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基本信息】

作者:邸延生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9本,包含《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历史的借鉴——毛泽东评述中国历代帝王》、《历史的回眸——毛泽东与中国经济》、《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分别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卫士长对毛泽东的回忆、毛泽东的两次莫斯科之行、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细节、毛泽东对中国历代帝王的评述等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历史中真实的伟人毛泽东。

该丛书资料详实,用词严谨,真实而客观地记述了毛泽东许多鲜为人知的工作细节和生活细节,读来感人至深。阅读此书,对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党史研究和新中国国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缅怀伟人、继往开来、催人奋进、实现中国梦的佳作。

【作者简介】

邸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8年4月生人,祖籍河北省深泽县。1969年加入空军高炮部队,1970年执行援外任务,10次参加对空作战,7次受部队通令嘉奖。1973年调武汉空军从事文艺创作,剧作《鹰击长空》获大军区一等奖。1983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宣传干事、记者、编辑、总编。

多年来共出版专著近20部,发表诗词和文章700余篇(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风雨人生》、诗词集《岁月回眸》、小说集《父与子》、纪实文学《橄榄枝与黄玫瑰》及《西双版纳散记》等。

近年来先后撰写了“邸延生伟人系列丛书”之《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毛泽东与中国经济》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内容被多家报纸、电台连载或连播。

【编辑推荐】

●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独立自由解放的引领者,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性启动者。

●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为民务实清廉的真正典范,贯彻群众路线的卓越代表。

●回溯中国梦的艰辛探索,2013年重大社科出版工程。

●离毛泽东最近的人倾情回忆,跟回忆人最亲的人欣然执笔,友情亲情爱国情爱党心跃然纸上。

●独家披露的党史国史高层珍闻,展现毛泽东重大决策的心路历程。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开国领袖不远万里首访莫斯科  关山飞渡日夜兼程为了新中国

1.新中国成立伊始  毛泽东日理万机   

2.毛岸英婚礼简朴  中共中央议访苏    

3.新中国大事初定  毛泽东准备出访     

4.毛泽东率团离京  手榴弹置轨天津   

5.毛岸英忠心耿耿  毛泽东父子情长     

6.离国境前传捷报  父子话别满洲里   

7.贝加尔湖引长思  西伯利亚抒豪情    

第二篇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震动世界  毛泽东审时度势把握原则高屋建瓴

8.毛泽东到莫斯科  贵宾别墅待嘉宾     

9.斯大林迎毛泽东  宾主第一次会谈    

10.克里姆林宫祝寿  毛泽东观看演出     

11.二次会谈起波澜  毛泽东审时度势    

12.毛泽东大发雷霆  斯大林转变态度    

13.毛泽东答记者问  波罗的海吟长诗    

14.写述评驳艾奇逊  周恩来赴莫斯科     

15.朱仲丽见毛泽东  毛泽东餐桌罢宴     

第三篇  周恩来紧密配合毛泽东积极外交  中苏两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6.几经会谈多成效  周恩来首当其冲     

17.中苏间多次谈判  毛泽东吟《蜀道难》     

18.中苏结盟惊世界  东西方喜忧不一     

19.接连举行招待会  斯大林破例出宫    

20.贵宾别墅传佳话  连夜致电刘少奇    

21.代表团别莫斯科  毛泽东启程回国    

22.回望苏联千里雪  归国途中致谢电    

第四篇  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斯大林因病逝世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华民族作牺牲

23.回国怒斥违纪者  开会讲话阐条约    

24.全党抓经济工作  发号召打败美帝    

25.朝鲜战场形势紧  中共中央议出兵     

26.毛泽东遣子赴朝  斯大林赞毛泽东     

27.毛岸英壮烈牺牲  新六所领袖垂泪     

28.电令痛歼侵略者  毛泽东斥贪污犯    

29.中朝大败美国兵  苏共中央发贺电    

30.中苏关系大发展  毛泽东视察黄河    

31.斯大林与世长辞  周恩来赴苏吊唁     

第五篇  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斯大林  毛泽东率党政代表团二访莫斯科

32.赫鲁晓夫初上台  北京欢迎苏联客     

33.苏联积极援中国  解放军将帅授勋     

34.苏共否定斯大林  中共召开紧急会    

35.正确评价斯大林  发表《论十大关系》     

36.东欧局势不稳定  中国积极想对策     

37.中苏关系笼阴影  毛泽东拍案抗衡    

38.周恩来出访东欧  伏罗希洛夫访华    

39.莫洛托夫遭清洗  毛泽东二次访苏    

40.莫斯科国际会议  毛泽东独领风骚    

41.毛泽东见留学生  发表莫斯科宣言     

42.莫斯科会议结束  毛泽东率团回国     

 

【章节选读】

1.新中国成立伊始  毛泽东日理万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她崭新的身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开始了抚平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征程……

开国大典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离开天安门城楼后回到中南海,依然不能抑制他那异常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夜深了,当他终于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中坐下来时,仍以十分高昂的语气对侍卫在他身边的阎长林和李银桥说:“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这才对得起人民么……” 

这时已近午夜,阎长林感到毛泽东从下午3点到现在,在天安门城楼上同首都人民群众一起欢庆开国大典,一定很疲乏、很劳累了,他担心毛泽东的身体健康,便劝慰说:“主席,你今天太累了,就破一回例,早点儿休息吧!”

李银桥也说:“主席,我去给你打洗脸水,先洗一洗,然后吃点东西,赶紧睡觉,明天还有好多事呢!” 

毛泽东却说:“我不睡么!”边说话边动手解开了穿在他身上的中山装领扣,“我们共产党人整整奋斗了二十八年,多少革命烈士流血牺牲了,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现在建国了,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我哪能睡得着么!” 

阎长林知道毛泽东不好劝,只得说:“这都后半夜了,还要干什么?”

毛泽东挥一挥手:“今天在天安门城楼上,恩来说海外的许多华侨都想回来看一看,我想给他们写几个字呢!” 

李银桥走到毛泽东的办公桌,一边动手铺开一张宣纸,一边笑着说:“主席,我知道你是又想写字了……” 

毛泽东走近办公桌说:“不是我想写,是必须要写呢——现在建国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华侨们想回来看一看,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 

说着话,毛泽东伸手拿了一支毛笔饱蘸浓墨、挥毫给海外的华侨们题词:

侨胞们团结起来,拥护祖国的革命,改善自己的地位。

看着毛泽东放了笔,阎长林近前去收拾。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李银桥立刻去接电话:“喂……我是李银桥……” 

毛泽东问:“哪个?”  

李银桥捂了电话听筒说:“是周副主席,他问主席休息了没有?”  

毛泽东摆摆手,轻声说:“就说我已经躺下了……”  

李银桥为难地说:“可你没躺下呀!”  

毛泽东却说:“你也太老实了么!” 

这时,周恩来在电话中对李银桥说:“小李呀,请你转告主席,明天还要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请主席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吧!” 

 

放下电话,李银桥对毛泽东讲了周恩来嘱咐的话,毛泽东吸着烟笑道:“他也没得睡觉么!”接着又说,“今天的广播很好!这是我国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人民都能听得到呢!”  

阎长林问:“主席,蒋介石能听到吗?”  

毛泽东肯定地说:“能听到呢,我想他一定会听一听的……”  

李银桥说:“他要是听了,还不得气死?” 

毛泽东坦然一笑:“我想他还死不了,气是肯定要生的,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哩!”  

阎长林说:“干脆派大部队打过去,把台湾也解放了算了!” 

李银桥附和道:“就是!朱总司令今天已经下了命令,肃清全国的一切反动势力,解放一切还没有解放的国土!” 

毛泽东说:“陆地上的事情好办,海上的事情就不大好办了;我们还没得几艘军舰,也还没得一个像样的海军……” 

阎长林站在毛泽东的对面说:“主席,那就下命令快点儿建立我们的海军吧!有了强大的海军,还怕活捉不了蒋介石?” 

毛泽东再次笑着说:“要建呢!我们总会有自己强大的海军,还会有一支强大的空军!”  

李银桥说:“主席,解放军南下时,我们不是打过长江了吗?”

毛泽东说:“嗯,解放军过江,是我们的既定方针……”

阎长林神气地说:“我还记得主席写的两句诗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笑一笑说:“当时我们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敌人的长江防线竟是那么不经打!说什么‘固若金汤’,简直不堪一击!”  

李银桥说:“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队早被解放军打怕了!”

毛泽东问:“你见过长江吗?” 

22岁的李银桥嘿嘿一笑:“我长这么大,大江大河见得多了,可就是还没有见过长江……” 

毛泽东也笑了说:“我像你这个年纪,也没得见过长江呢!”

李银桥说:“日后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长江!”

毛泽东说:“你会见到的……”

 

正说着,毛泽东办公桌上的电话又响了,李银桥再次接了电话,依旧是周恩来打来的,关切地询问主席是否休息了。毛泽东接了电话说:“恩来呀,你自己也要注意休息么!”并说,“不要再打电话了……” 

对于毛泽东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阎长林和李银桥在他身边工作的时间久了,知道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养成了熬夜的习惯,每天总是工作得很晚很晚,已经改变不了了。为了不再影响毛泽东集中精力考虑国家大事,两个人便分头去给毛泽东准备冷水、毛巾和夜宵…… 

虽然,毛泽东也知道天亮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他依然毫无倦意地在办公桌前稳坐下来,用沾过冷水的毛巾擦了脸,一直辛劳到东方红、太阳升的时候……

10月2日至3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东出席大会并被大会选为名誉主席。 

 

大会由林伯渠致开幕词,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向大会作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主席。 

会议期间,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怀仁堂小会议厅对毛泽东说:“主席,苏联的副外长葛罗米柯刚刚发来电报,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毛泽东问:“为什么不是他们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来电报?”

周恩来解释说:“在苏联,葛罗米柯负责亚洲各国的外交事务。”

毛泽东这才表现出兴奋的神色对周恩来说:“好么!苏联同我们建交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带动东欧的其他兄弟国家以及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快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打破美国人妄想封锁我们的美梦了!”并说,“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带了个好头呢!”  

周恩来也高兴地说:“主席说得对,这次斯大林带了个好头啊!” 

毛泽东说:“建交了,他和蒋介石搞的那个苏中友好条约怎么办啊?总得重新搞一个吧?”

周恩来说:“旧的中苏条约一定要废止,我会认真给葛罗米柯回电的!”

毛泽东又说:“国民党给我们留下一个烂摊子,是想要我们的好看;但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手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了,我相信,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周恩来说:“百废待兴啊!”

毛泽东说:“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很重要。”并追述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斯大林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开始认识到我们所代表的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三年解放战争,更加深了他对我们的良好印象。在西柏坡,他派了米高扬来见我们;那时我曾想去莫斯科,同斯大林同志很好地谈一谈,是他来电报劝我不要去,我也考虑当时国内的战事正紧,所以没有去。现在看来,有些事情还是很需要同斯大林同志当面谈一谈的……”  

周恩来说:“谈是要谈的,但总不会是现在吧?” 

毛泽东说:“要快呢,时间不等人呀!”又说,“国内的事情一大堆,国际上的事情也不少,许多事情都需要同斯大林同志当面谈清楚。” 

周恩来明白:新中国成立了,在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虎视眈眈,新中国迫切需要得到苏联的帮助;而在世界的东方,苏联更需要中国这个朋友——此时此刻,毛泽东是下决心要到苏联去了,他要亲自去见斯大林…… 

毛泽东继续说:“我看现在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呢!”

周恩来轻轻地点了一下头说:“是啊!今年是斯大林同志的七十寿辰,苏联准备庆贺;我记得在他六十寿辰的时候,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过一篇祝贺的文章吗?”

毛泽东感慨地说:“是啊!一晃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呀!”

周恩来说:“今年12月21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同志祝寿,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合适。”

毛泽东笑道:“我可是只管去祝寿噢!有关中苏双方的会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情,还得靠你这位中央人民政府的总理呀!”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这一段时间很忙,尽管他精力充沛、充满着对建设新中国的无限渴望,但过于劳累,便建议说:“主席可以先在苏联休息一段时间,恢复健康;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我到苏联后按照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

毛泽东说:“我的一些考虑你是知道的,有些事情只有你去办,我心里才踏实。”

周恩来说:“两国既然建交了,还是应该先派大使去打前站。”

毛泽东说:“王稼祥是个苏联通,按照中央的意见,还是先派他去吧!”

周恩来点头说:“王稼祥是最合适的人选。”

毛泽东随即点头说:“他曾经是我们党派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在莫斯科待了那么多年,熟悉那里的环境,熟人也不少,对工作有利。”

周恩来说:“按照国际惯例,朱仲丽也得去。”

毛泽东说:“大使夫人嘛,当然要去。”并补充说,“我还是比较了解她的,相信她能够胜任。”

周恩来知道,当朱仲丽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毛泽东就认识她。因为朱仲丽的父亲朱剑凡早年曾在长沙市开办周南女校,杨开慧和蔡畅、向警予被誉为是该女校的“三杰”人物,那时候毛泽东经常到周南女校去发展“新民学会”的会员、散发传单和发表演讲,也曾多次到朱剑凡的家中去向朱剑凡请教各方面的知识和问题,自然而然熟悉了朱剑凡的“掌上明珠”朱仲丽——现在听毛泽东这样一说,即附和道:“我尽快通知他们,让他们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毛泽东再一次笑了:“好啊!”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2日 14:36 来源: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