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世界著名登陆作战点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世界著名经典战例点评系列丛书

 

【基本信息】

作者:陆建飞 张晓鹰 郐舟 编著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3月

【内容简介】

抓住未来渡海登陆作战“跳动的脉搏”: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战;以非接触远程精确打击为主要行动;注重夺取和保持战场综合控制权;采取多维一体快速联合登陆的方式。

 

【目录】

前言 

【战例精选之一】

历史悲剧的迂回,失败登陆的代表——英法联军加利波利半岛登陆作战(1915.2.19~1916.1.9)

专家点评:功败垂成的血腥鏖战

【战例精选之二】

以空制海的初现,闪击登陆的成功——德军挪威登陆作战(1940.4.9~6.12)

专家点评:开启时代的闪击经典

【战例精选之三】

重返欧洲的“爱斯基摩人”,两栖登陆的定型之战——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作战(1943.7.10~8.17)

专家点评:名将杰作的经验与教训

【战例精选之四】

空前绝后的“霸王”行动,登陆史上的巅峰之作——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6.6~7.18)

专家点评:世纪大战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战例精选之五】

太平洋上的“绞肉机”,最为惨烈的登陆战——美军硫黄岛登陆战役(1945.2.19~3.26)

专家点评:“绞肉”之战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战例精选之六】

麦克阿瑟出奇招,朝鲜战争大翻盘——“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战役(1950.9.15~9.28)

专家点评:制胜原因众说纷纭,成功经验启迪后人

【战例精选之七】

南大西洋起风云,万里航渡强登岛——英阿马岛之战(1982.4.2~6.14)

专家点评:经验教训任评述,战役指挥决胜负

【战例精选之八】

霸权“暴怒”从天而降,山姆大叔入侵小岛——美军入侵格林纳达(1983.10.25~10.28)

专家点评:“牛刀杀鸡”的经验与教训

【战例精选之九】

积极进取夺胜利,跨海登岛创奇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岛登陆战役(1950.3.5~5.1)

专家成评:海南岛登陆战役的启示

【战例精选之十】

三军首战一江山,击其一点震全局——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江山岛登陆作(1955.1.18~1.19)

专家点评:我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的启示

【专家总评】登陆作战未来发展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选读】

太平洋上的“绞肉机”,最为惨烈的登陆战

——美军硫黄岛登陆战役(1945.2.19~3.26)

●这是一场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登陆作战

●这是一场登陆方伤亡超过抗登陆方的胜利

●此役被世人称为太平洋战场上的“绞肉机”

●此役昭示了“狂轰滥炸”式登陆作战的衰落

●此役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

1945年2月,当欧洲战场的硝烟随风散去的时候,太平洋战争中的硫黄岛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军在这个仅8千米长、4千米宽的小岛上,从2月19日开始,到3月26日结束,苦战一个多月,最终以巨大的伤亡赢得了战役的胜利。此役,美军共投入兵力约22万人,其中登陆部队约6.1万人,另有舰艇800余艘,飞机2000多架。作战中,美军阵亡6812人,伤19189人,损失舰艇33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飞机168架。固守硫黄岛的日军共23000人,其抵抗几乎都是自杀式的,大批的日军潜伏在坑道里,子弹打完之后,就抱着炸药桶冲进美军阵地引爆,以此来拖延美军进攻的步伐,但最终未能逃脱被全歼的厄运。

硫黄岛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要点,此役的胜利不仅使美国的海军陆战队赢得了举国的赞誉,而且确保了美军可以在岛上建立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基地,使B-29轰炸机有效空袭日本本土和后来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成为可能,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进程。

周密计划夺要地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一步发展,美军先后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后,突破了日本本土以南和西南方向的第二道防线,使日军的“内防御圈”直接暴露在盟军打击之下。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削弱日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尽早结束战事,美军决定向日本的“内防御圈”发起进攻,对其本土进行轰炸。

自从美军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由于受到战术、技术性能方面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还不到B-29最大载弹量的1/3。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很难达成预期的轰炸效果。再加上驻守在硫黄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不间断地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还可以起飞战斗机对远程奔袭的B-29重型轰炸机进行及时的拦截,偶尔还会偷袭一下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这样一来,进一步增加了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战争进程,就必须攻占硫黄岛。

硫黄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是该群岛的第二大岛,是日本在太平洋上残存的前沿阵地。它是太平洋上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山岛,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悬崖峭壁临海高耸。岛长约8千米,宽约4千米,形状酷似火腿,面积约20平方千米,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终年喷发着雾气,硫黄味弥漫全岛,故此得名。折钵山以北有一片比较宽阔平整的高地,称为中部高地,勉强可作登陆场,再往北,地形逐渐起伏,并有数座山峰,被称为元山地区,地形复杂,可埋伏重兵,除此以外,全岛没有任何可供船舶停靠的锚地或港湾。更让美军意想不到的是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棕色火山灰烬和黑色的火山岩烬,这些灰烬看起来像沙,但比沙轻得多,人员很难在上面行走,轮胎和履带车辆都须铺上垫板才能通过,使得硫黄岛更加易守难攻。但是这种火山灰烬有一种优良的特性,只要与水凝混在一起,就能生成十分坚固的混凝土,这为日军修筑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工事提供了便利条件。

硫黄岛虽然岛小人少,但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北距东京1200余千米(650海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千米(630海里),东南距马里亚纳群岛500余千米(290海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美军而言,硫黄岛是其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加油站”;对日本而言,硫黄岛则是拱卫日本本土安全的“南大门”。所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这座人口稀少的小火山岛成为日美两国必争之地。

如果美军占领硫黄岛,那所有的不利都将转化为有利,从硫黄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黄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黄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黄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黄岛是志在必得!为此,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黄岛的请求并得到批准,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把此项任务赋予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1944年10月初,硫黄岛登陆作战计划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制定出来。决心由海军陆战队第5两栖军组成地面部队,下辖第3、4、5师,共约6.1万人,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并由太平洋舰队部分舰艇组成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凯利·特纳中将指挥;第5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由米切尔中将指挥;参战舰艇共约800艘,飞机约2000架,由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统一指挥。而此时计划参加硫黄岛登陆作战的部队正在吕宋岛执行作战任务,所以计划不能马上实施。1945年1月9日,吕宋岛战役结束,参战部队开始休整,于是尼米兹决心在1945年2月中旬发起硫黄岛登陆作战。

 

巧借地利以逸待劳

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日军并没有将硫黄岛作为战略要点进行防守。1944年前,仅仅是把硫黄岛作为连接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日本空军航空中继基地,驻扎了1500余人的海军部队和20架飞机执行守备任务。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黄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

从1944年3月下旬开始,日军分批次,采取不同运输方式将陆军部队、海军航空战队运送到岛上,截止到1945年2月,守岛日军总数达到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迫击炮以上火炮170余门,坦克23辆,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70余门。由栗林忠道统一指挥。

在1944年夏天制定的“捷”号计划中,日军决心集中使用航空兵来对抗美军对硫黄岛的进攻。但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航空兵精锐所剩无几,新组建的航空力量将用于日本本土防卫作战,致使该计划胎死腹中。所以,硫黄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

栗林忠道虽然是一名出色的职业军人,但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没有更好的退敌良策。良好的军事素养使他认识到:面对具有绝对海空优势的美军,滩头作战难以抵抗美军的登陆,因为猛烈的舰炮和航空火力的突击,必然使水际阵地遭到严重破坏,并将损失百分之五十的兵力兵器,从而消耗进行持久作战的能力。为此,应将美军放到陆上来打,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迟滞、消耗敌人,以拖待变为上策。并且佩莱利乌、莱特岛和林加延的抗登陆作战就是运用这一战术,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因此,栗林忠道主张依托折钵山和元山地区的有利地形,建立坚固防御体系,实施纵深防御。该方针要旨是在纵深内构筑支撑点式的主要抵抗阵地,允许敌人登陆,在水际暂不进行抗击,抓住敌人上陆并集结于岸边纵深400米内的时机,集中炮兵和各种火器实施突然反击。但海军守备部队坚持歼敌于滩头的作战方法,栗林忠道虽然是硫黄岛的最高指挥官,但也没办法完全改变原海军守备部队指挥官的作战决心,最后双方妥协,采取折中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依托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防御海滩,而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

为了实现这一决心,栗林忠道决定将硫黄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把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建成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从整体情况来看,栗林忠道设计的防御工事十分完善,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及天然岩洞都有地下网道连接,并有良好的通信与照明设施;其中10米深的屯兵坑1000多条,战斗用坑道1千米,物资囤积坑道1千米,地道间的交通壕3千多米长;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射界小了,却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在南端折钵山上,日军把整个山从里挖空,构筑了能够独立坚守的6千米长的蜂窝式坑道,然后再从外面把它重新建成一个巨型的碉堡,形成了坚固的防御堡垒。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栗林忠道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因时间仓促,原计划在元山地区修筑的坑道工事只完成了70%,而且折钵山与元山之间坑道也没有打通,正因为如此,美军在作战初期就轻而易举地切断了两地联系。

到美军发起进攻前,日军的防御部署基本完成。具体部署是:南部以折钵山为核心构成南部主阵地,即折钵山地区,由1个步兵营和1个陆战大队等驻守。中部以382高地、342高地、千鸟机场(1号)和元山机场(2、3号)构成硫黄岛的主要防御地带,以永备发射点和支撑点为骨干,构成东、西海岸防御阵地。该防御地带以千鸟、元山机场为中线,区分为南部和西部两地区,各驻守步兵营和陆战大队各一个,同时西部地区还加强1个坦克连。北部为日军的第二防御地带,以元山和3号机场为中线,区分为东部和北部两地区,分别由1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1个陆战团和1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1个陆战大队等驻守。预备队部署在元山及附近地区。

为了尽量迟滞美军进攻,栗林忠道在确定实施纵深防御的基础上,还对日军进行了与日本武士道精神相反的思想教育。日本人以“战死”为荣,而栗林忠道却一反常态,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严禁自杀冲锋,并且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定在作战过程中要依托工事实施近距离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手段,尽可能多地消耗、迟滞美军。栗林忠道的这些苦心经营,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之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海空封锁困孤岛

为了迷惑日军总参谋部,孤立硫黄岛守军,给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从1944年8月10日开始的三个月内,驻扎在塞班岛的美军航空兵重点轰炸了日本本土、硫黄岛的机场以及为硫黄岛进行物资补给的中转地父岛的港口设施,投弹量超过了4000吨以上,但因雾气大,能见度低,轰炸效果并不理想。美军航空兵这三个月的忙碌不但劳而无功,而且还招致日军的大规模报复,损失惨重。从11月24日到11月27日,硫黄岛日军出动了2架飞机空袭塞班岛美军B-29航空基地,击毁B-29轰炸机1架,击伤11架。随后的时间里,硫黄岛日军又多次组织对塞班岛美军航空基地的空袭,至1945年1月2日,累计击毁了6架B-29轰炸机,严重威胁着美军B-29航空基地的安全。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美军于1944年12月8日组织了一次海空协同突击,出动飞机192架次,其中B-29重轰炸机62架次,B-24中型轰炸机102架次、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共投掷炸弹814吨,发射203毫米炮弹1500发、127毫米炮弹5334发,即使如此猛烈的轰击,也没有能够彻底摧毁硫黄岛机场,仅仅起到了短暂的压制作用。自这次海空协同突击后,美军在12月间又组织了四次类似的海空联合突击,但突击效果仍不理想。

12月9日起,由黑尔少将指挥的第7航空队B-24“解放者”轰炸机从马里亚纳起飞对硫黄岛连续进行一次战争中持续最久的空袭,为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进行航空火力准备。只要天气允许,几乎每天出动对硫黄岛进行轰炸,塞班岛的B-29也不时加入对硫黄岛的轰炸,至1945年2月初,美军共出动舰载机1269架次,岸基航空兵1479架次,军舰64艘次,总共投掷炸弹6800余吨,发射大口径舰炮2万余发,其中406毫米炮弹203发,203毫米炮弹6472发,127毫米炮弹15251发。虽然美军的轰炸强度大,火力猛,但由于日军的防御工事异常坚固,再加之该地区雾大云多,能见度低,轰炸机的投弹精度差,轰炸效果十分有限。岛上的两个机场被轰炸后,日军总能够迅速修复。比如,1945年1月2日美军的轰炸机集中对其机场进行轰炸后,日军立刻调集11辆卡车,2辆推土机,600人对机场抢险修复,2000人去填弹坑,平均每个弹坑有50人填,仅用了12小时就修复了机场。而美军的强大火力使日军更加倾注全力地修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

1945年1月26日,第3舰队完成了对吕宋岛登陆作战支援任务,返回乌利西基地进行休整。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第3舰队随即改称第5舰队,这是美军自1944年秋开始实行的新措施,为太平洋舰队配备了两套司令部指挥参谋人员,在哈尔西指挥下,番号为第3舰队;当由斯普鲁恩斯指挥时则称之为第5舰队,一般一人在前线指挥作战,另一人则在后方筹划酝酿下一次作战,这样既能充分使用兵力,又能迷惑日军。此时,硫黄岛登陆作战万事俱备,只等斯普鲁恩斯一声令下,第5舰队就直扑硫黄岛。

斯普鲁恩斯最初建议攻占硫黄岛时,他和尼米兹都认为,进攻硫黄岛不会有什么特殊困难。但是,当他们研究了更多的空中侦察摄影照片时,发现这个由熔岩和火山灰烬形成的荒岛上可能存在结构不同寻常的防御工事,史密斯中将仔细研究了航空照片后,宣称“此处是我们必须攻占的最难攻占的地方”,并忧心忡忡地预计美军要伤亡2万人。

那么,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攻占这样一个洋中孤岛,是不是值得呢?斯普鲁恩斯在筹划硫黄岛战役的过程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直到1月28日,柯蒂斯·李梅的一句话才使斯普鲁恩斯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来攻取硫黄岛。柯蒂斯·李梅当时为陆军航空兵第21航空队司令,负责组织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当斯普鲁恩斯向他提出硫黄岛对于战争究竟有多少价值时,李梅立即肯定地表示没有硫黄岛无法有效地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正是这句话使斯普鲁恩斯下定决心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攻占硫黄岛。

2月2日,尼米兹来到乌利西,视察硫黄岛作战的准备情况。斯普鲁恩斯提议为阻止日军对硫黄岛可能的增援,转移日军注意力,必须首先使用舰载航空兵对日本本土的关东地区机场进行压制,尼米兹同意了这一计划。随后,尼米兹又前往塞班岛观看了将在硫黄岛实施登陆作战的第5两栖军的3个海军陆战队师进行的临战演习。

为了落实这一计划,斯普鲁恩斯进行了严密组织,计划16日抵达日本外海,用两天的时间轰炸日本本土关东地区的机场,然后再南下参加硫黄岛作战。为了隐蔽作战企图,不过早地暴露舰队行踪,斯普鲁恩斯组成了海、空警戒网;以多艘潜艇组成侦察搜索组在编队航道前方搜索前进;以塞班岛的岸基航空兵对编队所要经过的海域上空进行巡逻警戒;编队自身还派出多艘驱逐舰在编队前方担任警戒任务,同时以舰载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反潜警戒。为了应对日军神风特攻队的攻击,还加强了空中格斗力量,每艘航母上只搭载30架轰炸机和鱼雷机,其余全部搭载战斗机。正是由于采取了上述严密的防范措施,再加上恶劣天气的掩护,美军航母编队从2月10日出发一直到16日拂晓抵达距东京东南125海里海域,此地距最近的日本本土海岸仅60海里,仍未被日军发现。

2月16日,美军航母编队开始攻击日本本土,1000余架舰载机分成数个攻击波像黑压压的蜂群一样直扑东京湾各机场,但因雾气弥漫,能见度低,轰炸效果很不理想。对于当天的情况,当时的《时代》周刊的文章说:“在日本近海集结了美国最大的海上力量,开始以航空母舰袭击日本本岛,距离之近,足以使‘恶妇’式、‘俯冲轰炸’式和‘海盗’式飞机对东京街道进行扫射,实施惩罚性袭击。这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最果敢的作战行动。”

第二天,由于天气恶劣,斯普鲁恩斯只派出两个攻击波舰载机500余架次轰炸关东地区的机场、飞机制造厂、锚泊船舶等目标。下午,就命令第58特混舰队急速南下以直接支援对硫黄岛的进攻。19日黎明,他在向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报告袭击东京的战况时指出:“特混舰队在完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接近目标地区,直到攻击开始并几乎击中目标时,目标区才发出警报。两天来的天气情况是,特混舰队上空云层低,有风暴……目标上空气象不能令人满意,大部分目标区全被遮掩。两天来的战果为:空中击落敌机332架,地面击毁177架,可能还有多架被击坏或击毁(包括第一天的150架在内),摧毁许多机场和航空站的机库、机棚和设施。”

此次行动以后,美军又使用了32艘潜艇进行海上封锁,从而使硫黄岛完全处于孤立状态,硫黄岛的日军从此再未得到任何物资和兵员补充。

 

海滩喋血食恶果

2月14日,威廉·布兰迪海军少将率领由6艘战列舰、12艘护航航母、5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组成的火力支援编队离开塞班岛前往硫黄岛。

2月15日,美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要到达塞班岛听取有关硫黄岛战役的汇报,并视察战役准备。大病初愈的登陆编队司令凯利·特纳,人称“短吻鳄”,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随同尼米兹、霍兰·史密斯以及本岛司令官桑德福特·贾曼少将到塞班岛机场迎接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的专机。当部长走下飞机并与欢迎人群握手之后,贾曼引导他和尼米兹乘车在岛上巡视,而此时塞班岛的中部还在日军手中,于是轰击日军阵地的隆隆炮声就成为欢迎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巡视的礼炮,一直伴随到巡视结束。之后,尼米兹返回关岛,而福雷斯特尔则留下来听取汇报。

当天晚上,福雷斯特尔登上特纳的新旗舰“埃尔多拉多”号,听取了有关硫黄岛作战的简要汇报。施密特将军汇报时要求在陆战队登陆该岛前,由海上实施为期10天的炮击。而特纳将军当场否决了这一计划,因为第58特混舰队那时还要对东京的所有机场进行空袭,而且炮舰根本不可能装载满足炮击10天甚至5天的弹药。再说补充弹药地点则在900海里之外的乌里锡或650海里之外的南马里亚纳群岛,并且火力支援舰因在菲律宾战役中受损也无法提供支持。还有,也不能为了等麦克阿瑟调出更多的舰只而推迟进攻硫黄岛的战斗,因为参加硫黄岛战斗的舰艇要参加4月1日发动的冲绳岛进攻战。在这种情况下,两栖作战部队第5军团只能向硫黄岛实施3天轰击。特纳向施密特和史密斯将军保证,对于仅20平方千米地区的目标来说3天时间已经足够。他说,海军炮火未能摧毁的任何防御设施,那时将由登陆的步兵和坦克来完成。后来的事实证明,3天的炮击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2月16日清晨,布兰迪的火力支援编队到达硫黄岛海域,开始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所有战列舰、巡洋舰都按照事先划分的地段占领射击阵位,逐一摧毁已查明的目标。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有几艘战列舰甚至在距岸边仅3000米处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射击。但由于天气不佳,岛上又是硝烟弥漫,预定的750个目标只摧毁了17个,炮击效果很不尽如人意。日军只以部分中小口径火炮进行反击,击伤战列舰、巡洋舰各一艘,大口径火炮出于隐蔽考虑,一炮未发。

2月17日9时许,美军水下爆破队在12艘登陆炮艇的掩护下探测海滩礁脉的航道,并清除水下的水雷和障碍物。栗林忠道以为美军登陆在即,下令大口径火炮开火,将12艘登陆炮艇击沉9艘,击伤3艘,艇员阵亡、失踪44人,伤152人。美军大为震惊,岛上的日军竟然还有如此猛烈的火力,立即对这些刚暴露出的目标进行轰击。

从16日至18日3天时间里,为了配合舰炮火力,护航航母的舰载机也全力出击,有的进行空中掩护;有的进行反潜警戒;有的观测校正弹着;有的向日军阵地投掷燃烧弹,烧掉日军阵地的伪装,使之暴露出来,以便于舰炮将其消灭。而塞班岛的轰炸机也频频前来助战,对硫黄岛进行轰炸。这3天中,硫黄岛几乎完全被美军火力轰击的硝烟所淹没,日军只得龟缩在坑道里无法活动。据统计,美军在登陆前共消耗炮弹、炸弹24000余吨,硫黄岛上平均每平方千米承受了1200吨,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地下工事,损失轻微,尤其是日军的炮兵阵地,无论是230千克的普通炸弹,还是50毫米的火箭弹,都不能对其构成伤害。

1945年2月19日,硫黄岛出现了少有的好天气,天高云薄,微风轻拂。要知道,硫黄岛可供登陆的海岸坡度较陡,即使小的风浪也会给登陆艇带来困难,所以今天的好天气也许给美军带来好运。6时,特纳率领的登陆编队到达硫黄岛海域,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指挥的航母编队也到达硫黄岛西北海域。

天亮后不久,美军舰炮支援编队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猛烈的一次直接火力准备,6时40分,7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分别在硫黄岛的东南面和西面排成两排,开始向登陆海滩和翼侧的目标,以及飞机场和折钵山脚下的斜坡进行轰击。航母编队在薛尔曼少将的战术指挥下,出动飞机,用火箭、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攻击了折钵山东部山坡上的、登陆滩头背面高地上的和岛中心场区上的各个目标。从8时50分起,舰炮射击采用了复杂的和在时间上仔细安排的样式,以便使母舰飞机能在登陆前的7分钟对滩头进行扫射。

此次直接火力准备之猛令人吃惊。参加火力准备的舰炮的口径一般都在200毫米以上,有的达400毫米。一直持续到9时,共发射炮弹38550发。通常情况下,在这样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工事会遭到彻底破坏,但因日军的工事异常坚固,伪装严密,在美军强大的火力摧毁下居然损失甚小,有生力量未受重大杀伤,各类工事被破坏的程度仅为22%。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岛上的大量炮位被摧毁。

此时,近500艘登陆艇载着海军陆战队第4师和第5师的8个营向出发线运动。登陆部队由海军陆战队3个师组成,以陆战第4、第5师为一梯队,陆战3师为预备队,在直接火力准备的同时,第一批登陆部队8个营完成了换乘。

登陆地点选在硫黄岛的东海滩,从折钵山山脚下沿海岸向东北延伸,总长3150米,从南到北依次每450米划分为一个登陆滩头,代号分别是绿一、红一、红二、黄一、黄二、蓝一、蓝二。陆战5师在南端的3个滩头登陆,穿越岛的最狭窄部,孤立或攻占岛南的折钵山,陆战4师则在北面的4个滩头登陆,攻击一号机场。

7时30分,控制组在离海岸3600米处建立出发线,车辆登陆舰在离海岸5000米处展开,放下道板,把载满部队的履带登陆车卸下。8时30分,第一波68辆履带登陆车离开出发点,向滩头冲击。一同冲击的还有50艘装甲艇,以便进行直接火力支援。

8时59分,舰炮火力开始延伸射击,向登陆部队的前方和两翼进行徐进弹幕射击和固定弹幕射击。9时整,部队准时开始登陆,一开始非常顺利,日军的抵抗十分微弱,只有迫击炮和轻武器的零星射击,美军陆战队员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美军遇到的最大阻碍是岸滩上的火山灰,由于岸滩全是火山灰堆积而成,土质松软异常,履带登陆车全部陷在火山灰中,难以前进,后面的登陆艇一波接一波驶上岸,却被这些无法动弹的履带登陆车阻挡,根本无法抢滩登陆,艇上的登陆兵只好涉水上岸。而狡猾的日军只用零星的轻武器射击来蒙蔽美军,登陆的陆战队员因未遇到预想中猛烈火力抵抗而彼此相互庆祝。但好景不长,9时45分,当美军炮火开始延伸,登陆的美军推进到纵深200余米时,如狐狸般狡猾的栗林忠道终于露出了嗜血的利齿。死寂般的火山终于爆发了,从海滩南北两端的高地上,日军隐蔽起来的大炮开始怒吼,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把炮弹倾泻到美军登陆的海滩上。正在彼此道贺、庆祝的美军官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弄晕了,他们在空荡荡的海滩上无处藏身,只好像一只把脑袋埋入沙土中的鸵鸟一样,把身体埋在松软的火山灰里,祈祷着自己能够远离炮弹轰击。顿时,整个海滩变成了一个地狱,到处血肉横飞,嘶喊不断,灰白色的海滩,被美军的鲜血染红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陷入片刻慌乱的美军迅速冷静了下来,不但没有放弃阵地,而且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地一步一步向内陆推进。令人欣慰的是海面上的舰炮发挥了重大作用,暴露出来的日军炮兵很快成为美军舰炮的“靶标”,被炸得支离破碎,从而扭转了战局。美军在海滩上付出高昂代价后,终于站稳了脚跟,7个营在海滩上建立起了数个立足点,为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依托。

陆战5师因为比陆战4师晚了大约20分钟遭到炮击,而且炮火相对比陆战4师遭受的要弱,所以先头的28团1营得以利用这一机会,穿越岛的最狭窄部,切断了折钵山与其他地区日军的联系,2营则随后向折钵山发起了攻击。

此次登陆,美军登陆部队每个营都配有舰炮火力控制组,能够及时召唤舰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校射飞机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准确测定日军炮火位置引导舰炮将其消灭,可以说,在太平洋战争历次登陆战中,舰炮火力支援从没有像硫黄岛登陆战这样有效,在舰炮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美军登陆部队艰难向前推进,全天美军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径舰炮炮弹38550发,火力支援之强,史无前例。

11时,风向转为东南,风力逐渐加大,给美军的登陆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这时各团的预备队营正在登陆,许多登陆艇被强劲的阵风吹得失去控制,甚至倾覆,再加上日军炮火的轰击,滩头上到处都是损坏的登陆艇,而后续的物资和人员仍在按计划源源不断上岸,整个海滩一片混乱。而海面上的舰艇则因尘土飞扬、硝烟弥漫观察不到这些混乱的局面,不明真相的特纳向尼米兹报告登陆部队上岛的进展情况时写道:“在海上猛烈炮火与空中轰击之后,两栖部队第5军团按计划登陆。由坦克支援的8个营于10点20分登陆。虽有一些迫击炮和火炮轰击坦克登陆艇和舰船,但登陆从一开始并未遇到抵抗。迫击炮和大炮轰击了所有滩头……团后备队也已登陆,伤亡轻微。”这个报告使持乐观态度的施密特将军更为乐观地估计说4天即可占领硫黄岛。

实际情况却没有施密特将军估计得顺利,倒霉的美军陆战4师一直被日军的火力所压制,大约12点,第23团才推进到纵深450米处,接着在火力支援下继续艰难地攻击前进,直到下午2点,才到达一号机场。而第25团更为糟糕,一直被日军在蓝二滩东北的一个小艇专用港边悬崖上的大量永备发射点所阻,伤亡严重,却毫无进展,为摧毁这些永备发射点,美军使用了一种新的引导舰炮射击法:先以登陆艇向目标发射曳光弹,巡洋舰再根据曳光弹的弹着射击,效果极佳,到黄昏时分,终于消除了这些火力点的威胁,但第25团在登陆当天几乎没有进展。陆战5师情况稍好,第28团已割裂折钵山与其他地区日军的联系,将其包围起来;第27团在海滩上被困40分钟之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推进到了一号机场南端。

日落时,美军已将6个步兵团、6个炮兵营和2个坦克营运上了硫黄岛,共约3万人上岸,占领了宽约3600米,纵深从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陆场,全天伤亡2424人,伤亡总数约占登陆总人数的8%。虽然第一天的战果不大,但同接下来的作战相比,还不算太糟糕,因为随后的战斗将更为艰巨。

天黑后,美军为了预防日军发动大规模夜袭,海面上的军舰几乎不间断地向岛上发射照明弹,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出乎意外的是,日军通常会在登陆的当天夜间发动的夜袭根本没有,除了一些小股日军的袭扰外,太平无事。这是因为狡猾的栗林忠道深知自杀性的冲锋只会使美军更快地攻占全岛。

 

逐寸争夺歼顽敌

2月20日,从凌晨开始,美军舰炮就根据登陆部队的要求进行火力准备。8时30分,美军登陆部队发起了进攻,陆战4师在舰炮和坦克支援下,攻占了1号机场,并切断了岛南日军与元山之间的联系。机场刚刚被攻占,工兵就开始全力抢修,以便尽快能投入使用。昨天作战比较顺利的陆战5师今天向折钵山攻击却进展缓慢,原因是折钵山的下部斜坡及它的底部地区有如蜂窝一样密集的工事,山洞和地道一个接一个,各种工事相互支援,整座山如同一个地下要塞。尤其是山顶的观察哨,居高临下俯瞰整个东海岸,能准确指引、校正纵深炮火的射击,对于美军威胁极大。面对如此坚固、完善的防御工事采用通常的战术方法是很难奏效的,最后不得不在坦克掩护下,以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逐一消灭岩洞中的日军,有时甚至出动推土机将洞口封闭,因此战斗异常惨烈,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直到黄昏,才总共前进了180米。第2天进展仍然不大。第3天,美军沿着两边的海岸,对折钵山实施包围战。日军不得不全部退守坑道,美军见此情形,立即抓住战机,调来喷火坦克,封锁了日军的全部7个坑道口。然后,用钻岩机在坑道顶部钻孔,再注入磷燃烧剂,烧死烧伤大量日军,仅在一条坑道内,美军后来发现竟有90多具日军尸体。3天的浴血苦战使美日双方都精疲力竭,损失惨重,但日军的抵抗仍然还很顽强。

正当陆战5师在折钵山上与日军逐洞争夺时,由日本起飞的自杀性飞机袭击美军支援舰艇,在21日晚些时候击沉了护卫航空母舰的“俾斯麦海”号,重创舰队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另外3艘别的舰只也被击坏。这就使太平洋司令部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次作战。太平洋舰队总部在2月22日的战报报告中说:“2月21日18点(下午6点),我方在硫黄岛的伤亡估计为,644人牺牲,4108人受伤,560人失踪。”这一战报公布于众后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报当即指出:这次战斗比塔拉瓦战役更差劲。一家华盛顿报纸建议:“让我们部队喘口气——给日本人放毒气。”这种想法,对美军来说并不新鲜。自从执行进攻硫黄岛作战方案以来,使用毒气显然是消灭岛上藏在洞穴中日军最实用的方法,可能比使用枪弹、凝固汽油弹和火焰喷射器对防御者更为“仁慈”。尽管美国和日本都没有签署宣布毒气战为非法的《日内瓦公约》,但罗斯福总统和尼米兹均不愿违反公约。尼米兹后来承认,当时由于道义上的顾虑而“牺牲了大量优秀的陆战队员”。

2月23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虽然美军陆战4师在以2号机场为目标发起总攻中进展不利,像蜗牛一样攻击前进。但陆战5师的战果却令人兴奋。

经4天血战,10时20分,陆战5师28团由哈罗得·希勒中尉率领40人组成的小分队,终于攻上了折钵山山顶,升起了一面美国国旗。尽管折钵山上,仍有近千日军凭借着坑道和岩洞工事拼死抵抗,但折钵山上的战斗主动权已经被美军掌握。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正好被来岛上视察苏里巴支山上的最后战斗的福雷斯特尔看到,他当即转身对史密斯说:“霍兰,在苏里巴支升起这面国旗,意味着陆战队在今后500年的荣誉!”第2天,部长离开硫黄岛,留下了一句话:“战斗已稳操胜券。”海面军舰上的水兵看到这面象征胜利的旗帜,欢声雷动!

4小时后,希勒的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条旗,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将插旗时的情景拍摄下来,这张照片随即广为流传,成为胜利的象征。乔·罗森塔尔拍摄这张照片时,并未想到他竟拍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摄影作品样板,也未曾会想到这张照片会是获得普利策奖的唯一照片。这张照片在报纸上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鼓舞了民众士气,美国《摄影》杂志评价道:“那一刻,照相机记录了一个国家的灵魂!”当时总统罗斯福看到照片后,督促太平洋战区总部要专门查询插旗的陆战队员姓名和家庭地址,进行表彰。第2天,为了表彰这支英勇的小分队,特纳将军将这支小分队所在的陆战5师28团留在折钵山,负责肃清山上的日军,而5师的另两个团则调到北部,协同4师攻击元山地区的日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依然很激烈,美军陆战队员面对日军的钢筋水泥工事,虽然苦战数日,但是仍未找出日军的防线弱点在哪儿,也想不出克敌良策。每天的战果只能以米来计算,但伤亡数字却直线上升,不得不将后备部队第3师第21团提前投入进攻。这个团在当天的第一次进攻中,只前进了几十米。

也许是陆战队员的顽强意志和勇猛的战斗作风感动了上帝,在登陆第6天,美军的进攻作战终于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这个奇迹是陆战3师创造的,当第21团的第2营在向日军冲击时,没走几步就被日军火力钉死。此时该团第3营毅然前去支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勇猛的第3营陆战队员却误打误撞地冲进了日军的防御阵地。于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近身肉搏战在日军的工事与据点之间开始了,美军利用手榴弹、爆破筒、喷火器、刺刀和枪托同日军展开激战,而团指挥官则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战机,把附近所有的战车和预备队全部集中起来,从这个缺口向里冲击,以此来扩大战果。而被火力钉住的第2营则利用日军火力转移对付第3营之机,趁机向前冲击,拓宽了突破口。最后第3营虽然被日军组织的强大力量打退,但是,美军占领了这个山脊。至此,美军终于在日军的防御阵地上打开了缺口,向前推进了800米,突破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

美军虽然占领了2号机场西南的高地,但在机场东、北两个方面的崎岖山地上,还有大量的日军工事,日军依托这些工事完全控制着机场及周围美军占领区域。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美军3个陆战师同时向东、北并肩发起总攻,从右至左陆战第4师、陆战第3师、陆战第5师依次展开,对日军防御阵地逐次攻击,较好地扭转了被动局面。

3月1日,美军攻下2号机场、342.4高地和元山地区,但382高地仍在日军手里。为了夺占382高地,美军付出了重大牺牲,陆战第4师在攻击382高地战斗中,屡屡陷入到日军交叉火力网中,伤亡极其惨重。尤其是爬上382山顶的四个排,他们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爬到了山顶,当他们感到惊喜时,无数炮弹从四面八方飞到了高地上,美军陆战队员一下子陷入一片火海弹雨之中,所有的支援被切断,连伤员也无法运送下去。原来,日军把382高地作为一个诱饵,引诱美军进入而加以消灭。4个排的美军官兵在山上被炸了8个小时,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人,最后只得借助于烟幕掩护才得以撤出。直到3月3日,382高地才被美军陆战4师攻占。美军士兵将该高地称做“肉磨”或“无限悲哀的高地”。

左翼的5师,攻击362高地的遭遇与4师在382高地如出一辙:刚攻上山头,侧翼日军立即以密集火力封锁美军的退路,再以纵深火力和凶猛的反击将攻上高地的美军尽数消灭,美军死伤殆尽,却毫无收获,只得先消灭最突出部的日军阵地,再步步为营艰难向前推进。多日的交战,使日军对美军的攻击程序早已了如指掌,先是航空火力准备,再是舰炮火力轰击,接着是地面炮火射击,最后才是步兵冲击,所以日军总在坑道里躲过美军的炮火,再进入阵地迎击步兵的进攻,一次又一次粉碎了美军的攻势。美军饱尝失利的苦果,终于痛定思痛,改变战术,3月7日拂晓,美军没进行任何炮火准备,借助黎明前的黑夜,悄然接近日军阵地,突然发起冲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攻占了362高地。

在同日军争夺硫黄岛中部地区的战斗中,战斗极其惨烈。有的战斗部队的伤亡高达50%以上,有经验的连、排长和军士长伤亡殆尽,许多连队连长由少尉或上士担任,而排、班长大都由普通士兵担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指挥官甚至失去了将士兵投入下一次战斗的勇气。攻占硫黄岛中部的战斗一直延续到3月9日,美军才将日军压缩到岛的北部和东北部沿岸的地带,突破了日军的第2道防线。战斗是惨烈的,但作战成果也是明显的。3月3日,就有1架C-47运输机降落在了硫黄岛的1号机场上,第2天1架在空袭日本本土时受伤的B-29轰炸机又紧急降落在硫黄岛上,硫黄岛的价值已经开始得到了体现。

在岛上的进攻作战中,只有陆战3师进展神速,势如破竹,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攻到了西海岸,占据了一段约800米长的海岸,将日军阵地一分为二。陆战3师21团1营最先攻击到西海岸,1营长用了一个幽默的方式来证明本营的战绩,他把一个装满了海水的军用水壶贴上“只供检验不得饮用”的标签作为礼物派人送给师长厄金斯少将。该师之所以进展神速,是因为他们遇到难以克服的日军阵地就设法绕过去,继续向前推进,把难啃的骨头留给了后续的陆战4师、5师,在后续的战斗中两个师因此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困兽之斗难长久

3月10日,陆战3师将日军防线截为两段后,随即开始向两面扩张战果,9团向东,21团向西,分别策应陆战4师、5师的攻击。尽管日军的防御态势已经相当不利,但日军仍依托工事死战不退,尤其是陆战5师面对的是由栗林忠道直接指挥的部队。该部队位于岛的北部的峡谷中,峡谷四面都是峭壁,上面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炮位,可以向各个角落发射炮弹,所有的天然岩洞都已用钢筋水泥加固,洞中有复杂的地道连接。这里的防御工事完善,又有精兵把守,美军的炮兵打不到,坦克开不进,所以很难被攻破。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美军不断向这个谷地进攻。此次战斗行动中,陆战5师的伤亡超过75%,许多战斗部队失去了战斗力,师部的文书、司机甚至炊事员等勤杂人员都投入了战斗。

陆战3师、4师的遭遇同5师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伤亡也很严重,出于这种情况,陆战4师师长克利夫顿·凯兹少将向栗林忠道和硫黄岛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145联队队长池田大佐发出劝降信,要求他们停止抵抗,并保证投降日军根据《日内瓦公约》受到人道待遇,但劝降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克利夫顿·凯兹少将的劝降是徒劳的,但陆战3师师长厄金斯少将的劝降行动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找到两名日军战俘,给了他们很多干粮,还配备了一部最新式的报话机,然后让他们给栗林忠道和池田带去劝降信。这两名战俘将劝降信设法交给了池田大佐的传令兵,但到了规定的时间期限,日军仍未投降,这两名战俘为美军的人道主义待遇所感动,竟留在日军防线里,通过报话机为美军炮火指引目标,一直到18日才返回美军战线。

从16日美军宣布占领硫黄岛后又经过整整一周的激战,24日美军才将残余的日军压缩在岛北部约2100平方米的狭小范围里。刚刚被晋升为大将的栗林忠道看到大势已去,于当晚焚毁了军旗,向天皇发出了诀别电报,然后销毁密码,准备实施最后的决死反击。3月25日,栗林忠道命令他所能控制的岛上每一个人于夜间携带武器在3号机场附近的山区集合。

3月26日凌晨,栗林忠道亲自率领约350名日军向2号机场的美军发起了最后反击。被偷袭的正好是美军航空兵的地勤人员、炮兵、工兵以及其他野战后勤人员,这些人完全没有想到会有日军偷袭,一时间美军营地极度混乱。日军利用夜暗消灭了172名美军。日军也在美军营地上留下了250具尸体和40把日军指挥官的军刀。栗林忠道负伤后切腹自杀。这一战使日军岛上的力量丧失殆尽。美军于当天8时宣布硫黄岛战役结束,但清剿残余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底。

硫黄岛的守备部队在殊死抵抗的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由于主要的水面舰只在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损失殆尽,残余军舰因为燃料不足,也无力组织救援。能够出动增援的就只有岸基航空兵和潜艇部队了,但岸基航空兵的第1、第2航空舰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第3航空舰队还在训练中,而且是准备在本土保卫战中使用,因此,日军大本营决定尽量避免损失,只以少量飞机和潜艇实施“特攻作战”,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

2月19日,日军在香取基地成立了以自杀飞机为主体的“第二御盾特别攻击队”,专门担负特攻使命。2月21日,这支特攻队转场至八丈岛,于中午加油完毕,分批出击。17时许,第一攻击波的6架自杀飞机飞临美军在硫黄岛西北35海里正准备执行夜间空中巡逻任务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上空,日机随即展开攻击,有4架被击落,另2架接连撞上这艘航母,使该舰受伤起火,所幸损伤不重。18时50分,“萨拉托加”号的水兵刚把舰上的大火扑灭,日军第二攻击波5架自杀飞机就接踵而至,前4架均被击落,第5架虽被击伤,仍一头撞上“萨拉托加”号,在航母甲板上翻滚着落入海中,给母舰造成了多处创伤,被毁飞机42架,舰员阵亡123人,伤192人。只是因为舰上损管人员抢修得力才幸免沉没,但终因损伤太重而奉命撤出战场,随即回国进坞大修,直到战争结束再未能参战。

与此同时,日军的自杀飞机还攻击了硫黄岛以东的美军舰艇,一架日机撞上了“俾斯麦海”号护航航母的后升降机,并在机库里爆炸,立即引爆了机库里的飞机,大火迅速蔓延,很快波及了弹药舱,引发了大爆炸,舰长见无法挽回,只得下令弃舰。该舰燃烧了足足3小时,才沉入海中。舰上水兵伤亡约350人。被日军自杀飞机击伤的还有“隆加角”号护航航母、477号和809号坦克登陆舰、“基厄卡克”号运输船。

日军除组织自杀飞机的攻击外,还以潜艇实施特攻作战。2月19日,日军以伊-368、伊-370、伊-44各携带5条、5条和4条人操鱼雷,组成代号为“千草”的特攻队,于2月20日、21日、22日分别从濑户内海的大津岛潜艇基地出发,前往攻击硫黄岛海域的美军舰队。2月23日,又命令16日从吴港出发原定前往琉球群岛活动的伊-43号潜艇改往硫黄岛攻击美舰。但因美军防范严密,反潜能力强,这4艘潜艇中3艘被击沉。伊-44号虽然没被击沉,但也是无功而返,倒霉的艇长回日本后因未完成任务而被撤职。

2月28日,日军又以伊-58号和伊-36号潜艇各携带4条人操鱼雷组成代号为“神武”的特攻队,分别于3月1日和2日从吴港出发,但到了3月6日,日军统帅部见硫黄岛大势已去,这才命令在硫黄岛海域活动的潜艇全部撤出。

 

[专家点评]

“绞肉”之战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硫黄岛登陆战役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0多次登陆作战中的普通一例,虽然硫黄岛战役中的炮火硝烟已经随着太平洋的海风弥散到了历史中,但硫黄岛登陆战役进攻之艰难,抵抗之顽强,双方损失之惨重,不时地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硫黄岛,不仅使美军获得了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还打开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通道。而美军在硫黄岛的惨重伤亡,也使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硫黄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日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担心在日本本土登陆将会遭到硫黄岛那样的巨大伤亡。

日军在硫黄岛那样几乎被完全孤立的岛屿上进行的抗登陆战,以两万之众,依托工事抗击了10万美军整整一个月之久,若非后来日军储备的弹药、物资消耗殆尽,恐怕美军的胜利还没有这么迅速,栗林忠道也因为以其谋略、坚韧,领导并组织了硫黄岛的抗登陆战,甚至赢得了美军对他的尊敬。美军此役的指挥官斯普鲁恩斯、米切尔、特纳和史密斯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骁勇善战的名将,参战部队是3个师的海军陆战队,接受过严格系统的登陆战训练,战斗力之强、战斗作风之强悍、战斗意志之顽强在美军中都是首屈一指的,美军的武器、火力上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日军面对这样的精兵强将,如此密集猛烈的火力,孤军奋战,虽败犹荣,硫黄岛战役也因此成为登陆与抗登陆的经典战例,备受瞩目与研究。

一、优势的海、空力量是美军攻占硫黄岛的基础

在硫黄岛登陆作战中,美军共投入兵力约22万人,其中登陆部队是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的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1万人。此外还有约16万人组成了支援编队和海空掩护编队,分别由凯利·特纳中将和米切尔中将指挥,共编有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而日军截止到1945年2月,在岛上的陆军仅1.5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共约2.3万人,飞机仅有30余架;并且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水面舰只在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损失殆尽,残余军舰也因燃料不足而无力组织救援。能够出动增援的就只有日本本土的岸基航空兵和潜艇部队了,但岸基航空兵的第1、第2航空舰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第3航空舰队还在训练中,而且是准备在本土保卫战中使用,所以硫黄岛的日军基本上是在没有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实施的。两军对比,美军在海空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也正是美军投入了具有绝对优势的作战力量,才能背水攻坚,取得硫黄岛登陆作战的胜利。因此,在组织未来的登陆作战时,必须要以强大的优势力量为基础。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兵力数量上,还应体现在部队质量上;不仅体现在登陆兵与抗登陆兵之间的对比优势上,还应体现在双方空中、海上等其他联合参战力量的对比优势上。要想方设法在某一时空内调集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的作战力量,才能确保登陆作战的成功。

二、精心计划、周密准备是美军顺利登陆的前提

硫黄岛登陆战役虽然是1945年2月19日发起的,但早在1944年4月开始,美军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就开始酝酿硫黄岛登陆作战计划,为了制定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整整花了6个月的时间,确保作战计划周密详细。从计划出炉到战役打响美军又进行了4个多月的作战准备。登陆准备分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登陆部队的临战演习,担负登陆任务的第5两栖军的3个海军陆战队师为了顺利登陆,在塞班岛以硫黄岛日军为假想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模拟演练,在登陆作战前夕,总司令尼米兹还亲自到塞班岛听取了汇报,确保准备工作充分;二是火力空袭。为了阻止日军对硫黄岛可能的增援,转移日军注意力,美海空军在战役打响的前7个月使用了大量舰载航空兵对日本本土的关东地区机场、硫黄岛的机场和父岛的港口设施进行压制,从8月至10月,共进行过48次轰炸,投弹约4000吨。11月和12月两个月内轰炸日本本土一次,组织5次海空协同突击硫黄岛机场。截止到1945年2月初,美军共出动舰载机1269架次,岸基航空兵1479架次,军舰64艘次,总共投掷炸弹6800余吨,发射大口径舰炮2万余发,其中406毫米炮弹203发,203毫米炮弹6472发,127毫米炮弹15251发。美军的多次轰炸虽然没有摧毁日军机场和坚固工事,但达成了消耗日军,切断日军后勤补给的作战目标,为其后来的登陆作战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在组织筹备未来的登陆作战时,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详尽的情报资料准备,二是周密的组织计划准备,三是严格的战前训练准备,四是充足的物资器材准备。

三、及时、准确的全方位海、空火力支援是美军克敌制胜的关键

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在硫黄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确保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弱化硫黄岛日军的作战能力,美军进行了长达7个多月的火力空袭,平均每月打击10次,在此次作战中舰炮支援也比较得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陆部队的作战。尤其是在登陆前3天的预先舰炮火力准备发射炮弹达7500吨,登陆前2小时20分钟的直接舰炮火力准备发射炮弹38550发。并且在岛上鏖战时,海、空军还为陆战队提供实时的火力支援,尤其是在支援陆战4师23团攻克悬崖上的永备发射点时美军还使用了一种新的引导舰炮射击法:先以登陆艇向目标发射曳光弹,巡洋舰再根据曳光弹的弹着射击,效果极佳。正是有了美军舰炮和飞机提供的全程、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美军陆战队才能以较小的代价攻克日军固若金汤的防御阵地,所以说美军海空火力支援在整个硫黄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登陆作战中,夺取制空、制海权的斗争将异常激烈。登陆方只有掌握压倒优势的海、空力量,实施强有力的海、空火力支援,才能保证突击上陆部队在集结、航渡、换乘、上陆等各个阶段任务的顺利实施。

四、战前敌情判断不准是造成美军岛上作战伤亡重大的主要原因

美军为攻占硫黄岛共伤亡28686人,双方伤亡比为1.23∶1。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唯一战例。此次作战中,美军利用其强大的海空优势在突击登陆阶段进展神速,第一天就有3万人登上了硫黄岛,然而在接下来的30多天当中却因对地形和日军坚固防御体系一无所知而进展缓慢,伤亡重大,平均一个师每昼夜占领的面积只有0.2平方千米。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之所以伤亡惨重,战期延后,除了日军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狂热的死拼到底的军国主义精神外,美军情报机构对硫黄岛日军作战能力的错误评估也是重要原因。

首先,美军没有准确估计守岛日军的兵力兵器。临近开战,美军第28侦察中队的侦察机以很低的高度冒险对硫黄岛实施了侦察,但因天气原因和情报中心缺乏经验丰富的情报分析员而使这次侦查变得毫无意义。但太平洋战区联合情报中心仍然于1945年1月10日上交了关于硫黄岛的情报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硫黄岛上共有13500名日军;105个主要武器配置点,119个重武器配置点,6个火箭发射阵地。事实上,日军自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便开始大力加强硫黄岛的防御力量,截止到1945年2月,日军在硫黄岛的总兵力已达到2.3万人,飞机30多架,迫击炮以上火炮170余门,坦克23辆,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70余门。其次,没有查明日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在硫黄岛战役后期,美国海军陆战队遇到了大量意料之外的防御工事,而联合情报中心在战前提供的情报中几乎没有提到这一点。在硫黄岛上,日军建造了大量使用机枪、火炮的预备发射点和碉堡。但是联合情报中心在战前的情报报告中曾断言,分析人员在硫黄岛上只发现了39个碉堡,13个火炮隐蔽点和4个地下工事,以及170个步兵掩体,报告忽视了大量碉堡的存在。而海军陆战队在其2月份的情报报告中则指出,硫黄岛上一共有35个火炮隐蔽点,4个地下工事。战斗结束后,联合情报中心和海军情报机构开始分析硫黄岛上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发现地图上到处都是没有被标出来的要塞,分析人员被迫花了很长时间去统计这些工事的数量。联合情报中心在1945年6月10日提交的战后情报报告中专门拿出了一个章节来分析日军的火炮发射点和碉堡,以说明其庞大的数量和这些工事是如何被日军使用的。第三,美军情报人员对硫黄岛复杂的地形只字未提。高地、洼地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的坑道洞穴成了日军天然的屏障,极大地迟滞了美军的行动。在战后报告中,联合情报中心这样描述美军一方的进攻:“在进攻这些地点的时候,我们看不见日军,他们大多隐蔽在洞穴或者岩石的缝隙中,人员分布疏散,但是相互间间隔不大,在全岛形成连锁防御。”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美军在战前没有能够详细、全面、准确地了解日军的防御体系,特别是硫黄岛的特殊地理结构,所以才造成了美军作战计划不能按期实施、人员伤亡重大的严重后果。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16:35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