵方队,头扎彩带,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以古代征服者的姿态,沿着主要街道开进奥斯陆的市中心。由于空降兵突然出现在首都,挪威政府没有任何准备。同时,德军的行动得到以挪威国防部长吉斯林为首的法西斯特务组织“第五纵队”的策应,因此德空降部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个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德国空降兵的赌注获得了巨大成功。紧接着,空降部队从背后进攻港口,使登陆部队迅速登陆。

几乎是在德军空降法内布机场的同时,9时20分,另一批运载第1空降团第3连的12架飞机,穿过积云,有11架按计划在重要港口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伞降,伞兵跳伞高度为120米,着陆后即展开了迅猛的攻击,经半小时战斗占领了机场。战斗过程中,德军大约有400架飞机在城市上空飞行,包括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输机,这给挪威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后步兵第193团1、2营机降。部队着陆后,从机场向北突击,只遇到了一些零星抵抗,很快占领了斯塔万格。在空降部队进行突击的同时,从海上登陆的部队未遇抵抗,占领了克里斯蒂安桑和卑尔根等港口。至此,德军入侵的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4月9日黄昏时分,福尔肯霍斯特将军抵达挪威实施作战指挥。在第一作战阶段中德军仅以少量的伞兵和步兵就夺取了挪威所有重要城市,这在战争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但福尔肯霍斯特将军并没有陶醉在已取得的胜利之中,而是命令其所属部队加强空降场和港口的防务,Ju-52飞机在空中来回穿梭,不断地运送着部队和物资。

接下来,入侵挪威的战斗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德军决心抢在英军行动之前,向北发展,将分隔的各个空降战斗地域连接起来,并向挪威内地快速推进,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控制这个国家。

4月11日,福尔肯霍斯特将军派出12架Ju-52飞机在挪威北部港口纳尔维克机降了1个山地榴弹炮连,以增援两天前从驱逐舰登陆的德军。飞机在港口北16千米已结冰的哈特维格湖面降落,后来又运送了部队和装备。随后,福尔肯霍斯特又充分利用他所能指挥的每一架运输机,尽快增强驻守特隆赫姆的兵力,Ju-52飞机又重新在结冰的湖上着陆,至4月18日,特隆赫姆的德军已增至3500余名。这个大胆迅速的行动打乱了英军的部署,迫使其撤销了原定在22日将其第147旅在这里机降的计划,而把部队机降在城北160千米处的纳姆索斯和城南128千米处的安达尔斯内斯。旅长菲利普斯准将作战经验丰富,他把进攻的锋芒推向了当博斯,因为当博斯是铁路枢纽站,占领当博斯就可以切断从奥斯陆到特隆赫姆的铁路线,从而分割围歼德军。他令两个营兵力在4月16日夜间进入纳姆索斯,并向南通过格隆向施泰因切尔行进。同一夜间,600多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在翁达尔斯内斯登陆,直插当博斯,两夜之后,英国第148旅随之登陆,加入了进攻当博斯的战斗。

德军也深知当博斯的重要性,但苦于缺乏兵力,只能抽出1个伞兵连的兵力。4月15日傍晚,德第1空降团第1连150人在挪威中部交通枢纽的当博斯城以南6千米处伞降,任务是阻止由奥斯陆撤退下来的挪威部队与从翁达尔斯内斯登陆的英军会合。伞降过程中遭到挪军地面火力的射击。伞兵和投物袋是在大雪覆盖的田野和森林地区着陆的,落地极为分散,只集合了63人,包括2名军官和61名士兵。到第二天早晨,这支小部队切断了当博斯南部的铁路线,并构筑了防御阵地,希望能够坚守到增援部队到达。因为天气不好,不能从空中得到补给,在1500多名挪军的围攻下,被迫撤出阵地,退到一个小村庄里。在石头建筑物之间,这支德军伞兵坚持战斗到4月19日,只剩下34人,全部被俘。

英军乘胜追击,但却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没有继续向纳尔维克进攻,而是于16日将主力开进到港口南部,26日又开往港口北部。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指挥迟缓,英军未能攻克纳尔维克。而德军却牢牢控制了挪威的中部和南部,而且部队已经有增援北部的能力——希特勒入侵荷兰取得了重大成果,能够抽出更多的部队增援挪威的德军。福尔肯霍斯特将军所指挥的部队增加到8万人,足以对抗1.7万名挪威军队和4.5万名英国及其盟国部队。从5月15日至27日,福尔肯霍斯特将军命令大批Ju-52飞机接连不断地向纳尔维克运送伞兵和机降部队,使纳尔维克的兵力已增至10个营,英军在纳尔维克彻底失去了战机。

福尔肯霍斯特将军统率德军挥戈北上,利用大量伞兵超越部署,在英军后方切断了其退路。德军在3天内推进了320千米,英军损失惨重,要么是后路被断而投降,要么是担心后路被断而撤退,于6月8日从挪威全境撤出。以后德军力量得到不断增强,至6月10日占领了挪威全境。英军饮恨纳尔维克。

至此,德国已完全控制了波罗的海咽喉,不仅确保了铁矿砂运输通道的安全,也取得了从海上进攻英国的前哨基地。德军空降突击丹麦、挪威,是战争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降作战和空运补给的战例。500架运输机建起了一座“空中桥梁”。德军在这次作战中,共损失运输机170余架,空降部队伤亡1000余人。斯图登特的作战计划得以完全实现,极大地增强了希特勒军队的士气和声望。德军首次大胆和出其不意地使用空降兵,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获得成功,一时震惊世界。空降作战从此作为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专家点评]

占领他国首都,空降兵兵不血刃

德军闪击丹麦、挪威的空降作战,是德军空降兵首次作战,也是空降作战史上首次以伞降与机降相结合的方式遂行任务的大规模空降作战。此次作战中,共损失运输机170余架,约占总数的34%;空降部队伤亡1000余人,约占参战兵力的10%。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获得成功。尤其是德军以很少兵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挪威首都,一时震惊世界。

固然,由于当时的各国军、民对空降作战处于无知状态,面临从天而降的空降兵一时不知所措,因而使德军达成了超乎寻常的战略突然性。但纵观这次空降作战,确实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建立了空降作战统一的指挥机构。为保障空降作战的圆满完成,德军成立了由盖斯勒中将指挥的第10航空队司令部,统一指挥与保障空降兵的作战行动。该司令部下辖空降兵部队,运输航空兵部队和支援航空兵部队。其中空中输送由第5航空队司令加布伦茨中将指挥,战役初期空降兵地面作战行动由第1团团长萨斯曼准将指挥,航空兵掩护与支援直属盖斯勒中将指挥。高度集中的指挥关系,简练的指挥层次,为空降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就建立空降作战的指挥关系来讲,德军的首次空降作战要比苏军的首次空降作战高明一些。

2.保持了空降作战的突然性。由于空降兵是一个新崛起的兵种,空降作战又是一种新兴的作战方式,当时人们对空降作战的认识,尚处于非常肤浅的阶段。丹、挪两国政府和军队,虽然预感到战争的不可避免,进行了一些战前准备,但对于如何反空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训练。为了达成对丹、挪战争的突然性,德军把空降兵配置在德国腹地进行训练,给丹、挪军造成了不会使用空降兵的假象。在空降作战之前,德军没有进行火力准备,从而达到了空降作战的突然性。在空降时机上,第一阶段的空降作战都是选择在拂晓,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对外宣传上,进行了政治、外交和军事欺骗。为了隐蔽作战企图,希特勒在占领波兰之后,叫嚣只要英、法承认德国吞并波兰,德国就保证“欧洲其余部分的现状和英、法等国的安全”,宣称“没有任何原因促使他同英、法作战”,并数次向英、法发出“和平”呼吁和媾和声明,制造“西线无战事”的假象。同时,为了配合对挪作战,德军多次与以挪威国防部长吉斯林为首的法西斯特务组织“第五纵队”接触,获取重要城市、港口、机场的防御配系、兵力部署及其他军事情报,从而为空降突击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3.各军兵种主动协同作战。在此次空降作战中,德军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特别是空降兵与航空兵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作战精神。如在夺占法内布机场的空降战斗中,负责空中支援的是由汉森中尉指挥的第67歼击航空兵团第1中队的8架ME-110飞机。歼击机按计划进入挪领空后,在遭挪军战斗机拦截的情况下,汉森指挥飞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夺得了制空权,并按照计划于8时45分到达法内布机场上空进行巡逻掩护,等待运输机群的到来。而此时运送空降兵第1、2连的运输机却因气象原因返航。汉森见运输机群久等未到,又主动攻击法内布机场上的挪军高炮阵地和地面的歼击机。当运送机降兵第324团第2营的第二波运输机到来时,汉森的歼击机由于燃料耗尽,只好与运输机一同着陆。着陆后,飞行员又与空降兵、机降兵一起参加了占领法内布机场的战斗。

但此次空降作战,对德军而言亦属首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是空降作战保障不力。空降作战,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作战保障要求较高。德军在组织此次空降作战时,却对这一问题重视不足。如在挪威两机场的空降,都因气象原因给空降作战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抢占当博斯的空降战斗中,由于作战时间紧迫,空降准备不充分,对空降地区敌情、地形研究不透,导致空降兵着陆时散布面过大,着陆集合耗时费力。空降兵着陆后,始终遭到挪军强大的地面兵力的围攻。在此情况下,德军既没有组织航空兵进行空中掩护与支援,又没有及时给空降兵空投作战物资以补充,致使空降兵在当博斯苦战5天,终因弹尽粮绝全部被俘。

二是作战协同存在问题。德军在这次空降作战的指挥中,由于经验不足,作战协同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令出多门、指挥随意性大等。如在法内布机场空降战斗中,由于天空出现大雾,担负输送空降兵执行伞降任务的第一波运输机指挥员德雷韦斯中校不经请示,擅自下令运输机群返航。当这一情况上报到德军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时,为减少运输机的战损(因马上就要实施荷兰战役的空降作战),他命令盖斯勒将其后续第二波运载机降兵第324团的飞机全部返航。战地空运司令加布伦茨中将接到由盖斯勒中将传达的戈林元帅的命令后,认为事到如今不能返航,即使第一波未占领机场,第二波也能强行着陆(第二波没有伞降任务)。况且第一波运输机群有些飞机下落不明,也可能已夺占了机场。在加布伦茨坚持己见的情况下,第10航空队司令盖斯勒绕过他,向已快要到达法内布机场的第二波运输机群发出全部返航的命令。第二波运输机群指挥员接到盖斯勒的命令后,见机群将要到达法内布机场上空,且又不是自己的直接上司发来的命令,就以“是敌人玩的鬼把戏”为由,率队继续进行机降。纵观这一指挥过程,可以看出,尽管德军在战前建立了空降作战的统一指挥机构,但在指挥程序上尚未理顺,能够在第一时间夺得法内布机场空降作战的胜利,纯属“歪打正着”。假如第二波运输机群执行了盖斯勒的命令,德军入侵挪威战役的结局恐怕就要另写。这说明空降作战是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指挥关系复杂,必须建立具有高度权威的顺畅的指挥关系,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16:17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